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读群文 以小写大深表达

2022-03-24 08:02薛晴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小人物

薛晴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个简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其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这样一组“小人物”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学生初次学习的时候,是一篇一篇进行阅读的。每个人物都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境况、个性、事件,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小人物”。编者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也有意识地将这些文章组编在一个单元之中。那么,在单篇学习之后,是否可以再延续教学,将本单元再次组合鉴赏,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尝试之后有以下反思。

一、群文阅读要聚焦学生阅读的议题

群文阅读是将诸篇课文连接在一起进行阅读,什么是将它们连在一起的桥梁呢,可以是文章的主题、体裁,也可以是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某种写作的手法,我们将之称为“议题”。七下第三单元的导语这样引导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由此看到,这个单元最明显的就是人物群以及他们的特点,是平凡有弱点的,但又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故而教者可以将这堂课的话题确定为“小人物也有光芒”,然后沿着这个话题走近小人物的“小”,集中而有力地打开本课群文阅读的大门。

在已读已学的基础上再看小人物的“小”时,教者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长相、身份地位、生活境遇、家庭成员、居住条件等角度有条理地进行梳理。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用浏览、略读、跳读等方式进行回顾文本,并要求做集中处理,以“这是一个   的阿长/老王/父亲”为句式进行系统梳理。如:这是一个身份低微、长相粗俗、青年守寡、没有文化、又有很多缺点的阿长;这是一个瞎了一只眼、靠着一辆破三轮车活命、没有什么亲人也没有家的老王;这是一个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劳累了一辈子最终老去、也从没有什么地位的父亲。这组排比句就不再是单一人物,而是三个小人物排列开来的直观写照,能在视觉和语读上给人强烈的冲击感。由此而归纳和思考小人物的“小”指哪些,怎样写好小人物的“小”,学生能求同存异,迅速归纳,并进行提炼。小人物的“小”就是形象之渺小,社会地位(身份、职业)之低下,生活境遇之坎坷……虽然人物不同,描述各异,但相同的是——都很普通、平凡、渺小、卑微,卑微如尘。这就是集中话题、集中比较、集中梳理带来的好处,这样能培养学生敏锐的阅读习惯,在眾多文本的锻炼和阅读中,进一步提升搜索寻检信息和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群文阅读时,对于所选文章的同类性要做好充分的选择,并聚焦需要本堂课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议题、主题、话题,减少群文阅读的盲目组合和生拉硬拽,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求同存异,实现群文阅读“质”的突破。因此,教师必须对群文去粗取精,充分聚焦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群文阅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群文阅读相较于单篇文章而言,它的意义到底何在。群文阅读因文本多而精,能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广阔更宽泛的学习资源,这是群文阅读的亮点之一。就像一组小人物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时,比单篇学习《老王》《台阶》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对教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引领学生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更深入地思考,而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思考的同时还能够比较、鉴别,在不同的人物之间展开对话,走进不同文本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首先从学习重点深度切入,以主问题引路。《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写的阿长最让他感动的是买《山海经》,为什么这样一件小事让鲁迅记了一辈子呢,他又是如何将这种情感逐步渗透出来并推向高潮的。这需要学生进行迅速地回顾,思维跨度很大,分析点不能分散,前后关联要紧密推动。写“我”感觉到《山海经》丰富有趣,对它无比渴慕念念不忘是有铺垫作用的;而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帮助我,这是与阿长进行了强烈对比的;没有文化不识字的阿长却买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是有强烈反差的;她是怎么买到的,她何以能做到,是值得我们来追问的,这些都是“蓄势”手法的运用。其次从写作手法深度迁移,观照其他文本。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或者《老王》的时候,我们将重心放在体会一个人物的精神、写作的手法、文章的主题上。而群文阅读时,我们可以迅速由《阿长与〈山海经〉》转移到《老王》是不是也是用了这样“蓄势”的方法来表现了小人物呢?所有写小人物的“小”都是在“蓄势”,写阿长的没名字没文化是蓄势,写阿长的睡相难看粗俗是蓄势,一个个铺垫就是情感逐步积累酝酿蓄势的过程。那么老王呢,是不是这样呢?学生能够马上举一反三,能够在思维迁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不同写作大师相同写作手法的纯熟运用,先充分铺垫、蓄势、对比、反差,然后推动情感的体验到最高潮。这既是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获得的不同文本相似手法的感知,也是在一篇两篇三篇同类文章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亲身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重点难点的印象。学生习得的文本写作知识在迁移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渐渐由浅显的外在知识逐步向深层的内化知识过渡,并构建自己更为完整的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体系。

