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子 李玉明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①——以延边州中小学教师为例
李英子李玉明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双减”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普遍存在教师参与热情不高、科研知识与能力缺乏、学校科研氛围有待完善等问题。要从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及教师三方面入手,以“大教科研”观念为统领,贯彻精准培训理念,落实研培深度融合,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校长示范引领,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等方面,切实改善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对策
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国家鼓励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活动。[1]特别是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迫切需要开展相关政策的阐释与解读,扩大教育政策的知晓度,推动教改政策落实;迫切需要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加强实证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大背景也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科研意识看待教育教学现象,应具备多层次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以科研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以延边州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参照有关文献设计《延边州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情况,包括任教学段、所在市(县)、性别、民族、政治面貌、职务、职称、任教学科、第一学历毕业院校类别、最高学历、周课时量、骨干类别、从事教育教学年限、年龄等共17题,题型为单选。第二部分是教师科研情况,包括从事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成果获奖、科研意愿、参加培训、科研能力自评等共15题,题型为单选。第三部分是教师科研素养,包括科研观念(6)、科研意识(4)、科研知识(6)、科研能力(5)、科研精神(3)共24题,选项设计为李克特式5级量表。第四部分是科研环境及其他,包括科研环境、成果应用、科研经费、存在问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共15题,题型为单选、多选混合。
利用问卷星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开展网络调查。共收到网络填答问卷10709份,将答题时间过短(低于180秒)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0289份,有效率为96.1%。利用spss19.0检验科研素养量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科研素养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Cronbach' sAlpha即α系数)为0.99,其他维度的信度系数值均在0.89至0.96之间。依据判断标准:α系数在0.80以上问卷信度非常好,[2]本次调查使用的量表总体及各维度的信度值均超过0.90,信度值非常高,达到团体施测要求,结果可靠。如表1所示。
表1.科研素养各维度信度
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验证,KMO值为0.98,大于0.7,并且Bartlett的球形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性,适合做探索性因子验证分析。提取5个因子(自行设置抽取因子数量为5个)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84.67%,每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均在11%以上(分别为22.80%、21.55%、15.25%、12.66%、12.41%),因子可以有效地提取研究量表题项信息。各个题项对应的因子载荷系数均高于0.60,最低值为0.61,最高值为0.80,说明题项与因子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各部分、各维度的具体调查结果将另行撰文详细分析。
一是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参与。调查表明,主观上比较愿意从事科研活动、科研热情较高的教师,其科研素养显著地高于较不愿意、科研热情一般的教师。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除了勤于备课,忙于批作业,还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很难有精力再去琢磨教育科研。还有的教师认为从事研究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付出大量的精力,无法专心致志地进行教学工作,因此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
二是缺少成功体验,积极性受挫。调查表明,发表论文、主持课题、参与课题的数量越多,课题成果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师,其科研素养越高。有的中小学教师严谨而努力地开展研究,但是研究成果却因没有平台和支撑而得不到推广,其研究价值迟迟得不到体现,没有幸福感和价值感,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兴趣。
三是认知出现偏差,存在功利心态。“群众性教育科研”是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种期待。但事实上真正热爱教育科研,主动投身其中的教师还是为数不多。有的教师对教育科研是否能够对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长足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持否定态度;有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处于物质激励、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外部因素的强制驱使,缺少发自内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的科研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如确定选题,课题研究题目的拟定,申报表、开题报告、结题论文等内容的撰写,研究文献的收集方法与途径,各种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措施的掌握,对教学问题提炼成课题的方法等方面知之甚少。以撰写课题申报表为例,很多教师对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3]的规范撰写一知半解,在撰写材料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所申报的课题不能顺利立项。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教育科研相关知识系统化的学习,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教书育人上,日常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专业水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实际教育教学中问题的解决难以上升到教育科研的层面。另外,还有很多教师尚未完全掌握教育科研的相关知识,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
教师教育科研是以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目的。因此,教学一线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战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科研环境优劣是影响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科研的关键。调查表明,一把手对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激励制度、科研工作管理规范、邀请专家开展培训次数高的学校的教师的科研素养显著地高于科研环境一般的学校的教师。尽管大部分中小学一把校长愿意开展课题研究,觉得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好,愿意抽出时间为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提供平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但是仍有部分学校的一把校长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一把校长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科研激励制度、科研工作管理、科研资源建设、教育科研培训等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形成完善的科研机制,导致学校的科研管理不到位、机构人员职责不清,阻碍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科研环境需要改善。
1.树立“大教科研”观念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对新时代做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突出全面育人研究”“加强关键环节研究”。[4]教学研究(一般简称教研)与教育科研的界限日趋模糊,不再是泾渭分明、条块分割,从此逐渐打破边界走向融合,“大教科研”的理念和方法将成为新时代“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观念决定思路、决定行动,有正确的科研观念,才能有正确的科研思路及行动。教师进修院校要树立“大教科研”观念,构建“大科研”格局,贯彻落实国家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政策及理念,聚焦规范管理、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聚焦科研成果推广,带领本区域中小学教师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科学研究。并实现整体规划,统一管理,规范研究过程,提高研究质量。
2.贯彻精准培训理念
