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2022-03-22 23:00刘胜男
教育界·A 2022年1期
关键词:有效情境积极影响音乐

刘胜男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师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忽视了教学本身的情况: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内容不符合实际、思维无深度。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无效的,有可能弄巧成拙。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有效情境;音乐;积极影响;问题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凭借几十年扎根一线所获得的教学经验,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对其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出了情境教育理念,该理念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范式。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有目的性地创设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进而获得知识。教师通过语言描绘、游戏、角色扮演、环节设计等方式,把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情境创设对小学音乐课堂的积极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的想法和情绪,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运用多媒体、语言等载体能够为学生呈现、描绘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渴望和期待。

(一)创设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学生的学习效率才可能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对一些枯燥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忆江南》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描写江南美景的旋律优美的歌曲,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唱谱,又不让课堂缺乏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小桥流水的美景中,接着用小船图片遮住投影出来的乐谱上每句末尾处的长音,让学生注意听教师唱这些音符,进而发现“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同时能够准确唱出被遮住的几处长音,然后教师再慢慢教会学生完整演唱全曲乐谱。

(二)营造氛围,能产生情感共鸣

情境创设是能够营造课堂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将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情境中,能够和学生一起在该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更自然地表达情感,将歌曲情感表现得更丰富,从而能让听众产生共鸣。

例如《萤火虫》这首歌曲的旋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想唱出它的内涵、表现出它蕴含的意义却不容易。笔者将本课的主题命名为“永远的光亮”,并且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走近光亮、歌唱光亮、追寻光亮、传递光亮”四个环节,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高尚品格,笔者向他们展示有关萤火虫生活习性的图片资料,讲述萤火虫的品格:“尽管萤火虫的生命很短暂,但它们还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亮”。然后笔者拉上教室窗帘以创设黑暗的环境,让学生挥舞课前准备好的手指灯,引导他们演唱《萤火虫》,进而营造出“为黑暗里的人们点亮一盏盏灯”的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唱出了对萤火虫的喜爱,有的学生甚至感动得流下泪水。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境,学生们才能自然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把歌曲演绎得更为动人,教师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火车开来啦》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与提高其专注力,笔者带领学生在有火车鸣笛声的音乐中,一边做开火车的动作,一边让他们感受二拍子的节奏。并且笔者让学生用歌声的强弱来表现“火车开动后由近到远”的情境:火车开动时,唱得强一些,随着火车越开越远,歌唱的声音也越来越弱;火车在行进途中,用身体向上的动作表示火车在爬坡,身体向下则表示火车在下坡。在这样的情境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会唱上行旋律及下行旋律,学生以此感受火车司机以及乘客的愉悦心情,能够把握好歌唱的情绪,开心、准确地演唱。

(三)启发想象,能帮助理解音乐

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如果教师把游戏融合到音乐课堂中,那么不但能为课堂增添不少乐趣,还能让他们轻松地理解音乐内容。

比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笔者让学生们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指定一个学生扮演“狮王”,当音乐播放到需要模仿狮吼的部分时,引导“狮王”表演吼叫的样子,其他扮演小动物的学生表演受到惊讶的样子;在之后播放的音乐中,让他们跟着旋律一起演唱“我是森林之王獅子,我的吼声吼吼吼,小动物们不要惊慌,我们都是好朋友”;当再听到这段旋律时,让“小动物们”一边唱一边走到舞台上,并和“狮王”打招呼。就这样,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和熟悉了这首曲子。

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笔者根据音乐给学生创设了童话般的情境,首先向他们大概描述了彼得与狼的故事;接着展示了鸭子、狼、小鸟、彼得、老爷爷等角色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双簧管、长笛、圆号、大管、小提琴等各自的音色,将乐器分别对应合适的角色;然后让他们选择要扮演的角色,并根据音乐中每种乐器响起的顺序辨别每个角色上台的顺序;最后让他们上台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音乐所描述的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了音乐本身。

二、音乐课堂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正确认识情境教学的作用:创设情境是为课堂教学本身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地创设并合理地运用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情境,那么这样的情境教学就是锦上添花;而如果对情境过度重视,忽略了教学效果,则违背了情境教学的初衷。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在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设计的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自己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这让不少教师心动,于是把这些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又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不同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教师盲目照搬的情境不一定就能在自己的课堂中被运用得当,如果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比如在《亚克西巴郎》一课中,教材要求这节课是歌唱课,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显然是:学生能够学会演唱这首歌曲。歌曲中的第一段歌词讲的是一个来自新疆的小朋友很早就起床叠被子、刷牙洗脸了,是个值得夸奖的好孩子。于是有的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为歌曲配上如“哗哗、嘻嘻、呼呼”等类似刷牙、洗脸时发出的声音的环节。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中配合好,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最后没能完成歌曲的教唱目标。这个情境虽然通过加入声音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创设的目的并不明确,使得教学重点发生偏离,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有的教師创设情境只是为了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淡化了教学的内容,这说明他们在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好重点,仅仅是为了让课堂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发展。比如在一节教学《箫》的公开课中,该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歌曲的演唱。教师围绕“宫廷招募乐师”展开了一堂情境教学课,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乘着“时空机”穿越到了古代宫廷,发现宫廷里正在招募乐师。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招募的流程参与其中。第一关是会唱《箫》的乐谱;第二关是会演奏箫这种乐器,在实际操作时让学生模仿吹箫的样子;第三关则是会舞蹈,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跳舞……最后师生乘着“时空机”回到现实中。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开心,但教师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箫》。

