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李英菁 刘春明 田杨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
随着中小学生与电子设备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赛博世界”信息的开放与驳杂让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变得更为多元而难以捕捉。互联网时代,如何正确、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将德育落到实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重点,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对此展开讨论。
议题一
德育工作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
李桂秋:互联网时代,青少年与网络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远超传统的教育手段。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德育活动,适时地加以引导,教会学生正确取舍,炼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德育才能收到实效。为此,乌兰浩特市爱国一小采取了以下做法。
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德育契机,坚持做好小事,使其成为一种品质。学校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将劳动能力、榜样示范、道德信念等融入其中,分年段、分阶段明确具体目标要求,开展养成好习惯、争做“5S”活动。
“S”代表事情的“事”,在爱国一小,每个年段都有每天必做的五件事。如,低年级的五件事是上学自己背书包,到校叠好自己的衣物,下课后复位椅子,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学会自己扫地。每一件事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每件事的过程就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的过程。高年级学生每天必做的“5S”难度有所增加:每天读书半小时,用过的物品要复位,认领一项家务,每天坚持跑步,保证十小时睡眠。学校每天进行抽查,强化监督,学生从刚开始被要求必须做到,到能够自觉做到,拾级而上,逐渐养成了好习惯。
“5S”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每月我们会加入一个劳动主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劳动能力,分学段设计低、中、高三份劳动清单,例如一二年级学会叠衣服,三四年级学会收纳小物件,五六年级学会包饺子等。学生要在父母的陪同下,上网查阅并学习叠衣服的方法、收纳的小妙招、做家务的小技巧等。在活动中,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努力成为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坚实屏障,让网络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辅助动力。当孩子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这些有趣味、有挑战又有意义的事情,对网络娱乐功能的依赖自然会降低。
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家长应该成为过筛互联网信息的净化器。“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有了更多闲暇时间,要更好地利用这些时间,家长的陪伴、引导尤为重要。
为此,学校专门为家长开设了“周末德育导航小贴士”,每周进行推送,如:“亲爱的家长朋友,在愉快的周末里,请带着我们的孩子们走出房间,拥抱阳光,一起尽情地玩耍吧!玩是所有孩子的本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荷兰的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双减’也在提醒我们,必须遵循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把‘玩耍’还给孩子,才能让他们更加茁壮地长大。”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带孩子跳绳的家长多了,指导孩子做家务的家长多了,陪伴孩子阅读的家长也多了……
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积极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让孩子们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其实很简单。
祝莉娟: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增长、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跨度比较大,学校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坚持“智乐教育”理念,以智慧学习、快乐成长为宗旨,分年级、分主题实施德育。
“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孩子的童心”,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小学阶段德育的重任。孩子的童心表现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孩子能用心体验这份快乐和意义,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基于此,学校以“童心”为主题,划分六大阶梯目标。一年级以“童心系父母”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亲子交往的快乐;二年级目标是“童心系生活”,让学生发现家庭生活的趣味;三年级要“童心系同学”,以纯真之心与同学交往;四年级要“童心系学习”,以向上之姿面对日常学习;五年级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童心系社会”;六年级以“童心系祖国”为主题,升华赤子之心。
2020年居家抗疫期間,我们结合学生居家时间长、与家长亲密接触机会多的实际情况,开展居家“断舍离”家本项目,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体验亲子劳动,学会“断舍离”。一二年级的孩子以收拾自己的玩具为主,三四年级以动手收拾房间及垃圾分类为主,五六年级对自己阅读的书目进行取舍。同时,学校还推出创建绿色家园的项目,一二年级的孩子把在家吃的瓜果种子种到花盆中,观察其生长过程;三四年级的孩子学习如何养护家中的绿植;五六年级的孩子走到小区中,观察小区绿化情况,通过多种方式查阅资料,从小区绿色观察员的角度为小区设计绿化规划图。
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活动,学生才会有真正的收获。育人要尊重、了解、顺应和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需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这也正是培英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育到家”的体现。
