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企业存在“利润率溢价”吗?
——基于PSM-DID方法的经验研究

2022-03-23 02:38孙江永李淑云
关键词:利润率生产率异质性

孙江永,李淑云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一、引言

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出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合作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企业跨出国门走向国际,既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1]

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对外开放理念和战略的重大实践,同时近年来投入品进口在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上的作用凸显[2]。目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力已经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通过进口活动来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加速产品质量升级进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代表性指标,利润率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及资源配置情况[3],是企业绩效(Firm Performance)的度量指标之一。尽管进口和企业盈利能力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话题,但是系统地研究两者关系的文献却比较少。

利润率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学术界对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侧重在对企业生产能力即企业生产率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这是由于近年发展起来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中基础性核心模型——Melitz模型和BEJK模型,都将企业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核心指标,企业异质性是指企业生产率不同。然而,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日益深入,学界逐渐认识到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角度来看,使用企业利润率来衡量企业绩效,并进而对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更加重要[4],这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无论在微观经济学理论还是在现实经济情况中,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决策目标,即盈利是企业绩效的基础和核心,是企业部署国际战略的最基本条件。其次,企业生产率仅仅体现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企业利润率衡量的是企业盈利能力,两者从不同方面体现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都是衡量企业绩效重要指标之一。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但是生产率不能完全替代利润率。再次,进口企业比非进口企业更具有生产率优势并不代表进口企业比非进口企业有利润率优势。只有当生产率优势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因开展进口贸易所付出的额外成本时,企业才可能盈利。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分析,2001年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口年均增长11.8%,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2.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稳步上升,年均增长14%,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资源类产品进口有序扩大,金属矿砂、原油、煤、天然气等资源类产品进口年均增长18%,为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补充。近年来,用工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税收增加都困扰着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对大量投入品的进口能否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对投入品的进口是否越多越好?进口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企业利润率?此外,由于企业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企业进口的产品也因产品类型、产品来源国的不同,产品中包含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效应是否受企业异质性或产品异质性的影响?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对上述问题给予解答。

本文着重研究进口与企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可能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往研究并未充分重视到进口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从企业进口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研究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为解决中国企业盈利短板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其次,本文不仅考察了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平均影响效应,而且针对企业异质性(企业生产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及产品异质性(产品进口强度及产品类型)深入考察进口对中国企业利润率的异质性影响。最后,本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进口影响企业利润率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旨在于为我国微观企业提高利润率、提升盈利能力提供解决路径。

二、进口影响企业利润率的传导机制

市场经济下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理论研究中,利润率既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能力,又能体现出外部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水平,因此,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得以发展以及最后的取胜都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盈利能力[4]。但是进口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都大多以企业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核心指标,目前关于进口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理论研究或实证研究还很鲜少。进口企业比非进口企业更具有生产率优势并不代表进口企业比非进口企业有利润率优势。进口能否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决定企业内生选择进口的重要因素,而且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存活的基础。因此,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值得我们的关注且做更为深入地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将进口影响企业利润率的机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进而提升盈利空间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目的是获得最大利润,而利润的获得是企业的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因此,当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时,所获取的利润就越大。企业对投入品的进口可以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空间。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比国内市场上更加激烈,国际市场投入品的价格可能比国内市场上更低且产品质量更高,因此投入品进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5],另一方面企业对国外多样化投入品的引入加剧了国内投入品市场上的竞争,通过竞争效应迫使国内同类投入品价格降低[6-7],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提高企业产品定价能力进而增加收益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依靠品种、质量优势提高企业产品定价能力,才能获得经济收益的提高。进口可以提高企业产品定价能力进而增加收益[8]。首先,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拓展了企业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而企业可以为新产品设定更高的价格提升企业利润率。企业进口的投入品和国内投入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进口投入品种类的增加丰富了当地企业生产投入的种类[9-10],促使企业生产产品更加多元化,有效降低企业因生产产品过于单一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Fernandes和Paunov[11]研究发现企业对先进机器设备及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开拓新产品的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其次,企业进口的投入品包含着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一般比国内投入品的质量高,因而进口高质量的投入品能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12-13]。Manova和Zhang[14]认为多产品公司内部不同产品间的质量差异是生产投入品间的质量差异造成的,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拓展了产品价格范围及消费者选择区间,为企业持续经营创造条件。产品质量越好,企业市场信誉就越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根本和保证,也是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

