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与发展思考

2022-03-18 11:17:12郭家骏于欣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郭家骏,于欣慈

(长春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施计划方案,采用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维系和谐的教学环境。体育管理者和教师通过教学管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调节师生关系,维护稳定的教学秩序。第二,通过日常教学管理,发现问题并开展适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尊重个体化差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见,体育教学管理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各高校要对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转变教育思想,不断更新管理模式。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目标

高校体育对学生的成长发育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比高中体育更加具有专业性,拥有更加科学的培养目标。与高中生相比,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增强自身的体育能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把学生当作体育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互动,多考虑体育训练项目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用更加适宜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

(二)体现学生的个体性

高校体育教学要做到更加独立地开展体育锻炼,而不是仅仅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思维,把体育锻炼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当作学校的一门课程。体育课要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方法,保持身体健康。

(三)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体育锻炼感兴趣。高校体育管理要使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增强自身体质,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用处,从而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体育教师应积极开发更多的体育教学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使更多的学生爱上体育,积极主动地开展体育锻炼。

(四)课程体系的多样化

高校应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全面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体育课程,为自己的体育学习确立目标,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把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结合起来,培养高校学生团结合作、奋发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

二、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管理缺乏整体协调能力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机制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各机制之间未能很好地协调运作,场地设施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考核评估、教学经费投入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评估考核体系中,未能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指标,大部分指标的确定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回应,指标构建不够系统。针对学生管理与教育,许多教师停留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在动作技能的学习方面,学生常常因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准确而影响学习效率。此外,体育教师教学活动、赛事组织、奖励机制等也是教学管理中应完善与精细化的重要部分。

(二)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管理水平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一些学校尽管坚持围绕国家教育教学方针主动调整工作思路,但在教学管理上还没有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忽视不同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以及互动,工作中出现了管理遗漏和管理偏差等问题。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不足,整体的教育管理质量不够理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很少有教师着眼于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进行明确的界定以及分析,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失

高校的决策层如果对教学管理不够重视,相关的建设就会十分落后,管理队伍质量得不到保障,管理工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构成不完全是专业管理人员,还包括一些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他们的管理专业能力相对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化培训与锻炼,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管理工作,这势必影响教学管理的质量。此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职称偏低、年龄偏大、男性偏多等问题明显,亟须优化管理队伍。高校缺乏对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会极大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长久来看不利于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四)管理策略和手段固化,缺少灵活性

体育教学管理包括课堂教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改革等。传统教学忽视过程和策略分析,而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在对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发现,部分学校出现了走极端的问题,要么直接放任自流,让学生自由发挥;要么直接以控制式教学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命令及苛责。这两种教学管理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实践,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和教师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正发展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难以在调整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式体验学习机会。很多学生缺乏内驱力,难以意识到体育参与的乐趣以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疲于应付、消极对待。

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与发展策略

(一)构建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规律的运行机制

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体育管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校的体育教育水平,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模式。因此,应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各机制间相互协同管理,责任与分工更加细化;建设相关制度,大力推进高校体育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通过制度来管理,从而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制度管理能够监测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运动硬件设施进行有效监控,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完成前期的主体教学管理工作后,教师需要进行后期的总结及反思,了解前一阶段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不足,积极创新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高校体育教师要突破互联网信息教育技术的短板,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结合国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在体育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高校应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教学创新大赛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探索能力。

(三)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进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信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推进高校体育管理的信息化,对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是科技发展的摇篮,高校体育管理信息化有先天优势。在已有条件下建立全面、专业的体育管理体系,积极创新,灵活变通,才能使体育管理工作既遵守原则又具有灵活性。其次,我国高校的体育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并根据实际能力促进体育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使我国的高校体育管理更系统、科学、灵活,与当代社会衔接。

(四)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环境

高校领导要提倡体育教育革新理念,将体育教育管理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管理,将其纳入整个学校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次,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大体育节”“体育竞赛活动”等体育课外活动的投入。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注重体育活动的举办,争取社会团体的赞助,再以赞助资金反哺学校体育活动或教学发展。学校要使体育建设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使每笔体育建设经费都落到实处。

(五)强化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管理意识和能力

体育教师在课中不仅要把教学内容教好、把教学计划执行到位,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就没有严格的课堂纪律,纪律差必然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发现学生偷懒时,必须给予相应惩罚,并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4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4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师友(2011年1期)2011-03-20 15: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