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山
学习历史,有很多学生觉得很容易。这种感觉其实只是停留在满足于翻开教科书,什么都明白,全都能看懂的肤浅认知上。经不起与现实生活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检验,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根本实现不了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启迪现实,拓展未来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欠缺。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活跃学生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人类的认识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向前发展的。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的不良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努力遵循老师的意图和思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僵化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历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以疑导思,以思解疑,突破常规,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一般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通常把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割裂开来,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是抓住某一历史特征,把相关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比较,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横向比较则是把某一横断面中发生的相关历史事实,归类联系,找出特点,巩固深化知识。纵横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历史事件的异同,不仅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结合起来,进行纵向横向比较。马克思说:“极为相似的事物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运用纵横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弄清历史的本来面目。例如中国历代改革纵向比较,进述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时,可联系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北宋时的王安石变法进行比较,还可联系清末的“新政”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时期的变革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不同的结果,进一步认识清朝晚期政府的腐败黑暗。又如讲述工业革命时,可横向联系同时期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在十八、十九世纪时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通过类似的纵横比较,构建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类比联想法
类比联想是指当某一材料或事物和另一材料或事件有相似之处时,往往由这一材料或事物引起对另一材料或事物的联想。联想是构成比较复杂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一旦离开了联想,很多思维活动就难以进行。教材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仔细的分析,教师可指导学生仿效教材的分析作出类似的个人分析。比如教材分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然后模仿教材的分析方法,理解、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找出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得出自己归纳的结论。进而仿效分析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立足历史事实,结合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客观公正地分析历史事件,可以发现了教材上的一些疑点,通过小疑点的解决实现“小进”,通过大疑点的解决实现“大进”。
三、史论结合法
所谓史论结合法就是把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经过与史学家或学习者个人的结论相结合,使学生明白“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讲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时,引导学生联系事件的背景、经过、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对应的结论,使学生明白每一条意义都对应具体的史实,以后学生分析、记忆一般历史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时,就会联系相关内容,不会史论分开了,也不会觉得那些结论是干巴巴的,而是有血有肉的了。例如讲述戊戌变法时,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它的意义,联系政治方面的内容,分析出其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分析经济方面的内容,发现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军事方面的内容,知道演练新式陆海军等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分析一下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发现废八股、兴办学堂、报馆、学习西方科技等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学生明白了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但是变法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案、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学生弄清了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正确的过程选择是必要条件,而做好事情过程选择的正确如否,又要看充分利用现实背景条件的程度。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历史知识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看待历史事件要从历史背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环节,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对学习者的启示作用。分析任何历史事件都要从历史事件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察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带主观偏见和意愿,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先入为主,以偏概全。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筹划事情时,以史为鉴,立足現实,放眼未来。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觉性。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经常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出众的人才,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