(三)进口提升企业生产率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得到最大利润,不但要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需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企业要想提高资源利用效应就必须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生产效率。生产率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在市场选择的理论模型和企业进入和退出的经验研究中都认为企业利润率与企业生产率是单调正相关关系。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开始关注进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15-16],尽管衡量方法和具体数值存在差异,但是这些文献基本都支持进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口可以促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利润率提高。

(四)进口引致企业出口

众多研究认为企业出口与企业进口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企业进口可以引致出口或扩大出口企业多样化生产范围,进而为企业谋取更多利润[17]。Kasahara和Lapham[18]、Bas和Strauss-Kahn[19]等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如何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Feng等[20]检验了企业进口对企业出口范围的影响;Fan[21]评估了企业进口对企业出口价格的影响;许家云等[22]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企业进口行为可以促使出口贸易增加,一是企业市场份额扩大,因规模经济企业获利增加;二是减少了因政变、自然因素等不可抗力给企业经营和破产带来的影响,因而能够充分获取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收益。

三、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0—2013年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统计库的合并数据。本文综合张杰等[23]及许家云和毛其淋[24]的处理方法,将样本做了以下筛选:(1)删除成立时间无效的企业;(2)删除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净值大于企业总资产的企业;(3)删除主要财务指标缺失的企业;(4)删除就业人数小于8的企业;(5)删除同一年出现一次以上及无法识别编号的企业。本文使用的第二套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产品层面交易数据。本文对企业每年进口数据进行加总处理,即将企业进口数据加总为企业每年年度数据。本文采用两种方式合并两套数据,根据企业的名称匹配及通过企业的邮政编码和最后7位的电话号码进行匹配,为保证匹配样本中尽可能包括更多企业,本文同时使用以上两种匹配方法,只要企业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成功匹配,就将其纳入观测样本中。

(二)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进口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即揭示企业进口行为能否带给企业更高的利润率(中国进口企业是否存在“利润率溢价”?)。然而,企业进口行为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企业“自我选择”的结果[25],企业是否参与进口活动是由企业的生产率等外部因素决定的,然而这些外部影响因素在决定企业是否参与进口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率。如果采用普通的OLS方法进行估计会产生样本选择性偏差及混合性偏差问题。为了规避该问题以得到更为可靠的估计结果,本文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研究。

1.数据匹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首先我们根据企业是否参与进口活动将样本划分为实验组(treated group,有进口行为的企业)和控制组(control group,无进口行为的企业)两类。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定义一个二元虚拟变量IMit∈{0,1},当企业i在t时期为进口企业时,IMit取值为1,而当企业i在t时期为非进口企业时,IMit取值为0。此外,本文还需设定一个关于时间的二元虚拟变量Afteri={0,1},其中After=0表示企业发生进口行为前,而After=1表示企业发生进口行为后。

再次,本文定义profitit为企业i在t时期的利润率,这是本文关注的结果变量,本文借鉴余淼杰和智琨的处理方法,将企业利润率设定为营业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进一步地,本文将进口企业在After=0和After=1两个时期的盈利能力变化量表示为Δprofitit1,而把非进口企业在After=0和After=1两个时期的盈利能力变化量表示为Δprofitit0。由此可得,企业i在发生进口行为和如果没有发生进口行为两种状态下利润率的差异,即进口的平均效应ATT可以定义为:

π=E(πi|IMi=1)=

E(Δprofitit1|IMi=1)-

E(Δprofitit0|IMi=1)

(1)

下面,本文将采用最近邻匹配法为实验组(即进口企业)配对相近的控制组(即非进口企业)。在匹配前选择哪些变量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匹配变量是使用PSM方法的难点所在,因为匹配变量数目太多容易产生变量维度“诅咒”,而选择匹配变量太少则会造成匹配效果不好,选择不出合适的控制组。本文借鉴于娇等[26]所提出的PSM方法来降低精确匹配存在的高维度问题。根据相关研究,我们选取的匹配变量有劳动生产率、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融资约束、工资水平、出口强度等匹配变量,同时控制了企业所有制、行业,地区及年份等异质性特征采用最近邻1∶2匹配。匹配变量具体定义形式见表1。

