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2-03-23 23:30:56蔡耀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蔡耀明

【摘要】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进步,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在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尝试。

一、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呈现公式推导思路

小学几何图形公式的教学,通常都是按照“猜想一一验证一一应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验证过程主要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难点。如《圆的面积》的教学,先让学生猜想:可以把圆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一种几何图形来求面积?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圆形纸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老师利用手机投屏技术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学生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但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怎么准确地计算呢?于是,老师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把一个平均分成32份、64份的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紧接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无限多),那么曲线就变成直线了。通过直观演示和想象,抽象的极限思想悄然植根于学生的潜意识,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这时老师相机抛出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再看课件演示,当学生明白:把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形状由圆变方,但是面积不变。而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的一半相等,宽与圆的半径相等。此时此刻,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便变得輕而易举了。

二、利用数形结合,沟通算法联系

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情景图(蚂蚁做操,每行排12只,排4行),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蚂蚁?)并列出算式12×4之后,老师给学生变魔术激发学习兴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开始变魔术了!“变”!老师按遥控器,把蚂蚁做操的情景图变成了和课本的点子图一样的点子图。让学生带着美美的心情,在点子图上画一画,算一算,得到12×4的计算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列表计算和尝试用竖式来计算。为了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老师利用课件把点子图、表格计算和竖式计算,同时呈现在大屏幕上,如下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1)竖式中的8是怎样得到的?分别相当于点子图和表格中的哪部分?(2)竖式中的40是怎样得到的?分别相当于点子图和表格中的哪部分?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在大屏上用闪动的红线把竖式计算的每一步与点子图、表格算法对应的部分连起来。通过这样的呈现,沟通了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通过数形结合,让竖式计算的算法和算理形象化,具体化,可视化,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打破时空限制,让知识亲近生活

学生学习的知识如果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或者学生积累的相关的生活经验比较少,而造成的学习障碍,也会成为我们教学的难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把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搬到大屏幕,让知识贴近生活,从而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这节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拿过1吨重的物品。因此,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们要把现实生活中一吨重的物品搬到教室来,或者把学生带出教室去感受1吨有多重,费劲费时,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质量一吨的物品搬到大屏幕上。比如通过课件演示:1.把10桶每桶质量100千克的油叠在一起,刚好是一吨。2.把20袋每袋50千克的大米堆在一起也刚好是一吨。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一吨有多重?用视觉结合想象去感受了一吨有多重。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吨与克的关系:1吨=1000千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吨有多重?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本班同学的体重记录表(上节课已称得全班学生的体重都是25千克左右),让同学们算一下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一吨?(40个),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抱起或背起对方一会儿才放下来,用身体真真切切的感受同桌同学有多重?再结合同桌同学的体重想象一吨有多重?就是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一环一环,环环相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一吨有多重,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妙用微课,借船巧达彼岸。

一个好的微课小视频,短小、精炼、形象、灵动、有趣,制作精美,百看不厌。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果老师讲解或者操作感到吃力,不妨借助微课小视频来讲解,“借船渡河,巧达彼岸”。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的教学难点是描述行走路线。老师教学时在课件中插入微课小视频《描述行走路线》,小视频用悦耳动听的语言,结合会飞的方向标的动态演示进行路线描述,用不到3分钟就把描述行走路线的关键:走到哪里方向标就建立在哪里,讲的一清二楚。又如《时分秒》的教学,在探索新知1分=60秒时,播放动画微课《分与秒》,动画中小老师可爱的形象,美妙的声音,结合大大的钟面上分针和秒针的旋转演示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在高情绪下掌握了分与秒的关系,并初步建立了分和秒的时间观念,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适当的插入微课教学,可以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往往会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于一身,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应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以播放课件代替老师的教学,不能用课件直观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贵在合理,贵在实效,贵在新媒体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贵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年4月13日 教育信息化2.0计划

[2]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 刘慧贤 2020.7.26 《圆的面积》说课稿

(责任编辑:张晓东)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