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31)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近年来,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主人,场馆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学校文化育人新领域[1-2]。教育场馆为了展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实现文化育人的作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做到展现形式多样、教育理念健康向上,同时也要做到活动安排格调高雅。本文结合江苏铁路教育馆多次举办的文化育人系列活动的实践,探讨其在文化育人教育活动中切实可行的方法,并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
场馆学习这一理论起源于20 世纪上半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得到发展,学者们打破常规式教育,开始寻求有效的手段来使受众以更加多样的方法参与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随时可以发生的“非正式行为”。教育场馆正是一个非正式学习的优良场所,它可以让参观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参观兴趣,通过与场馆里陈列媒介的交流互动,丰富受众的参观体验。
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非正式教育如社会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在注重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等方面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体现“传道授业”[3-4]。因此,高职院校要在传统大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技能,需要充分发挥非正式学习的承载作用,加大非正式教育的建设力度。
近年来,各大中院校、文化单位纷纷致力于践行文化育人理念[5-6]。例如在高等院校,不少院校着手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教育场馆。这些教育场馆以生动的教育方式、独特的知识魅力、专业的知识宣传,让广大师生在观展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另一种乐趣。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稳步发展的时期,这就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使得专业技术人才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大国工匠,我校也在结合铁路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创新。江苏铁路教育馆作为我校专业职业教育辅助和延伸的非正式教育场所,在展陈布置、内容编排、互动设计等方面,处处与校内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强调专业技术知识、重视校园文化特色,弘扬铁路文化精神。
在展陈布置上,我馆的主要风格即是铁路。馆内布置有晚清时期小火车在城中开过的场景,有民国时期二等车厢的场景,有铁路铁轨、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制动等各类模型,以及各类铁路相关配套建设:南京火车轮渡、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这些设计可以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增加了互动操作,比普通图文展板的展陈更加生动有趣。
在内容编排上,我馆在围绕铁路主题开展的同时,也满足了我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我馆特色雕塑“詹天佑”为例,该展陈不仅在我馆有体现,我校也特地设有天佑楼,该楼宇以“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为主旨,对在此上课的学生进行铁路运输、通信信号、机车车辆等方向的专业知识的教授。而我馆此板块也以“中国铁路之父”为主题,介绍了詹天佑先生留学深造及报效祖国、建造“京张铁路”、受聘江苏铁路顾问等故事,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中回顾课本所授知识并感受到课本以外的深远内涵。
在互动设计上,以我馆中的“高速铁路馆”为例,该场馆内有多类设施,包含客运服务系统的场景再现、工务工程系统的铁轨桥梁、 动车组系统的机车与车辆模型、通信系统的设备介绍与实物操作、信号系统的操作模拟等,让学生在参观中学习到铁路的各类知识,并且馆内的知识不是纸上谈兵,所学的知识都可以得到互动、实践与操作。
为了将高职院校内建设的教育场馆的文化育人功能发挥最大化,课程建设必不可少。在课程建设中,发挥教育场馆专业化的优势,同时教育场馆还比普通课程更具有实践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很多高校的博物馆仅具有展示性和宣传性,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除了在开学初期参观一次之后便再无新意。但江苏铁路教育馆不同,馆内除了展陈图片及历史故事外,还结合各学院学生的专业特色,增设了很多教学设施和设备。学生在馆内上课,不仅可以看、听、学,还可以触摸、互动和开展学习研究。为此,我馆特地结合我校运输专业基础课程《铁道概论》,定制了我馆自己的特有课程《江苏铁路百年》,由馆长亲自在馆内进行授课,组织学生不仅仅是来馆内参观,还要培养学生对铁路专业知识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眼界,更好地体现了文化育人这一功能。每年,我馆接待的团学活动、党支部开展红色党课学习活动、 校外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的参观活动不下百场。
将来,我馆还将与我校更多学院的专业课程联系,结合他们的课程实际,打造出更多有利于现场实操的专业课程,逐渐将我校的专业特色与教育场馆的办展主题相关联,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场馆学习顺利对接。
作为建立在校园里的教育场馆,其招募的志愿者首当以本校学生为主。招募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如下。
一是通过每次校园志愿者的招募,可以在校园范围内起到教育场馆的宣传作用,特别是对于每年9月份新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可以让他们知悉学校有一所特色文化宣传教育场馆。
