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视域下体医融合的路径选择

2022-03-22 05:37朱双双郑国华蒋健保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育

朱双双,郑国华,蒋健保

(1.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2.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上海200438;3.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被视为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1]。核心是在更长时期内,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规避发展陷阱,促进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迈向国家现代化发展更高阶段提供了路径指引[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体医融合作为国家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应积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明确指出,我国慢性病罹患者人数超过3 亿,发病患病人数多、患病时间周期长、治疗成本费用高、健康服务需求大是我国慢性病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4]。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科学研判,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重视的集中体现,更是反映出了国民健康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因而优先发展人民健康将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要宣扬向上向善的健康生活良好氛围,不断创新并优化健康与管理服务,持续加强并落实健康保障措施,加速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健康环境,促成更多健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深入推进体医融合工作,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良策,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与保障。因此,新时期有序推进融合发展方式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创新发展为动能、以协调发展为空间、以绿色发展为活力、以开放发展为战略、以共享发展为基础的新发展理念。

1 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从宏观来看,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本质是满足健康需要的多种刺激,运动的重要性覆盖生命全过程;从微观来看,维护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同样需要运动刺激,满足个性化运动健康需求[5]。体育与医疗两大领域从“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各不相谋的模式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断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效[6]。但并非进行体育锻炼就一定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也是多种运动健康要素之间平衡的结果。因此,要想达到健康平衡,前提是必须协调静养、运动、营养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当前我国体医融合工作处于赶超式发展阶段,从理念的引入到运动指导方案落地,一般由多学科专家委员会共商制定,最后由体医融合中心执行[7]。李颖川建议,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应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知名的医院进行战略性合作[8]。具体表现为:将医疗卫生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居民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改变传统医疗服务方式,以形成金字塔式健康服务模式[9],本质是探索出一条质量效益提升的运动促进健康之路,最终实现以院内治疗服务收费为主向以院外健康指导服务收费为主的转变。

1.1 体医融合的实践操作——运动处方门诊

运动处方门诊(服务)是体医融合实践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以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研究和建设健康中国的现实背景下,新时代体医融合创新发展应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标志着这场关乎全国人民的健康革命迈向新的台阶[6]。因此,针对运动处方门诊的实践研究,有学者选取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海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等6 所医院开设的运动处方门诊作为体医融合实践的案例分析[10]。例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要为冠心病、心脏病患者提供心脏康复治疗服务;北京海淀医院主要为慢性心力衰竭、亚健康人群提供全程运动康复指导等服务;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主要为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

在其实践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为患者直接提供科学健康指导服务时,上述6 家医疗机构基本与国内外通用的流程保持一致,呈现出主动性、全周期性、全过程性、全面性、全民性五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等过程中积极引入科学运动干预手段,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效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运动风险评估与健康服务[5]。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制定的运动处方为例,主要分为以下5 个基本步骤进行:1)多渠道收集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2)通过体能测试进行运动评估;3)通过医学检验进行运动风险评估;4)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运动处方;5)后期追踪检查并调整阶段性训练计划。显然,6 家医院在对运动促进健康以及运动干预疗法的新认知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促进体育与医疗卫生的深度融合,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有效融合运动干预手段与医学技术手段,以提升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的效果,最终形成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1.2 健康服务新兴职业——社区健康师

自2004年以来,体育与医疗卫生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与重视,这场关乎全体国民的健康革命代表了新时代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将催生更多的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6]。以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为发展战略,上海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指出“社区健康师”项目将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实践经验[11]。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强调,把“社区健康师”作为双创教育和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推动成立一批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创意服务企业和智能设备研发企业,研究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模式[11]。

社区健康师是指为社区街道居民提供健康指导服务的工作人员,该服务项目已覆盖杨浦区12 个街道的基层社区。核心是构建以上海体育学院专家、体育运动专业学生、体育名人及明星、家庭或社区医生、科研科普人才为服务主体;以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与在线咨询为服务内容;以中老年人、运动爱好者、慢性病患者、亲子群体、残疾人等不同人群为服务对象的闭环服务系统,通过线上集中式教学讲解与线下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围绕怎么吃、怎么练、怎么防、怎么调4 个主题,定期为市民提供健康指导服务,旨在达到运动促进健康的目标[12]。因此,社区健康师的出现将会带动更多的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满足慢性疾病患者对健康服务的诉求。

