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功
摘 要:红色资源对于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高中历史教师要利用好统编教材进行铸魂培基,引领学生探索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党史教育内涵。同时,结合高中生认知特点,利用革命先烈事迹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通过开发、利用红色资源,采取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红色资源;党史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高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通过深化党史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国情,从长时段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逻辑内涵,进而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探索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党史教育内涵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教师要用好统编教材,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从纵向、横向引领学生分析“变局”特点。既要从纵向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感受农耕文明的昌盛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理解专制集权不断加强以及闭关锁国的危害,认识到盛世中孕育的危机;又要从横向学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前后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内外危机。面对“变局”,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索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所进行的抗争及其教训,如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革命派所进行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屡遭挫折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最终登上历史舞台,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民族独立为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教师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世界发展大势与中国面临任务的双重变奏中去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要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与奋斗目标,让学生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奋斗历程,进而深入地理解国情并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知》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对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要求指出了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彰显了历史学科重要的社会功能,传承红色基因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在进行新中国史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线,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基础上的必然选择。历史教师在进行的中国当代史及世界当代史教学时,要引领学生深刻领会当前中国所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期”,带领学生学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确认识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所遇到的曲折,深刻把握时代特点,强化责任担当,坚定四个自信,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讲红色故事,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相对薄弱。历史教师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丰富的红色故事渗透党史教育。在对高中生进行的“理想信念状况调查问卷”中,学生最喜欢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包括实例法、讨论法(见表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先进人物事跡及本地区红色故事,在课堂上让学生讲红色故事,学习革命英烈先进事迹,利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例如,在教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所写:“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对人生意义与职业选择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探究:马克思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是什么?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他的一生又是如何为此而奋斗的?通过系列的探究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解。
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激励学生。在教学“追寻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离家时,抄写的一首留给父亲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学习伟人坚定求学的信心与志在四方的胸怀。还可以讲述少年周恩来在面对校长“你们为什么要读书”问题时,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少年的周恩来会有如此坚定的志向?教师讲述周恩来儿时在淮安参观关天培祠时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讲述在小学参观日俄战争遗址时对落后就要挨打道理的深刻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生经历,19岁的周恩来在东渡日本去求学时立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雄心壮志。
在讲好伟人红色故事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挖掘本区域内先进人物事迹。例如,在学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赵尚志将军纪念馆参观,向学生介绍赵尚志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事迹,感受革命先烈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引发学生思考:17岁的赵尚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树立理想信念?
在实践中我们举办了“讲鹤岗红色故事 树学生理想信念”主题征文活动,学生在征文中写道:“回首百年,坚定奋进信念,展望未来,珍惜当下芳华。我们要携着我们独有的红色文化基因,奋进新时代,让红色文化永远流传。”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身边的英雄事迹,深入思考自身的使命担当,是对党史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三、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党史学习兴趣
红色资源是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是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运用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教育部在《关于印发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充分发挥三科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打好中国底色,铸牢中国魂,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统编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在进行统编教材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时采取了项目式学习方式。项目设计“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筹办线上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展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20个研究小组,要求19个小组研究党史上的历次代表大会,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意义等重要史实,呈现方式为文字、图片或视频,最终以课件方式上交综合组。综合组由课代表任组长,对19个研究小組的成果进行汇总,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在线上及课堂上进行展览。通过筹办和参观展览,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初心与使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进而从长时段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除了开发利用教材中的红色资源,教师还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把党史教育的课堂开在博物馆、纪念馆。教育部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强调在高中阶段“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根据调查,最受学生欢迎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是主题校园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见表2)。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是将历史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的好做法。
2020年教育部《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根据《中国教育报》对“青少年进博物馆”的专项调查,超六成家长表示学校未组织过博物馆参观活动。博物馆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资源的教学价值,认真挖掘红色资源,积极改进教学方式,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党史教育。例如,在教学“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内容时,我们组织学生到鹤岗市矿史纪念馆和鹤岗市城市记忆纪念馆参观。当学生看到新旧社会采煤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状况时,加深了对日本侵华时期掠夺我国资源以及建国后煤城鹤岗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的认识。尤其是当学生参观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时,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的认识。
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让党史教育变得鲜活生动,进而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出更多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198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1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8.
[4]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1).
[5]易鑫,曹金玥.中小学课堂如何牵手博物馆殿堂[N].中国教育报.2021(5).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重点课题“开发利用红色资源铸魂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JJF1421017)研究成果
■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