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祎倩
关键词:德育评价;意义;措施
在德育过程中,德育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 :“德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运用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德育的过程与效果作出价值上的考查、判断。它是学校教育评价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探索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完善此项工作的控制系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向预期目标发展。”本文笔者将就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小学部校本德育课程开展中德育评价的实践为案例,对德育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德育评价的意义
德育要从娃娃抓起,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儿童时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德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顾教授在《教育大辞典》中还指出:“德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探索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完善此项工作的控制系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向预期目标发展。”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小学部在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经典文化仁、义、礼、智、信相结合,在与时代的需要相融合后,确定了以九个关键词的学习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落脚点。结合习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的“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科学理念,开发出融合了梦想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综合性课程——领导力培养课程。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梦想,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成为领导型人才,课程以“九托一”的创新形式融入教学,即:以九个关键词托举梦想,实现能力、素养、品格三个维度的结合。九个关键词为:自理、感恩、自律、合作、礼仪、尊重、负责、仁爱、诚信。通过九个关键词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力、素养、品格三个维度的发展。以此来实现领导型人才的培养。在九个关键词的学习中,落地的德育评价至关重要。
2 德育评价的实践策略
在我校校本德育课程评价的实施中,评价主要从能力、素养、品格三个方面,为活动、知识点、操作水平等设计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评价。
2.1评价主要内容
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我校领导力培养校本课程设计的课程标准将评价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各个关键词与儿童经验的结合,要求教师在评价儿童德育学习之时,既要关注所有儿童都要达到共同的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儿童对该关键词学习时的独特表现和各自不同的优势。二是既要关注各个学生在学习各个关键词之后所要达成的共同目标,又要避免平均主義,要根据在关键词的性质和特点来突出重点的目标。三是预设的目标与活动生成要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态度、能力、方法三个方面。态度即学生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包括表达、合作、思考、探究、整理资料等。
2.2评价的总体方法
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儿童作品分析法、理论知识水平检测卷、小组展讲、演讲、表演、儿童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比较多元化。
2.3校本课程多元化评价
在阶段性学习之后,学校设置了一系列的评价措施。在每个学期末尾,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学期末关于领导力培养课程学习的评价表。下面以一年级小学期领导力评价表为例进行分析:
在评价表中,我们将一学期所学关键词进行汇总,从儿童需要达成的能力、素养、品格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参评者包括学生自己,小组成员、家长及班主任。在评价中既有自己眼中的自己,也有别人眼中的自己,通过评价,督促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
寒暑假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好时机。在两个假期中,学校针对不同的年段制作了符合年段特点的社会实践评价单。
这些德育评价均建立在学生的档案袋之中,从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到假期的实践情况进行跟踪式评价,使评价更加完整,形成闭环式评价。
3 小结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德育评价体系建设是德育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在德育评价过程中,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发展,以评价促进学生将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也很有必要,为让德育评价更加的有针对性、时效性、可行性,就需要加入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在多方合力之下才能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
[1] 顾明远 . 教育大辞典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