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鹏威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行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深度融合和协同育人,它具有人才培养的双主体性、实践性和渐进性等主要特征。当前土木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需求缺位、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师资队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面向岗位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立“四位一体”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重构。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
前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即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存在明显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不过关、理论不扎实。这些问题导致人才的培养质量达不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工程师能力素质要求,国内外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寻找一个适合于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针对土木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基于新工科背景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改革发展高校教育的根本方向就是在加快现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对现代高校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优化。《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表明“现代高校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促进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这说明了当代的高等高校教育必须具备普遍性、科学性、职业性以及实用性等特征。国务院也进一步对开展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评价和手段提出了新要求其实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是高校教育与时代发展高度融合。
首先,在新工科背景下,可以将高校土建专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传统高校教育是典型的学校本位教育模式,高等院校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一枝独秀”,土建专业技能培训处于边缘地位。现代高校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全民性特征决定了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必然是院校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的教育体系。其次,在新工科背景下,有利于理顺高校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直是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双轨运行”的管理体制,地方高校教育主要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践技能培训则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辖,由于两类高校教育在招生、培养、继续教育等方面有交叉之处,导致教育部与人社部出现职能重叠的情况,既降低了管理效率,又难以发挥部门合力。
(二)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我国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教育是典型的二元结构教育系统,它主要由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部分构成。学历教育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以人力规划为基础的体制性教育,完全被纳入政府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教育对象主要是尚未踏入社会的青少年学生群体。非学历教育则是一种以实践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社会性教育,它只在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层面被纳入教育管理体制,在具体实施层面基本不具备体制性特征,与正规化、规范化的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教育更多呈现出一种自发性、随意性和破碎化的特征。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受普通教育影响至深,早在20世纪90年代,众多中地方高校就是由普通专科院校改制而来,为了从根本上明确高校教育的特性和定位,《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高校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说明高校教育不是也不能是普通教育的“翻版”,必须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走类型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二、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现状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其对地方高校教育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一定局限,且内部制度发展不全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其在土建类专业的现状为例进行以下探究。
(一)缺乏宣传教育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土建类专业得到了更多学生的喜爱,学生素质也有了普遍性的提高,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产教结合育人理念并没有得到有力的宣传,最终导致其影响力低下,知名度不高等现象。地方高校当中土建类专业学生,也会因此对产教结合育人制度无感,制度的重要性被忽视,甚至多数学生都不了解如何参与这种人才培养制度。充分体现出了产教结合育人制度,在当今地方高校学生中的普及情况。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先关课程设计落后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应与行业发展状况保持与时俱进。课程内容不仅要求及时跟进土木类行业企业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而且要紧密对接土木类行业企业的新理念、新形勢、新软件,还要紧密对接土木类行业的新规范和新标准。然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却严重滞后于土木类行业企业的发展。这种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仿效学术性的重点本科院校,不愿意舍去一些如《弹性力学》等理论性过强的课程;二是教学内容缺乏对土木类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设备等的紧密对接。“行业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应用软件与工程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却得不到体现。”三是课程体系囿于传统课程,教材内容较为落后。有的经典教材所采用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是老旧版本,教材中部分案例也存在过时的问题,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反映,大学毕业后,一张施工图都看不懂。”
三、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践措施
为充分迎合时代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地方高校必须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符合当代经济要求的土建类专业技能培养,保障地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育人目标的建立
首先,要注重教育的宣传作用,地方高校当中土建类专业的一线教师要加强对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加强宣传。在充分了解经济社会及各个企业需求前提下,以时代发展为基本依据,根据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调整。将宣传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作为工作重点,在实践教学课堂中不断强化学生对土木建设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其后期在土木建设实践工作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升地方高校院土木建设类毕业生走出校园后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是要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合作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邀请土木类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优秀校友代表等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广泛吸纳行业和企业界的合理意见,打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边界。最后,是要走访土木类行业和企业,调研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前沿技术和工程经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制定企业实习阶段的培养计划。除此之外,的培养目标定位,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注重适应土木类学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要,按照“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对接”的原则,结合土木类行业和企业对工程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和土木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精准确定土木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注重教学设计
在地方高校学校的土建类专业中需要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发展为课堂教育的基础。优化升级原有的传统、单一是理论教学手段在教育课程中引入大量的实践课程以及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加以熏陶培养。同时、要以专业的实践基地为引导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进行统一化、具体化,是实践教育理论教育高度融合、提高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重点。除此之外,要不断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来整改教学大纲,并注重一线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与优化,还可以采取邀请行业顶尖人才走入校园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对教学资源以及高校教学设计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要以提升土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从原本的理论课程中分播出一定课时,用于实践活动的演练,带领学生走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将专业技术培训与教学相融合,强化土建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近几年各个企业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已逐渐饱和化,为顺应我国经济市场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地方高校学校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教育部在近几年主持提出了,产教结合培养制度来辅助地方高校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以地方高校学校的土建类专业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为后期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莉,吴延霞.基于新工科的校企合作型专业毕业设计探析[J].河北农机,2019,(1).53,55.
[2]張德,李向阳,李密.新工科视域下虚拟仿真技术在环保设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8,(34).135-136.
[3]周翔."双一流"背景下生物新工科交叉专业的建设路径[J].科协论坛,2018,(12).
[4]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5]曾惕惕,夏耀辉,陈国康,等.“基于工作室分类分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58-62.
313450058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