表1 匹配变量的定义与测度

继而,本文构建以下logistic计量回归模型:

P=pr{IMit=1}=Φ{Xit-1}

(2)

(3)

在式(3)中,Ω(i)表示与实验组企业(进口企业)相对应的来自控制组企业(非进口企业)的匹配集合。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本文以最近邻1∶}2匹配搜寻与进口企业PS值最为接近的非进口企业。

通过敏感性分析及平衡性检验后,发现本文的匹配效果良好,匹配后的标准偏差明显变小,匹配效果可见下页表2。表2的匹配平衡性检验显示,匹配变量的各项指标经匹配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均值非常接近,以劳动生产率(lnLP)为例,匹配前控制组为4.543 8,而匹配后为5.137,显著缩小了与实验组5.150 5的差异,表明匹配结果可靠。再次,依据Rosenbaum和Rubin[27]提出的当匹配变量标准差的绝对值小于20%时,表示匹配效果良好,经匹配后,进口与非进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年龄、工资水平、出口强度、融资约束、企业所有制性质及赫芬达尔指数的标准偏差绝对值均显著小于5%,由此可以判定匹配变量选取方法恰当、设定合理。

表2 匹配平衡性检验

2.倍差法(DID)

虽然PSM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可观测变量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因不可观测因素产生的“隐性偏差”(hidden bias),因此接下来本文使用倍差法进一步消除不可观测因素产生的偏误。通过最近邻匹配之后,与实验组企业相匹配的控制组企业的利润率的变化量E(Δprofitit0|IMi=0,i∈Ω(i))就可以被E(Δprofitit0|IMi=1)较好地替代。因此(1)式转化为:

π=E(πi|IMi=1)=

E(Δprofitit1|IMi=1)-

E(Δprofitit0|IMi=0,i∈Ω(i))

(4)

而(4)式的一个等价式可以表示为:

profitit=α+β1IMit+β2Afterit+

δIMit×Afterit+εit

(5)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整理而得。匹配效果图可见附录。

在(5)式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引入影响企业利润率profit的其他控制变量以降低内生性的干扰。依据既有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控制变量包括:企业生产率(lnLP),用劳动生产率取对数表示,劳动生产率为企业总产出与企业从业人员数比值;企业规模(scale),用从业人员数取对数衡量;企业年龄(age),用当年年份减去企业开业年份并取对数衡量;出口强度(dex),用企业出口交货值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表示;此外,还加入反映企业所有制特征的国有企业虚拟变量(soe)和外资企业虚拟变量(foreign);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用来反映企业竞争程度,采用2位码行业中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的对数值表示;政府补贴(subsidy),若企业补贴值大于0,则定义subsidy=1,反之为0;融资约束(finance),利息与企业固定资产的比值表示;年份、省份、行业虚拟变量。在上式中加入控制变量集合可以进一步得到完整的倍差法模型为:

profitit=α+β1IMit+β2Afterit+

δIMit×Afterit+γZ→it+εit

(6)

四、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通过对样本进行匹配之后,本文对基准模型(6)式进行估计,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在第(1)列中仅加入控制变量,而未控制行业、省份及时间固定效应,结果显示,交叉项im×After的估计系数为0.002 3,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初步表明进口在总体上能够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利润率。本文在第(2)列加入全部控制变量及行业、省份及时间固定效应后,发现交叉项im×After的估计系数为0.001 7,虽然系数略微变小,但是依然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再次证明了进口提升企业利润率的重要性。鉴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贸易形式,可能对本文的结果造成影响,本文进一步剔除了样本中的加工贸易企业,对基本模型重新做了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第(3)列和第(4)列,在剔除加工贸易企业后,交叉项im×After的估计系数有变大趋势为0.002 8,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本文针对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非常稳健,而且进口对一般贸易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强。

表3 进口与企业利润率的基准检验结果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所有的估计模型中,企业生产率、企业年龄、企业的规模、企业工资水平、赫芬达尔指数与企业的利润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年龄增加,规模扩大,企业工资水平越高、市场越集中,越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升;而政府补贴、出口强度与企业利润率存在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表明出口强度越大、政府补贴反而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融资约束的相关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的虚拟变量显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显著低于其他企业而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显著高于一般企业。

(二)进口异质性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上文依据企业是否参与进口活动将样本划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较为严谨地验证了企业参与进口活动可以提升企业的利润率,但是这一结果只是反映了进口活动对利润率的平均效应。接下来,我们有必要探讨企业进口是否越多越好?是否存在最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率的最优进口强度——即最优进口强度区间?

