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语用融合视域下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分析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2022-03-22 03:48刘云梦卢卫中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关联

刘云梦,卢卫中

(曲阜师范大学 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引言

政治话语是政治领导人的一种政治行为[1],旨在向民众传达政治理念、方针政策。隐喻作为政治行动的许可证和政治行动成功的催化剂[2],成为政治话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报告和重要讲话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成为中国政治话语的一大特色,不仅传达了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思想,还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由于政治话语隐喻存在于特殊政治语境下且具有特定意识形态,所以如何正确理解隐喻的内涵意义和语用功能,成为受众能否把握政治话语的关键。因此,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融合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理论,探讨中国政治话语隐喻意义产生的运作机制及其在政治话语中所发挥的语用功能,以期引导国内外受众正确理解我国政治话语隐喻背后所承载的治国思想和理念,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构建积极的对外话语体系。

一、认知与语用层面的隐喻研究

(一)概念隐喻理论与关联理论

按照Gibbs和Tendahl[3]等学者的理解,隐喻研究有认知和语用两个重要层面。认知层面的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为主要代表,而语用层面的研究则以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关联理论为主要代表[4]。从认知层面看,隐喻不仅渗透在语言中,还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5],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6-7],隐喻研究也从语言层面转向揭示思维规律层面[8],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具体来说,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9],关注隐喻内部概念结构激活过程中的认知运作机制,隐喻具有使人类认知思维对不相关的事物产生相似联想的认知功能[10]。从语用层面看,隐喻是在更广阔的语境中出现的话语现象,是一种有意图的言语交际活动[11],关联理论认为对隐喻的理解是隐喻信息与在此基础上建构的认知语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认知语境参与隐喻意义的建构和理解,其中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12],强调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的工作机制[13],更加关注隐喻的交际意图。

(二)认知与语用融合下的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注重认知与思维,缺少对隐喻外部语境的关注,而语用学侧重于社会文化语境,缺乏对隐喻内部运作机制的描写[14],各有侧重。倘若只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研究隐喻的运作机制,忽略隐喻外部语境,就会仅停留在对隐喻的静态描述上,难以把握隐喻的动态映射,影响对隐喻意义的理解;而倘若只用关联理论分析隐喻的语用功能,忽视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则会仅仅局限在交际功能的探讨上,过于片面,影响对隐喻功能的全面把握。由此可见,隐喻意义的推断和语用功能的分析是概念隐喻理论与关联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认知与语用融合下,隐喻的运作机制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在映射过程中,动态的认知语境决定了源域的何种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所以语境参与了隐喻的跨域映射过程,听话人借助语境进行语用推理,在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找到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隐喻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隐喻帮助受众完成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实现认知与交际的双重语用功能。

此外,话语具有社会文化性,话语的建构具有认知性,单一的认知视角或语用视角均不能很好地阐释政治话语[14]。因此,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同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试图探究中国政治话语中隐喻意义产生的运作机制及其所发挥的语用功能,从而实现隐喻研究由静态到动态[15]、从片面到全面的转变。

二、认知-语用视角下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运作机制

(一)中国政治话语隐喻识别与统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了许多贴近民众生活又极具中国元素的隐喻,强化了听众或读者对抽象政治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自建小型汉语语料库,语料均来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前10个专题,共47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议题,总计143284字。使用Pargglejaz Group[16]提出的MIP隐喻识别方法和Charteris-Black[17]所提出的“源域共鸣值”(resonance of source domain)概念,对语料库中的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关键词进行识别、统计,分析各类概念隐喻在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中的分布和比重,判断哪些概念隐喻被广泛使用。经过认真查找、分析、归类和整理(见表1、表2),得出习近平总书记频繁使用的概念隐喻主要为有机体隐喻、战争隐喻、工具隐喻和旅程隐喻等。

