余杨 王艺遐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获得了强劲的动力,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更新,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相应的智能社区场景也被成功构建,使得当代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拥有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实现了教学效果综合提升,稳定持续地为社会发展输出高水平的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性人才资源。从宏观上说,这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针对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期提升社会创新设计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能社区;智能场景;社会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5-0173-04
埃佐·曼奇尼在《設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中指出,新时期的社会创新设计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不仅仅需要具备社会责任的设计,还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简而言之,全新的智能社区场景对新时期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而且,社会创新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与企业、政府、城市、社区和个人都有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需要重视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工作,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智能社区场景的特点,提升现代社会创新设计教学效果。因此,文章将针对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进行详细阐述,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为当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关于智能社区背景的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全球经济背景之下,经济结构发生了结构性改变,正如埃佐·曼奇尼(Ezio Manzini)所说,目前社会技术体系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巨大的社会需求和挑战不断涌现,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已经是一个人人都能参与设计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社会创新设计时代。简单来说,大众所面临的是一个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5G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虚拟社会现实、AI人工智能……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被运用到智能化社区及城市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在这一背景之下,时代发展和社会大众对于简单、有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智能化社区场景就能够做到这一点,可以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1]。
所谓的智能社区场景,其实就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新系统通信技术的集成运用。智能社区场景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场景。在这一背景之下,社会创新设计应运而生,强调社会层面的创新设计,可以针对社会现象制订创新方案[2]。例如针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设计的公共场合互动装置,它是社会创新设计,但不能说是服务设计。社会创新设计可以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创新,最典型的是现在广泛运用的设计手段共创。从2013年起,国家相继出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是我国国家层面首次提及智慧社区的文件;《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为全面推动智慧社区提供了明晰的建设框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而言是一次大考,有关领导和部门在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也多次强调“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威胁与高规格疫情防控措施,如何满足居民正常生活物资需求、安全有序地就医保障以及联防联控的精准实施、畅达信息沟通渠道的建设等,都对智慧社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从中也可以看出,在智能社区的场景之下,积极进行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可行路径分析
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及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智慧社区的发展态势良好,智慧社区的创新价值也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的发展,不断被复制、被推广,与时俱进,持续更新。这给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重视观念培养为先导、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建构、将社会创新设计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教学的可行路径。
(一)重视观念培养为先导
对于个人来说,相关的行为执行都是理念、观念先行,因此在智能社区背景下,在社会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以观念培养为先导,帮助每一个学生逐渐建构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引导学生的职业精神,这正是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的重点。
在全新的智能社区场景之下,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方法运用,地方政府也需要意识到智能社区场景是近现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政府需要配合相关的社会机构,给予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工作一定的资源倾斜和政策倾斜[3-5],使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当中,这样才能为新时期的社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开辟全新的视野。在具体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的概念、意义和价值,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社区中的商业和工艺的关系认知,熟悉相关的合作模式和运作模式,同时这也能积极推进智能社区场景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工作精细化的方式,逐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随着时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想要实现教育与时代理念相结合,教师就需要不断将教学任务精细化,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管理。
(二)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建构
自信心是一个复合概念,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这种正确评估是基于对自己过去的表现和能力的自我评价,也是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潜力和判断的信任,或者相信自己可以成功面对日常挑战和要求。每个人既是社会人,也是个体人。在智能社区场景之下,学生的这两种身份上的变化会变得更加频繁。作为一个“设计人”,从创意个体户到创意共同体需要经历长期的学习和打磨。因此在智能社区场景之下,教师首先要在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个人创意到商业创意的认知习得,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社会创新设计创意表达出来。其次,在实际的智能社区场景下和社会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促进学生创意表达与可以改变当前社会现状的“大创意”结合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解决商业问题的同时,兼顾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教学的主要、重要目标之一,在后续的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教学、推广运用的过程中都需要给予相应的重视[6-8]。最后,教育者总是需要先教育自己。只有自己的状态好了,相信梦想,拥有实践梦想的能力了,才会改善自己的职业状况,才会热爱工作,进而,才会将这样的状态传递给学生。
(三)将社会创新设计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
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社会创新设计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渗透到实践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机制。