我们将进口强度由低到高排序,并按四分位数为临界点将企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种类型(deimτ,τ=1,2,3,4)。im×deim1×After表示低进口强度实验组,im×deim2×After和im×deim3×After表示中进口强度实验组,im×deim4×After表示高进口强度实验组。在同一回归模型中可以通过比较估计系数的大小来判断不同进口强度对企业利润率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并识别出最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率的最优进口强度区间。见下页表4第(1)列汇报了总体贸易情况下,不同进口强度分位数的估计结果。见下页表4中第1列显示,im×deim1×After、im×deim2×After及im×deim3×After的影响系数都为正,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im×deim4×After的影响系数都为负,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影响系数呈现由正变负,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说明进口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呈现非平稳特征,并非进口强度越强,其对利润率的提升效应越大,过度进口反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见下页表4结果显示im×deim2×After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最大,这说明当进口强度处于[0.007,0.038]之间时,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作用最强,而当企业进口强度超过0.135 2时反而会降低企业利润率。在排除加工贸易后,具体检验结果见下页表4第(3)列,本文发现同表3结果一样,进口对一般贸易企业利润率的提升效应更大一些,但是最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率的最优进口强度区间仍然是第二区间,而第四区间的影响系数虽然为负,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出现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在于:如果企业过度进口,长远看来会造成我国企业对国外投入品过度依赖,一方面容易引起国际市场上投入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外企业拥有技术垄断势力,在信息不对称性情况下可能对国内进口企业索取高价,对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其次是我国企业过度进口,造成我国对外依存度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极易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动荡或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本文考虑到企业进口产品因产品用途不同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而不同类型的产品在产品用途、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也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可能会受产品异质性的影响。BEC分类采用3位数编码结构,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7大类,19个基本类。其中,BEC代码为“111”“121”“21”“22”“31”“322”“42”“53”属于中间产品(imm);“41”“521”属于资本品(imk)。(1)鉴于企业对消费品的进口量很少,而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有限,本文将企业进口的消费品做了剔除处理,主要研究企业投入品进口对其利润率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交叉项imm×After、imk×After以检测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效应受不受进口产品异质性的影响,具体检验结果可见表4第(2)列和第(4)列。首先,在总体贸易情况下,imm×After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imk×After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在总体贸易情形下,唯有资本品进口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利润率,而中间产品的进口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其次,如果排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表4第(4)列可见imm×After、imk×After的影响系数都为正,且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imk×After的影响系数最大为0.026 9,imm×After的影响系数最小为0.003 6。这说明,在一般贸易情况下,企业对两种产品的进口均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其中资本品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作用最强。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一是加工贸易企业一般是将进口的中间产品经过简单加工再出口的、两头在外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中国有较大比例的加工贸易目前处于简单加工和装配的发展阶段,由于从事的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且产业链条短,获取利润较低。而且在出口企业中,加工贸易企业占了半壁江山,导致在总体贸易情形下出现了中间产品的进口反而降低了企业利润率的结果。二是无论在总体贸易中,还是一般贸易情况下,资本品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效应都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与进口中间品相比,企业对资本货物的进口更能对提升企业生产率及企业利润率起到直接的促进效应。

表4 进口异质性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三)企业异质性的影响

前文研究的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仅是检验了进口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平均效应及进口产品异质性的影响,而未考虑到企业异质性特征影响。由于企业自身在生产率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那么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效应可能会受到企业异质性影响,为此,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从企业异质性(包括企业生产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两个方面)深入考察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率的异质性影响。

