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秋
摘要:目的: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应用个性化疼痛护理,并分析其预防血管危象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镇痛处理;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6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3d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血管危象;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近年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指体离断伤发生率也较高,尽管近年来微外科技术发展较快,但术后仍可能出现血管危象等并发症。血管危象是影响再植指成活率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术后 12~72h。据调查显示,我国断指再植术成功率约为96%,血管危象发生率约为7% ~ 32%。研究认为,术后疼痛是诱发血管危象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疼痛管理,可减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为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案,本文将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应用个性化疼痛护理,并分析其预防血管危象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单指受伤,断指距手术时间≤8h。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女为18/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4.64±6.92)岁,术前缺血时间(3.72±0.76)h。对照组30例,男/女为17/13例,年龄19~53岁,平均(34.77±6.46)岁,术前缺血时间(3.69±0.85)h。两组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镇痛处理,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使用0. 9% 的氟哌利多5mg+ 0. 9%氯化钠150ml+枸橼酸芬太尼0. 1mg,匀速注药,速度2ml/h,维持48~72h。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给予体位护理,做好肢体保暖,给予指端血运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个性化疼痛护理,评估患者常规镇痛措施的镇痛效果,合理调整注射速度及用药,可加用芬必得片、曲马多胶囊等药物,提高镇痛效果。疼痛干预后0.5~1h,评估其疼痛情況,可利用口诉言词法、数字等级评定量表、面部表情测量图等工具,同时观察其睡眠、动作、表情,作为评估参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若药物浓度过高,可能引起呕吐、恶心、皮肤瘙痒、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反应,应密切观察其呼吸、脉搏、神志、血压、体温等情况,手术当日每2h测量一次。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或其他不良刺激的影响,湿度应控制在50% ~ 60%,温度应控制在22 ~ 25℃,术后 7d,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在非休息时间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阅读书籍或观看娱乐视频,通过注意力转移缓解其疼痛程度。加强自控镇痛泵护理,防止管道扭曲、受压,仔细检查穿刺点周围,观察有无药液外渗现象,进行妥善处理。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3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0~10分制,分值越高,提示其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x±s)表示,采取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67%(8/30),差异明显(X2=4.3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3d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断指再植技术的发展,断指成活率明显提高,且基本能够恢复大部分功能。但研究发现,在围术期相关不良刺激、手术损伤等影响下,可导致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中枢敏感化[1]。在疼痛刺激下,可导致5 -羟色胺大量释放,小血管收缩增强,一旦发生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则可能诱发血管危象。研究认为,血管危象是引起再植断指坏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断指再植术患者护理中,预防血管危象非常重要[2]。
为预防血管危象发生,本文对常规镇痛措施做了进一步优化,即更加强调疼痛护理的个性化,通过分析患者的综合信息,包括注意力、个体差异、疲乏、情绪、社会文化背景等,评估其疼痛忍受力,同时在疼痛程度及具体表现上,也存在个体差异性[3]。在选择止痛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配合度、药物敏感性。同时,以疼痛来源、类型为依据,合理选择止痛药物及剂量,并对其反应进行动态化观察,有助于正确评估止痛效果。在使用自控镇痛泵时,需要合理调整注射速度,做好记录,可减少血管痉挛。此外,恰当的心理干预、环境管理,也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提高其疼痛耐受力,从而到达预防血管危象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3d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其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应用个性化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云霞,黄碧彦,张春.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 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8,26(7):32-33.
[2] 陈亚兰,黄珍妮,张玉巧. 预见性护理对断指再植术患儿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839-1842.
[3] 蒋青红,谢见欢,官益群,等. 超前镇痛护理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效果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1):204-205.
290950118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