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君权、神权:莎士比亚戏剧的政治伦理思想溯源

2022-03-18 08:5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血统亨利国王

张 松 林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莎士比亚历史剧和罗马剧中均饱含政治伦理思想,围绕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的宏观政治伦理展开。剧本通过对贵族阶层政治伦理形态的塑形,反映普遍的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揭开封建霸主虚伪的面纱,并将种族歧视、阶层对立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公布于众。莎士比亚以戏剧话语承担社会责任,理性讨论政治伦理问题,反思与宗教、世俗交织中政治伦理的平衡点。

一、保障民权的惯例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国家)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1]7人的活动离不开政治生活,政治活动带有明显的伦理实践特征,政治离不开社会生活,本质上为人服务,实践上由人来参与。莎士比亚戏剧舞台上活跃的政治家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固然都为特定利益集团奔走,但其中涉及各利益团体的平衡问题,当某项活动严重损害绝大多数人利益时,必然会产生矛盾。这时候道德自律显得格外重要,政治的伦理性凸显。无论是兰开斯特家族,还是约克家族,他们政治活动的最终价值目标,不能失去伦理规范和道德评价。政治活动的“善恶”评判是多种立场综合较量的产物,必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朴素的伦理诉求。“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1]9可以说,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政治生活与伦理道德结合的世界。

在英国的思想史中,政治同样富于伦理内涵。托马斯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构想,民族主义者“三位一体”理念,清教徒的民主主义倾向,都包含有政治行为的伦理实践要求。英伦岛国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思想是从诺曼征服后开始,贵族与皇帝经过多番较量,逐渐有了政治思想著作,12世纪初,萨尔兹伯利的约翰在《论政府原理》中提出了君主分善暴两类[2]25,号召大家都依法而行,习惯法逐渐成为权威得到普遍认可。约翰的本意是维护王权,强调君权神授,减轻教会对国王的束缚,而所论暴君也不仅指国王,而是泛化的权力人物,包括教会人员。1258年《牛津条例》扩展了《大宪章》中的部分内容,把自由民从贵族、大主教扩展为广大民众。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政治伦理思想深受这些著作和条例的影响,作品借助剧中人物之口臧否现实人生,赞扬政治秩序的维护者,批判政治伦理的破坏者。

莎士比亚历史剧是根据历史事实而写,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英国政坛血雨腥风,国王屡遭厄难,王朝一再更替。1399年,正值壮年的理查二世被杀,亨利·波林勃洛克登基,开启了兰开斯特王朝,史称亨利四世。《亨利四世》一开始就营造了一个复杂的政治伦理场,国王和大臣商讨军国大事,亨利王说:“我们决不让我们的国土用她自己子女的血涂染她的嘴唇;我们决不让战壕毁坏她的田野,决不让战马的铁蹄蹂躏她的花草。那些像扰乱天庭的流星般的敌对的眼睛,本来都是同种同源,虽然最近曾经演成阋墙的惨变,今后将要敌忾同仇,步伐一致,不再蹈同室操戈的覆辙;我们决不再让战争的锋刃像一柄插在破鞘里的刀子一般,伤害它自己的主人。”[3]107(《亨利四世》一幕一场(1)本文所有引文均引自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下文引文只标出剧作的场次,不再一一注释。)战火又起,国王必须迎战,那么人们该何去何从呢?亨利王的演讲代表着绝大多数民众的政治伦理立场,英国经历了内斗,战争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亨利王用了田野、花草和战壕、战马这些意象唤起人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这段话立意高远、深得民心,为后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亨利王的政治伦理基础是民意,是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的朴素心愿。亨利王巧妙地把人民愿望和维护国王结合起来,国王权威来自上天的霸道宣言悄然变成了维护国王就是维护和平的政治逻辑。英国封建社会,尊王是自然法律,是民众维护和平秩序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15世纪前后的英国政治思想中,认为英国有自然法(natural law)、习惯法(customs)、文案法(statutes),其中习惯法占据中心位置,在国家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一直受相同的风俗习惯约束,如果不是最好的风俗习惯,国王会为了正义而改变或者由于任性的冲动,完全废除了它们……仅凭剑就占领英格兰的人,也可以用力量破坏其法律……英国人的风俗不仅是好的,而且是最好的,这是无可辩驳的,也无可怀疑的。”[4]26—27这段流传至今的论述高度赞扬了英国的习惯法,认为它适应了正义,无须改变。福蒂斯丘强调,未经人民同意,国王不能改变法律,而是要善待法律,保护人民财产,维护人民利益。波林勃洛克未当皇帝前注意与平民拉近关系,理查二世对此十分忌惮:“用他谦卑而亲昵的礼貌竭力博取他们的欢心;他会向下贱的奴隶浪费他的敬礼,用诡诈的微笑和一副身处厄境毫无怨言的神气取悦穷苦的工匠,简直像要把他们思慕之情一起带走。他会向一个叫卖牡蛎的女郎脱帽;两个运酒的车夫向他说了一声上帝保佑他,他就向他们弯腰答礼,说,‘谢谢,我的同胞,我的亲爱的朋友们’,好像我治下的英国已经操在他的手里,他是我的臣民所仰望的未来的君王一样。”(《理查二世》一幕四场)亨利六世更是关心民间疾苦:“人君为百姓们的灾难而哀伤,有像我这样深切的吗?你们确是够伤心的了,但我的痛苦却超过你们十倍。”(《亨利六世下》二幕五场)“他们有什么要求,我总是虚心倾听;他们有什么诉愿,我总是立刻处理;我的怜恤好比香膏能医治他们的创伤;我的温和减轻他们心头的苦痛;我的慈祥止住他们汩汩的泪水;我从来不贪他们的钱财,从来不对他们横征暴敛;他们有了错误我也不急于惩罚。”(《亨利六世下》四幕八场)可见,仁政与怜悯是好国王的基本素养,是政治伦理的必然要求。在位国王要以爱民措施巩固执政基础,王子储君要以亲民形象赢得人民爱戴,各级官吏要以护民行为加强基层统治。

