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3-23 12:45
关键词:数学课程立德职业院校

齐 悦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淮安 223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 “课程思政” 就是把思政育人元素融入非思政课程之中, 即 “课程承载思政” 与 “思政寓于课程”, 是新时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 2020年6月, 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与要求, 为立德树人理念下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遵循和指引。 数学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基础教学的重要课程, 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2]。 因此, 系统地挖掘组织数学中的教育资源, 利用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使数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同向同行, 形成教育合力, 不仅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对于推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数学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 值得职业院校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

1 职院院校数学教学与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

数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 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强、逻辑思维要求高、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 注重呈现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经典内容。 基于数学的以上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多地采用 “灌输式” 的理论教学方式, 注重数学解题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忽视了数学思想和精神的培养。 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 学习自觉性较差, 学习数学会出现“听不懂、学不会、觉得用不上” 的现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 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足, 成绩不理想的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思维敏捷、个性奔放、信息素养高、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不轻信不盲从别人的观点,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枯燥乏味,则难以起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同时人们只看到数学科学的自然维度而忽视了其社会维度, 只重视数学的工具价值, 忽视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 缺少对思想教育功能的挖掘, 缺乏对学生理想、信念和精神的教育。 数学课程中 “课程思政” 元素挖掘较少, 使得思政育人功能在教学中体现不足。

2 职业院校数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

课程思政破解学科 “孤岛效应” 和条块分割, 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 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 要重视数学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 利用数学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极强的逻辑性, 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形象。

2.1 课程思政为数学教学提供价值引领, 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成效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 其本质目的在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效融合, 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尽管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冷峻的纯理性学科, 大量特定符号、公式和抽象术语, 看似远离生活, 但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和教育思想,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开展数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意, 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科学基础。 数学课程思政有利于精准把握数学教学的时代定位, 科学研判数学学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实现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有助于数学知识传授、数学素养培养以及思想价值引领的高度统一, 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积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 有助于在数学理论知识传授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判断与崇高的理想信念, 有助于促进知识传输与能力素养培养的同步进行, 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 实现数学思维能力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成效[3]。

2.2 数学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新时代思政教育需要科学精神, 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具有通识性、广泛性等特征, 所涵盖的科学知识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线性代数、导数与微积分、极限与连续等教学单元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4]。 例如, 微积分中包含着宏观与微观、现象和本质、整体和部分、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极限理论中蕴含着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思想; 导数中的连续概念蕴含着勇往直前、坚持奋斗的人生哲学; 线性代数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 引导学生认识规律的普遍性, 用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建立唯物主义观。

通过深度挖掘数学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把握数学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 引导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 尊重科学,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严谨求实, 追求真理, 激发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学习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又丰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课程思政体验数学的丰富思想内涵, 破解思政教育与数学教育相互隔绝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成效。[5]

3 立德树人理念下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3.1 树立文化自信,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发展历史高度认可的体现, 通常由多样化的文化内容所组成, 其中就包括了数学史、数学科学等内容[6]。我国对数学科学的研究源远流长, 《周髀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数学科学文献, 其中包含了很多几何原理的论述; 三国时期的刘徽所提出的割圆术中蕴含着微积分的基础思想; 宋朝朱世杰所著的《四元玉鉴》 对代数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渗透我国数学文化, 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璀璨成就, 在内心深处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激发爱国主义情操,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学会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明确科学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3.2 利用数学典故,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其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就是培育学生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数学典故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于 “工匠精神” 的理解。 例如,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 在当时科技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境下, 仍然坚持不懈地开展数学研究, 最终通过多年的艰辛努力与实践演练, 将 “圆周率” 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 比相应的西方研究成果早了一千多年。 通过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故事, 引入数学思想、数学文化, 欣赏数字之美, 体验数学之用,传承数学之源,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相得益彰, 有助于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形成吃苦耐劳、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7]。

