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举措、评价与启示
——互惠利他理论的视角

2022-03-18 11:26阮慷陈武元
江苏高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国立大学校友会母校

阮慷,陈武元

(厦门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经费筹措是高校办学不可回避的问题。高校经费筹措渠道的单一化就像人需要依靠“输血”一样,而多元化则像人可以靠自身“造血”一样[1]。伴随着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革,一些高校或主动或被动走向自身“造血”,以多元经费筹措方式确保学术发展免受经费短缺的制约。近年来,社会捐赠在高校经费筹措中的作用及价值不断凸显,引发众多关注。毕业生捐赠是社会捐赠的主体,天然的学缘关系是牵连大学与毕业生的纽带。为增进这一关系,获得毕业生对母校的更多关注与支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一些国家的高校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毕业生服务。从学理上来说,毕业生服务与校友服务这两个概念既紧密相关又有明显的差异。目前,校友的含义仍未统一,广义的校友包括毕业生、在校生、教职工以及获得过学校荣誉称号的人士等,狭义的校友则专指毕业生。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实境况是,各国校友服务主体实际上就是毕业生,具体的校友服务活动中若无特别说明均面向或主要包含毕业生,专门的在校生服务、教职工服务通常较少归于校友服务。虽然现实中毕业生服务与校友服务重叠度颇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研究中使用“毕业生服务”一词显然更为明确和精准。

日本私立大学长期与毕业生群体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积累着较为丰富的毕业生服务经验。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以降,国立大学也开始重视毕业生群体。日本高校官网中的“卒業生”(毕业生)版块为我们了解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提供了途径与便利。对日本毕业生服务进行分析与经验提取,既可以对其他同是政府主导型、缺乏传统捐赠文化国家的大学带来启示,同时对其毕业生工作动态予以关注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后其发展实况与成效的了解。

一、理论解读: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符合互惠共赢逻辑

从资源获取视角来看,毕业生群体集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人脉资源、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影响力资源等丰富资源于一体。高校对毕业生的定位以及与毕业生之间关系的构建极大地影响着高校的外延式发展与高质量建设。经历着获取毕业生财务支持方面的瓶颈,一些高校开始意识到“毕业生肯定会对母校怀有眷恋与感恩,进而倾情回报母校”或许只是一种理想、一种期待。为加强与毕业生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多更稳定的经济性及非经济性资源,世界范围内不少高校纷纷突破与毕业生之间的“劝募-捐款”这一单向索取关系,重视和发展毕业生服务。这实际上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转变,它使高校与毕业生之间的关系不再仅囿于情感的依存与联结,而是由情感、理性、利益等多种重要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塑造与捍卫。

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符合互惠利他理论逻辑。1971年,美国社会生物学家特里弗斯针对非亲缘关系个体间的利他和合作行为最早提出了互惠利他理论[2]。互惠利他理论认为,个体期待自己采取利他行为所耗损的投入可以在日后某个时间给自己带来利益补偿。不同于亲缘利他不含有直接功利目的的“硬核利他”,以互惠为前提的利他行为类似于一种期权式投资,是一种“软核利他”[3]。互惠利他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毕业生持续捐赠的瓶颈问题。互惠利他行为的稳定与持续需要双方都参与合作,即一方发起合作后,另一方也应有所回应。但现实中,高校将毕业生捐赠视为理所应当,使毕业生捐赠完全利他,不能利己、互惠,这自然削减或终止了毕业生再度捐赠的意愿。在高校间竞争不断加剧以及高等教育社会化、终身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高校与毕业生双方各自拥有对方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交换、互补、协作可以实现双方增值,这为构建合作关系提供了最现实的可行性。双方是有合作诉求的,关键在于如何开启合作。根据互惠利他理论,互惠利他行为的出现至少需要一方首先发起合作,高校为毕业生提供服务便是高校为开启合作发送出的邀约,在合作开启后它又将是对毕业生参与合作的回应与继续邀请。随着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意识的树立与相关工作的推进,毕业生成为高校的服务对象、合作者,而非纯粹利他者,高校与毕业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毕业生反哺式,而是高校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在使毕业生获益的同时收获来自毕业生的回馈与合作,从而实现互惠共赢、长久合作。

