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材料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应用

2022-03-19 22:49张小俊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园本农作物材料

张小俊

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就是基于共同性的课程,围绕幼儿园的办学以及培养目标,设置符合幼儿实际以及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课程。我园基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着手构建园本课程,经过实践探索把园本课程作为研究中心,不断思考、总结、调整、完善,创出特色,追求质量。本文就农作物材料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探索应用作一阐述。幼儿园园本课程,其主要的特征是立足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挖掘有益于育儿的各种教育资源,鼓励幼儿园充分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生活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使这一教育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在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育人理念,体现其发展性、人本性以及社会性,幼儿园就要突破统一化的办园模式,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内在需求以及发展水平,把周围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作为育儿重要的教育资源,这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应有之义。幼儿园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使幼儿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亲近自然并探索自然。整个园本课程通过体现园本性和适应性,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不断追随幼儿感兴趣的热点,形成富有探索性的课程资源。

一、聚焦农作物材料,构建园本自然资源图

在园本课程中,应用农作物材料首先要收集整理即将应用到课程中的自然资源,并形成清晰明确的图示,包括农作物的资源分类以及对应的资源名称,提出形成的经验线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规律与《指南》的要求,找准幼儿要形成的关键经验。比如,资源分类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高粱、火麻等。这一经验线索,让幼儿了解农作物的种类,对不同农作物的外形特征以及茎叶等进行认识与观察,借助自己喜爱的方式,对所观察的农作物进行表现,对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方式以及生长环境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对小麦、玉米、高粱、火麻等农作物进行比较观察,看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征是什么以及營养价值有哪些。

围绕农作物材料,园本课程目标还在于要形成幼儿的关键经验。对小班幼儿说,则要让幼儿认识小麦、玉米、高粱、火麻等常见的农作物,让幼儿通过观察与发现,认识自然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农作物。通过对农作物的初步了解与体会,感受农作物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体验和发现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些农作物。幼儿还能对农作物进行点数,如手口一致地进行五以内的数数,说出总数量是多少,说出想要的农作物数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掰玉米,收小麦,为幼儿分配一些简单的劳动任务,使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先讲明游戏的规则以及在公共场所的具体规则,再引领幼儿按步骤认识这些农作物。对中班幼儿来说,则是引领幼儿对农作物的生长变化以及所需的基本条件进行感知与发现,再仔细观察不同农作物在四季体现的不同特点,从而体验季节变化对各种农作物的不同影响。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农作物用数表达进行感知与体会,也探究自然环境中的数字的含义,从而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理解数与数的关系,通过创设一些稍有难度的活动及任务,让幼儿敢于尝试,大胆承担任务,在参与中遵守规则、感受规则的意义。针对大班幼儿,则要引领幼儿对农作物具体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以及习性等进行观察与发现,探寻农作物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对于种植农作物活动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用数学方式解决,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及成功感,让幼儿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操作以及其他方式对这些农作物进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为幼儿分配劳动任务,鼓励幼儿主动承担任务,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坚持完成任务,不轻易向他人求助。在整个活动中理解规则意义,遵守规则,与自己的玩伴一起就一些游戏和活动的规则进行协商,以及遵守这一活动的规划。无论何种阶段的有关应用农作物开设的课程,都要做好调查与观察、记录与比较,并融入欣赏、绘画、美工以及自然课程生命教育等,寓教于乐、寓教于动。

二、搭建应用实践平台,农作物材料渗透于五大领域中

农作物材料引入园本课程中,其对幼儿的发展意义不可小觑。借助五大领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创设适宜的游戏活动,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合作。在健康领域应用农作物材料,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体能发展以及大小肌肉的发展;在语言领域,引导幼儿进行农作物的数数以及承担任务时,相互之间要交流与沟通,由此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社会领域中,就幼儿进行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和游戏时,树立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热爱劳动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在科学领域,则是在数数的这一环节渗透中,让幼儿通过对农作物的观察、记录、数数,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由此不断提升幼儿的观察、记录、探究、操作、收集、整理、测量、分类、解决问题等能力;在艺术领域,则是引导幼儿在观察这些农作物时,对丰收时节黄澄澄的小麦、颗粒饱满的玉米、火红的高粱、手掌似的火麻叶等萌发审美情趣,也调动幼儿所学的基础绘画知识对这一感受进行表征,或者把原材料运用于手工制作中,让幼儿学会欣赏,激发创新意识。

在园本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就如何引导幼儿根据提供的农作物材料进行有效种植提前做出设定。为幼儿创造种植机会,引导幼儿多观察,并做好总结与整理,在种植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乐于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积极参与到种植管理中。另外,还要实现家园共育,进行亲子种植,不断让幼儿获取有益的经验。农作物材料进入幼儿园各大领域中,要提前组织幼儿规划活动,共同讨论合适的种植对象;及时捕捉在种植过程中有益的学习契机,形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从而引发和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关注幼儿参与农作物种植的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学会整理与归纳自己在种植中形成的经验,并与小伙伴一起分享。