3.3 塑造良好品格,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职业教育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 不同的教学单元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追求导向。 例如, 在微积分教学单元, 学生将会接触到“曲直转化” 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矛盾与统一的哲学思想, 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 “曲直转化” 对于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人生发展历程具有有益的启示。 通过对 “曲” 和“直” 两个概念的详细讲解与延伸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 既要形成光明磊落、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生观, 同时也要学会在面对复杂问题时, 能够机智灵活地采用巧妙的方法促进矛盾的化解以及问题的解决。 从 “曲” 与“直” 的对立统一性, 延伸到 “是” 与 “非”, 使学生把握如何明辨是非, 锻炼自己、提升阅历,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服从国家大势, 积极回馈社会。

3.4 融合生活场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对于科技进步的影响深刻而长远。 当今社会数学应用场景无处不在, 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都可以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进行解决, 这也为开展数学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场景。 例如, 在宏观经济学中, 凯恩斯国民经济统计模型、刘易斯人口红利模型、社会供给需求平衡模型等, 都是以导数为基础所形成的数学模型, 同时也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所参考的重要数学模型[8]; 再如, 工农业生产试验过程中, 常常需要对复杂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要用到大量的数理统计方法。 由此可见, 职业院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场景, 通过特定的情景案例, 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与真实感,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 形成创新意识。 同时, 数学实践场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基础理论, 为创新实践夯实基础。

4 立德树人理念下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思政的开展策略

4.1 把握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开展数学课程思政, 教师要悉心挖掘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思政元素,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实现数学理论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首先, 要全面审视数学课程思政教学,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对数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完善, 构建适应数学教学规律与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方案; 其次, 要认真把握数学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从数学课程的每一个章节入手, 研究数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交叉点, 强化课堂育人导向, 巧妙融合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法治等立德树人要求, 做好知识点的有效衔接, 提升课堂教学的契合性; 再次, 要注重数学课程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一方面要加强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 开展教学案例总结、教材编写、创新性课题研究等工作, 另一方面, 要及时引入最新教学成果与教学方法, 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

4.2 提升数学教师思政素养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力量。 孔子曰: 德者, 本也。 育人先要育德, 课程思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培育时代新人, 未来优秀教师的标准, 是回归教育初心, 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意识与能力, 做到立德与树人、育才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教师要有超前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 掌握思想政治理论与数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规律、方法和艺术。形成具有求真、求善、求美、求实、求新的科学精神,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兼收并蓄, 触类旁通, 打通学科、专业壁垒, 巧妙地将思政元素和数学的特点结合起来, 深化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 提升“立德树人” 成效。 数学中的思政元素是 “隐性” 的, 教师要善于发现、深入挖掘,借助数学中严密的逻辑思维, 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并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借鉴数学严谨、简洁的语言和论证, 养成不拖泥带水、干练的工作作风; 掌握数学中的演绎和归纳方法, 善于在工作中分析和整合, 统筹兼顾, 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 知行合一, 避免片面性。

4.3 课程思政要精准、适度、适当

数学教学中, 尽管倡导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但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融入。数学教育开展课程思政要坚持少而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强行或硬性塞进思政内容,则有喧宾夺主、生搬硬套之嫌, 甚至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学内容脱节的 “两张皮” 现象。 数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是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也不是千篇一律、永恒不变, 而是量体裁衣, 无缝对接, 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因此, 教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从数学学科的内在规律性、逻辑性出发, 挖掘出数学课程中内在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育人作用, 适度、适当地融入德育元素,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9]。 唯有如此, 课程思政才能使数学教学由抽象变得具体, 由枯燥变得生动, 使数学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增强数学教育的感染力、生命力, 培养学生在各种实际的事例中, 悟出做人的道理。

5 结束语

数学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基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建设, 不仅有助于丰富数学课程教学内涵, 而且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然要认识到课程思政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坚持。 职业院校数学教师应当深度挖掘数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 为高质量复合型职业人才培育注入动力与活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立德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