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佳,芦智龙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重庆“红岩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红色基因以及特有的重庆地方气质,重庆“红岩文化”是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重庆创造的一种革命文化,其核心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及其领导的川东地下党组织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而锤炼、培养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是红色资源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岩精神在当代仍非常有价值,而将红岩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是非常契合和有关键意义的一个环节,这也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探究以何种路径将红岩精神更好地融入并契合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是当前阶段全新而重要的命题。
红岩精神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契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题,当前全社会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好党的历史至关重要,关乎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与厚植爱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从中得出了许多非常可贵的历史经验,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的不动摇。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一辈辈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有了虽死犹荣的革命理想,无论是酷刑还是屠刀都没有一丝动摇,这也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生动体现。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有关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铸就的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教科书的范本。
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代是确立理想、坚定信念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在特殊环境下的考验,意志力不够坚定,理想信念意识不成体系,而红岩精神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写照,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一环。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的中共南方局留下一大批记载当时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稿和英烈们在狱中创作的诗文,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红岩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红岩精神的主要体现。重庆“红岩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红色基因以及特有的重庆地方气质,将重庆“红岩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现实考察所作出的理念凝炼与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意义方面,既是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同时也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实践价值方面,首先有利于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防范错误思潮以及重庆“红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方面,在面临互联网等多种媒介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接收到的多元文化过多,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甄别,则会影响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红岩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学好红岩精神,能在思想层面帮助大学生防范错误思潮,在实际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涵育文化自信。
厚植爱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工作时,南方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孕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体现,彰显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广大青年要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感悟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习红岩精神,更能感受到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深知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自发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红岩精神的核心要意便是爱国,一批批共产党人为保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行动印证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做的”的铮铮誓言。学习红岩故事,既能让在和平年代成长的青少年感受到先驱的伟大爱国精神,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通过调研考察重庆市属高校,部分高校将红岩精神引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创新了教学形式,但是多为重庆市本地高校结合本土资源进行创新实践,覆盖面及推广度不高,融入的“点”和“面”都还不够全面,在推进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在有关红岩文化的学习方面,大学生对于红岩精神的了解多来源于教材,目前高校思政课在网络渠道的结合与在教材中有关红岩精神的编写部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政课教育以教材为范本,多存在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且教材内容多为辅助性介绍所在课程的核心问题,对红岩精神的介绍不成体系;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教学时融合新媒体手段推广度不足,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以传统授课手段为主体,而大学生为“00后”,思维活跃,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较为熟练,渴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手段获取知识与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对红岩精神学习的热情与效果。
教学方法方面,由于高校思政课有关红岩精神的教学多呈现“碎片化”特点,仅依靠教材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教师的讲授仅依靠教材体系进行,没有将书本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与全新加工,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时不成体系,难以理解背后的精神力量。教材方面,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融入红岩精神的模块较少、不成系统,教师授课时多依赖于教材,如果不加以归纳和整理,很难将红岩精神融入转化为教学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而学生难以自己将教材内容整理串联起来,对红岩精神的理解易呈现碎片化的特点。
由于红岩精神发源于重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多为重庆本土的各大高校将其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少部分院校引入了实践模式,但是学生群体的实践覆盖面仍然不足,难以对红岩精神产生系统的认知。学生对红岩文化及红岩精神的认知多局限于课本上的了解,而缺少实践环节的认知并不是真正的理解,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绝不是纸上谈兵,要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进行转化和升华。由于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覆盖面不全面,很多学生对红岩精神的学习没有入脑入心,没有加深其对理想信念的树立。