李红娃: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稚嫩,三观尚未形成,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学校在进行德育时要细耕慢耘,不能大水漫灌。沈阳市苏家屯雪松路小学提出“润泽生命,共享成长”的德育理念,遵循聚焦“微德育”、贯穿“慢德育”、绽放“暖德育”的思路,勾画出一条“润泽德育”的路线图。
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聚焦“微”,“大育化小,小微大作”,扣好学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构建大班委。以岗位为载体,在班级中设立岗位小组,通过岗位招募、岗位培训、考核及制度建设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岗位价值与团队价值,提升岗位服务意识与民主管理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
开发微课程。学校搭建“微平台”,助力“微成长”;组织“微活动”,经历“微体验”;培养“微习惯”,促进“微养成”;成立“微分队”,加强“微督察”;开展“微考核”,给予“微评价”;打造“微文化”,实现“微德润”;家校“微合育”,释放“微能量”。真正实现德育落地有声、润泽无声。
在施行德育过程中贯穿“慢”,“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创新年度大戏。每年开发一个主打活动,形成主题年序列德育课程。整个课程以“一月一题”为主轴纵深推进,与“四季活动”年度叙事相互貫穿,双轨并进,经纬交织,为学生成长画出最美的轨迹。
深化“六艺课堂”。丰富社团课程,设置幸福课程超市,相继开办武术、足球、阮乐团、京剧、种植等近四十类社团,实行开放式报名、菜单式供课、走班式教学。学校还积极组织成长导师教学竞赛,培养“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学子,成就未来的“诸子百家”。
在德育关系上坚持“暖”,师生间共享温暖的教育方式,共塑亲熟的关爱关系,共建柔润的德育模式。
点燃班主任节。围绕“润泽生命·共享成长”的德育主轴,举办节日祝愿卡采集、“师爱·感恩·成长”主题班会、“文化育人·点亮精彩”班主任论坛、我的育人故事4个篇章活动,推动班主任队伍汇智、生慧、共长,营造班级建设的文化氛围,带动尊重班主任、热爱班主任、感恩班主任的热潮。
擦亮重要日子。学校召开年度少先队代表会,表彰最美队礼,展示最美形象,倡导最美风尚;举行少先总队委竞选演讲、红领巾提案发布会,彰显“儿童为本、道德为先、队建为基、体验为径、发展为重”的德育内蕴。
议题二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发挥实效?
张德成: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校长,我常常思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生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拓展职业空间,成为一个有价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现代公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所在的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西职”)构建了以“培职教之土,养自信之根,引源头之水,借他山之石”为四大载体的美好教育生态圈,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了解社会和岗位,提升各方面的核心素养。
培职教之土。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西职的小匠苗必须根植于适合的土壤之中。我校德育工作积极发动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对接区域发展需求,通过组建“礼仪队”“茶艺表演队”“餐饮服务队”等校外服务队,将实施社会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建在学校里的“浙儿点”小吃馆与企业合作,由学生自主经营,主要供应住校生的早餐和晚餐,深受学生的好评。小吃馆根据岗位要求招聘会计、电商、烹饪等专业的学生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岗前培训,明确责任分工,并接受由两名专业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全程跟踪指导。
养自信之根。我校德育工作的根是自信工程,该工程通过“角色认知—专业形象—职业幸福”三段目标进行推进,以人文情怀渗透、课程生本创新、职业服务体验为主要策略。学校创设成长导师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匹配导师,以对学生的关注和陪伴为基础,设置不同的训练方案,通过小任务机制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比如,对专注力不足的学生,采取“规范教育”,设置限时任务,促使学生学会认准目标,保持专心;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则采取“赏识教育”,对其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引源头之水。一个好的生态圈一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活水。西职的“源头活水”就是一系列学生活动:运动会、大合唱、艺体节、技能节、心理健康节……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每一位西职学子都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成就全新自我。其中,广受好评的青春形象大赛让学生通过小品、电视直播采访、朗诵、职业模拟等多种形式体验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在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让青春与专业相逢,与自信相连。
借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职学校必须打开校门,将优质资源引入学校。为此,我校构建了以资源整合、沟通桥梁、成长记录为主要功能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创新性的线上、线下融通式职业生涯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分析周围环境,进而有层次地设定职业方向、目标,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为自己的整体发展做出规划。
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我校以创建数字化家长学校为契机,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家长学堂系列课程,实现推荐教育学习资源数量20个以上,家长注册率100%,人均学习不少于4次。家长学堂真正发挥了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的功能,强化了家校合作,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美好教育生态圈是贯彻学生个人发展始终的指导性构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将目标放长远,为学生的精彩人生保驾护航。
议题三
如何建立有效的德育成果评价机制?
