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践行

2022-03-22 02:01:26梅健
高考·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方法

摘 要:现今素质教育快速进步,很多学校都呈现出了教育方式的全新变化趋势,高中时期体育教育教学亦处于如此趋势之下,而因其是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课程,所以尤其要引起重视。其中体能训练可谓基础之中的基础,它同时具有让高中生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作用。所以现着重探讨如何建立更加适宜于高中生发展的教学体系,体系中的师、生定位问题,以及训练方式的针对性、多样性与创新性问题等,将成为本次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体能训练;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言,是重要的、核心的课程之一,它将对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等产生明显的引导作用,另外也会在学生意志、精神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支持。[1]具体到体育课程中的体能训练,则重点涉及参与者的耐力和精神等几个方面,针对参与者长远发展来分析,体能训练的效果越好,则越容易在未来学习中取得较高效率。所以可以认为体能训练对于体育课程而言,是根本内容及重要的锻炼方式,如果缺少体能训练的支持,则很多体育课程中的训练内容执行效果都将大打折扣。

一、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践行价值

在人体运动期间,体能是最为基本的能力,这一点当无疑义。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能训练因此便成为当之无愧的基本训练内容,它既可以保证高中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又会起到促进学生思想与精神提升的作用,亦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其他文化课时之效率[2]。另外,考虑到身体普遍发育年龄特点,可注意到高中时期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黄金时期,其骨骼、肌肉和血管均已经向成年人靠拢,在此阶段利用一定程度的科学体能训练,将使其身心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给他们的未来学习、工作奠定基础。再者,开展科学的体能训练引导,还会让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等产生积极的变化,在符合当前德育教育基本要求的背景下,给学生提供宝贵的自我发展契机。

二、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也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自由过度、不成系统、针对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社会对于体育教育的意义出现了较大疑问,同时让本来处于较大学习压力环境下的高中生压力变得更大,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既使高中生丧失了足够的锻炼时间,造成其身体素质整体的急剧下降,又让高中生认为体育教学的意义不足,是很难起到应有作用的学科,只会造成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消耗,对自己的其他学科学习造成不利影响。长期如此,这样的风气蔓延,将会造成很多学校、教师、学生不再关注体育教学。

部分高中学校忽视了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体育教学所应用的教育方式过于老套,同时学校配套设施也未能因纠正问题的客观需求而有所调整,与时代变化相协调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对高中体育发展而言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另外,高中学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期间,又未能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计划安排,这就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失衡问题,对学生学习与训练成果的取得而言可以说很难有实际意义。而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体育教学过程过于强调体育内容之中的技巧与招式部分,但在学生基础身体训练方面则显然放松过度,这就使教师在体育教学期间很难进行良好的体验训练创新与研究工作。

三、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践行主体

(一)教师主体的专业性发展

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我专业程度,并同时优化体能训练指导工作。同国外体能训练形式相比较,我国高中阶段的体能训练开展,更多时候以单独设计一个训练项目为主要形式,而部分体育教师在面对这一训练项目时,又往往并不能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方法支持,在实践中造成学生的训练效果弱化问题。所以如果要强化学生体能训练效果,便应当从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性的角度进行探索,这会让优化训练指导的过程展现出对学生的帮助作用[3]。平时上课时我们应更多运用先进体能训练经验,多做学习、多做实践,利用网络资源等形式持续发展自我专业素养。且在平时指导期间,留心观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诉求,针对不同诉求,开展个性化与科学化兼备的训练规划。另外,要将交流互动及时做好,利用规范化演示等做法,让自身思想、行为既能够感染学生,又起到巩固自我认知,发展自我专业能力、教育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二)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发展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期间,要留意强化学生主体的训练自主性问题,使之做到训练的个性化。只有积极地投入于实际训练之中,才能产生理想的预期效果,所以在上课期间我们应对当前教学进度、教学计划进行认真分析与改革优化,在确保教学目标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正视差异化,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在训练中观察学生实际需求,重视学生实际需求,保证学生的进步效果之改善。

实际训练指导期间,我们应从思想意识角度关注学生主体自主教育,以及对应的发展价值,尽量营造出和谐的训练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感受到彼此能力差异的存在,利用优势弥补不足,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利用自我主体地位,配合教师的因材施教,做好自身的因材而学。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期间,可以尝试男女分开训练,其中男生以停球、运球、假动作等的技能训练为主,女生以现场器材的配合训练为主,相对那些能力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则可以采取单独训练指导的做法,使之在原有技能的前提下,进行更加充分的拓展。教师另外则应在体育课堂上设计多样体育项目,可使他们能由自身喜好出发,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像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如平衡方面的训练、柔韧度方面的训练,还有长跑类的耐力训练等均可作为参考项目,我们可指导他们可自主调整训练内容,这是尊重其想法及个性的做法。