1.3 体医融合的成功案例

我国体医融合目前处于积极探索与赶超型的综合性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已初见成效。本文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两家医疗机构作为体医融合实践的成功案例。钱利民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对100 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为期4 个月的体育科学锻炼指导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平均住院次数显著下降,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医药费用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60%,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能力显著提升[13]。总体而言,我国体医融合的模式虽各具特色,但良莠不齐,距离形成全国范围内可普遍施行、可复制粘贴、可推广借鉴的模式还有较长的路要走[14]。基于此,钱利民提出,推进体育与医学协调融合,指导全国体育与医学在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联合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适合不同人群的科学健身指南,为慢性病患者开设更多能直接提供健康服务的运动处方门诊[13]。

体医融合不仅能为医务人员和慢性病患者带来诸多益处,更能对我国体育事业和优秀退役运动员的再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15]。当前,越来越多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以及体育院校毕业生通过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培训,并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的脏器康复运动进行指导。即使是在不完全掌握物理治疗技能的条件下,优秀退役运动员和体育院校毕业生也可以在医生安全保障下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体育运动指导,甚至为医院门诊患者提供相关健康指导服务,满足患者多层次、个性化的运动需求,与医生并肩作战,共同促进全民健康。

2 新时代体医融合的现实困境

体医融合的提出是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是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然而,具体落实到体医融合,逐步形成要素投入、局部赶超型、灰色单向、内部封闭、效率优先等发展方式[16],给构建体医融合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体医融合发展方式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因此,新时代体医融合发展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其现实困境。

2.1 以创新发展的视角审视要素投入发展方式的困境

在经济社会新常态化下,围绕我国国民健康危机与医疗卫生费用投入等重大民生领域,政府致力于通过新医改、基本医疗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不断进行改革,以促进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仅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就高达80%,然而尚未达到“坚持预防为主方针、走防治结合道路”的医疗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患病人群数量不减反而递增,致死率与致残率难以控制[4]。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加剧所带来的医疗保障费用增多,致使我国整体的政府财政压力加大[16]。

具体到体医融合实践中,体育和医疗卫生部门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共同动力,缺少任何一方都将存在隐患[8]。然而,面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由体育部门实施,卫生、健康、医疗则由医疗部门主导的尴尬局势,必须打破体医融合的条块分割,消除互设壁垒的现象,促进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之间沟通协作。基于此,笔者认为应改变过去的要素投入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能,形成理念、技术、资源“三融合”发展模式,突破由要素投入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挑战。

2.2 以协调发展的视角审视局部赶超型发展方式的困境

如果说创新发展的主要作用是扩大增量,那么协调发展的主要作用则是对存量的调整与融合[17]。运动训练学中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名运动员能够达到多高层次的技术技能水平,并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同样,落实到体医融合发展,只有充分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其发展水平才能达到最高,发展效益才能收获最佳。然而,在内部发展战略与外部复杂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体医融合在发展方式上呈现出局部赶超型发展的特点。一方面,受举国体制影响,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未能与竞技体育的发展保持一致的步伐;另一方面,受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的双重影响,我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体医融合发展更为滞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对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目标而言,必须保证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均衡协调发展。因此,新时代体医融合发展不仅要强调体育与医疗卫生两大系统的整体增量,更要强调体育与医疗卫生两大部门对于存量的协调性配置,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等滞后领域的支持力度,坚持走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基于此,笔者认为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局部赶超型发展方式,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空间,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责任主体齐参与的共治格局,突破由局部赶超型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挑战。

2.3 以绿色发展的视角审视灰色单向发展方式的困境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广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与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已成为新时代发展主线,经济社会持续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代发展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地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18]。基于此,顺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趋势,新时代体医融合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保持高度契合。

