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学后教”模式的高三地理教学探析

2022-03-22 19:45王志
高考·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三地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摘 要:“先学后教”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在指导学生“先学”,养成地理复习答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后教”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教学实践利弊分析以及高三地理教学“先学后教”模式探析三个方面探究了其重要性,旨在推进“先学后教”模式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的深化,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三地理;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课堂专注需求,便于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人的集中注意力是有時间限制的。据统计,经过专门训练的成年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长可为6小时,大多数情况下,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35分钟。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里,高中学生也不能保证全部时间都是集中注意力、始终处于全神贯注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记忆力时间曲线,科学分配学生“先学”的时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课堂前1、2分钟的时间处于组织教学状态,学生刚刚进入教室,准备书本,等待教师讲课,这一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用目光向教师咨询或者是暗示已经准备好接受讲课了。接下来的15分钟非常宝贵,可以说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按照教师提示“先学”,认真完成书本阅读,并按照提纲回答问题。学生大脑快速运转,新知快速消化。然后,学生注意力开始下降,有所分散。这时,教师需要紧紧占据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回答导学案问题,大家集中讨论发言中,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高亢的学习状态,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师生互动环节之后,学生注意力再次分散,这时安排课堂巩固环节,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左右,学生投入大量的练习、测试时,原本有些松懈的注意力再次紧张起来,在实际动笔写、练中巩固新知。最后收尾阶段,占用2~3分钟,教师总结回顾,并把下节课要“先学”的内容布置下去,给学优生留出预习时间,让学困生也可以提前准备。既满足学生课堂注意力实际需求,又让教师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二)遵循学生教育教学规律,便于教师科学调控教学节奏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到课堂的互动教学活动。它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先学”的教学方法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后教”则是为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又发挥了教师针对性讲解的重要作用,转“教”为“学”,教学过程融洽,教学氛围浓厚。在“先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内容,便于学生自学。比如:传统高三地理复习非洲部分,在制订学习目标时通常概括为:学生能够描述非洲的位置,知道分区及国家等,对于学生“学”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时,合理调控教学节奏,在学生自学环节,精心设计导学框架:让学生认真阅读非洲简图,然后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填空,归纳出来非洲位置。导学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型,学生通过自学,填出非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等,在课前自学题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增加课本中没有,但是学生通过概括、提炼或者查阅资料能够回答上来的题目。

(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便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的实施摒弃了传统课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的五段式教学环节,改革了教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自主研究,踊跃发言,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主人翁地位,实现全面发展。每个学生因为认知、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集中听讲的过程中,消化理解知识的进度、效果也不尽相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采用,使得学优生学得好,学困生吃得着,中间学生吃得稳。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间各自独立但又团结合作,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探究解决问题办法,教师巡视指导,既能让学困生得到充分照顾,又能激发学优生自学潜能。

(四)符合首因效应原理,便于教师运用金字塔教学方法

顾名思义,首因效应就是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本要学习的知识时候,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首因效应的明显作用特点就是记忆较深刻,持续时间较长,比起后面学到的知识信息,产生的作用也更强。依据这个原理,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效能,让学生由被动听教师讲课转化为主动学习课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耳、眼、脑、口、手并用,从而有助于让学生保留较深刻的学习印象。

二、“先学后教”教学实践利弊分析

(一)“先学后教”的优点

1.“先学后教”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先学”的过程中,先由教师根据授课目标提出学生课前需要学会的知识范围,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规定知识,从中学生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学生情感目标也得到满足。对于通过自学学生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教”的时候学生要主动请教教师,教师适时答疑解惑,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扬。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受到自学思维的训练,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比如:关于“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先学”中设计搜集全球发生过的重大环境污染案件,学生经过充分准备,找到了有关核泄漏在日本发生过,跨境污染在我国的松花江发生过等身边熟知的案例,有效实现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对于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关系重大。

2.“先学后教”有利于提升学习效能

课堂教学的“后教”是通过教师“教”的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反馈制订“教”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在课堂暴露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后教”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情况,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学习效能的提升。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地貌”这部分课的教学内容时,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山地、丘陵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学生仅仅停留在认知表面,还不能完全理解地貌特征,也不能对其进行基本描述。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已有“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后教”,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教师出示的关于地貌的景观图片,抓住各自特点进行描述,然后学生试着归纳是如何描述地貌景观特点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3.“先学后教”有利于提升以评促教

