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
摘 要: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动手动脑,使用各种材料进行物体造型的游戏,可以提升幼儿观察、想象、操作、合作等多种能力。材料是建构游戏创设中的关键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实施形态与效果。本文主要围绕“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木质材料的投放”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提升大班幼儿建构游戏活动成效的可靠途径,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游戏;木质材料;投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1-0097-04
Research on Putting Wood Materials in Construction Games for Children in Big Class
CHEN Jiahui (Tongzhou Kindergarten,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games are games where children use their hands and brains to shape objects using various materials, which can improve children's abilities in observation, imagination, manipulation, and cooperation. Material is a key element in the creation of a constructing game, and it affect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the game to a large exten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theme of "the placement of wooden materials in children's construction games in large classes", aiming to find a reliable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s construction games in large classes and promote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Big class children; Games; Wooden materials; Putting research
木质材料以木头为原料,木块中大多不设计凹槽,要求幼儿对材料外形、重量等特性进行判断,巧妙运用组合和拼接方式创设稳定的构型,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一定要求,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适于用在大班阶段。在实践中结合幼儿的游戏行为,探索木质材料的投放方式,以明确如何发挥木质材料的价值与优势。
1.投放造型多样的木质材料
(1)尊重幼儿的个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权利和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建构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类型,重在对宽松和谐环境的创设。在组织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师需要为幼儿合理地选择游戏材料,并且尽可能丰富材料类型,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合理选择。在进行建构游戏木质材料选择时,幼师可以先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把握本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综合考虑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
案例:在一次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师发现男孩子喜欢用大块木质材料搭建各种造型的建筑物,而女孩子则倾向于选择体积较小、造型美观的木质材料搭建属于自己的花园或者公主城堡。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幼儿园选择在建构区投放造型、大小各异的木质材料,充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在不同的木质材料面前,幼儿拥有了多样化的选择,这对幼儿思维的发散和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利。
上述案例中,幼師结合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对建构区的木质材料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激发了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使得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发展个性。通过这种方式,幼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幼儿参加建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这类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
(2)建构游戏尽量丰富多样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接触不同的木质材料,可以获得不同的锻炼,实现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为了充分锻炼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师需要在建构区投放木质材料的时候,选择多种多样的造型,一方面,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建构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为了丰富建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建构游戏活动更加精彩。幼儿可以在建构游戏活动中,通过对不同木质材料的选择,搭建出不同的造型,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游戏体验。
案例:在大班建构区,宏毅和乐思正在合作用小块积木搭建城市建筑,他们使用细长扁平的长方体积木和圆弧状积木,再加上薯片筒和套起来的纸杯,做成了一座立交桥;建了三座造型不同的房子,其中用扁平积木做成楼层,用三角块做屋顶,用圆弧块做拱门,用细长的圆柱当成楼层的支柱,展现了许多细节。他们还将扇形积木拼摆成风车形状摆在地上,看起来好像是用来绿化的花坛。
在以上案例中,幼儿用积木创建了丰富的造型,体现出了大班建构作品应有的水平,表明幼儿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幼儿在玩建构游戏时,内心是有目标感的,他们期望做出较为复杂的作品,在其中融入独特的创意。本案例中,幼师提供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包含多种几何构型,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组合装配,因此可以支撑幼儿实现自己的创想。
(3)激发幼儿的兴趣