以绿色发展的视角审视体医融合,其“灰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未能将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监控、康复治疗手段及运动营养支持与现代临床医疗技术融合。如果将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中最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与方法、运动营养支持以及伤病康复治疗手段合理应用到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中,那么体医融合在实践过程中将会取得更高成效;其“单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未能充分考量传统医学这一关键因素,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医融合不仅包括与现代医学的融合,还应该注重与传统医学的融合。治未病、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及方法就是对新时代体医融合绿色发展的完美诠释。基于此,笔者认为必须更新过去的灰色单向发展方式,以绿色人本发展为活力,树立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突破由灰色单向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挑战。

2.4 以开放发展的视角审视内部封闭发展方式的困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体育与健康需求日益层级化,传统发展方式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至下而上倒逼体医融合对外开放发展的趋势愈发强烈。

在我国体医融合实践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方式存在着的“内部封闭”的特征,一是表现在体医融合的管理与操作层面上,从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参与体医融合发展的积极性被压抑;二是表现在深度参与全球体育健康治理以及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频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民众的体育需求日益多元化、层级化,传统的内部封闭发展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民众的多方面需求[17],致使人民群众对体育健康的需求倒逼体医融合发展方式由“内部封闭”向“对外开放”转变(进入诱致性变迁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创新过去的“内部封闭”发展方式,以对外开放发展为战略,聚焦“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突破由“内部封闭”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挑战。

2.5 以共享发展的视角审视效率优先发展方式的困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在建设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双重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体医融合,走中国特色体医融合发展道路,是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解答、总结、提炼时代重大问题,形成重大理论成果并指导实践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19]。从我国社会发展方式与特征来看,效率优先发展方式未能促使我国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础上,如何更加有效、更加全面、更加公平地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体医融合发展成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理念。然而,具体到体医融合实践发展,两部门在行使部门权力时,缺少来自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支持,跨部门的发展目标受到强力制约[20]。体育与医疗卫生服务两大系统都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社会上层或中上层人群与中下层或底层人群在分享体医融合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形成较大的反差。这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掣肘着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同时压抑着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发展社会主义下的体医融合事业必须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理念。基于此,笔者认为必须扭转过去的效率优先发展方式,以共建共享发展为基础,让改革成果更加公平更加充分造福全体人民,突破由效率优先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挑战。

3 新时代体医融合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破解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因此,在这场关乎全体国民的健康革命进程中,面对全民科学健身的现实需要,面对打造健康闭环的迫切需要,面对节省医疗费用等公共资源的改革需要,体医深度融合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新时代体医融合应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理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协调发展、绿色人本发展、对外开放发展、共建共享发展(图1)。

图1 新时代体医融合路径选择Figure 1 Path choice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al in new era

3.1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能——形成理念、技术、资源“三融合”发展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说明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重要性。当前只有把握创新发展的全局性与战略地位,才能促进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且更好地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应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先发优势。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形成紧密联系,因此,具体落实到体医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应厚植发展优势,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形成理念、技术、资源“三融合”发展模式。