二、历史梳理: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历程摭拾

当学生完成学业、走出校门,高校与其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也就告一段落。迄今尚无政府明文规定学校必须要开展毕业生工作或服务,顶多是对校友会组织加以引导与规范。因此,发展毕业生工作及服务主要是高校在社会政策背景下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自发行动选择。所谓毕业生服务,正如日本学者大川一毅等人所定义的那样,是指高校活用自身的知识产权和设施等,为毕业生提供各种便利。“毕业生服务”这一叫法未必普及,但是其内容,如高校信息的提供、图书馆等高校设施的使用、举办返校日、邀请参加高校举办的活动、同窗会的支援等早已不是新鲜事[4]。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历史已逾百年,经历了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发展、有计划发展再到组织化发展的过程。服务内容从最初的开展聚会活动到当前的多样化。从发展服务的主体来看,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可以划分为私立高校一枝独秀、国公立大学渐次跟进两个阶段。

(一)萌芽期、生长期(明治时期至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前):私立高校一枝独秀

为保障自身存续和发展,日本私立高校最早在日本高校中重视起与毕业生的关系构建。以庆应义塾大学为例,其创立者福泽谕吉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是一门学问。福泽谕吉本人积极发起或参与毕业生聚会活动,在对毕业生联络的重视上表现出理念与实践的高度一致。1877年西乡隆盛发动西南战争,时局动乱之下学校运转陷入困境,危机消退之后,学校进一步将毕业生视为一支支持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非止步于简单的关系保持,于1880年举行第一届以同窗会为名的活动,共有300多名校友参加。1901年福泽谕吉去世,但是其相关理念与实践一直传承并发展下去。翌年,三田会这一正式的校友会组织成立。到1930年,全国三田会组织超过100个。为促进各组织与大学间的密切联系,同年成立联合三田会,并制订会则,即校友会章程。当前,庆应义塾大学三田会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校友会组织,在国内外有着超过870个按年份、区域和职业等划分的三田会组织,并且仍然坚守以开展各种活动,加深学校成员间交流为宗旨[5]。由于办学历史悠久(完全同步于日本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庆应义塾大学完整经历了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发展、有计划发展再到组织化发展的全过程。19世纪末之后建立的私立高校则大多数直接进入组织化发展阶段,依靠校友会等类似组织开展毕业生工作及服务。这一时期的服务形式主要是开展聚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情感交流和人脉构建机会。

(二)深化发展期(国立大学法人化以来):各类高校渐次推行

在过去“国家办大学”的政策方针下,日本国公立大学一直享受着政府财政拨款,更加重视与政府的关系构建,对社会捐赠疏于争取。虽然有时也能得到民间富豪或财阀的大笔捐款,但多是自发性捐款且不具有可持续性[6]。再加上法律规定国立大学获得的社会捐赠不允许私自经营,必须全部上缴国库,此举极大地损伤了国立大学募集社会捐赠的积极性[7]。因此,虽然不少国立大学在法人化之前也有校友组织,但多是毕业生自发组建,学校层面对此较少重视。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后,国立大学进入“市场和竞争”秩序,经费筹措方式走向多元化。在财政制度变革之下,为确保大学财源,国立大学也开始关注到毕业生的作用,部分国立大学陆续加入到发展毕业生服务的行列当中。由于国立大学毕业生工作启动较晚,已有较多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国立大学在毕业生服务发展上起点较高,在形式上快速实现多样化。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减少与部分公立大学法人化,越来越多的公立大学也开始转身向长期被忽视的毕业生群体伸出合作之手。由于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少子化对学校招生的影响、大学国际化、大学服务社会、各类突发事件频出等,高校需要毕业生给予更多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为调动毕业生回馈母校的积极性,以私立高校为首的各类高校在毕业生服务上明显比以前更下功夫,因此,这一时期呈现出来的毕业生服务质量与形式显著优于上一时期。

纵观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演进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革紧密相关,其背后反映的是高校与国家、社会、市场之间亲密度的变化。

三、现实考察:当前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主要行动及特点

通过对日本数十所高校官网中“卒業生”模块信息的梳理,归纳得出当前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