首先,需要创建社会创新设计实践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课堂内容的关系,在智能社区场景之下,需要从传统的碎片化教学逐渐发展为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的集中案例课程教学,例如可以从专业教师的单独授课转向结合行业导师的联合授课模式,使学生所学内容与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的联系更加密切。学生将被鼓励创新地使用分析设计研究方法,应用跨学科方法来制作和设计不同的概念,开发新颖有效的沟通方式,展示和传播设计知识以及未来的主张。
其次,重视辅助教学机制的创新,智能社区场景对于新时期的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教学也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设专业赛事参与的辅助教学机制,在学生完成社会创新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学习之后,学院和教师、导师可以引入不同级别的社会创新设计赛事,包括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的广告艺术大赛等等,使得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智能社区场景下社会创新设计实践能力[9-10]。
最后,还可以创设社会项目合作的提升机制,在智能社区场景之下,很多学生在社会创新设计学习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相关的教师、导师和学院可以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社会创新设计项目,使学生在智能社区场景下学习到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够落实到实践层面。例如在导师的引导之下,可以将大学生最初的核心技术和最热情的创意投入到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当中,高水平的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全程、立体和有层次性的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引导一些能力水平居上,同时具有较高自我提升欲望的学生先进性项目的孵化,这样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趋势[11],进而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创设的提升机制当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这不仅可以有效带动大规模的社会创新设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意义
创新设计工程(IDE)是大连工业大学独特的双硕士课程,与伦敦学院联合运营了38多年。这是一门前沿的跨学科课程,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批判性观察、颠覆性设计思维、试验、新兴技术探索、先进工程和企业活动来探索和发展有影响力的创新。美国已经有很多的高校开设了与社会创新设计相关的专业,主要目的是应对智能社区场景提出的诸多挑战。目前来看,国内的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在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中,其目的、目标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一种职业技能和知识理论基础,还要在智能社区场景下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尽可能确保班级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不同学生的参与带来不同的学习状态,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反馈信息。譬如对于一名广告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课程所学知识往往是简单地利用创意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在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得以实现之后,就能够脱离传统广告创意的显示,更加宏观地分析社会体系、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12],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一方面可以摆脱设计专业教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和接受当前智能社区场景的特点和趋势,换言之,可以增加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是以当前的智能社区场景为基础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行业导师的联合教学,可以提高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中的智能社区场景的契合性,由此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教学与市场的联合更加紧密,高校、企业和行业之间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充分交互关系。专业教师也需要意识到,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合作,学会做更好的自己。认知决定行动,学习时结合知识的应用形成认知,应用形成的认知去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更新原认知,也形成新的认知,就是所谓的生活即教育,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三)促进设计行业的整体高度提升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设计行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甚至认为设计行业是造成消费社会物质欲望空前高涨的重要推力[14],然而并非如此。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可以使更多的智能社区场景创意、创新产物以社会创新设计的角度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社会大众对于设计行业的看法和认知。例如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可以使社会创新设计更好地诠释公益性质的商业投资如何进行落实等等[15],这其实就是设计行业整体高度提升的一种重要表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智能社区场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和背景之下,国家和社会需要重视智能社区场景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教学工作。相关的院校、企业、行业、教师、学生等都需要进行积极的配合,依据实践教学情况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升社会创新设计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乐. 社会创新思维介入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 山西青年,2021(02):49-50.
[2] 陈泓,科里·加洛,彼得·萨默林. 创新实践教学践行社会服务使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景观设计系“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解析[J]. 装饰,2018(08):120-123.
[3] 李戈. 设计与社会协同创新初探——以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科教导刊,2019(24):48-49.
[4] 王云龙,李瑾瑞. 社会创新专题设计思政课程项目制教学实践[J]. 人文之友,2020(18):318-319.
[5] 张宪,吴祐昕. 为社会创新而设计——DESIS09(江南):江南大学关于可持续设计的教学实验[J]. 创意与设计,2010(01):53-55.
[6] 易奕,黃励强. 社会创新设计推动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以长沙盐道坪社区为例[J]. 装饰,2020(06):134-135.
[7] 成朝晖. 跨界、多维、共融的社会创新设计——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DSI研究生教育特色[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7(05):142-147.
[8] 金明强. “学习的维度”视阈下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05):49-52.
[9] 张乐. 社会创新思维介入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 山西青年,2021(2):49-50.
[10] 江雨豪,陈永康,何人可. 社会创新设计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 包装工程,2021(24):222-229.
[11] 王沈策,刘瑶,员林. 基于地方高校设计教育的湘西苗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分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04):55-59.
[12] 郁舒兰,吴智慧. 创新驱动社会经济需求下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再构建[J]. 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04):150-152.
[13] 卢宝伟,杨永建. “互联网+”嵌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设计浅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4):89-91.
[14] 何仕乾,李学平. 创新实验教学设计落实物理核心素养——以“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为例[J]. 物理教师,2021(09):41-42+47.
[15] 吴冰冰. 社会创新设计与广告创意教学[J]. 中国广告,2019(09):86-89.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