体医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结合或拼凑,必须重新审视其基本前提条件。郭建军提出了实现体育与医疗卫生两大系统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强调了必须树立运动是营养、运动覆盖生命全过程的观念[5]。结合体医融合实践与全民健康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构建体医融合的“三融合”发展模式,即理念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首先,理念融合是指现代体育科学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互间的理念融合。对于现代体育科学和临床医学所共同关心的核心议题,将始终围绕健康这个永恒主题。因此,必须以理念融合先行,破解关于健康观念革新的认识障碍。建议:1)基于重新审视体育的功能价值与疾病的本质,促使人民群众树立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真正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2)基于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牢固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观,形成体医融合的强大合力。其次,技术融合是指体育和医疗、卫生重新认识健康与疾病,互相启发与引导,将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监控、运动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手段与医疗卫生手段进行融合。如运动处方,就是将运动干预策略和临床医学诊疗技术进行高度整合,将其推广运用到慢性病治疗康复以及全民健康促进的全过程,以达到运动干预手段的技术支撑作用。因此笔者提出体医技术融合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挥双方各自的技术优势,从而破解医生难以掌握运动干预技能与体育专业人才难以掌握医学卫生诊疗知识的现实困境。再次,资源融合是指将体育系统中的体育名人、优秀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力资源以及场馆设施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融合。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应的体医融合理论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与医疗卫生专家共同为广大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建议:首先将体育系统中的人力资源(体能训练专家、运动心理专家、养生气功专家等)从校内延伸到社区;其次将医疗、卫生技术从院内延伸到社会,改变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形成金字塔式服务模式——促使“体育+ 医疗卫生”系统形成慢性病团队服务模式,体育运动指导专家与医疗卫生专家共同成为健康服务团队的核心成员。体育运动专家实现从校内工作机制延伸至校外(社区)健康指导服务的转变,医疗卫生专家实现以院内治疗服务收费为主向以院外健康指导服务收费为主的转变。

3.2 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空间——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责任主体的共治格局

坚持协调发展是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的前提,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必须把协调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协调发展就是医治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良药”。因此,具体落实到新时代体医融合全面协调发展,应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责任主体齐参与的共治格局。

虽然我国体医融合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与效益,但与“早发内生型”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和主动健康的理念两大方面。因此,加快推进体医融合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迫在眉睫,旨在为体医融合实践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10]。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运动干预手段和医疗、卫生控制都存在着缺陷与失衡,因此体育与卫生两大系统的融合将形成推动全民健康的强大合力。全民健身计划和国家医疗卫生与健康工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需要打破行业间互设壁垒的现象[2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协作,要促进多部门的深度融合,以形成更多的健康服务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基于此,新时代体医融合发展应主动求变,从国家战略发展的思想高度出发,推进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深度融合,实现由一家独进的方式向沟通协作的模式成功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我国发展的第五个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重新定位当前阶段体医融合的责任主体,需要借助治理理论。治理理论更加注重参与主体的协调性与沟通性,具体到体医融合的责任主体,除体育和医疗卫生两大系统以外,应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以及统筹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个人3 个层面积极参与。相比之下,与体医融合的“单兵作战”模式不同,治理理论更加强调政府、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等责任主体的角色相对平等,实现体医融合由“单兵作战”的发展模式向“网络型”的合作共赢模式转变。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个人积极性相结合,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以及养成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运动促进健康、追求自主自律的良好社会氛围,促使居民养成主动锻炼和自觉锻炼的习惯[7]。

3.3 以绿色人本发展为活力——树立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

体医融合必须以节约自然资源、秉承绿色人本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必须与可持续发展在理念上保持一脉相承,必须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和谐共生之路。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推动高效低碳循环发展。因此,具体落实到体医融合绿色人本发展,应充分考虑体育事业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体医深度融合绿色人本发展模式。

对于我国体医融合实践发展而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国家社会整体意志,为人民群众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应该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证明,那些急功近利或是以破坏大自然环境而寻求发展的行为终究是愚蠢的。当前阶段,伴随着由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强势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空间与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慢性病患者和失能的人越来越多。患病人数多且时间周期长、治疗成本费用高、健康服务需求大是我国慢性病的三大主要特征,由于慢性病进展缓慢,而且往往是“沉默”的发展,其医疗保健与治疗大多是被动治疗[21]。中国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居民大健康数据不容乐观,疾病总人口和发病率数据超乎想象。因此,笔者建议:必须努力构建并形成体医融合与生态文明相契合的发展模式,把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厚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将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中最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与方法、运动营养支持以及伤病康复治疗手段合理应用到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完整体系中,应用到全民健康之中,应用到完善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之中,强调重视传统医学,发挥中医药在体医融合实践中的特色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牢牢把握以预防为主原则,科学实施以运动干预为主流手段的健康促进,最终回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多维度健康的落脚点[22]。在面对“自然的人化”过程中,人类的生命机制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生理退化现象,科学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则能够对该生理退化现象进行有效的补救。因此,这种通过体育手段所进行的积极补救,实则体现了强化体育、回归自然、融入生态的自觉意识。