(一)为毕业生创造情感联络机会,帮助打造优质社交网络

情感联络是最早的、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毕业生服务工作之一,它旨在强化毕业生与母校以及毕业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构以“校友情结”为内核的社交网络。相比于明治、大正、昭和时期,当前的情感联络服务更显多元,且注重特殊意义的赋予,常见形式主要有:一是用心打造返校日活动,如早稻田大学每年举办的稻门祭活动,使毕业生重温旧谊,结交新友,并切身感受母校的发展现状[8];二是精心设计毕业周年庆典,如上智大学为毕业50年、40年、25年、15年的毕业生举办金、宝石、银、铜庆祝会,通过仪式升华毕业生对同届校友、母校的情感与认可[9];三是支持校友会建设及活动开展,使抽象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实体承载,并通过校友会网站建设、校友会杂志创办,拓展更多交流平台。

(二)向毕业生开放部分校内基础设施

开放校园基础设施也是常见的毕业生服务内容之一。这些基础设施大多是高校现有资源,因此对于校方来说较为便利。当前最普遍的是向毕业生开放图书馆服务,此外不少高校还向毕业生提供食堂、研讨室、健身房、咖啡厅等场地及设备的使用。毕业生或享受在校生同等使用待遇,或需遵循专门规定获得权限及优惠。

(三)为毕业生生涯规划提供专业支持

高校拥有的优质知识、人力、信息等资源使之具有教育及专业指导方面的优势。针对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日本高校的开放学院纷纷面向毕业生提供讲座和课程学习的优惠。针对毕业生求职需要,除了提供就业信息外,一些高校还借助学校职业支持中心为毕业生提供面试指导、面试模拟、简历修改等帮助。针对毕业生职业选择或变更难题,东京大学等高校发挥高等教育机构的知识优势,通过提供专业分析,帮助毕业生找准职业发展方向;长崎大学为毕业生变更工作提供个人咨询、简历指导、面试练习[10];早稻田大学利用海外校友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海外就业、留学前的专门咨询,包括当地生活状况和其他顾虑,通过这项服务,还可以为即将出国的毕业生牵线搭建目标国家的校友网络[11]。

(四)助力毕业生生活质量的提高

将毕业生的生活需要纳入服务范畴,彰显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当前重点关注的是毕业生的健康问题和婚姻问题,如早稻田大学以校友为对象开展健康研究企划,并为校友提供健康检查、体能测量等服务[12];江户川大学关心毕业生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借助学校作为疫苗接种点的便利向毕业生开放接种服务[13];上智大学作为天主教会大学,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举办结婚仪式[14];中央大学校友会以会长的名义为毕业生送去结婚贺电[15];东京大学为毕业生开设瑜伽课程以及宠物知识讲座,为未婚毕业生开设婚姻主题的讲座、研讨会等[16]。

(五)与毕业生分享高校的合作优惠、声誉资源

一些实力强劲的日本高校与信用卡公司合作发行专门信用卡,为本校毕业生提供经济性优惠,如庆应卡除了开卡公司提供的优惠外,毕业生还可以在酒店、餐厅等合作店享受庆应卡独有的优惠折扣,以及歌舞伎、音乐会等门票优惠和预售[17]。大部分日本高校都为毕业生提供终身电子邮箱,以便向毕业生推送信息。对于毕业生,尤其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些带有母校标识的信用卡、电子邮箱、壁纸等,既是身份信号发送器,帮助校友间相互识别,构建人脉网络,更是一种实力彰显,这些标识携带着母校的荣誉与光环,母校强大的声誉常常会为毕业生带来更多优质的发展机遇或资源。

由上可知,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济性优惠、物质性服务,也有精神层面服务;既有一次性服务,也有定期式、持久性服务;既有日常娱乐性服务,也有教育、职业发展性服务。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形式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服务提供便利,线下服务提升体验。线上服务如庆应大学推出“庆应在线”,毕业生可以搜索上面注册的朋友、前辈、后辈,发送信息,和有共同兴趣和话题的朋友组成社群进行交流[18]。此外还有线上咨询、线上学习等。科技的发展极大地节约了服务投入成本,推动了毕业生服务工作的铺展。线上线下两相结合,强化服务效果,合力增进校友情感。

