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 聪
文化基因视角下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①
荣聪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非常重要的交通线,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血脉。尤其在革命年代,大运河被赋予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通过引入大运河这一线性文化遗产,把人物、故事、遗址串联成体系,探究徐州大运河文化传播现状存在传播途径单一、体系化缺失、辨识度不高、文化育人功能缺位等问题的解决办法,构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融合发展的大运河徐州段文化传播路径,对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资源梳理、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基因;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这历史长河之中,大运河历经两千年,贯穿大江南北,是非常重要的交通线,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血脉,传承至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风风雨雨和历史变迁,亦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沉稳坚守和繁荣发达。尤其在革命年代,大运河被赋予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因。包括嘉兴南湖、济宁的微山湖、冀中平原等地区,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印迹,写下了辉煌的革命篇章。近两千公里长的大运河,贯穿五千年多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近现代的革命精神,包含着爱国主义情怀的传承与坚守。
徐州作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一条大运河,贯穿整个徐州,串联徐州市众多红色资源点,是半部徐州史,更是红色文化史。大运河沿岸城市中,徐州的红色文化独树一帜。徐州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起步早、分布广、资源丰富、影响巨大。徐州人、徐州事、徐州魂,无不诠释着徐州红色文化的底蕴。通过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料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共梳理徐州红色文化资源约146处。其中市区27处(铜山区16 处)、丰县35处、沛县17处、邳州市10处、睢宁县21处、新沂市27处、贾汪区9处。通过对146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评价,从精神价值、历史价值、交通可达、传播形式、认知价值等六个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调研测算、量化打分。约定“优=3分”“良=2分”“差=1分”对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资源点进行量化评价,可得:影响徐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六个指标中,评价为优的主要影响指标是运河关系、交通可达,评价为良的主要影响指标是精神价值、运河关系,评价为差的主要影响指标是历史价值和传播途径。所以得出:运河这条线性文化遗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红色文化本身的历史价值提升是影响红色文化的关键要素。
通过对徐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总结出徐州红色文化传播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传播途径单一、体系化缺失、辨识度不高、文化育人功能缺位等。
其一,徐州红色文化的宣传途径主要依托人际传播,就目前调研情况分析,临近市区,交通便利的红色资源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网络、旅游等媒介,把自己的优势和文化内涵推介出去。场馆建设相对完善,但缺少专门的网站,宣传也多局限于背景介绍和活动介绍,对于文化内涵挖掘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乡镇里的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缺少传播途径,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形式单一,传播效果有限。
其二,徐州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较广,陵园、旧址、场馆等实体性的资源点较多,呈散点状分布,除红色背景外,文化缺少主线贯穿。可以从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模式,增强红色文化保护意识入手。
其三,徐州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存在辨识度不高的问题,大多数红色资源的依托背景是红色历史、红色事件、红色人物,展示的形式也多为旧址、故居还原展示,文化的辨识度不高,特色不明显,缺少深度开发。传播过程中又多以活动宣传报道为主,弱化了文化本身的辨识度。
其四,文化育人功能的缺位。徐州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多以参观为主,研学式的考察观摩却缺失,内涵式的教育不够深入,教育效果多停留在红色故事的了解层面,存在育人功能缺位,忽略人的认知感受和精神习得。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对徐州地区的遗迹文物加强修缮,对红色遗址遗迹、建筑设施等进行统一整合,提取红色基因,进行多维度评价,将零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成优秀的红色旅游体系和红色教育体系,将革命历史、传统、精神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给人民群众。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评价指标构建。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定性评价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法,而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分析。拟通过文化基因仿照生物学基因构成的原理,提取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基因。现拟定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传播的六个影响指标:传播途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运河关系、认知价值、交通可达。
同时应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进行数据收集,构建判断矩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准则决策计算评定指标及其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6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精神价值0.16、历史价值0.29、交通可达0.05、传播途径0.22、认知价值0.10、运河关系0.17。