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为标准,帮助师生及时改进“教”和“学”的进程。以往的教学中,侧重于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包括教学语言、仪表的附加成分,而“先学后教”则着重于学生“学”的主动性表现,学生“学”的题型设计梯度性,学习效果的良好性的评价。同时,课堂上“学”的活跃度,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度都是附加值,以此评价“学”的效果反馈给教师,有利于教师改进导学案设计。

(二)“先学后教”的弊端

1.“先学后教”容易目标不明

因為学生知识积累程度不同,教师在制订导学目标时候容易出现“一刀切”,降低或者拔高教材内容,导致导学案编写质量不高。如:对“洋流”“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笼统编写叙述题,导致学生自主探究解决不了问题,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教师编写导学案要重难点突出,易于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目标,在“先学”中拓展知识,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2.“先学后教”容易效率不高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是“填鸭式”讲解,学生就是机械记忆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思维能力较差,对于采用“先学后教”的导学案学习兴趣不大,只是在课堂教学上跟着其他同学照搬照抄。但在完成导学案之后,许多学生对导学案产生依赖,不能主动探索知识,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完成了导学案就是完成了任务、掌握了知识。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导学案上的知识,并不是所有学生对内容都能真正掌握,还需要翻找导学案才能回答问题。在高三地理复习上,学生更是觉得导学案浪费时间,以致于导学案的“学”流于形式,长期下去,教师的“教”就变得僵硬化,学生的“学”效果也不明显。

3.“先学后教”容易彼此割裂

“教”和“学”是彼此交互的过程,“先学”离不开教师的“后教”。如果一味让学生“先学”,教师不给以方法指导,就容易造成“教”和“学”两张皮。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时,教师如果不掌握学生的学情,就容易在教学时发生错判,导致学生还停留在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讲解中,把学生的“学”与教材蕴含的本源割裂开来,教师的“教”目的性不强,学生学习质量受到影响。

三、高三地理教学“先学后教”模式探析

(一)多种形式开展“先学”教学

实际高考时,部分学生因为阅读速度慢影响答题质量。教师在“学”这个环节要多动脑指导,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制订地理知识学习目标。在题型设计上先易后难,贯穿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进行预习性的“先学”。二要编写地理创新题目。教师将高考热点预测分析融合进去,让学生开展独立性的“先学”,对照教师讲的重点难点排查漏洞,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三要编排问题组合。在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巩固的环节里,编制简短问题,便于学生准确回答,同时,加入绘图、填表等实践题型,有效地拓展学生地理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地貌图层”这节内容时,学生若单纯地观察教材课本上的地图情况,会对于等高线、山峰这方面的地理知识点理解得很生硬。教师可以采用电子地图教学,在课前把需要用的地理数据预设好之后,让学生在“先学”中根据电子地图的画线工具进行数据预设。学生自己就可以从电子地图上看出不同等高线内的山峰情况,从而对于这部分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直观、形象。通过“先学”,学生做到了依据电子地图图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再到课堂教师的“后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必要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也获得提升。

(二)合作探究进行“后教”教学

在高三阶段,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已经生成,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地理分析理解能力。开展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实现“先学后教”模式的运用,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例如: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概括,指定小组推荐人发言,学生根据各组发言不断完善答案,最后以头脑风暴形式展示“先学后教”的良好教学效果。以学教学,极大地锻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必将个人的学习深化、延伸,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课前调查掌握的学情制订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参加探究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讨论方向,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提供针对性指导;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合作探究结论,分析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知识的情况,鼓励地理知识薄弱的学生发言总结,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

(三)分层评价当堂巩固训练

高三地理复习时,多数学生面对已学知识感到茫然,要么遗忘,要么在答题时,看到题目话在嘴边,就是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分层自学题目,分别设计出适合自学、适合小组完成、适合巩固提高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对学生回答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解决学生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的“后教”对于各层次学生均衡照顾,及时归纳解答共性问题的模板,培养学生地理答题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三圈环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要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三圈环流”的理解程度将学生分层。针对第一层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围绕地球昼夜长短、地球自转公转等结合物理中冷热不均会导致气流流动,分析三圈环流产生的原因和规律;针对第二层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结合气压带风带与各大洲的地理分布理解气候的分布与三圈环流的作用;针对第三层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家乡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在三圈环流中的位置和原因。根据不同分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均衡教育,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解决特性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结束语

高三地理复习,学生面临巨大高考压力,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分散教学压力,便于学生建立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既体现新课改要求,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又促进学生地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彦如.“先学后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20.

[2]黄富.“先学后教”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高考,2018(9):197.

作者简介:王志(1987—),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学论)。

3079501908245

猜你喜欢
高三地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高三地理复习课翻转课堂有效模式的思考
高三地理复习课翻转课堂有效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