1.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企业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可能会受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企业劳动生产率由低到高排序并按四分位数为临界点,将企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种类型,在模型中加入交叉项im×lnLP_dumq×After,以检验进口对不同生产率水平企业利润率的影响,估计结果见下页表5中第(1)列和第(3)列。结果显示:im×lnLP_dumq×After的影响系数呈现由负变正,负向影响系数逐渐变小,而正向影响系数逐渐变大的趋势,且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效应也会受到企业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当企业生产率很低时,进口不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由负向影响转为正向影响,且生产率越高,进口越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升。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生产效率高的企业才越倾向于进口,而企业进口以后通过“进口学习”效应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利润率;另一方面企业“进口学习效应”的发挥不仅仅靠企业简单地进口种类繁多、质量更高的投入品,还依赖于企业自身对技术的吸收能力,一般来讲,企业生产效率越高,企业对技术吸收能力越强,进而企业从进口中获益更多,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对于企业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来讲,企业对技术吸收能力较弱,因进口得到的收益小于进口时支付的沉没成本,最终企业的进口行为反而降低企业的利润率;而对于生产率高的企业而言,企业能够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互补,最终可以提高企业利润率,而且企业生产率越高,进口对企业利润率正面效应越大。

2.企业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企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除依赖于企业自身生产效率外,还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本文用人均工资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的衡量指标,因为员工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为其支付的工资也会越高。因此,本文将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由低到高排序,并按四分位数为临界点将企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种类型,在模型中加入交叉项im×hum_dumq×After,以检验进口对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企业利润率的影响,估计结果见表5中第(2)列和第(4)列。结果显示:如同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一样,im×hum_dumq×After的影响系数呈现由负变正,负向影响系数逐渐变小,而正向影响系数逐渐变大的趋势,且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说明,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确实影响到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效应,当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很低时,进口不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由负向影响转为正向影响,且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进口越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这说明企业进口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率,但是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效应也会受到企业自身人力资本水平高低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正向影响效应越大。这是因为企业在通过进口来学习先进技术时,不仅简单地依靠外来技术的外溢,而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也起到关键作用,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越强,企业从“进口学习效应”获益更多,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表5 企业异质性的影响

五、影响机制检验

在上文中,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得到了进口可以提升企业的利润率,但是也会受到产品异质性及企业异质性的影响,那进口影响企业利润率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通过前面理论分析,我们得出进口可以通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定价能力、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扩大出口等途径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继而本文将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进口影响企业利润率的潜在机制进行检验。由于进口到底为企业节约多少成本很难衡量,本文目前未找到合适的衡量指标,因此,本文只检验了产品定价能力、企业生产率和企业出口这三条机制。

(一)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中介效应模型分为三个基本程序进行:第一,将因变量对基本自变量进行回归(即基准回归模型);第二,将中介变量(企业生产率、产品定价能力、企业出口价值)对基本自变量进行回归;第三,将因变量对所有的变量(包含基本自变量和所有的中介变量)进行回归。本节完整的中介效应模型有以下五个方程式组成:

profitit=α0+β1IMit+β2Afterit+

δIMit×Afterit+γZ→it

(7)

lntfpit=b0+φ1IMit+φ2Afterit+

λIMit×Afterit+ηZ→it

(8)

lnMarkupit=c0+φ1IMit+φ2Afterit+

κIMit×Afterit+μZ→it

(9)

lnexpit=d0+θ1IMit+θ2Afterit+

ϑIMit×Afterit+ρZ→it

(10)

profitit=f0+τ1IMit+τ2Afterit+

ωIMit×Afterit+τ3lntfp

+τ4lnMarkupit+τ5lnexpit+ψZ→it

(11)

(二)指标度量

因变量及本节使用的控制变量已在上面章节中做了介绍,在这不再重复,这里重点介绍中介变量的指标度量。

1.企业生产率(lntfp)。本文采用Levinsohn-Petrin法(LP法)来计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为OLP法能克服企业TFP估计过程中存在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其中,物质资本存量,本文参照宏观资本核算方法,使用公式It=Kt-Kt-1+Dt进行估算,公式中,K表示固定资产总值,D为固定资产折旧。

2.成本加成(lnMarkup)。成本加成定义为产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在一定意义上衡量了企业的定价能力[28]。借鉴Edmond[29]、钱学锋等[30]估计方法测量了了企业的成本加成(2)现有研究对企业成本加成的测量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会计方法;二是生产函数方法,本文使用的是生产函数方法。。具体地,企业成本加成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为:

witlitpityit=1-αMarkupit

(12)