三、环环相扣,制订农作物材料阶段性应用计划

对于农作物材料在园本课程中的应用就在于教师要做好每一阶段的规划设定,按照规划实施。在准备阶段,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自然植物的探秘活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农作物进行观察与记录,加以表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种植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最终的探究活动中,站在幼儿的视角设置农作物的名片,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进入实施阶段,做好观察,逐步深入提升活动质量。教师要集思广益,开展具有各个班级特色的活动,引导幼儿深入观察、探究,积极思考、记录、表征,创设主题性的小活动。比如,“小麦熟了吗”“高粱成长记”“我班的麦田日记”“玉米情”“当火麻成熟时”。教师要抓住幼儿最感兴趣的课程生长点,与幼儿的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进行融合与渗透,在这一农作物的种植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接触农作物、观察农作物、养护管理农作物以及采取游戏形式探索农作物的充分实践机会,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农作物种植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多元感知农作物,更有兴趣进行表征。在应用农作物材料时,细致观察幼儿在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所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冲突,及时将这些非预设生成转化为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不断深入探索,真正彰显课程资源的闪光点,拓展育人渠道,拓宽育人环境。

四、构建园本课程,突出特色

构建园本课程要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充分结合当前幼儿园的现状,挖掘与幼儿有关的教育资源,强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等,特别是重视开发利用家庭、社会、社区教育资源。结合本幼儿园所处的地域特色,比如,我园所在地天水市张家川县,当地的农作物有传统的苹果、梨、核桃、各类蔬菜等,还有当地的特产蚕豆、胡麻、蕨菜、阿胶等。在特有环境中,具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幼儿园教学与整个地域环境相融合,探索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从而使学校的园本课程充满特色。

一是要利用好环境资源。幼儿园处在这种地域环境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幼儿园开展“火红丰收节”主题活动,带着幼儿到田间地头看看农民是如何收割粮食的,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摘苹果、剥豆荚等劳动中,使幼儿在亲身参与以及体会中,进一步体验劳动的快乐。大班幼儿与农民伯伯交谈,了解了蚕豆、胡麻等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并获取了一定的种植农作物的知识技能,同时不断增强幼儿体验劳动光荣、劳动快乐的情感。

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天水市张家川县的特色土特产不少,锅盔、阿胶、乌龙头等,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教师可以组织“爱家乡 快乐行”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参观阿胶生产车间,看看阿胶的生产流程;让幼儿与餐厅师傅一起制作锅盔,了解传统工艺,让幼儿调动多种感官,边看、边听、边做,品尝自己制作的锅盔,加深对家乡特产的了解以及深化乡愁。

三是充分利用精神资源。在张家川县有不少人文景观,而且民风民俗也很浓厚。秦腔、花儿以及信天游成为当地的艺术特色,将其融入幼儿的农作物绘画、手工活动中,通过这些民俗音乐的播放增进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一边了解和认识本区域的各种农作物,一边了解民风民俗,进一步通过将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结合起来开展活动,使幼儿在这一大环境中不断学习,也使乡情与乡愁在幼儿心田扎下根来。

四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以及有认知水平,这些也成为幼儿园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可利用资源,进一步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以及儿童学习提供支持,加强家园共育的力度,让家长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一些帮助或者咨询。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紧密聯系,让家长参与到各种农作物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

农作物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首先要基于教师就农作物这一材料进入各大领域活动中所遭遇的问题得以清醒认知以及理顺思路。首先,农作物材料进入园本课程中,教师则要尽量少说多引导,让幼儿真实参与到对各种农作物的认识、摘取、数数等过程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其次,农作物材料进入园本课程中,要体现针对性,按照不同层次阶段的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目标任务的设定以及具体的应用步骤的设计。第三,明确种植的农作物的规模以及具体的规划设定,体现不同班级的个性特点与特色。而接下来则是在注重对农作物进行观察、种植活动中采取何种记录方式,避免单一性,要多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全面而详细登记,由此能引发幼儿进入深度探究。

五、利用作物种植教育,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在各阶段教育的全面落实,幼儿园已经不仅是对幼儿进行保护和照料的场所,幼儿园也应当担负起促进幼儿成长以及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责任,确保能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到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知识,让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获得提升。不过随着幼儿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庭环境中已经很难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大部分幼儿受到成人的过度保护,无法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于是幼儿园可以利用户外场地,为每一个班级去开辟一个小型的种植区域。而且教师还需要调动起幼儿种植的积极性,充分准备好安全、高质量、符合幼儿能力的种植工具,引导幼儿认识工具,如小锄头、小铁锹、水壶等,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及安全常识。根据班级分工引导幼儿到种植区进行亲身实践,掌握一些简单的劳作技能,给种植的农作物进行除草、浇水、施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卫生清理等。待农作物丰收时节,可提供背篓、篮子组织班级幼儿进行采摘,大班段幼儿还可以将农作物带回家,在父母的协助下进行加工烹饪,与家人一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让幼儿学习到劳动以及种植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从劳动和分享中感受到快乐以及成长。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毕竟对于幼儿来说,一个人完成种植工作相对较难,因此教师可以分成两到三人一组,让幼儿分工合作完成种植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最好能做到轮流观察、轮流记录、轮流照养,确保幼儿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见证植物的成长,让幼儿的快乐能够得到分享。除此之外,这项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非常强的,幼儿不仅可以在家里和家长分享讲述自己小组植物的变化,同时也会在收获的时候获得更高的成就感,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幼儿来分享自己的收获,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农作物材料进入园本课程中,使幼儿在参与应用各种农作物材料所创设的具体活动中,全面发展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培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助力。

注: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农作物材料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探索应用”(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348)的研究成果。

(吴淑媛)

3129501908222

猜你喜欢
园本农作物材料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趣味象声词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