表1 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和隐喻关键词

表2 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中的概念隐喻数据统计

(二)中国政治话语隐喻运作机制

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隐喻以民众已知熟悉的事物如人体、动植物、战争等为源域,以抽象的政治范畴如方针政策、政治制度为目标域。以概念隐喻的“映射理论”为基础,结合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可以揭示隐喻的运作机制,借以帮助受众正确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隐喻的内涵意义。下面将习近平话语中前四种隐喻的运作机制逐一进行分析。

1.有机体隐喻

在治国理政话语中,有机体隐喻的使用最为频繁。根据《辞海》,有机体是指自然界有生命的生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植物。有机体隐喻的运作机制是由隐喻激发受众认知语境中与有机体相关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决定源域中有机体的部分属性映射到目标域政治发展中,借助认知语境,找出最佳关联,揭示隐喻背后传达出我国政治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期的隐含信息。例如:

(1)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2)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

在例(1)中,“喘口气”、“歇歇脚”激活认知语境中词汇信息,指人暂时休息,将人休息的状态映射到党的发展上,在从严治党的上下文语境下,最佳关联为“人走累了停下来休息”与“从严治党取得阶段胜利后有所松懈”,喻指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紧抓不放的任务,不可有任何消极怠慢思想;在例(2)中,“压茬”农业术语激发受众认知语境中相关的百科知识,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既要收割早稻,又要抢种晚稻,将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映射到改革发展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背景下,“抢抓农时的种植方式”与“抓好关键期的发展方式”形成最佳关联,其隐喻意义是要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强调适时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2.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在习近平话语中的占比仅次于有机体隐喻,这说明与战争相关的概念逐渐成为人们思维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类,就会存在利益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对立与冲突,从而引发战争。在认知语境的制约下,战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等特点选择性地映射到国家建设上,借助语境找到最佳关联,推知我国国家领导人克服政治活动中各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的隐喻意义。例如:

(3)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

(4)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

在例(3)中,“利剑”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百科信息,指战争用具,将战争武器的重要性映射到巡视工作上,在反腐败的语境下,找到“取得战争胜利的有力武器”与“整治腐败现象的重要举措”之间的最佳关联,喻指加强巡视严惩腐败,充分发挥巡视的作用,保证党的廉政建设;在例(4)中,“战场”、“战役”激活词汇信息,指战争发生地和局部战争,将其映射到贫困地区发展上,借助扶贫上下文语境,最佳关联应为“局部战役决定战争全局的成败”与“生态保护和扶贫工作关乎贫困地区的发展”,只有赢得两场战役,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强调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3.工具隐喻

工具种类繁多,功能不尽相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人们的认知经验,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利用工具隐喻表达政治概念,工具作为源域会激发用途、形状、身份地位等认知图式,利用认知语境,仅将工具的功能作为源域映射到政治领域上,挖掘出最佳关联,用于解释政治话题的部分功用,使得政治具体可感。例如:

(5)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

(6)各国都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营商环境,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总是粉饰自己、指责他人,不能像手电筒那样只照他人、不照自己。

在例(5)中,“主轴”这一隐喻词汇激发受众认知语境中相关信息,即机械工具中的主转轴为其他装置提供动力,使机器正常运作,将主轴的中心作用映射到改革发展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找到“机器工作的核心部件”与“改革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最佳关联,喻指政治制度与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是机械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主轴,其成败关系到深化改革的其他环节;在例(6)中,“手电筒”激活认知语境中的词汇信息,指照明工具,将手电筒照明的功能映射到营商环境中,借助营造营商环境的语境下,挖掘出最佳关联是“在黑暗中照清楚对方”与“在营商中指责他人”,表明中国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态度,批评那些自我自大、自私自利的国家,按照一套营商标准专找别国缺点、无视本国毛病。

4.旅程隐喻

旅程是指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路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确定的目的地。在旅程隐喻中,认知语境参与下,旅程这一源域涉及到的路径、方向、起终点、方式、交通工具等认知图式选择性地映射到国家发展中,找出语境假设与话语的最佳关联,强调国家发展是一个过程,只有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才能找准前进方向、规避风险挑战。例如:

(7)中央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三年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导向。

(8)如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这里失之毫厘,到了基层就可能谬以千里;如果贯彻落实的第一棒就掉了链子,“两个维护”在“最先一公里”就可能落空。

在例(7)中,“路线图”激活受众认知语境中的信息,指用来指引人们到达某个地点的图片说明,将路线图的指向属性映射到中央计划安排上,在脱贫攻坚行动的语境下,最佳关联是“指引人们到达某一地点”与“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喻指脱贫行动的计划,脱贫攻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在例(8)中,“最先一公里”指旅途中最开始的一公里路程,借助认知语境,将其映射到政治建设上,借助中央和国家机关背景语境,找到“人们在旅途中最开始走过的路程”与“方针政策最先被贯彻落实的部门”的最佳关联,表明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首先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贯彻和落实,只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在地方机关得到有效落实。

三、认知-语用视角下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语用功能

受众在把握隐喻认知机制基础上,明晰隐喻在特定语境下的内涵意义,从而实现隐喻在认知和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功能,体现在宣传政治理念、形成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等方面。通过阐释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语用功能,有利于加深受众对政治话语的理解,帮助受众更好地把握国家领导人的观点和态度。

(一)认知功能

隐喻的认知功能体现在政策方面的类比阐释上。总书记善于在讲话中使用隐喻,将晦涩难懂的政治概念与民众所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在受众认知中形成映射关系,从而使抽象的政治话语更加形象立体。例如,在“精准滴灌”和“大水漫灌”这两个种植隐喻中,使用农业术语无疑是习近平话语的一个特色:通过将扶贫任务同作物灌溉方式进行类比,可以准确传达政府扶贫的要求,施策者可以通过理解滴灌和漫灌的区别,明晰现在的扶贫政策是由粗放式转向精准式,从而朝着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发展,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精准帮助扶贫对象摆脱贫困。

(二)交际功能

1.发话者与受众关系方面的桥梁功能

中国政治话语隐喻还能充当国家和受众之间的桥梁。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不同的隐喻说明党和人民以及中国与他国的关系问题。例如,“血肉联系”这一有机体隐喻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血和肉一样不可分割、生死相依,构建了党与人民群众高度紧密、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再如,总书记在国际会议上多次使用“同舟共济”这一旅程隐喻,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团结互助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始终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理念,有助于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蔑,不断拉近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

2.民众情感方面的激发功能

Edelman[18]指出:隐喻可以被用来激发某种行为、意图、思想。隐喻在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中能激发民众爱的国主义情感,促进全国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例如,“石榴籽”这一植物隐喻,有利于在民众认知中形成石榴籽紧密结合的认知图式,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再如,“血浓于水”这一有机体隐喻,表明了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一家人,有助于极大地激发两岸人民的爱国热情,热切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坚定地同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作斗争。

3.国家形象方面的构建功能

政治话语是对外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总书记使用隐喻构建了积极的国家形象,如“笼子”这一工具隐喻的使用,表明国家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展现了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而“打硬仗”这一战争隐喻的使用,表明虽然目前我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但深化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只有拿出打硬仗的决心和毅力才能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由此,中国积极进取、勇于突破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结语

融合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对中国政治话语隐喻运作机制进行了动态研究、对其语用功能做了全面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中概念隐喻激发受众认知语境中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使得源域所激发的认知图式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中,在此基础上,借助认知语境,寻找出两个概念域间存在的最佳关联,从而呈现出隐喻背后所传达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内涵意义;(2)中国政治话语隐喻起阐释政策要求的认知功能以及拉近与受众的关系、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的交际功能。该研究不仅为习近平治国理政话语研究做出有益的补充,还将概念隐喻理论同关联理论相结合,增强了对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解释力,顺应了当代隐喻的跨学科多元研究趋势。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关联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신시대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智趣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