精准培训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能量储备站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进修院校要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研,要面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中小学教师、中层领导及校级领导,精准分析参训者特征及培训需求,做好充分的培训前准备。要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为抓手,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精准安排培训内容,精准选择培训方式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训后的跟踪服务,合理安排训前、训中、训后的教学安排,满足中小学教师工作需要,提升其教育科研能力,助力其专业发展。
3.落实研培深度融合
教师进修院校要结合当前“双减”工作要求,将教研、科研、培训深度融合。教研员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责,引领中小学教师以普及性研究为主,以选题作为突破口,紧密结合教师教学实际,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学习教育科研知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参与度,将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科研和培训的一体化设计,在研中训,在训中研,突出实战演练,获得教育科研经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如发现问题并转化为课题的能力、搜集资料和论证课题的能力、整理分析和设计方案的能力、方法选用与实施方案的能力、表达科研成果的能力。
4.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对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大是制约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突出问题的解决要以基层学校为切入口,从最基层开始辐射推广,使成果可用,使成果用得有价值。教师进修院校要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平台,提供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和推广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使中小学教师丰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育科研成果呈现出来,帮助教师把公开课、观摩课、案例、著作、论文、叙事、研究报告等显性成果打造成精品,让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方案的实施、教育质量的提升等隐性成果也能够通过教育科研实现其价值。
1.校长示范引领
基层学校校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有着直接作用。教育科研要从学校抓起,要从校长示范引领抓起。首先,校长要提升科研意识,要诊断学校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和研究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重视学校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其次,校长要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主动开展科研,领导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要率先垂范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引导教师规范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调动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使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第三,校长要建立健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完善教研训一体的机制,推行校本教研,提供科研保障,创造科研条件,为教师创造轻松科研、愉快科研的氛围,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
2.完善学校科研管理
中小学应该构建完善的、分工清晰的、职责明确的以校长为主管,以教学副校长或科研主任为分管,教研组长或学年组长、备课组长、课题负责人层级负责制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模式,分工合作共同管理,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协助课题组开展课题论证、专家邀请、中期检查、培训提升、成果鉴定、结题论证、成果提炼、成果宣传与推广。课题成员的构成也不能仅仅由骨干教师、名教师担当,更应该向群众扩展,让教育科研更具群众化属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研究者,实现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愿景。从而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优化教师科研队伍,使学校对每一项课题研究都能够实现统筹规划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效率。同时做好科研信息、经费、物质条件、时间、效率等要素的管理。切实将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和制度管理落到实处。
1.激发教师科研动机
激励方式包括福利、提升、表扬、认可等,当教师开展科研时,学校应该全力支持,不断激励,在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时,要采取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既要看到科研的成果,也要看到教师们为自己的科研付诸努力的过程。既要及时表扬,也要及时纠正,帮助每一位做科研的教师都能取得科研成果。以此,激发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动机,并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感。
2.激励教师自我发展
说明从事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实践也证明,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研究才能快速实现个体的专业成长。开展科研活动的同时也需要中小学教师具备基本的教育科研知识。中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认知,充分利用科研的先导作用,积极主动承担改革任务,把课题研究和改革项目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课题研究作为提高自身科研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从规范撰写课题申报材料切入,培养准确适度表述研究题目、充分论证前沿价值、准确具体表述研究目标、精准匹配成员分工、依序排列预期成果的能力,[5]顺利打开“科研之门”,迈向“科研之旅”。
3.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研究表明,主持课题、参与课题、论文发表的数量越多,科研素养就越高。科研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在学校教育科研中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科研骨干教师积极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带动一部分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再由这部分教师带动其他教师进行子课题研究,实现以骨干队伍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纽带的不断壮大的科研队伍,使教育科研普及工作不断深化,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总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知识、科研观念、科研意识、科研精神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热情、必备的教育科研知识与能力、教育科研环境有待改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提出,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实践表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基础能力。在当前“双减”背景下通过切实发挥教师进修院校的引领作用、积极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进而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Z].教政法〔2019〕16号:2019-10-24.
[2]丛日玉.调查问卷设计与处理分析——SPSS与Excel实现[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64.
[3]李英子,李玉明,黄元胜.科研课题申报表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延边教育学会“十四五”课题申报表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6):206-209.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Z].教基〔2019〕14号:2019-11-20.
[5]周正.重庆南川市中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①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延边州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立项编号:GZ220200)、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基于‘专业发展指导标准’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编号:GH21630)、吉林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市(州)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能力提升研究》(编号:A2201-20-01)的研究成果。
G635.1
A
1673-4564(2022)06-0110-04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