再者将链接材料深度加工,辅助群文阅读。群文已经是两篇或三四篇文本在进行阅读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那还能不能再穿插链接材料呢。在该需要相关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时还是需要插入材料的。但同时也需要教者进行深度加工,来帮助学生深度思维,而不能可有可无。链接材料的形式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两段文字,总的宗旨就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如《卖油翁》,问学生卖油翁仅仅是告诉陈尧咨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吗,学生能够脱口而出,不是,还告诉他要谦虚。这是学生已经习成并固化的知识。如何再体会或者真正体会卖油翁和陈尧咨呢,链接陈尧咨在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是怎样的人物来帮助理解。陈尧咨家一门四进士,三宰相,两状元,他和兄长都是状元郎。如此再做比较,一个是位高权重一门显贵的高官,一个是如草芥一般的小老百姓;一个是武学射箭,一个是生计小买卖。卖油翁虽身份地位低微,但他毫无卑怯地告诉陈尧咨:你能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大家都能做得到。

群文阅读,要能够适时适当地链接相关材料,并对材料深度加工,来辅助学生的群文阅读;群文阅读,要从学习重点深度切入,以主问题引路,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参与分析和评价;也要从写作手法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举一反三,不断深化,构建自己的思维路径。

三、群文阅读要引领学生精粹地表达

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阅读,更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是学生理解文本的输出。如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      的老王”,有同学回答说“这是一个骑着三轮车、一只眼睛是田螺眼、住在大杂院里的老王”。教者引导学生要更为准确、精粹、深度地表达,文中是“靠着一辆破三轮车活命”,这和“骑着三轮车”是不一样的。老王住在大杂院里,而并不是他真正的家。所以提炼概括老王的时候,更好的说法是“这是一个瞎了一只眼、靠着一辆破三轮车活命、没有什么亲人也没有家的老王”。这样就把老王的身体状况、生活处境、身份地位更准确地概括出来了。

除了一句话概括,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群文阅读后用一段话进行口头训练。用一段话进行表达,是对学生更高的表达要求。从一篇文章整体的阅读,到几篇文章联体的阅读,以小人物的小,到小人物的大,这其中有思维的跨度与迁移,有语言的梳理与整合。如“请用一段话来表达对阿长的感激”“请用一段话来表达对老王的评价”“请用一段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台阶》中的父亲最打动人最震撼人的是什么呢?是父亲要造一间带有几层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要建新屋,是为了获得地位,因为台阶高就意味着地位高。在整篇文章的叙述中,用的笔墨最多的就是父亲为了建造新屋而做的日复一日的漫长的准备。怎样表现好这一点呢,课文中用的最多的是琐碎的细节。“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从理解到整合,可以用一段话这样进行评述:父亲用一生的时光交换一间新屋,几层台阶,一点尊严。一块砖一片瓦,一担谷子一把汗,从春夏到秋冬,很疲倦又不知疲倦。流逝的仅仅是时间吗?不,流逝的还有父亲的青春、力气、健康,父亲的岁月和生命。这就是老实厚道低眉顺眼没有什么地位的父亲,这也是渴望被尊重、用尽一生建造自己的新屋家园和精神台阶的执着而坚忍的父亲。用一段话精粹地概括父亲的一生,这也是我们阅读之后进行的自我理解和表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本进行类似的训练,并在训练中加强语言修改以达到更好更深刻的表达效果。

除了一句话概括、一段话训练,还可以进行一篇文章的叙写。从课内的四个小人物,我们立足当下,环顾身边,让学生说一说并写一写身边的小人物,如环卫工人、送奶工、清洁工、市场上的小商贩、快递员、快餐小哥等等,写出小人物身上的“大”,写出小人物身上的“光”。无论是一小句话的口头表达,还是一大段文字的书面表达,都需要怀一颗悲悯同情善良自省感恩欣赏敬仰之心,就像鲁迅和杨绛一样,在真实朴素的细节中,在层层铺垫的蓄势中,抒发内心情感的震动,让读者获得灵魂的洗礼。

阅读以群文的形式展现,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但这不并等于群文阅读是空泛没有边际的,还是要设计精巧集中的议题,选取精致合适的文本群,怀有当代视角,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阅读和鉴赏文本群,获得更深刻的领悟,进行更深度的表达。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小人物
《山海经》全形图
《山海经》全形图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阿长与沙县小吃
山海经夫诸
阿长买《山海经》
阿长买《山海经》
小人物
大人物和小人物
台湾风云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