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娟
[摘 要] 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新课改的推进产生了极大帮助. 文章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数学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驱动学习动力;回归生活,提供学习支持.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小组合作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方式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1].
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不少学生步入初中学段后,随着教学内容的纷繁复杂,逐渐出现了学习欲望低下、学习效能偏差等现象.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想要学生学好数学,首要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首要印象就是“有趣”“好玩”,怎样将充满趣味性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相对枯燥的数学教学中,是笔者近些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实践证明,以“趣”导“学”的成效异常显著.
案例1 “轴对称”的概念教学.
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图1,让学生观察后并说说这组图片的特别之处.
如图2所示,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设计了一只能够飞动的蝴蝶,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这只美丽的蝴蝶所吸引. 蝴蝶在飞行中不断煽动着翅膀,翅膀合上再张开的过程让学生瞬间就对轴对称概念产生了认识,同时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
课堂氛围因几何画板的介入而温馨、和谐,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与思考,很快就掌握了对称点、对称轴、对称线段等之间存在的关系,并顺利地获得了对称轴的基本性质与定理等内容.
本章节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带来的便捷与乐趣,因而由衷地喜欢上了本章节的内容,学习成效得以大幅度提升.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小组合作,驱动学习动力
波利亚认为:“数学既属于欧几里德式的严谨性科学,又属于实验性的归纳性科学. ”[2]可见,数学教学离不开一定的实验、观察、猜想、推理等,并在数据的处理中发现一定的规律,而信息技术则为数学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便捷.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将传统的数学课堂转变成先进的“实验室”,学生在活动中能感受到数学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从而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其教学是思维的教学.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难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因此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信息反馈,而信息技术则能有效地突破这个弊端.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整个学习的动态过程,学生可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反馈中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2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教学.
本章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本子上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一些数据,因此教师很难掌握到每个学生处理数据的动态过程,也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更难以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与反馈. 笔者在本章节教学时,尝试以多媒体为教学环境,利用图片、文档与视频等辅助工具,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 数据的收集
学生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讨论了“用什么方法来收集班级同学的数据”这个问题. 学生经过沟通后,各组列举出了一些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如无记名投票、举手投票、短信、邮件、访问或电脑等.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要求每组运用多媒体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的收集.
2. 数据的整理
有一组学生调查的是“班级同学最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以此为例,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能否一目了然地看出同学对哪种电视节目最感兴趣?②用统计表进行数据的整理,具有怎样的优点?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从而发现了其中存在的规律. 在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索下,学生发现统计表能清楚地表达出数据,便于查找.
3. 数据的描述
学生在小学时期对统计图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笔者在数据描述环节充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展示了条形图、扇形图的绘制方式,并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进行分析与比较,看看这两种图形在描述数据上有什么区别.
4. 数据的分析
鼓励学生说说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并对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学生因亲历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不论是思考还是回答都很严谨.
信息技术的融入,让本章节教学变得丰富、有趣且直观.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工合作,亲历从互联网上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分析数据到汇总报告等过程. 同时,笔者通过网络的动态变化,准确地掌握到了各小组整理与处理数据的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与反馈.
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的交互性,为学习提供大量的有效信息,既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让学生积累良好的数学学习经验.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帮助.
回歸生活,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涉及的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若纯粹凭教师的讲解,则学生很难通过机械性记忆而内化;即使暂时记住了,学生也难以真正地理解概念的本质与内涵.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案例3 “函数”的概念教学.
函数的概念尤为抽象,想让学生彻底明白x(非空数集)的每个值都存在唯一一个与其对应的y值,只凭借三尺讲台的讲解,收效甚微. 而多媒体则能将这种对应关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其直观性展示解析式y=x+1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展示的动画中感知x值与y值的对应关系.
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后,笔者播放了关于三峡大坝蓄水的一段视频,并将时间设定为x,水位设定为y,时间与水位则形成了关于x,y的函数关系. 从这段视频的解读中,学生不由得对祖国的水利工程产生了自豪感,还从生活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完成了知识教学,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
所谓的生活回归,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外,学校还可以将一些较好的学习资料、习题与答案等上传到校内网,使得资源共享. 年轻教师可以参考一些优秀教师较好的课堂或课件的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获得专业成长;家长也可以从网站上下载相应的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素养.
虽然信息技术助力数学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有一对火眼金睛,巧用而非滥用. 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我们不能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学生可自主完成的实践活动,不提倡用多媒体的演示替代学生的想象,教学应留给学生更多猜想的空间. ”[3]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需凭风巧借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有效地实现了新型教学结构的创新,为新课改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数学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红云.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0.
[2]乔治·波利亚. 数学的发现(第一卷)[M]. 欧阳绛,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6155019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