不同的幼儿对于建构游戏材料的偏好不同。在进行建构游戏材料选择时,幼师应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让幼儿能够被有趣的木质材料所吸引,从而产生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欲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案例:幼师可以在进行建构材料投放之前,以访谈形式了解幼儿对不同造型木质材料感兴趣的程度,然后适时投放相应的材料。但在使用同一种材料玩耍了较长时间之后,班上一名叫“诺诺”的小朋友表示,自己玩腻了这些材料,想要一些其他造型的木质材料,这样就可以搭建出造型更加独特的房子了,听到诺诺小朋友的话,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表示自己对建构区的很多木质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幼师可以再次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关注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定期更换建构区的木质材料。
上述教学案例中,幼师充分尊重幼儿,并且关注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在投放建构区木质材料的时候,落实了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即一切以满足幼儿需求,调动幼儿参与建构活动积极性为主。通过定期更换建构区的木质材料,让建构区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如此幼儿就能对建构区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
2.同时投放原色与彩色的材料
(1)同时投放原则
建构区域仅有原色木质材料,或者仅有彩色木质材料,都不足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为了给幼儿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并且让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更好的激发,幼师可以在建构区同时投放原色和彩色的木质材料,让幼儿在原色、多彩的世界放飞自我,实现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案例:昱苏和晶晶在搭建街景,他们决定搭建的街道要有“色彩”。如高架桥面用原色积木做成,但桥墩却用不同的彩色方块积木拼成,而且在同一个桥墩中每个方块的积木都不同。搭好了各种建筑之后,他们决定在街中心搭一座地标性的建筑,他们用不同弧度的原色积木做了一个圆环,同时在圆环中放置红色三角、黄色圆弧等形状的彩色积木,构成一个具备现代艺术感的几何形公共景观建筑。
相比中小班幼儿易于被鲜艳的颜色吸引,在大班阶段,幼儿对材料“形状”的兴趣显著增加。在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中,通常更多地看到幼儿多使用原色材料,因为这样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木块的形状上。但是幼儿也有使用彩色木块进行“调色”的需求,期望用彩色增添造型的美感。因此,这两种材料要同时投放,而且彩色材料的数量要成倍地多于原色材料,进而支持幼儿的游戏需求,让幼儿更好地用材料表达个性和创意。
(2)分类摆放原则
按照原色和彩色对建构区的木质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基于“先分类、后投放”的原则,可以让整个建构区的材料看起来更加整齐,从而方便幼儿寻找和使用,让幼儿的心中初步形成一种秩序感,使得他们在日后懂得按照不同的特征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案例:最开始我园建构区只摆放了一批原木色的材料,后来为了丰富幼儿的视觉体验,又陆续投放了一些彩色的木质材料,但不同颜色的木质材料混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较为杂乱的感觉,并且幼儿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木质材料。这种情况下,我园幼师开始整理建构区的木质材料,让不同颜色的木质材料摆放在一起,并且鼓励幼儿在使用完材料之后将其放回原位。
上述案例中,幼儿园同时在建构区投放了原色和彩色的木质材料,但最初由于未分类摆放,导致建构区的材料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很快,幼师意识到问题,并且开始按照分类摆放原则,整理好建构材料区,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建构活动。
(3)互补投放原则
互补投放原则指的是:幼师在进行建构游戏材料选择和投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补充所缺的材料。不同的木质材料可以开展的建构主题游戏活动不同,并且不同颜色的木质材料,对幼儿进行建构游戏,也有一定的影响。日常材料的选择过程,幼师可以基于互补性原则,合理引入所需材料,不断丰富建构区的材料类型。
案例:我园最初的建构区,拥有大量的原色积木,虽然这些积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需求,但随着幼儿的成长和想象力的激发,他们想要的木质材料类型丰富多样。这种情况下,我园开始清点现有的木质材料,然后再根据幼儿的需求,补充投入了一些彩色木质材料和造型各异的木质材料,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开展建构游戏。
上述案例中,幼师及时察觉到幼儿的需求,并且基于現有材料,合理引入了一些新的材料,既没有造成浪费,又增加了木质材料类型,使得建构区的材料更加丰富多样。
3.基于活动主题提供木质材料
(1)关注材料投放针对性
在对建构区木质材料进行选择和投放时,幼师应该重点关注建构主题活动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建构主题活动,对木质材料的需求也不同。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出的材料需求,幼师可以结合活动主题选择相适应的材料,即关注材料投放的针对性,让建构区的木质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案例:在一次“可乐工厂”户外主题建构游戏中,幼师提供的木质材料以不同规模的长方体积木为主,幼儿用它们搭建想象中的可乐工厂。如用“木砖”和“木板”搭成门口的保安亭,其中木砖用来做墙壁,木板用来做屋顶。本来做屋顶的那些材料,幼儿又将它们铺在万能工匠架上,做成产品流水线。幼儿还在工厂里创建了一个绿化带,将相同大小的木板竖起来,当作绿化带的栅栏,又用圆木柱和木板垒起来,做成了两个盆栽展示架。
以上的建构游戏以预设主题的方式开展,全班幼儿开展合作,集体参与构建,幼儿在游戏前期已设计了建构方式。本次建构游戏的作品占地面积大,而且象征性较强,并不追求细节表现。幼师投放的多为体积较大的木块,大多为长方体。此外,本次游戏活动中幼师提供的是带有褐色自然木纹的积木,更具原生态的意味,可以满足幼儿对“盖房子”“造工厂”的幻想。游戏材料的投放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幼师要根据幼儿活动的方式选择材料,为幼儿提供恰到好处的发展支架。
(2)关注材料投放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需要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因此,在进行建构区木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幼师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建构主题的活动需求,还需要充分考虑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因为不安全的建构木质材料会威胁到幼儿的安全,而幼儿的安全倘若在活动中得不到基本保障,那么此类活动的意义将不复存在,并且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此,幼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特性,对建构游戏中的木质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定期检查材料的安全性,及时清理具有安全隐患的材料。
