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文学价值解读及思考

2022-03-22 19:09刘晓春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杨氏用词意蕴

文|刘晓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文言文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教材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革,编选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选了大量的文言文。《杨氏之子》就是其中一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岁杨氏之子身边发生的事。这篇文言文内容短小,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是南朝宋彭城人,他是一个恬淡寡欲的人,从小喜爱文学历史,受封为南郡公。他一生就任多个官职,在各地都清正有绩,留下了良好的声誉。晚年,他身患疾病,不得不返回京师。作为文人政治家,他不愿意卷入皇室的黑暗势力之中,不热衷于与皇室官员打交道,争夺权力。他一生写出了《幽明录》《宣验记》等著作,现今只存《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现状,是一部经典之作。它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共同参与撰写的,它的内容被分为不同的三十六大类,每一类有若干则故事内容,由此可见笔记小说的“随手性”。《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等人根据世人的生活所创作的,反映了统治阶级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能够凸显出魏晋时期文人在言行方面的总体特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能够更好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呈现出真实的魏晋南北朝。在整个著作中,记录了一系列的逸闻轶事。每篇内容所描述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十分丰富,是对这一时期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世说新语》运用了一系列的表达技巧,通过对人物对话展开描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也为整个著作增添了更多的文学意蕴。文中的语言简约,却流露出机智和幽默的特色,具有较为传神的韵味,在人物描绘方面尤为生动。如今,《世说新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在文学表现、人物描绘方面较之前其他文学作品进行了创新,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内容也被后世学者取材,之后的文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世说新语》进行深入研究,会了解到魏晋时期的文人特点,了解到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纵观全书,我们能够看到几代人所体现的特色,通过个体人物形象,了解到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

二、《杨氏之子》内容解读

1.用词特点

《杨氏之子》凭借简单、传神的笔触,对杨氏之子进行了描绘,塑造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文言文中,作者通过运用凝练的语言描述整个故事的内容,表达丰富的意蕴价值。读者只有仔细品味,从用词中进行分析,才能够剖析到其中的深刻价值。语言与用词是文言文创作的基础,从用词开始分析,才能够更好地凸显出文学的价值与魅力。紧扣关键词句展开思考,结合整篇文言文的价值意蕴,才能更好地感受其“情”“美”“趣”“理”。

在《杨氏之子》整个文章中,用词凝练是其中的亮点。读者需要紧扣整篇文章,深刻把握整个故事的内涵,从本质上深入理解故事,并体会故事背后的核心意蕴,在感受人物性格的过程中,思考语言表达的魅力。其中,“氏”作为文言文的一个语言亮点,具有一定的文学意蕴。“氏”具有多重含义,我们需要剖析,进而深层次思考整篇文章的关键点。“甚聪惠”三个字突出了主题——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慧的人。这也与后文的“应声”相对应,“应声”表示杨氏之子在反应上的快速。在文言文中,“惠”字表示“懂礼、柔和、温顺”的意义。“未闻”二字用词婉约,表现出杨氏之子既能够不动声色地进行反驳,又不会让对方难看,凸显出杨氏之子的聪慧,并富有一定的教养。另外,“夫子”是对古代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指的是“摆放、摆盘”,“甚”指的是“非常”,“未闻”指的是“从没有听说过”。

2.语句特点

文言文惜字如金,语句表达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典故,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在《杨氏之子》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点明了全文的主人公,点明了他的身份和特征,具有点题的作用。“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描述孔君平前来拜见,展现出了孔君平与杨氏一家经常往来,体现出了两家具有较好的关系,也能够看出孔君平是一个礼数很高的人。“为设果,果有杨梅。”联系上下文,能够看出杨氏之子端来了水果,招待客人,这表现出了杨氏之子也是一个从小有礼貌,具有良好品行的人。“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部分是孔君平和杨氏之子交流的内容,也是全文的核心内容。孔君平看到端上来的杨梅后,瞬间就联想到姓氏,故意开玩笑说道:“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应该是一家。”这是孔君平随口说的玩笑话,却没想到杨氏之子作出回答“没听说孔雀就是先生您家的鸟”。这两句话看似平平无奇,一问一答容易让人产生困惑,但是联想到双方的姓氏,仔细琢磨也能够思考出其中语言的精妙。

三、《杨氏之子》文学价值思考

1.理解文言文内涵

《杨氏之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首先,对文言文进行解读,分析整篇文言文的内涵,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其次,对文言文的文学价值进行剖析,故事情节幽默诙谐,简单却趣味十足。《杨氏之子》最出彩的一部分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孔君平在姓上做了文章,杨氏之子也跟随孔君平的想法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联想。最妙的是,杨氏之子运用到了否定句,一个“未闻”凸显出了婉转的语气,既表现出了杨氏之子在观点上的反驳,又体现出了基本的礼貌,足以证明杨氏之子反应能力强、思维敏捷,这就让夫子孔君平无法回答了,也凸显出了故事的核心与重点。

《杨氏之子》凭借凝练的笔触,对一个机智聪慧的九岁男孩进行描述。文言文首句凸显出主题,表现出杨氏之子“甚聪惠”这一特点,在后续的语段中,写出了杨氏之子的应答,凸显出了杨氏之子的聪慧。这篇文章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所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文言文,融入“语言艺术”主题单元,能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深层次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感受人物特点

《杨氏之子》主要对杨氏之子和孔君平二人之间的交流进行记叙。分析二者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语言和动作进行探究,发现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有礼有节的孩子。首先,杨氏之子能够第一时间听出来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进行反驳,他也能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氏开玩笑。随后,杨氏之子马上进行联想,由孔君平的姓氏联想到孔雀,随即又以一个否定句婉转地进行表达,充分体现出杨氏之子回答上的婉转。在这一过程中,杨氏之子的聪慧、有礼貌充分凸显出来。

而《杨氏之子》中的孔君平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他是一个学识渊博、幽默的人。他看到杨梅就立刻与杨氏之子开了一个小玩笑,也想变相地考验一下杨氏之子的反应。这也表现出他是一个喜欢开玩笑,具有幽默特点的人。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言文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借助文言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杨氏之子》虽然短小凝练,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设计与安排,渗透《杨氏之子》中的价值意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杨氏用词意蕴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Fort Besieged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意蕴难求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