3.4 以对外开放发展为战略——聚焦“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以新思路、新举措为出发点,必须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落脚点。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在国际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发展动能,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新时期体育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应形成融合与协作的发展模式。基于此,具体落实到新时代体医融合对外开放发展,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现由内部封闭发展方式向对外开放发展模式的转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强调,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必须突出开放,即改变过去互设壁垒的格局,通过“走出去”的发展策略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杨桦认为,现代的体育事业是开放的事业,更是大众模式的体育,应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体育事业发展[23]。落实到体医融合实践,强调厚植发展优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责任主体齐参与的共治格局,以适应新时代体医融合的现实需求。因此,我国体医融合对外开放发展应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同步进行。

首先,在体医融合“引进来”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传播国外先进的大健康、治未病理念。美国的库珀博士是体医融合的先驱与领跑者,半个世纪前,他就已经从理论到理念再到实践推动和领跑了体医融合;2)在突破“卡脖子”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实践手段与运动干预,以提升体医融合实践的技术水平;3)在坚持本国特色发展的基础上,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针对性地吸收发达国家的优秀体育运动项目文化,以滋润我国本土体育文化生态建设;4)在与国际领域进行体育产业互动方面,合理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放宽准入制度,吸引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要求,通过自主搭建体育产业合作平台、完善制度保障等措施吸纳境外体育资金与高端先进技术,实现共赢大局。

其次,在体医融合“走出去”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方针路线,主动加入全球体育治理的队伍,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协作逐步提升自身的话语权与领导权。一方面重点抓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敢于在国际重大卫生与健康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向世界各国传授防控经验、为世界抗疫提供支持、为世界提供中国处方),以增强我国的权威性,为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全球治理体系中奠定基础;2)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发展,重点推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强我中华体育文化根基;3)在与国际领域进行体育产业互动方面,重点扶持医疗卫生等服务类新兴产业,鼓励开发海外市场。

3.5 以共建共享发展为基础——让改革成果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地造福全体人民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是基本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保障,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因此,其根本就是厘清改革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覆盖面来看,共享发展必须做到全民共享;从内容来看,共享发展必须做到全面共享;从手段来看,共享发展必须做到共商共建;从进程来看,共享发展必须做到渐进共享。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明确人民主体地位与利益,促使改革发展成果全覆盖、全方位、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具体落实到新时代体医融合共享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加公平更加充分造福全体人民,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体医融合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如何全面保障人民健康与促使体医融合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完善公正平等的法律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各项权益权利。首先,在体医融合共商共建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要促进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齐参与,挖掘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潜能,打破部门及行业壁垒以促进沟通协作,最终形成网络型的体医融合共治格局;2)以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行各业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于健康需求的差异性,推动健康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3)要促进人民群众形成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掌握必备的健康素养知识以及养成符合自身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发展氛围。其次,在体医融合共享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以法治保障为手段,全面维护体医融合发展成果的公平享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订中,新增关于体医融合的条款,可考虑将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有体医融合发展成果纳入其中),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并对体育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与完善,促进健康资源公平享有,最终实现基本健康公平;2)以政策文件为辅,积极倡导体医融合发展成果的公平享有,在体医融合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倡导人民群众的参与机制,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融入所有政策制定与实施全过程[24],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4 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深化体医融合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体医融合工作经过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理念,并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已初见成效。当前阶段体医融合进入关键期,如何持续推进体医深度融合,使其真正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是体育与医疗卫生两大责任主体以及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面对全民健身向全民科学健身转变的现实需要,面对打造健康闭环的迫切需要,面对节省医疗费用等公共资源的改革需要,必须明确新时代体医融合应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协调发展、绿色人本发展、对外开放发展、共建共享发展。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体育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大庆城市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融合》
破次元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我们的“体育梦”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