案例:在一次建构区活动中,幼儿玩得正开心,突然一名叫“小雨”的小朋友大叫了一声,随后开始哭泣。幼师赶紧跑过去,发现小雨的膝盖被什么东西划伤了,虽然伤口不大,但幼师马上意识到建构区存在不安全的材料。于是,幼师开始仔细寻找,发现有一个木质材料出现了裂缝,而小雨的膝盖就是被裂缝上的小木刺划伤的。幼师意识到:这些木质材料之所以长期未清理,是因为幼儿园基本每周的建构游戏活动都会用到这种材料。但现在材料的安全性出现了问题,幼师不得不将它替换。及时换上安全性更强的木质材料,既可以保证建构游戏得以继续进行,又可以保障幼儿的安全。
上述案例中,幼师及时消除不安全的因素,引入既符合游戏主题,安全系数又高的木质材料,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让幼儿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玩耍和成长。
(3)关注材料投放的趣味性
建构区木质材料的投放,不仅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而且应该遵循趣味性原则。因为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使得幼儿能够将热情倾注于活动中,从而提升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增强活动互动性,发挥出建构活动的教育价值。对此,幼师在进行建构木质材料选择和投放时,应该重点关注材料本身的趣味性。
案例:在一次“我的房子变变变”建构主题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活动特征,给幼儿投放了一些很有趣的木质材料,包括:动物造型木质材料、树木造型木质材料、花朵造型木质材料,等等。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目光很快被这些有趣的木质材料吸引,并且纷纷利用这些材料搭建出不同造型的房子。在顺利搭建了一座房子之后,幼儿又借助多样化的木质材料,变换房子的造型,使得活动丰富有趣。
上述案例中,幼师结合建构主题游戏活动特征,引入了丰富多样的木质材料,让材料本身变得生动、有趣,從而有效调动了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4.以配套木质小玩具增添乐趣
(1)适时投放玩具
在选择和投入建构区木质材料的过程中,幼师不仅需要关注木质材料本身,而且应该合理引入相关的材料和玩具。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积极发挥思维和想象力,并且通过合作的方式搭建出一些造型。但有时候一些独特的景观无法通过木质材料表现出来,此时就需要借助相关材料来体现。因此,幼师在建构区适时投放与木质材料配套的小玩具,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案例:在建构区中,睿聪、思琦和玲玲在搭建一座居民小区。他们用木质材料搭成了多栋房子,又决定将小区的道路表现得真实一些。幼儿用仿真的贴纸做成车行道,这时思琦拿来十几袋小的积木块,说要在车行道上放车子。这些积木块组装起来后会变成小轿车、卡车、消防车、洒水车、公交车等不同类型的车辆。最后,几名幼儿经讨论后认为小区里一般只有小轿车。于是又另外搭建了小区门口和门外的一条道路,将不是小轿车的车辆移到小区外。街道上有了小车后,仿佛整个小区都活了起来。
大班幼儿建构的对象通常较大,而且喜欢自主拼装物品,但配套的小玩具仍会吸引幼儿。这些小玩具的外形已经过了精心设计,非常真实、具备情境性,将其用在游戏中,可以让建构作品增添几分灵气,令作品产生逼真的观感。
(2)灵活选择玩具
不同的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想要使用的材料和玩具可能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建构游戏活动,幼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游戏内容和幼儿的需求,对将要投放的木质材料配套玩具进行灵活选择。具体而言,幼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态,了解幼儿的现实需求,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将相应的玩具投放到建构游戏中,让幼儿自主发现并自主选择使用。
案例:在“三只熊”的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师鼓励幼儿利用木质材料给三只小熊搭建一个房子。在完成了木质房子的搭建之后,幼师带领幼儿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即分别由三名小朋友扮演三只小熊,其余小朋友扮演客人。由于小熊的家比较小,于是大家提出需要给小熊搭建一个大一点的游乐场,帮助三只小熊更好地招待客人。木质游乐场搭建完毕之后,幼师带领幼儿继续进行角色游戏。但由于没有小熊玩具的存在,总觉得整个游戏中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幼师趁机拿来三只小熊玩具,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幼儿在看到建构区的小熊之后,非常兴奋,纷纷让小熊玩具进驻木质房子和游乐场。
上述案例中,幼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需求,合理投放了与游戏相关的玩具,让幼儿的建构游戏内容更加精彩,幼儿也在积极情绪的带动下,持续开展建构游戏,从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游戏体验。
(3)引导制作玩具
除了现成的玩具之外,幼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制作玩具,并且引导幼儿将自制玩具应用到建构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幼儿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活动体验。在具体引导幼儿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幼师可以不局限于木质材料,反而可以鼓励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实现废物再利用的目标。
案例:在一次“修水渠”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利用木质材料搭建了一座大桥,并且在桥旁修建了引水渠。之后,为了让活动更加丰富有趣,幼师引导幼儿利用矿泉水瓶等材料,制作了小船等玩具,让其在水渠中漂流。幼儿在活动中,灵活选用各种材料开展大工程,不仅实现了预期的建构游戏目标,而且锻炼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上述案例中,幼师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木质材料,制作一些相关的玩具,然后与木质材料融合在一起,使建筑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既能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又可以实现各项能力的发展。
5.结语
总之,幼师在投放木质材料时,要体现多样性,可同时投放原色和彩色的木质材料,注重根据游戏主题来决定材料投放方式,并以配套小玩具为建构游戏增添亮点。投放适宜的木质材料,将为幼儿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创造空间,激发幼儿的“玩性”,让幼儿在快乐的建构游戏中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军.幼儿自主游戏的适宜性指导策略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6).
370250118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