(二)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合实际

教师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在钟表店里》一课中,有的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钟表店里的营业员阿尔法姐姐由教师扮演,店里摆设了各种钟表,其中的大钟爷爷发出“嗒—嗒—”声,小钟弟弟发出“嗒嗒”声,他们发出的声音节奏不一样。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分别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两种不同的节奏表现音乐,并且模仿钟表摆动的样子。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熟悉音乐,但是情境的内容引发了其他教师的质疑:为什么要设置阿尔法姐姐、大钟爷爷、小钟弟弟的角色?钟表发出的声音节奏为什么就是教师给出的这几种节奏?而且这些节奏与现实中的时针、秒针、分针的运转规律也不大相关。可见这样的情境创设脱离了实际,不容易被他人认同,对教师实际的教学也没有多大意义,纯粹是为了情境本身而创设的情境,不能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

音乐课堂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架起生活与音乐的桥梁,让学生找到音乐中的角色的原型,进而为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做铺垫。而有的教师在情境中常常只创设几个卡通人物或利用几幅意义不大的主题图片,这样的教学情境既缺乏思维的深度也失去了创设的意义。

例如在《库斯克邮车》一课中,有的教师创设了邮递马车送信的情境。教师一开始在教室里播放火车鸣笛的声音,然而所选择的声音没有节奏感和旋律性,听起来没有一丝美感,于是学生们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到处是嘈杂的声音,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而且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归根到底,就是创设的情境没有实际意义和一定的深度,反而影响了歌曲的呈现。

三、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音乐源于生活,只要仔细聆听,用心感悟,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因此音乐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而应该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

比如在《不能告诉你》一课中,这首歌曲是与劳动有关的,所以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劳动时的动作练习节奏,比如擦桌子发出“嚓嚓”的声音,并加上四分音符的节奏;拖地发出“唰—唰—”的声音,并加上二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学生一起“劳动”,在“劳动”中自然地构建了二声部,从而了解了合唱的定义。学生跟着音乐练习节奏,既熟悉了音乐,又为后面的歌唱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音乐有它的独到之处,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就需要运用恰当的载体。特别是在一些乐理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如果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理解知识,那将会使记忆变得深刻。

在力度记号的教学中,笔者运用课件创设了一个情境:小熊猫走在有许多房间的走廊上,其中一个房间的门上挂着一块写着“f”的大大的牌子,它进去后发现里面有小动物在敲架子鼓,声音特别大,此时它突然想起牌子上写着的“f”是一个表示“强”的力度记号;小熊猫走出房间后又进入了另一个房间,跟刚才的房间不同的是,这个房间门上的牌子写着“p”,它轻轻地走进去,看到里面有只小动物在弹钢琴,弹的曲子很优美,小熊猫听得特别陶醉,于是静静地坐下来。接着笔者简单地介绍了力度记号“强(f)”与“弱(p)”,然后在练习中学生结合上述情境能快速地区分出“f表示强,p表示弱”。

(二)将学生置身于有效的故事情节中

教师创设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能够体现本学科知识要求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快从情境回归到学科本身。

比如在欣赏《野蜂飞舞》时,教师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教师讲述有关沙皇萨尔丹的故事,并告诉学生听完后要根据故事情节答题,于是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同时又在很用心地思考,想出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特别安静认真,能真正地投入音乐课堂中。

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当他们遇到疑问时,总会产生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的大脑特别兴奋,会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

在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了阿炳的生活经历,他十六七岁时就精通吹、拉、弹、打了,但是他在年过而立之后,境遇急转直下,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后来他把自己痛苦的生活经历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心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们踊跃提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想知道为什么他当时这么痛苦还要创作音乐;有的则表示,为什么当时的音乐创作不被重视……学生们带着疑问开始欣赏《二泉映月》,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经与作曲家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学生新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要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效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堂,并且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宋林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2.

王嫣.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优化探讨[J].学周刊,2019(21):140.

陶业蓉.兴趣导向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性课堂浅析[J].黄河之声,2019(09):107.

2089501705313

猜你喜欢
有效情境积极影响音乐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音乐
创设有效情境, 构建探究型课堂
如何有效创设数学课教学情境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