上式(12)中w代表企业i在t期的人均工资;lit为企业i在t期的员工人数;pit为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yit表示企业的产出水平;α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Markupit为企业的成本加成。上式等号右边表示为劳动的产出弹性/企业成本加成,而等号左边表示的是劳动所占的收入份额。

3.企业出口价值(lnexp)。本文根据海关数据库得到每个企业每年的出口价值,按照2000—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年度汇率均值将其换算成人民币计价金额,再按照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平减为2000年的可比价数额[31]。

(三)作用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如下页表6中第(1)列为基本回归模型,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002 3,第(2)列为中介变量lntfp对基本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076 8,第(3)列为中介变量lnMarkup对基本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045 8,第(4)列为中介变量lnexp对基本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253 1,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第(5)列为最终模型即因变量profit对基本自变量及所有中介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000 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lntfp及lnMarkup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正,分别为0.038 7和0.014 8,而lnexp的影响系数虽为正,但是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表6结果看来,进口可以显著的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成本加成,扩大企业出口,但是仅有企业生产率及企业成本加成满足中介效应的四个条件,而企业出口在最终模型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满足四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出现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是加工贸易企业,而加工贸易企业仅是将进口的中间产品进行简单加工之后再出口,其利润普遍比较低,影响了整体贸易的结果。为此,本文接下来将加工贸易企业排除,再对进口的中介效应做次检验,具体结果可见第153页表7。

表6 进口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机制检验(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对进口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传导机制进行检验时,使用的是2000—2010年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统计库的合并数据。因为企业生产率intfp指标及inMarkup指标计算都需要工业增加值、企业中间品投入,由于2008、2009、2011年至2013年的数据库缺少这两个指标,因此本文剔除了这五年的数据。而2010年的数据库有工业增加值但缺少中间品投入,本文利用工业增加值的生产法计算公式即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倒推出2010年的工业中间品投入。(总体贸易情形)

如下页表7为一般贸易情形下,进口对利润率的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表7中第(1)列为基本回归模型,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003 1,并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第(2)列为中介变量lntfp对基本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188 0,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第(3)列为中介变量lnMarkup对基本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082 4,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第(4)列为中介变量lnexp对基本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252 0,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第(5)列为最终模型即因变量profit对基本自变量及所有中介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im×After的影响系数为0.000 2,未通过显著性检验,lntfp、lnMarkup及lnexp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正,分别为0.038 8、0.015 5和0.000 2。从表7结果看来,进口可以显著的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成本加成,促进企业出口,企业生产率、企业成本加成和企业出口都满足中介效应的四个条件,这说明企业生产率、企业成本加成和企业出口是进口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传导机制。

表7 进口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机制检验(一般贸易情形)

六、研究结论

中国企业盈利短板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政府及企业经营者的难题,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运用PSM-DID方法深入探讨了企业进口行为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试图寻找一种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方案,即通过进口来提高中国企业利润率。

本文的主要结论可以概括为:第一,从总体上看,企业进口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率,特别是对一般贸易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过度依赖进口也会对企业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在总体贸易情形下,资本品进口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利润率,中间产品的进口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在一般贸易情况下,企业对两种产品的进口都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其中资本品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作用最强。第三,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可能会受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当企业生产率及人力资本水平很低时,进口反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随着企业生产率及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进口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由负向转为正向,且正向影响效应逐渐变大。第四,在一般贸易情形下,进口可以显著的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成本加成,扩大企业出口,进而提升企业利润率,即企业生产率、企业成本加成和企业出口是进口影响企业利润率的传导机制;但是在总体贸易情况下,可能受加工贸易的影响,仅有企业生产率及企业成本加成通过了中介效应检验,企业出口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依靠成本、品种、质量、技术进步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获得经济收益的提高。首先,要充分借助进口的优势,在降低生产成本过程中,企业要努力优化资源,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其次,依靠投入品进口拓展生产产品的品种和提高生产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再次,必须加快技术升级、生产效率改进和企业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生产技术接轨,提高自身技术吸收能力。

猜你喜欢
利润率生产率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机制识别与市场价值效应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