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主体主辅配合有度,既有校友会这一专门组织的努力,还有来自校内其他部门的助力,以及学校连同校外组织机构形成的合力。校友会发挥主导作用,标志着校友工作的组织化、专门化,全校部门间的配合为毕业生服务营造出更好的服务氛围,才能在应对庞大校友群体的多元诉求时提供更好的服务。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对象呈现出全体性与专门性的统一。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面向全体毕业生,而不是仅关注少数“精英”,体现出平等的校友文化。当然,精英校友的支持力不容小觑,早稻田大学等校在少数基础服务之上又添加了等级服务,校友投入的越多,享受的服务及权限就越多,以此激励精英校友为母校做出更多贡献。部分学校还为女性毕业生开设了专门服务项目,如婚姻问题咨询等,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开始萌芽。

四、内外比较: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的实施评价

(一)日本国立大学内部的实施比较:突出认知差距

大学属于资源高度依赖型组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更是需要资源的强力补给。顶尖国立大学快速整合已有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情感联络、生涯规划、校园基础设施使用等多种服务,以期获得毕业生资助,保证自身竞争力。顶尖国立大学有着明显的服务优势,尤其是其优越的教育条件和强大的教育实力。就拿为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来说,这些大学发展已久的社会公开讲座以及MOOC资源,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教养教育类课程、专业教育类课程选择。即便是与长期发展毕业生服务的顶尖私立大学相比,其在教育服务方面的表现也不落下风。

相比于顶尖国立大学,一般国立大学对毕业生的作用仍在感知、察觉阶段。在日本国立大学法人第四期中期计划中,7 所顶尖国立大学有6所都提及毕业生,占比85.71%,其中东京大学、大阪大学更是将毕业生纳入到大学未来发展战略当中。而75所一般国立大学中仅41所对毕业生进行简单提及,鲜有将之视为重要战略合作者。已经开展毕业生工作的一般国立大学,其发展重点在于创办学校层面的校友会,举办募捐活动,以寻求基金支持。除提供校内设施使用和求职咨询之外,少见其他服务活动。在一项实证研究中,针对“你认为大学重视毕业生服务吗”的问题,大规模国立综合大学与地方国立综合大学的回答呈现显著差异:前者75%回答为“非常重视”或“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而后者完全没有人选择“非常重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重视”的也只占31%。针对“你认为大学对毕业生服务需求的回应度如何”的问题,大规模国立综合大学与地方国立综合大学的回答同样呈现显著差异:前者75%回答为“有很好的回应”或“有所回应”,而后者完全没有人选择“有很好的回应”,回答“有所回应”的也仅6%,来自地方国立综合大学的调查对象更多认为大学“没有回应”(25%)、“不好说”(65%)[19]。一般国立大学多是由两所及以上高校合并而成的,这一事实增加了开展毕业生工作的难度,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应当重视并发展毕业生服务,通过服务来培养毕业生对当前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升其对学校的支持度。

(二)日本私立大学内部的实施比较:存在水平差距

不论是“早庆上理”(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上智大学、东京理科大学)、MARCH 五校(明治大学、青山学院大学、立教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这般的顶尖私立大学,还是一般私立大学,都极为重视毕业生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捐赠是私立大学办学经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毕业生捐赠又是社会捐赠中的核心力量。以上智大学为例,2020 年度SOPHIA 未来募捐总额5.61亿日元,其中毕业生捐赠为3.08 亿日元,超过企业、慈善家捐出的1.7亿日元,占社会捐赠总额的一半以上[20]。

几乎所有的私立大学都努力向毕业生提供上述五种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塑造毕业生的“母校情结”。不可否认,毕业生服务水平除了受学校理念定位的影响,还与学校实力密切相关,通常是成正比的关系。私立名门高校办学时间长,毕业生服务经验丰富,毕业生数量多且优秀率较高,毕业生回馈力度大,母校获赠多进而会进一步发展学校实力与毕业生服务。这其中往往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向上发展循环圈。庆应义塾大学等校都有着专门的毕业生工作负责机构与运行经费。反观一般私立大学,由于政府长期以来重国立轻私立的高等教育政策导向,使其在整个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底端位置。一般私立高校通常建校时间短且办学实力弱,为更好地向毕业生提供服务,不少学校选择与所在地方合作,如将地方企业的招聘信息推送给毕业生,又如与地方组织合作为毕业生提供讲座或咨询。一些学校还开发了本校特色项目,如江户川大学减免毕业生子女就读本校的学费,在为毕业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致力于缓解学校在少子化背景下的生源紧张问题。