在红岩精神的实际教学中,在目前高校的探索中,形式多为本校教师进行红岩精神知识的讲解,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很难真正将有关红岩精神的内涵与核心要义讲懂、讲透。少部分院校不定期会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进行宣讲,但是存在讲解的频率不高、时间有限、覆盖面不广和流于形式等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出校外专家宣讲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红岩精神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亟需改良与创新当前邀请专家进校园进行宣讲的模式。
面临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形势,各高校应在思政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好网络平台与媒介。同时,将红岩精神系统“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逐步探索出一个以红岩精神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
在思政课教学中,开设专题式教学,将红岩精神系统性地融入到教材中,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和拓展性质的选修课程。在必修课程上,结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进行讲解,把伟大的红岩精神融入到教材中,让学生能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各高校可结合情况开设与红岩精神相关的选修课程,编写对应教材,严把教材关。通过系统性学习,能让学生对红岩文化和红岩精神有着更全面、系统的了解,真正做到让红岩精神“进教材”。
开展专题式教学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重要手段,将红岩精神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有关红岩精神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不断扩充相关内容。教师在备课环节应结合教材将红岩精神部分进行梳理,整合为专题式内容;在课堂上,教学模式要不断进行创新,以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课堂外,可以开展与红岩精神相关的线下活动,让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结合“活”起来。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结合江竹筠、王朴等红岩人物的事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所在,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有“质”的收获。
启发式教育就是基于学生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促进学生提高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基于大学生对红岩精神的学习停留在表层的现象,各高校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教师讲授与学生宣讲相结合。除教师讲授外,应不断探究让红岩精神能真正入脑入心的新方式。思政课教育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不仅教师要讲,学生也要讲,学生通过读原著、读原文、读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给班级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且,各高校可鼓励学生自己拍摄相关短剧,以情景剧、话剧的形式演绎红岩故事,在班级、校园讲述红岩英雄背后的故事。通过多种手段的探索,让红岩精神能在大学生群体范围内真正“进头脑”,形成信仰体系。例如,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有同学分享了红岩先辈狱中绣国旗的故事,很多同学被革命先烈的爱国之情所感染;本校学生在话剧社中自发拍摄话剧《迷雾重庆》,在全校进行展演,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让全校同学在原创戏剧中感悟伟大的红岩精神。
在将红岩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侧重实践环节,也要积极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宣讲,两种方式是可以相互借鉴融合的,努力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在外出研修中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学习,积极走出校园,做一个宣扬红岩精神的宣讲成员。
1.拓宽平台:在实践研修中体悟红岩精神
各高校可以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合理安排实践学时,分批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实践研修,让学生不仅在书本上感知到红岩文化,更能在白公馆、渣滓洞这些记载红岩故事的场所,充分利用好城市中的红色资源,更好地了解中共南方局在革命期间凝结成的伟大红岩精神的深刻意义。通过研修场所讲解员的讲授,学生能结合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更加系统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与精神力量。
2.走进高校:将红岩精神讲授团引入高校校园
在红岩精神讲授的教学中,针对实践研修人数有限、场地受限等问题,各高校可以邀请重庆红岩精神宣讲员及红岩纪念馆、白公馆、渣滓洞等红岩爱国教育基地的讲解人员,走进校园讲述红岩故事。此类宣讲为避免流于形式和接续性不佳的问题,可以打造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讲解团队,设计一份适用于各大高校的样本讲解课程。通过短期内的连续讲解与鲜活的活动形式,让大学生群体在讲授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红岩精神。
3.创新思路:引导学生在宣讲中体悟红岩精神
除了校外宣讲进校园外,为提高学生对红岩精神的理解,各高校可以成立红岩精神校内宣讲团,由校内学生作为宣讲人,在了解红岩文化的基础上,编排校内情景剧、话剧等,由学校牵头对接社区,在校外进行红岩精神的宣讲。学生作为宣讲主体要求其必须理解和认同红岩精神的价值意蕴,这是一个知识再加工的过程。鼓励学生参加宣讲活动,既能有益于让红岩精神飞到寻常百姓家,也能在实践中感悟红岩精神。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在讲授红岩精神的过程中,真正与新媒体相融合,将其运用到思政课网络新课堂、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当今大学生为“00后”这一群体的现象,要在讲授方式上做到创新,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外,各高校要充分运用好网络媒介,为学生推荐更多能获取红岩精神知识的网络渠道;同时,可以运用好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平台,推出系列的红岩故事,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互动;另外,契合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各高校在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时,可以创新加入有关红岩精神的特色模块,采取线下参与与网络参加相结合的模式,吸引广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充分调动新时代下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生能在参与知识竞答中主动学习红岩文化,于历史中感悟伟大的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的内容及意蕴价值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素材,它是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现实体现,更是红岩文化的核心表现,同时,高校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当代大学生在思政课中学习伟大的红岩精神有助于更深刻领悟红岩文化的精髓与价值。因此,针对当前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出新的思考,为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提出新的方向,以实际切实可行的途径将红岩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弘扬红岩精神是高校大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大学生全方位、系统地接受红岩精神教育,通过高校思政课这一平台更加全面感悟红岩精神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