二是发挥场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多次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以为只有校领导或校外专家来宾才可以参观此场馆,殊不知校教育场馆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参观,体现学校教育的寓教于乐性。在校园范围内招募学生志愿者,可以降低教育场馆的“神秘性”,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教育场馆的建设目的,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是提升学生的参观情趣,增加参观的趣味性。我校的江苏铁路教育馆在建成初期,一直是请学校教师经过严格培训作为专业解说员来对学生进行参观解说。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参观教育馆时遇见教师在解说,有一种在上课的感觉,不仅没有在参观过程中放松心态,反而对参观产生了抵触情绪。而当我们配备了学生志愿解说团队之后,参观的学生看到同龄人在解说,会乐于倾听,善于提问,毫不羞涩、紧张,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观互动性,更好地体现了教育场馆的寓教于乐性。
四是我校由于是铁路特色的高职院校,教育场馆也是铁路教育馆,馆内对铁路的各个分支、技术的介绍都是相当专业的。因此,我馆在校园内,针对不同的板块,在不同的专业进行学生招募,招募一些专业性强、所学专业与所解说板块对口的学生来解说,这样不仅让他们在解说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让他们丰富了本专业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我馆在文化育人中也开展了为社会服务的尝试。我馆为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利用校内教育场馆资源,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以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社会范围内进行文化育人的活动,这一实践反响热烈。
目前,我馆与众多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特别是我校所属区域内的中小学单位,在社会范围内开展研学活动,每周定时免费供市民参观。在一次对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开放的过程中,我馆安排了由学生组成的志愿者与场馆解说团队,分批依次讲解我校铁路教育馆,学生志愿者团队之间配合默契,小学生们在馆内参观得很开心,我馆还组织了模型互动绘画比赛,小学生们也积极踊跃参与,最后我馆完美地完成了这一次社会接待活动。参观结束后,活动组织方在反馈中提及,我校的铁路教育馆在参观安排中全程规划合理、秩序井然; 学生志愿者和解说团队不仅时刻保障着小学生们的安全,同时解说通俗易懂;馆内模型等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小学生们通过此次参观获益良多。
下一阶段,我馆将继续加强横向联系,与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6年前《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提出的观点,“教育场馆要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很多教育场馆逐渐向联盟或协会组织靠拢,希望以此来提升和整合资源,做出更好的部署。近年来,随着江苏铁路教育馆的升级与改造、科普教育基地的打造,我馆将与更多的校企或社会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与交流,力求从各个方面再次不断完善已有成果,探索出更新更合理的路线。目前,我馆对外与江苏省民族国旅合作,开辟了一条以铁路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并且,我们的合作连同我校所在的江北新区,以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组成了第一批次旅行团队,开展了一轮铁路特色的旅游活动。同时,我馆今年还抓好我校校庆这一契机,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上海铁路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深入学习及提高我馆工作人员与学生志愿者们的专业素养,为更好地迎接学校八十周年校庆做好准备。将来,我馆还计划从安防、信息化建设、文物保护、文创产品设计等领域入手,与更多的企业联系,持续开展合作,继续深化业务联系,更好地提升教育场馆的功能和实力。
我馆自2015年建成至今,虽积攒了一些社会服务的经验,但由于建设在高校内,在扩大社会效益、整合社会资源方面稍显不足。我们正不断完善活动的规划和安排,计划多开展社会活动,并及时与外界沟通联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努力让社会效益的影响效果更好。
例如,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馆联合学校团委,组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我校教育场馆的志愿者们组成的“铁笛”铁路红色故事宣讲团,立足铁路院校实际,把握铁路红色文化,陆续开展了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在参观红色景点时,学习了红色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同时,也将我校教育场馆中所记录的铁路文化故事对外进行了宣传。
江苏铁路教育馆由于属于铁路性质的专业性教育场馆,同时建于高校内,受学校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建立及规范场馆的管理规章不仅有利于保障场馆陈设、展品等的安全,更对学生们的学习、研究有一定的益处,使其教育、展示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目前,教育场馆已做到了对所有展品、 陈设的采购、入库、验收等进行登记、整理与归纳。同时,在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参考我校的管理规章要求,特别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但目前,由于管理人员不固定、管理部门性质变动等原因,教育场馆的规范化管理尚未做到覆盖全面。学生志愿者们也由于毕业等原因,需要不断招新,经常轮换。我们将逐步完善、更加细致地规范管理,力求将教育场馆的教育功能最大化发挥。
教育场馆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学校与社会的关注,教育场馆及场馆的工作人员也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下,教育场馆将积极利用已有资源,不断探索、 紧跟时代步伐,以期让场馆“活”起来,更好地发挥教育场馆的文化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