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嬗递历程及内蕴基因研究

2022-03-18 09:40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河南中国共产党红色

杨 丽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红色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指引,进行伟大斗争的力量源泉,推进伟大工程的擎天支柱和筑牢“四个自信”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重要论述,是我们研究河南红色精神的重要依据。

一、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理论渊源

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红色精神的鲜红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精神的源头活水, 党的百年伟大斗争实践是红色精神的重要条件。

(一)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是红色精神的鲜红底色

文化会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发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榨,不堪压迫屈辱的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的巨大威力,于是马克思主义便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旗帜和最重要的思想武器,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1516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诞生的无畏艰难险阻的崇高革命精神,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也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积淀。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红色精神的鲜红底色和灵魂。

(二)历史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精神的肥沃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塑造着中国人所特有的伟大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根植的深厚土壤。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之志,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有“士不可以不弘毅”的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有“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的爱国情怀,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赓续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救亡图存、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等进步、正义的时代主题融汇的结果, 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的进程中, 铸就的伟大精神。

(三)实践基础:党的百年伟大斗争实践是红色精神的重要条件

红色精神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逐渐形成的,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成熟。1921年,嘉兴南湖的一条小红船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艘小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由此产生的“建党精神”是红色精神的开端,更是推动红色精神的内在动力。邓小平提出要积极弘扬红色文化,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并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号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及“四个自信”战略布局,丰富和延伸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逻辑。

二、历史进程: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演变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跨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河南人民都坚定地肩荷卓越担当和伟大精神造就,红色基因在河南一直在传承并创新。 “二七大罢工影响深远,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是‘将军的摇篮’。”[2]261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红色精神的描述为新时代研究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在河南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孕育生发:红色精神在河南发展传承的孕育形成期(1921—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革命”是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主题,这一时期也是红色基因在河南的初步形成和构筑期。

1.“二七大罢工影响深远”。 一百年来,河南红色精神的创造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是新思想之光,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结果。早在五四运动以后,京汉铁路就成为全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动脉。毛泽东、李大钊、邓中夏等都曾走进长辛店,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3年2月7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河南初露锋芒时精彩而又悲壮的亮相,革命烈士用热血铸就了 “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二七精神”。 “二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谱系之一,也是河南红色精神体系不断拓展延伸的重要依托,她深深铭刻下了河南人民永远听党话的红色基因。

2.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28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在大别山地区,用“韧性坚守”精神镌刻下河南人民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基因。早在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中共党员中就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仁静等4位是大别山人。建党初期,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陈潭秋等亲自指导了这里的建党活动。抗战时期,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成为华中抗战的战略支撑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扭转了战略劣势局面,这里是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在极其残酷的斗争形势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先后献出了20万大别山儿女的宝贵生命,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用自己的革命实践,在大别山这块土地上,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和造就了红色精神的典范——“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甘于牺牲”的“大别山精神”。

3.河南籍的抗日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穷凶极恶敌人的无情摧残,河南人民在抗日民族战争中树立了铁骨铮铮、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形象,铸就了以“杨靖宇精神”为代表的抗战精神。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久,河南很快就成为抗战前线。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3],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的殉国将领中,杨靖宇、彭雪枫等都出自河南。这些在抗战中涌现出的河南籍的抗日民族英雄,为河南红色精神增添了抗战精神。杨靖宇精神是中原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国共产党意志结合的结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在河南有了初步的探索和构筑,红色基因在河南不断发展壮大和传承创新。

(二)丰富发展:红色精神在河南发展传承的全面推进期(1949—1978)

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是红色基因在河南传承的全面推进期。河南人民在实践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类型红色精神的典范,不仅在全国效率最高,而且发挥巨大创造力,成为全国红色精神创造的高地。

1.焦裕禄精神。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中,铸就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 这一时期,河南兰考县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防风治沙, 展示了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时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彰显了中原人民站起来后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的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焦裕禄精神是河南红色精神的标杆,极大提振了河南人民及全国人民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2.红旗渠精神。20 世纪60年代,为解决吃水问题,河南林州30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党员模范带头精神的感召下,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仅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耗时10年,在太行峭壁上开凿了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造就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是河南乃至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精神符号,是红色基因在河南传承所创造的另一精神高地。

3.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中提炼和挖掘出来的时代价值,并被赋予民族标识意义的一种精神。愚公移山故事见于《列子·汤问》一书,愚公所移之山王屋山便位于河南焦作。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七大上发表了题为《愚公移山》讲话,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难而不惧、不怕牺牲、奋斗不息”的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彰显的是面临艰难困苦,始终保有革命乐观向上斗志,显示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定力。愚公移山精神是河南红色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挖掘。

(三)永续发展:红色基因在河南发展传承的守正创新期(1978—)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在河南发展传承的守正创新期,经历了从新时期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跃升。这一时期,南水北调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在河南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极大丰富了河南红色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河南人民重要的精神标识。

