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8 09:12桂晶晶陈莹颖刘昌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导向成果

■桂晶晶,陈莹颖,刘昌铖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要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鉴于上述研究背景,笔者认为现阶段开展OBE理念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合乎时宜。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并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OBE理念的内涵

OBE成果导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蒂(SpandyW.D.)首次提出,用于改革美国基础教育新的工程教育模式。OBE成果导向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得以迅猛发展,目前推广应用于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由此产生的教育范式创新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审视、思考和改进。美国教育家斯洛克、布兰迪等通过开展深入研究后完善了OBE理念[2],提出“人人能学会,学生是中心,成果为导向”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是依据学生所学专业、能力、兴趣,制定成果目标,通过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3]。我国在2013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后,开始将OBE成果导向理论引入国内。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将OBE成果导向理论用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中[4]。

本研究将基于学生,面向市场需求,以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OBE成果导向理论引入到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项目成果转化和落地实践。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OBE成果导向理论是遵循反向设计原则[5],从市场需求出发,树立人才培养目标;以结果为导向,聚焦目标,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通过项目化分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痛点、需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指导学生撰写专利,提交专利申请;同时将专利项目转化为“互联网+”创业大赛作品,指导学生组建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等,指导学生进行路演。以专利申请和创业竞赛项目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后推动创业项目落地实践进行成果转化。本研究通过研究“校行企”三个维度,将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目前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是辅导员、教务员及相关行政人员,他们是以行政工作为主,以创新创业课兼课为辅,这就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到行政事务处理上,在处理百忙事务中“抽空”去上创新创业课;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少部分兼课教师竟然都没有教师资格证,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力量是比较短缺的。另外,正因为有行政人员兼职担任创新创业任课教师,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比较落后,许多教师都是“纸上谈兵”,未真正参与过专利撰写、缺乏创业竞赛指导经验,更别提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同时这些兼职担任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因行政事务繁忙,缺乏培训机会,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所以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二)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轨,缺少企业参与

若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那就需要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并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增加企业人士参与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因师资力量短缺,所以出现学校整个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授过程都是以校内教师为主。而校内教师因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喜欢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创意可言。校内创新创业教师视野有限,很难将视野拓宽到社会层面,无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因校内创新创业课程缺乏邀请商界精英及企业人士参与授课,培养的学生容易出现缺乏市场前景预测能力、风险评估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当前的实践教学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缺少企业指导和落地实践的可行性,不能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教学未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质量不高

学校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由校内辅导员、教务员和其他行政岗人员兼职。他们因为行政事务繁忙,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在认识上没有树立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的意识,在这些教师的意识中形成“到点就上课,上完课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注重教学质量,不注重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因此只是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但未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较少开展创新创业课师资方面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有待完善

因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的学制是3年,也有少部分特殊专业的学生学制是2年,例如三二分段的学生。面对生源质量的多样化,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使用的教材在不同学制的学生方面是没有区别和差别的,使用的是同一个课程培养体系和同一本教材。没有对不同学制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时在课程设计方面不是跟着学生一起从0到1做1个项目,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知识层面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更多的是停留在一纸文书上,缺乏多维度实践训练,与现阶段国家提倡的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相符。

(五)教学过程缺少以成果为导向

在2019年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样围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文件,我们先要回归到问题的起点,弄清楚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创新人才,我们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到底是为谁培养创新型人才。弄清楚这一问题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应以成果为导向,紧密围绕成果来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以成果为导向,没有指导学生在课内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以及专利的申请等,更多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就好。

三、OBE成果导向理论视域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教育改革政策的关键时期,但也面临着市场对人才需求动态变化调整的挑战和创新型创业生态要求的大格局大挑战。本研究将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抓手,引入OBE成果导向理论,将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贯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围绕国家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和社会市场需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专利申请和创业竞赛项目为依托,推动创业项目落地实践进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学成果纳入科研成果

针对校内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可以考虑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开展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注重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可考虑举办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可制定政策文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及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系列竞赛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专利申请等,学校可考虑将教师的这些教学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竞赛成果和科研成果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打通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转换,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成果用于评比职称和进行职级职务评聘等。这一举措将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换为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做创业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奠定学校未来持续创新创业的基础,还可以大大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和教学的积极性。

(二)构建创新创业“校企行”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坚持科技创新带动地方产业发展。高职院校将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6]。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深入实施“校企行”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构建“校企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以“校企合作”“校行合作”为渠道,加速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地方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进企业师资力量,强化创业项目市场前景预测能力、风险评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投资能力,提高创业项目作品质量;同时加大行业协会指导力度,通过企业、行业协会的加入增加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实践可行性,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换。

(三)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成果库

针对高职院校不同学制的特殊性,要结合学生属性,因材施教。针对3年制的学生,开设4个阶段教育,分别为启蒙教育阶段、专创融合阶段、项目化阶段、成果转换(落地实践)阶段。其中第一学期是启蒙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基础课。第二学期是专创融合阶段,主要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接产业服务,以产业问题为导向,发现市场或产品痛点、寻求解决方案。第三学期是项目化阶段,主要完成商业计划书撰写、团队组建、作品打磨演练或者是撰写专利申请方案书。同时积极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互联网+”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四至第五学期是成果转化阶段,因成果转换所需时间较长,例如向国家提交专利申请后需要6—8个月才能拿到专利证书,所以将第四、第五学期合并在一起。该阶段将进一步完善专利撰写技术方案书,向国家知识产权提交专利申请;同时与企业对接,将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落地实践。而针对2年制的学生是直接考虑将启蒙教育阶段与专创融合阶段合并在一起,也就是第一学期完成启蒙教育和专创融合2个阶段教育课程,第二学期完成项目化阶段,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成果转换(落地实践)阶段。此外对积极参与专利申请、“互联网+”比赛学生建立成果库,建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库,并纳入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数据库中,通过成果库的建立展示优秀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7]。

(四)构筑创新创业多维度实践训练模式与孵化体系

建立“三级”创业项目服务体系,分别为班级—二级学院—学校三级;班级层面主要发挥双创委员的作用,可在班级举办创新创业知识大赛,提高班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二级学院层面广泛动员,挖掘苗子,组建团队、推荐作品参加校级比赛;而校级层面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打磨,遴选优秀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校级层面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育、跟踪和孵化等。通过定期举办创业项目打磨会、答辩会等,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进,直至创业项目落地实践。同时学校可考虑举办创业活动月,通过对创业团队开展多轮公开答辩演讲、打造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邀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指导等多途径全面提高学生创业项目质量。另外,可考虑充分发挥学校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的作用,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可面向全体学生举办金点子创业大赛,营造事事都要创新、人人皆可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人才培养坚持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师生共同参与

为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学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应用性”和“创新性”相结合[8],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小班化分组教学,坚持以项目开发为主线、以创新项目成果为主导,教师与学生合作参与项目开发、商业计划书撰写和专利技术方案撰写等,最终实现师生共享创新成果。

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9],还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所以各高职院校可考虑将OBE成果导向理论引入到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中,从“校行企”三个维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痛点、需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专利申请和创业竞赛项目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项目落地实践进行成果转化。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0]。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