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空间依恋:高校学科LC建设新路

2022-03-21 21:41张洁杨甲睿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张洁 杨甲睿

作者简介:张洁(1973—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杨甲睿(1974—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

* 本文系2018年度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211201801;也系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时代教师教育者课程思政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0GA062;还系2020年度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者课程思政胜任力深层结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017504。

摘 要:建设大学生钟爱的学科学习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地方依恋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困境,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突破路径,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提升学科服务能力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2-0049-0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学科服务;大学生学习;空间依恋

1 背景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将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励其刻苦学习,健康成长,大学生学科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骤然提升。为了提升学科服务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学科学习共享空间(以下简称“学科LC”)建设研究开始萌动,时有成果产出。然而,现实中高校图书馆的学科LC建设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不健全,致使大学生不愿去学科LC学习,对图书馆的感情淡漠。如何让大学生热爱并积极参与学科LC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环境心理学认为,个体或群体对一个地方能否产生感情,取决于其与该地方及该地方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地方依恋程度。如果地方依恋产生并得到强化,地方就会成为个体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以来,我国学界对地方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和旅游经济等领域,应用于图书情报领域的相关研究只占研究成果总量的0.67%,且与学科LC建设无关。显然,从环境心理学地方依恋的视角思考高校图书馆学科LC建设还没有引发学界关注。

2 学科LC建设的困境

2.1 重资源环境建设,轻空间情感培养

当前,有研究对如何将学科服务与LC有机结合从而构建学科LC进行了探索,提出以用户为中心,将服务融入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通过提高用户信息素养、营造个性化协作环境等方式,达到促进用户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的目的,并对构建过程和构建模型进行了描述和阐释[1]。这类研究探索了学科与技术的融合,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提升和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这种设计局限于LC的思维定式,只是把过去的文献工作流程改为学科文献工作流程,对如何聚焦大学生的学科学习心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科LC情感依恋却语焉不详,缺乏把学科LC整合为学习者自我的努力。学科LC便捷周到的服务,如舒适的座椅、个别化的参考咨询、访问特定的研究数据库等,并不必然改进大学生的学习方式[2],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彻底走出资源环境建设的思维定式。

2.2 重学科氛围营造,轻学科情感养成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校图书馆开始主动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与知识服务,体现了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从本质上看,学科LC更强调科研、教学与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整合,并没有将大学生的学科学习作为关注重点,更没有对大学生利用学科LC给予心理支持。为此,有研究者提出在LC建设中试行院系领导模式[3],认为院系领导LC的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科教师的参与热情。不可否认,院系领导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学科特性,如教师全是学科教师、学生都分属于学科专业、学科性学习环境氛围更浓等,但这种设计是否真能让学生热爱学科LC并提升学科学习的热情,目前还未看到肯定的回答。

2.3 重馆员专业能力,轻情感教育素养

学科馆员的配备是高校图书馆学科LC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馆员需及时了解其所负责学科的出版动向、各种资源的优缺点、同级高校的馆藏发展情况等,并结合本校学科科研和教学情况,制订馆藏建设和资源采购计划[4]。学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是学科馆员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5]。然而,从培养大学生对学科LC情感的角度看,学科馆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高校图书馆多支持用户的学科教学和研究,无法满足用户的学科学习情感需求,尚未形成一种能够建立稳定服务关系、成熟的学科化服务模式[6]。

3 学科LC依恋的一般机制

学科LC依恋的本质是情感心理学所說的地方依恋,指一种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结[7],书桌、房间、人都可能成为依恋的对象。学习者与学科LC之间情感关系形成的一般机制详见图1。如图1所示,学习者身处学科LC中,通过各类学科学习活动会对其中的同伴、教师、馆员,以及学习故事、典型事件等形成深刻记忆,进而将其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产生学科学习意义。学习者对学科LC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喜爱和依恋,从而产生幸福体验。学习者在学科LC学习的时间越长,对其的依恋就会越深,学科学习的行为习惯就越容易形成[8]。

3.1 学习者是空间依恋形成的关键因素

满足学习者的学科学习需求是学科LC的核心功能。学科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的组织,更是特定专业的人在学科情境中活动的产物,涵盖学科的思维方式、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等,开设专业的意义就是利用学科特有的内涵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学科的支撑,有时某个学科又下设若干专业[9],学科LC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这种功能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学习者对学科的依恋,把学习者吸引到学科情境中来,接受学科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LC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基于学科的专业LC建设,达成促进学习者专业素养提升的目的[10]。