(三)日本私立大学与国、公立大学之间的实施比较:暴露理念差距

私立大学不仅重视毕业生资源的获取,还重视毕业生资源的优化与发展,如明治大学提出要“提高毕业生的附加值”[21],早稻田大学将“毕业生成为全球领导者支持社会发展”作为学校成立150周年(2032 年)的四大愿景之一[22]。私立大学将毕业生视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甚至让其以特定方式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通过毕业生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私立大学旨在与毕业生建立互惠共赢的关系。在这种理念定位下,私立大学围绕毕业生发展需要开展服务。

国立大学长期遵循的管理体制使其在毕业生工作中仍惯性延续以学校发展为中心、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以国立大学法人第四期中期计划为例,比起关注毕业生群体本身,国立大学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外部资金的获得”“在校生教育、就业方面的支援”“产学合作·社会贡献活动的助力”“人脉网络的构建”等学校层面的目的,而将毕业生作为一股支持力量纳入进来。也就是说,国立大学虽然已经陆续开展毕业生服务,但并没有真正体现服务的初衷与本质,仍处于“劝募-捐赠”的思维框架中,突显出较强的功利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国立大学少有提供以提高毕业生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服务。日本公立大学方面,虽然法人化渐成趋势,但长期以来的地方财政扶持使得公立大学同样忽视毕业生作用,目前尚处于组建校友会阶段,在发展毕业生服务方面落在私立大学、国立大学之后。

(四)日本高校与美国高校之间的实施比较:突显精细程度差距

在市场主导机制和浓郁的捐赠文化下,美国高校不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都非常重视社会捐赠。自21世纪初以来,校友捐赠便成为美国高校社会捐赠收入中的主体[23],这既是美国高校长期以来重视毕业生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高校一直持续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动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友会宣称:“自1934年以来,我们的使命就是丰富校友的生活,并为其提供参与学校未来发展的途径。”[24]美国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权力通常很大,可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斯坦福大学校友董事会甚至有权参与大学校长任命。为做好毕业生服务工作,美国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信息管理与更新,几乎所有高校都建有相当完备的信息数据库,如哈佛大学的在线校友名录,毕业生可以按公司、区域、行业等搜索目标校友,构建自己的哈佛网络[25]。在实力、理念、文化、经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合力推动下,当前美国高校的毕业生服务走在日本高校之前,其中突出表现为在毕业生教育资源提供、职业支持、生活关怀等方面有着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等对女性毕业生、年轻毕业生、有色人种毕业生、无证移民毕业生分别予以专门关注与支援。精细化、个性化也是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的发展趋势,目前日本高校已有针对女性毕业生开展的专门服务,但比照现实中的丰富多样性,当前日本高校相关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五、经验总结: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普及化进程的推进势必会对高校和毕业生双方带来冲击与挑战。高校方面,高等教育的属性将发生变化,公益性降低,政府的投入减少;毕业生方面,累计数量将大幅增长,内部竞争性加剧。冲击之时也迸生出发展契机,即高校走向多元经费筹措需要毕业生捐赠帮助其实现自身“造血”。从整个群体来看,毕业生有一定的能力资助母校,且此时毕业生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需求与意愿空前强烈。但有能力并不必然导致毕业生捐赠行为的发生,这时便需要高校做出行动来激发毕业生情感,变契机为现实,比如提供毕业生发展所需的服务。从互惠利他视角来看,高校为已经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提供服务虽然在此时耗损了自身利益,但它激发了毕业生情感,强化了毕业生母校情结,促进了毕业生发展,创设了合作关系,在彼时会为双方带来增益。对高校的增益不仅包含经济性的,还有声誉、社会影响力、人脉、信息等非经济性的,不仅有助于高校财政变革,同时对高校招生、人才培养等也彰显出推动作用。实际上,相比于在校培养期间的投入,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并不需要付出很多,尤其是在信息化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其行动重点主要在于延伸对自己的教育“产品”的关怀并与之保持互动。参照日本先行经验,未来,我国高校应在认知、理念、行动三个维度上进一步发展毕业生服务。