卢干:手机游戏在学生中普遍受欢迎说明了即时激励的重要性,有案例表明,经常受到鼓励与肯定的中职生违纪行为可以下降80%。我们不妨借鉴游戏的段位进阶体系,建立中职学生激励型德育评价系统。
目前,德育评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评价功能窄化,对学生进行优、良、中、差的“鉴定”或“分等”,注重结果定性,忽视过程量化评价;二是评价内容片面,学校多采用每学期末由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进行德育评价,或只是统计学生出勤率、纪律、卫生等硬性指标,对学生的品德及素养的考查不全面,压缩了德育评价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评价主体单一,班主任权重大,课任教师和其他主体参与较少;四是评价方法陈旧,未能及时跟上信息化步伐,难以考量学生的实时表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不断探索,建立“德育激励型评价系统”。我校每个学生的校牌上都有独特的“二维码”,可以即时扫码赋分,赋分值越高,表示生命活力越强,因此也称之为“生命二维码”。在此基础上,学校创设“生命银行”积分信息化管理平台,下设“品行支行”“人文支行”“技能支行”“健康支行”四个“支行”,建设德育评价新媒介。
积分设置:以正向“存款积分”为主,负向“透支积分”为辅,根据不同条目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对集体影响的大小、延续性等因素,设置不同的赋分项目和分值,目前已上线16个子模块、388个赋分项目。
赋分主体: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干部等成为赋分主体,用手机App扫描或电脑系统登录,按权限对学生进行积分登记。
权限设置:为保障积分制的有序、公平,学校设立了“权限分级赋分+分级审核+异常反馈”的制度,根据赋分成员的性质、职责对积分录入权限进行细分,并由各学部负责人和相关处室审核,系统还能自动甄别异常情况,并报告给相应负责人处理,实现信息化、扁平化管理。
保障机制:扫一扫“生命二维码”信息化校牌即可展示学生的各项积分数据,有赋分权限的教职工、学生干部等还可进行积分录入;学校先后投入40余万元开发“生命银行”系统,现已升级到3.0版本;學校投入60余万元在每个教学楼门厅和教室门口设置“生命银行积分查询与展示平台”。除此之外,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权限登录网络平台,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成长积分,通过点赞、星级评价、文字和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从2019年5月份试运行以来,“生命银行”计分次数达464529次,实时赋分、可视化、可积累的特点让学生每天的进步清晰可见,解决了德育评价内容不全面、激励手段传统、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德育评价更具实时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廖丽霞:建立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首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设置合理的、多样化的德育目标。凤凰是象征仁、信、德的神鸟,佛山市顺德区凤翔小学坐落于大良凤城,坚持“让每个孩子在爱的晴空翱翔”的办学理念,设计了“凤凰五德 君子精神”德育课程,将“文德修身、武德进取、勇德善行、仁德有序、诚实守信”融入学校的基础型课程、融入型课程和体验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以“显性教育”为支点,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基本素养为主要目的,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治教育。融入型课程以“隐性教育”为支点,将育人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体验型课程以“体验教育”为支点,在实践型德育课程中整合资源,确立德育活动的五大主题: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劳动教育、生态文明、心理健康。
配合多元化的德育目标,凤翔小学将德育扩展到学校课程之外,将志愿服务等相关活动纳入德育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凤翔小学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并实施“绩效制”,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改善德育评价体制,需要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凤翔小学成立德育课程管理小组,共同设计、开发学校德育课程,监管课程实施中的各项具体工作。每个学期末,学校还会评选德育方面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进步教师等,鼓励更多凤翔教师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