3.2 学科LC是空间依恋的依托对象

高校图书馆能不能发挥学科服务的作用,重点在于空间建设。在学科LC中,学习制度和行为规范只是学科LC运行的基础逻辑,而学习者、学科馆员、教师、学科资源环境才是其主要构成要素。学习者作为学科LC的关键要素,只有在学科LC中才能培养空间依恋情感。因此,学科LC的设计首先应基于学习者进行,其次才是基于学科逻辑的馆员配备、资源统筹、技术支持,以及最终意义上学科LC学习制度和运行规范的建立等。如果没有学科逻辑引导下的LC空间的存在,学科LC空间依恋就丧失了探讨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LC的建设过程就是大学生学科依恋形成的过程。

3.3 学习活动是空间依恋形成的原动力

有了学习者和学科LC,空间依恋也不一定产生,必须让学科LC运行起来,让学习活动成为学习者美好的记忆,让空间对他们的学习有意义,能够产生快乐的学习体验,从而养成学科LC期望的学习习惯。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习者愿意并经常来学科LC学习。因此,学科LC只有让学习者感到放松和舒适,有学科学习的价值观导向,有足够频次的专业活动安排,能够保证基本的学习成功,学习者才可能频繁光顾并向其他学习者推荐,环境心理学所说的“地方芭蕾”和“身体芭蕾”就会逐渐形成,前者指学习者在空间中找到了心理安全感,后者指学习者与同伴一起享受在空间学习。

4 学科LC建设的突破路径

学科LC的建设不能只考虑学科知识的获得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还必须对知识、情感和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考量[11]。

4.1 测定学生对学科LC的依恋程度

大学生对学科LC的情感是否达到依恋的程度,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测定。目前,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定量法,通过选取学科LC依恋的替代关系进行测量,如学科馆员与学习者的有效互动次数,或通过制作空间依恋量表进行测量。二是定性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挖掘学习者赋予学科LC的象征意义、思想感受、态度和价值等。三是访谈法,包括焦点组讨论、空间意义句子排序、自由联想任务等方式,其中自由联想用得最多,由主试提出一个学科LC,学习者说出与其关联最紧密的词组对学科LC的属性进行描述,进而判断LC之于学习者的意义。

4.2 明确学科LC依恋的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首先应根据男女生对LC环境的偏好进行空间位置的选择和设计;其次从物理变量入手促成空间依恋,学习者与学科LC的距离近,到访的频次就高,更有利于形成空间依恋;再次从环境变量着手促成空间依恋,学科LC只有展示自己的独特性,才能保证空间依恋的巩固性,学科LC的设计必须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亲和感,通过创造各类学习活动让学习者不断积累积极经验,强化亲和感,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考虑在学科逻辑、学习逻辑和学习者逻辑的基础上凸显学科LC独特的物理结构和文化意义;最后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等变量对空间依恋的影响,除凸显空间物理特征的文化意义、展示空间文化魅力外,还要重视人际关系的作用,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形成的人际关系越丰富,对地方的依恋程度就越高。

4.3 把学科LC依恋层次向空间认同提升

环境心理学认为认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依恋,在人与地方的长期共存中,人们可能会因为地方与自我不能相容而离开或改变地方[12],也可能因为地方与自我“情投意合”而相见恨晚。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以下措施将学习者对学科LC的依恋程度提升到自我认同的层面:一是创设有利于学习注意力集中的环境,及时化解学习者的学习疲劳。二是让学习者在学科LC获得更多的成功感、效能感和价值感。三是让学习者参与学科LC建设,提升服务亲和力,增加学习者的空间满意度。四是消除空间依恋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学科思维可能成为“地方保护主义”,阻碍跨界思维的培养,也可能形成刻板的思维方式排斥创新,阻碍学科LC的发展,给学习者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与时俱进,消除怀旧情怀、更新依恋配置是学科LC建设的永久性话题[13]。

参考文献:

[1] 施雁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当代图书馆,2011(4):18-20.

[2] Allan E G.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 on student-centeredness in an academic library[J].College & Undergraduate Libraries,2016(2):111-129.

[3] 鄭燕平.基于院系资料室构建学科学习共享空间的探讨[J].图书馆,2012(6):133-135.

[4] 邱葵.圕人访谈:邱葵之再论学科馆员[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1):86-91.

[5] 曹静仁.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服务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15-19.

[6] 周佳宁,冯娜.基于学科的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2):53-56.

[7][8][12][13] 苏彦捷.环境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57-258,263-267,261,280-281.

[9][10] 谭荣波.“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114-116.

[11] 张洁,杨甲睿.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已有经验、当前实践与未来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71-73.

(编校:徐黎娟)

3915501908226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及策略研究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