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朱曙辉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对于新时代下我国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将目光聚集到了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针对我国文化发展,发表了很多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关的重要论述。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14);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1]。本文即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资源都分布在大别山地区。据统计,鄂豫皖3省的大别山红色文物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保护单位有1 036处,普通文物点有3 000多处。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分为4大类:(1)英雄故里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和英雄人物;(2)红色文化历史旧址、纪念地,主要包括以列宁小学旧址、金寨县烈士陵园等为典型代表的革命遗址遗迹;(3)中国特色经济建设成果,主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郝堂”为代表,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2];(4)红色革命精神,主要包括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典型代表的大别山精神。这些红色革命精神体现了大别山不同于其他红色文化区域的不同文化特色,具有典型的地域红色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大别山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2.1 教育价值:以红色文化为基石培养新时代人才
在这个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的渗透碰撞融合对不同年龄的人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国外多元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等发生变化,对于我国红色革命精神和历史故事都趋于淡化。在新时代下我们越发意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通过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可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爱国精神教育价值,以为国家培养拥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新时代爱国人才。
1.2.2 经济价值:通过创新性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突出新时代下发展创新的意义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就如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推进大别山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优势,增强大别山的核心竞争,完善大别山红色文化及其他的市场机制,“促进大别山资源、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实现大别山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3]。二是统筹大别山的品牌与功能定位,促进大别山各区域的协调互补发展;建立完善的促进大别山协调发展的制度结构体系。三是通过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及深层次的创新性发展研究,将其与旅游、文创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扩展大别山红色文化视野发展和红色文化产业,打造昂扬向上的红色精神,推动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发展,为大别山红色文化振兴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柱。
1.2.3 文化价值:通过红色文化树立大别山的文化自信
在快餐时代,社会上有些人精神萎靡,生活失去了动力,没有了坚定的信仰,对未来也没有向往。因此,树立文化自信变得尤为重要,文化能够凝聚民族精神、培养和增强爱国情感、丰富精神世界和帮助社会上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追求和信仰。充分开发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优秀成果。利用红色革命精神培育和鼓励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满足大别山人民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提高当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以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发展、建设和创新。
与大别山相比,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家乡,也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市围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将建设全球著名革命旅游胜地作为目标,把创造性转化作为途径,围绕红色文化主题,深入开发与优化红色资源,打造独特的红色品牌,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引导作用,并且通过倡导“红色产业+”的创新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了韶山红色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发展和创新中存在以下问题。
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忽视了革命事迹中的精神及育人意义,导致红色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融合无法得到深刻理解,大别山相对于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较为落后,未能形成良好的传承氛围,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承效果,导致了大别山经济发展的不足,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4]。由于结合第二课堂开展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的活动未能形成长期有效的传承制度,造成传承红色文化的主动性不足,无法进行较好的保护与传承。
红色文化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但由于大别山的部分红色旅游景点过于强调其教育与政治上的意义,使得游客在旅游中无法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导致对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历史事迹了解的人甚少。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宣传力度不足,虽然很多短视频、电影、电视剧都与大别山红色文化历史相关,但有的却与真正的红色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使人无法真正地了解真实的革命历史,导致关注大别山这个红色文化景区的人变少。
大别山是我国革命老区之一,有着丰富浓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和历史文化,但由于大别山红色资源未得到深入开发,导致当地旅游资源未能充分结合。大别山红色资源利用方面与其他红色旅游区相比,对于历史事件、历史文物内容和图片的呈现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感染力,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如果红色文化资源不能加以充分利用,不能对其进行创新化、生动化及创新性的发展,则无法达到传承和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的目的。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当与缺乏创新性融合发展,也导致大别山红色文化圈、文创园和文创品无法产生。
韶关南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根据‘革命遗址+教育传承+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5],打造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红色旅游综合一体化模式。为推动党史教育深入基层和人心。南雄市立足实际,丰富传承载体,注重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红色文化精神的培养。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用好红色资源,继承好红色基因,将红色产业发扬光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
作为刘邓大军开辟的根据地,大别山应抓住机遇高度重视对根据地历史和精神科学内涵的研究。在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大别山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对大别山精神进行科学界定。鼓励每个地区的专家对大别山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实地考察、拜访相关人物等行动,并为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促使各地区贡献研究成果,为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基因库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强重点红色旅游区和景点景区的建设,打造大别山所特有的“绿色+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新型红色旅游产业综合体,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影响力。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依托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形成了以红色教育为基础,自然生态旅游为重点,美食旅游、演艺文化和休闲养生为特点的旅游地,大别山地区汲取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经验,推动当地相关部门深入开发大别山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整合与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别山红色文化纪念馆和立体的文化资源体,建立属于大别山的文旅融合形式。以红色产业为基础,与大别山地利人和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融合,形成红色文艺表演、休闲娱乐和特色美食为特点的旅游产品。
利用“旅游+”的形式,将旅游产业与大别山红色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的方式吸引各地游客来了解大别山的革命历史,学习大别山革命烈士的精神品质。例如,将金寨县天堂寨真人吃鸡游戏、红色文艺表演、天堂寨自然景观、金寨特色小吃街与金寨县红色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烈士纪念馆融合,形成小型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小区域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圈共同组成大别山大型红色文化产业圈的模式,为大别山红色景区增添趣味,使旅客对此充满好奇心,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圈。利用“互联网+”与“数字动漫+”的方式,制作大别山红色故事动画片及大别山红色纪录片或大别山红色讲坛会等,在抖音、西瓜视频、电视台等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鲜活化、创新化。
潍县以党性教育为主题,建设潍县党性教育基地,注重以党性教育为目标,以红色传承为载体,进行现场讲解传授,演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注重将静止的平面历史转化为立体鲜活的形象”,增强教育的感染力[6]。将党性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发与创新党性教育的教学课程,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生产相关的音像、图书、戏剧和影视剧作品等文创产品,并积极与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融合发展,打造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品牌,从而提高潍县红色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根据潍县打造品牌的方式,打造属于大别山自己的红色品牌。建设大别山爱国教育基地,将基地主题聚焦在爱国教育上,注重将静止的历史鲜活化、生动化,通过与VR融合,以三维方式展现历史、开展现场教学和讲解大别山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将爱国教育作为大别山各大校园爱国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创新,逐步创作以大别山精神为主题的话剧、图书、歌舞等作品,积极与全国各地爱国教育基地融合发展,打造爱国教育、红色旅游和青少年教育为一体的爱国教育基地品牌,体现大别山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创新能力,为大别山红色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当地的红色品牌知名度,让大别山红色文化事业获得更多的认可。
红色文化故事是不同时期的人或组织用情感、行为与生命铸就的真实故事。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投入100余万元对旧址进行保护与提升整修,依托丰富的革命资源,积极在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讲好革命文物故事,充分发挥了革命文物“为党育人”的作用。
大别山是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记录着、传承着革命烈士与英雄们的光荣事迹,蕴含着革命先驱在长期革命斗争历程中留下的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较好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7]。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讲好大别山红色文化故事,为进行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还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如何做到讲好红色故事、用好文化资源和发挥为党育人作用。首先,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大别山旧址保护和整修的投资,完善相关的保护政策;其次,做到大别山红色基地与各大校园的教育衔接,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发挥育人的作用;最后,聚焦大别山红色文化系列故事的挖掘与传播,如李先念、戴季伦、大别山好人等系列故事,发挥红色故事启发和教育的作用,激发大别山精神的生命力,达到情感传递和表达的效果。4结语
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红色精神对于引导广大人民牢记使命、实现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针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解决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保护,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