(一)认知之径:重视毕业生服务,争取更多资源助力高校办学

当前,我国公办高校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办学,民办高校主要依赖学费收入办学,两者都亟须从单一经费来源向多元经费筹措转型,从“输血”式走向“造血”式发展。虽然目前我国毕业生捐赠数额在高校总经费中占比不高,但这并不代表它对高校经费筹措作用不彰,反而提醒我国高校应对毕业生资源采取进一步开发。未来,我国高校应充分重视毕业生的作用,将毕业生纳入到学校战略规划的考虑当中,利用与毕业生之间的天然学缘关系,将争取毕业生资源作为走向多元经费筹措的一条捷径。考虑到我国缺乏传统的捐赠文化和在非血缘关系中少见长期纯粹利他行为,高校应通过开展更人性化的毕业生服务,构建与毕业生之间的互惠共赢关系,来激发毕业生更多的资源回馈,而非采取“大学劝募-毕业生捐款”的单向索取方式。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展毕业生服务,但仅靠一年一度的校友聚会、校友卡服务显然是不够的。另外,针对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自身服务条件薄弱的问题,可以借鉴日本一般私立大学借助地方政府或企业等外力的做法,如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正式上线的终身教育平台,民办高校可以对这些课程加以分类和整合,提供给需要的毕业生群体。

(二)理念之径:强调以毕业生为中心,构建互惠共赢关系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服务以学校发展为中心,明显的理念偏差引发服务目的功利性、内容简单化、流程形式化、开展行政化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目的功利性又具体表现为在服务对象上重精英校友,轻普通校友;在服务目的上,重捐赠获得,少见将毕业生服务作为毕业生工作的宗旨。理念偏差之下,高校极易忽视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很少看到我国高校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生涯规划、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的服务。高校在感叹毕业生对母校缺乏感恩之前,首先应思考一下,高校究竟为毕业生提供了什么?

以毕业生为中心应当成为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应有之义。高校可以通过与毕业生定期沟通,如利用基于效率的问卷、基于人文关怀的问候了解毕业生的真实需求。只有提供毕业生真正所需要的服务,才是有效的合作发起,才能有效调动毕业生共建合作共赢关系、回报母校的积极性。毕业生与母校已不构成管理学上的关系,“假如校友不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他们就会选择离开”[26]。此外,日本高校的经验还启发我们,以毕业生为中心,不仅是要关注其中的精英群体,也要关注普通毕业生的价值。日本高校除了重视捐款总额外,还重视捐赠件数,有多少毕业生参与捐赠成为重点关注的指标。小额捐款对于毕业生来说负担较小,毕业生有能力参与,小额捐款积少成多,其力量不可小觑。重视全体校友可以构建平等的校友文化,更加凸显人文情怀,发挥更大的辐射效应和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三)行动之径:继续深耕细作,在提升毕业生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良好的毕业生服务始于认知,源于理念,成于行动。我国高校毕业生服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待精进。事实证明,提供的毕业生服务质量越高,为毕业生带来的支持效益越大,吸引毕业生参与合作、深化关系、回馈母校的可能性就越大。未来,我国高校应积极汲取已有成熟经验,快速提升自身毕业生服务水平,如不断丰富毕业生服务内容及层次;进一步发挥线上功能,如开发毕业生信息管理数据库、打造线上交流平台等,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整合,不断优化体验、提高效益;以校友会为主体,全校协力助推毕业生服务,并且灵活运用校外支持力;除了全校校友会、区域校友会以外,鼓励职业、兴趣等校友组织的组建,进一步促进校友间交流互动,强化校友身份认同与母校情结;等等。

精细化、个性化是衡量毕业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未来深化毕业生服务的重要路径与努力方向。高校应充分考虑不同职业、性别、年龄段的毕业生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好的毕业生资源开发不仅在于获取,更在于优化和发展,毕业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既提高了自身的附加值,反过来进而提高了对母校的认可度及贡献力,因此,关注毕业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双方良好关系的构建与获益。

猜你喜欢
国立大学校友会母校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俄9岁女孩考上莫斯科国立大学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亚历山大·涅兹韦茨教授来我校开展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研究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2015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省侨办建立联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