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利英 李庆平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文言文课堂教学要进行有效、高效学习,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探索一条便捷且有效的途径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不但要做好方法的衔接,更要做好兴趣上的衔接和情感上的衔接。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水平,又要积累一定的知识,同时也储备一些应对今后学习文言文的技能并爱上阅读古文书籍,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朗读
文言文承载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深入课堂以及对部分师生的访谈,发现目前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必要的想象力,多数文言文的内容或描述的场景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无法勾连想象产生画面感,不愿意深入思考。
2.学生缺乏朗读文言文的经验。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无法读出文言文应有的韵律、节奏。
3.学生文言文积累量少。文言文所用语言与现代语言习惯有差异不易理解,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不经常用到,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的篇目较少,缺少必要的文言文阅读积累。
4.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老师教得比较多,启发学生思考较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不够,对朗读的指导也相对较少。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的思考,我以此为方向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出一些便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我以《书戴嵩画牛》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图片导入,用形象直观地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语就应该满足托尔斯泰所言,灵动自然,充满生趣。学生对图画和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感兴趣,借助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图片和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这就是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斗牛图。这幅画的艺术价值非常高,不但画得栩栩如生,而且还被乾隆皇帝收藏过,图画上还有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词,由此可见这幅画价值连城。但是有的人却说这幅画画错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去一探究竟吧。今天我们来学习《书戴嵩画牛》。"通过图片,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老师范读,学生模仿学习朗读。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学习朗读的停顿,声音的强弱,情感的变化,从而感受朗读的魅力。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自然对文章感兴趣。
(三)通过积极地评价反馈,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够活跃,需要通过及时、恰当的评价反馈让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发言。如,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应该鼓励学生"没事,随便说,你很勇敢,大家要像他学习"。当学生因为紧张表达不清楚时,应当给孩子信心"老师相信你能说好,不着急,慢慢来"。当学生朗读出错时应当鼓励学生"他已经很努力了,读错很正常,学习不怕犯错,不断挑战错误,改正错误,这叫进步。"除了老师的评价,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他回答得正确吗?谁来评价一下。"当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并成为评价的主体时,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二、指导朗读读出韵味,增加文言文量的积累
文言文可以在朗读中渗透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积累。文言学习的着力点,通过反复朗读增加文言文量的积累,逐步积淀文言语感。作家张炜曾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是朗读之苑的执着坚守者,是善于创造的耕耘者。所以《书戴嵩画牛》一课,文言朗读贯穿全程。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多读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注释读准字音,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这样的朗读让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消除与课文的陌生感,同时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学生读完文章后再正音,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多音字"数"进行重点指导。结合句子的意思,确定"数"在句子中表示"计算"的意思,从而确定"数"应该读三声。然后讲解生字"曝",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通难懂的句子的要求。所有的环节都渗透到了读中感悟,从刚开始识字到初读再到理解,都是在读中进行的。
(二)形式多样,熟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共读等,本环节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阅读方式自由,教学方法多样,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心理,在一种自由、灵活的氛围中读順文字。让学生熟悉文本,积累文言语感,用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老师范读,读出节奏。学生能读正确、流利,但是如何读出节奏和韵律并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方法、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学习支架。通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感受老师在读的时候是怎样把课文的节奏、停顿、情感、语速表现出来的。学生通过模仿,反复练习,做到声断气连,了解了文本内容,感悟了朗读的魅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品读感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只有理解了文言文,才能读得更有韵味。文言文词约义丰,需要发挥想象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先让学生说一说想象出来的画面。首先让学生想象杜处士"常以自随"的表现。"可能什么时候带着?如果你是杜处士,有这样一幅画,你会有什么表现?谁能读出这种“尤所爱”的感觉来?让学生带着感觉读,才能读出韵味。其次引导学生想象牧童"拊掌大笑"的样子。"牧童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表情也应该有动作。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谁来当当小牧童?"从抚掌大笑可以看出牧童是个活泼可爱的牧童。把这种活泼可爱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杜处士,听到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说画错了?你之前的高兴、骄傲都成了笑话,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会说"怒而骂之""弃而走之""怒而打之"。而文中的处士却是"笑而然之"。由此引导学生感悟处士是一个心胸宽广,谦虚有礼的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带着对文本的感悟读出情感。在整个过程中,遵循着感受文、理解、积累和运用文言语感的言语习得过程,不断丰富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世界。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不同文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有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在课堂中设计表演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我让学生表演牧童是怎样"拊掌大笑"的,"牧童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谁来当当小牧童?",学生的表演逗得全班哈哈大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牧童。
(二)创设情境讲故事,演绎别样的精彩。怎样将课文内容讲得丰富多彩呢?首先从单元导语入手,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通过让学生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想象呢?"学生很容易能从"常以自随"想象杜处士会在什么时候带着这幅画,以及牧童"拊掌大笑"的表情、动作和杜处士"笑而然之"的表现等等这些方面展开想象,这个问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是怎样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呢?在讲故事之前我先出示了评书大师单田芳讲评书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因为视频有意思,所以学生看得很投入,能从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观察,之后再练习讲好故事。老师通过视频让孩子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收获这种方法,进而运用这种方法,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生讲的故事,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也带动了其他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文言文教学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生活中斗牛图片和文字资料的补充,学生自然产生疑问"画家戴嵩到底有没有画错?",重新建构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会发现生活中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的情形。通过背景材料还发现戴嵩善于观察,细致入微,由此得出结论戴嵩没有画错。接着我把问题引向深入"是牧童错了吗?",学生通过思考不难得出牧童也没有错,牧童只看到过尾搐入两股间的斗牛,牧童毕竟是小孩子,见识还不够广阔。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轼有没有错?那么苏他是借画之意,写什么画外之音呢?"学生通读全文会发现他是想用故事来说明一个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由此,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言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双减"政策下,文言文教学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語感,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文言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这节课例只是一次尝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研究文言文教学,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继萍,李晋军. 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J]. 语文建设,2021,(14):59-62.
[2]曹秋华. 部编本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 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6):40-41.
[3]陈步华.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定位与策略[J]. 语文建设,2019,(24):8-12.
[4]张红丽. 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 华夏教师,2019,(20):77-78.
199750051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