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大运河红色文化评价体系模型。通过对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制订评价等级将每一个特征指标分成优、良、差共3个等级,其中,优为 3分,良为 2分,差为1分,分别对徐州红色资源进行评价,得出徐州市红色资源评价原始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各红色文化资源的评价等级。其中6项评价指标全为“优”的有10处(运河支队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淮海战役纪念馆、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马陵山烈士陵园、宿北大战纪念园、窑湾革命烈士陵园、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通过分析这10处资源点都有较好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且与运河有着紧密联系可达性良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宣传和展示方式和有较好的认知和育人途径。利用文化基因量化的方法对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挖掘,增加文化基因的甄别客观性,融入层次分析法等将其文化基因能够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基因进行评价得出每个基因的重要性,但是文化基因的判别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如何界定并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地研判和分析,多视角多维度协同进行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的探究。
通过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基因评价影响指标的构建,有助于红色文化的多维评价并找出提升途径。六个文化基因的评价指标中,历史价值、运河关系、交通可达都是相对稳定的评价因素。对于部分存在历史价值研究欠缺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细化挖掘文化内涵,杜绝历史文化肤浅化、娱乐化。认知价值、精神价值是宏观指标,存在主观判断,对人的思维规制和日常行为有正面引导作用,需要科学把握红色文化的本质,提升红色文化的自信和增强红色文化的自觉。传播途径面向大众且形式多样,同样也是制约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短板,通过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多视角进行多视角构建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
本文的分级评价得分是综合考虑其评价要素后进行计分,忽略评价要素的权重比,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化精神价值、历史价值、交通可达、传播途径、认知价值、运河关系的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要素权重后得出评价指标的分级评价值,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红色文化传播的提升的有效途径。
表1 文化基因评价指标计算步骤
传播途径是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中仅次于历史价值评价指标的一项,历史价值是红色文化资源所固有的、历史的、稳定的,可变因素比较小,虽然对红色文化资源影响比较大,但是对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探索具有局限性。而传播途径是可变的、易于提升和方法创新的且成果显著,因此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对其进行多视角构建是可行的。
人际传播是大运河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础。徐州作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孕育诞生的“淮海战役精神”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具有永恒价值的红色基因。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依托徐州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军事地位,以语言和非语言为载体通过阅读、参观后在人内传播的基础上慢慢扩大为人际传播,把徐州大运河红色文化的人物、文物、故事,通过人际传播,形成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传播链。在情感互动中通过无数人的人际传播,去激活、理解、传承大运河徐州段的红色文化,使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成为活态文化,滋养徐州城市内涵。
相对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因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通过以运河为主题的各种影像或文化活动都是传播大运河文化的绝佳方式,将大运河红色文化遗产转换为不同形式的高质量艺术品,如影像、舞台剧、曲艺、动画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经多媒体的大众传播路径进行传播取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红色文化的物质资源从物质形态变为了数字形态,改变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实践。以数字信息与传播技术为媒介,通过把文字、图片、视频、历史文物的有机结合,通过融媒体、数字展馆以及文创产品等展现出来,这是大运河徐州段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综上,红色文化传播在秉承传统的同时需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背景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其更好地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文化基因为媒介,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资源梳理、评价,利用多元的文化传播的方式,把同一大运河红色文化信息采用一种或多种传播路径,多力并举有效加强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研究,对大运河徐州段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周静.论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及传承路径[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4):147-150.
[2]沈振东.运河文化保护和培育的方法论探微——基于文化基因的视角[J].安顺学院学报,2020,22(01):115-119.
[3]沈洋,黄慧,张荣云.徐州红色基因的本质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 122-123+126.
[4]李菁,马红豆,盛翠菊.论徐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传承[J].长江丛刊,2020(16):74-75.
[5]黄慧.徐州红色基因的梳理提炼与传承发展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67-169.
2022—01—19
①本文系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2021SJB0528)、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YGJ2120)、“文化基因视角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研究”(编号:xcx2021178)的研究成果。
荣聪(199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讲师,专职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城市规划。
G641
A
1673-4564(2022)06-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