1.南水北调精神。河南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工建设到1976年,先后有20.2万淅川人搬离故土,迁居他乡。2003 年,又有16.4万淅川人移民他乡。如今“一泓清水送京津”的梦想已成真,淅川人民为了库区建设和水质保护抛家舍业、背井离乡, 造就了“人民至上、协作共享、艰苦奋斗、创新求精、舍家为国”的南水北调精神。南水北调精神植根于中原大地,汲取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萌芽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在河南传承创新的又一新的成果。

2.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乡刘庄书记史来贺,带领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事迹, 先后被地方和中央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和全国农村支部书记的榜样。于是,逐渐在全国形成了学习史来贺与刘庄村热潮。典型代表除了史来贺,还有:吴金印,为了家乡老百姓幸福,在基层奋斗几十年,被誉为焦裕禄式好干部和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刘志华,为建设家乡而放弃城市生活,为民办实事,被誉为全国十大女杰;许福卿,为建设美丽家乡, 战斗在基层一线,不计个人得失,“三让荣誉”,被誉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和当代愚公。这些先进群体全都来自新乡,他们怀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在带领乡亲走致富发展的道路上, 情系乡村、心怀群众、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用一腔热血去建设家乡、建设基层,产生了新乡先进群体现象,是河南红色精神的当代体现。

总之,红色精神在河南的传承创新,正是河南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下,孕育成了一系列一脉相承的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红色精神谱系。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河南红色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在新的征程中一定能谱写出更为精彩的河南红色精神新篇章。

三、内蕴基因:建党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发展传承的嬗递逻辑

回顾建党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嬗递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产生的缤纷靓丽的河南红色精神谱系中,这些红色精神蕴含有共性的品质和灵魂等本质内核,就是积淀在红色精神中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制胜法宝,正是有了红色基因的传承,才有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战天动地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南地处中原,文明底蕴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便具有崇尚正义、追求进步、勇于牺牲的精神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红色基因在这片热土上不断传承开来,正是有了红色基因的引领,才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跨越,也成就了伟大河南精神创造的百年华章。

(一)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政治品格所决定的,并被中国历史所证明的客观事实。一个政党的政治品格就是该政党为实现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并通过其制定的纲领及其形成的组织原则等所映现出的内在且较为稳定的特质。在一百年来的革命、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了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壮丽篇章。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正是在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铸就了一系列红色精神谱系, 每一种红色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从建党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发展轨迹来看,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精神在河南传承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执着坚定引领是红色精神产生与传承重要条件,河南红色精神正是由一个个共产党员的榜样力量汇聚起来的精髓。建党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嬗递历程的实践,充分证明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一百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汲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嬗递的重要动力和不竭源泉。因此,新时代,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4]48,为红色精神在河南的传承提供更加坚强的保证。

(二)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引领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嬗递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河南红色精神最鲜活的灵魂。新时代,弘扬河南红色精神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发展传承实际相结合。

(三)动力支撑: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理想是对未来的希冀,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追寻, 理想信念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源泉,一个政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会有崇高追求,因为“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5]90。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基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之火就熊熊燃烧于心中,这把火照亮了共产党人前进的道路,成为共产党人投身革命实践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6]。一百年来,红旗不倒,因为有党,因为有信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间,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的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内核,更是红色精神在河南传承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河南红色精神背后的支撑力量。从二七精神、焦裕禄精神,再到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南水北调精神,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作为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河南红色精神最深层的内核,铸就了河南红色精神谱系,也是河南红色精神最深刻的写照。

(四)价值旨归: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

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发展到“巍巍巨轮”的成功奥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唯物史观,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回顾一百年来党的历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价值理念,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受住了各种风险考验,逐步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风云激荡的历程,红色精神在河南嬗递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当地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把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与当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河南人民共同经历了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和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 实现了当前全省全面脱贫的伟大改变。党的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是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是激励全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更是河南红色精神谱系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7]28。

(五)动力支撑:自我革新的凝聚转化

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的显著优势之一便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嬗递亦是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特点和时代特征不断改革创新,始终把创新作为活力之源,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探索与前进。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先后孕育了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杨靖宇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带领河南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战天斗地,先后铸就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河南人民进行革故鼎新,南水北调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等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河南红色精神的生动写照。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以二七精神、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河南红色精神具体内涵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历史内容和时代价值, 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河南人民百年来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创新品格在红色精神谱系中的发扬与展现。可以说,建党百年来红色精神在河南的嬗递历程,便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河南所展现高尚的精神面貌、精神气质和精神境界的历史。

四、小结

河南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人民一百年来集体奋斗和创造的产物,这些缤纷靓丽的河南红色精神, 其实有着共性的品质、灵魂和形成特点,传承着同质的红色基因,映衬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新的奋起时空点,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红色精神,传承伟大红色基因,永远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鼓起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精气神,不断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迈向新高度。

猜你喜欢
河南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追忆红色浪漫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