四、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践行策略

(一)趣味化导向

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践行策略中,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化导向是首要一点。人们在进行对某一事物的探索时,均会基于本身对于此事物的兴趣和爱好而进行。而学生在认知方面、控制方面的能力尚且不足,特别是非常容易被自身所感到有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展体能训练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压抑性的、单一化的体能训练并不足道,也絕对不可取,此类方式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让其在体育课程中对体能训练产生厌恶心理。与之相比,增加一定数量的趣味性内容,使初中阶段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被吸引到体能训练有关内容中来,防止枯燥乏味和一成不变训练模式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实践中,体育教师有必要结合这一认知需求,进行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依学生发展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有效提升体能训练趣味性,利用不同训练形式,突出体能训练丰富性、多样化的一面。例如:在教学期间,可以不必局限于教师有限的讲解,或者学生自行训练形式,而是由教师进行引导,展示丰富多样游戏形式的优势,或者以定期开展体育小竞赛的做法,在体育教学期间,突出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的作用,这将使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训练之中。对于学生来讲,若与静态化的、单一式的教学形式相比较,则动态学习更容易对其体能训练必要激素的分泌产生促进作用,同时也会让其在体育训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科学性关注

对体能训练过程及指导策略的科学性关注,并进行以此为基础的体能训练方式调整,将让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践行策略更符合时代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高中体育教学在为学生提供体能训练方案及对应指导帮助时,关注科学性并据此展开工作,则无论是对传统方法的应用,还是对新方法的拓展,都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育目标,并使教育内容展现得更充分。教学时教师应当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就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方面做出教法科学性的探索。例如: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于教学内容层面,适时插入一些富有团队合作意味的体能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训练时突出彼此协作的作用,这样将使其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得到科学培养。再如:在开展体能训练指导工作时,要对其中的常规性内容,包括速度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进行运动技巧方面的集中讲解和演示,与此同时,要使每项训练均能够体现出劳逸结合的思想,当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完成之后,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放松时间,使之在训练持续过程中不会出现逆反情绪。笔者在教学时,科学性设计问题,首先使学生掌握带球技巧,接下来让其在强化训练过程中,着重练习其速度和力量,并把一些新的技巧与体能训练融入一處,在几组带球、来回跑后适当休息,充分体现了对于科学性的重视。

(三)针对性教学

所谓针对性教学,也就是进行科学的,视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差异而做的训练安排。身体素质的改善是个体在日积月累下锻炼而产生的结果,所以一种科学且合理的训练形式,将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训练效果,还可有效防止学生在训练期间发生受伤现象。按照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具体情况分析,体能训练计划应当具有长期与科学的针对性特点,才能让高中生身体素质有更好发展的可能性。一位高中体育教师需要针对班级与学生客观情况,给予具体训练目标、训练内容的安排及落实,使体能训练中既要有基础内容训练,又要有专项训练计划的填充,这些毫无例外都要由教师做细致的筹备,从而确保教师指导的统一性、学生参与的稳定性。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应在开展体能训练指导期间,以针对性为方向,保证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的交替进行,为提高训练效率做好准备工作。

(四)多样化教学

多样化训练方式将保证高中生拥有更加浓厚的训练兴趣,所以教师要在针对性训练指导同时,多了解高中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基于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体能训练内容如何改进的问题,让整个体能训练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有趣、更为新颖,给提升学生训练兴趣与积极性提供重要帮助。再者,在安排体能训练时,教师要留意做出合理化程度更高的科学训练安排,确保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期间,同样能够得到详细周密计划的支持。如当面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时,主要要做好提升心肺能力的训练,在多种热身跑、接力跑方式的支持下突破自我。对于高中二年级学生来讲,则重点在于耐力的加强,因此需要在开展体能训练时,使多样化教学指向这个方面,包括1000米速度跑、2000米慢跑等,均可适时引入。对于高中三年级学生来讲,速度与腿部力量等的加强则是重点,所以需要将多样化教学,顺利导向高强度训练内容,包括100 米跑、200米跑、400米跑、蛙跳、单脚跳、深蹲跳等,都值得尝试。这些可以视作多样化教学的努力方向,科学操作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重要帮助。

(五)创新式训练

高中体育传统体能训练形式单一,不外乎是学生跑步等几种简单的形式,以期达到理想训练目标,如此训练方式不容易适应高中体育教育之需求。因此希望高中体育教师能够有效利用一切可能力量,做出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改善,让体能训练拥有整体提高的可能性。例如:可把一些要求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融入基本体能训练任务之中,这既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又对其实际协作能力的强化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如在平时篮球教学期间,当于常规篮球训练前,做关于篮球技术方面的讲解,并针对篮球动作中的重点要领及注意事项展开说明,教师可借此机会,补充体育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取得体育发展的认知与实践机会。到了具体操作阶段,运球训练、上篮技术训练的合理结合,或者接力比赛的补充应用等,都是创新式训练理念下的产物。除此以外,关于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可借鉴专业训练队及部队体能训练的方法,使之在科学研究后进行合理使用,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与丰富体能训练方式,达到创新效果。

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在实施时,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均会在体能训练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并给最终的体能训练呈现效果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直至造成最终的学生整体素质变化。考虑到如今的高中体育教学问题,特别是体能训练缺少科学性与创新性的问题,建议学校高度关注体能训练工作,从师生两个角度直面这一重要内容。教师则应当重视自身的指导者定位及对应责任,分别从针对性、多样性、创新性等角度,给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才可以保证体能训练的妥善与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鲍峰.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体能训练策略选择[J].田径,2020(8):35-36.

[2]雷向阳.高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的路径探讨[J].田径,2020(5):30-31.

[3]张卫杰.简析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J].当代体育科技.2020(17):33-34.

作者简介:梅健(1976—),男,汉族,福建福安市人,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学与研究。

1234501705225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方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今日消防(2022年2期)2022-04-15 21:47:15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冰雪运动(2019年1期)2019-07-22 03:37:28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3:36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