对平民利益的重视源于十三四世纪毛纺、冶金业的发展,手工业人数几何式增加,平民财富迅速增长,“城市中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变化,使国王对他们刮目相看”[5]88。国王为了提高国库税收,应付国内战争,需要在税收问题上考虑平民的利益,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英国王廷在重大问题上,除了贵族御前会议之外又设立了大众会议,英国形成了国王、贵族和平民三方博弈的政治传统。莎士比亚历史剧创作于16世纪后期,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民族情绪高涨,各阶层利益得到充分的尊重,人们也期盼维持一个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因此,莎剧中各类角色都对平民利益十分关切,呼应民心是基本的政治伦理要求。

二、王权合法性的思想

英国奴隶制瓦解后,氏族贵族“哥赛特”们帮助国王管理国家、随王征战,国王按军工大小把土地赐给哥赛特,“大约自7世纪中叶以来,王室开始通过文书形式正式处理封赐土地的手续。所赐土地被称为‘册地’……册地领有者对所获土地享有充分所有权”[6]6。有了领地,贵族们不必再从王廷领取工资,而是将土地分租给农户,坐享地租。欧洲的这种分封制,贵族对皇帝的军事义务和土地占有密切结合,贵族再往下分封和出租土地,形成了欧洲特殊的骑士制度,骑士们和农民对皇帝的效忠体现在跟中小封建主之间的义务层面,这样的政治体制容易让封建主利用农民达到私人目的。军事贵族领主化和农民奴化标志着英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建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政治制度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6]7该时期是英国完成了封建国家统一,君主是阶级社会的顶峰,王权是权力的核心,君王拥有包括军事、财政、立法等多项权力,同时又受到选举、教会、习惯等条件制约。

出身和血统是获取王权的合法前提,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等历史剧中,保皇派和部分军阀贵族在皇帝身份合法性上产生了歧见,围绕皇族血统继承原则展开政论,进而兵戎相见。亨利四世本意是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奈何军阀质疑亨利王统治的合法地位,军阀们支持他人取代亨利,宣扬已故的理查王亲口说“摩提默是他最近的血亲”。于是,剧中呈现出以拥君派、倒皇派政治伦理交锋为主干,宗教伦理、无政府伦理等思想为支流的“复调伦理”现象。各种政治伦理观念轮番演说、相互对话的时候都围绕“民众”利益展开论述,国王平叛宣传成让人民平静生活,军阀起兵标榜成让老百姓回到传统秩序。

社会秩序的头等大事是国王身份问题,封建制度刚开始时,战争胜利者为王,并不讲究血统,也不神化王的身份,国王只是军事行动的召集者和利益纠纷的仲裁者。为避免无休止的斗争,全体封建主呼吁王位的有序传递。1087年威廉一世逝世,英国王位继承开始“确立了两大原则,一是血统原则,二是神性原则。这就是人为确定的王权合法性原则”[7]。根据血统原则,继承王位者必须有王室血统,即便是武力夺权者也不例外,血统是王位合法性的基本条件,剧中起义的农民军领袖都说自己是王室的私生子,亨利五世篡位前后更是对自身王室血统极力确证。鉴于此,莎剧中的贵族们常根据现任国王与前王血统上的强弱,争论国王王位的合法性。

通常情况下,为了社会稳定和贵族利益,王位父子相传得到了事实上的认可。从父亲手中接过王冠的国王对血统都引以为豪,理查二世起誓就凭着血统:“凭着我的御杖的威严起誓,这一种神圣的血统上的关连……”(《理查二世》一幕一场)这句话隐藏着强大的意识形态规训,给听者一个明确的事实价值:国王血统纯正,任何人对国王的不敬都是叛逆。理查王凭血统抬高自身权威本身是事实,但为什么需要他自己亲自强调呢?这跟波林勃洛克势力的崛起有关,如前所述,新贵族亲民乐群,引起了理查王忌惮。无独有偶,《亨利六世》中护国公推崇亨利五世更是英格兰历史上“唯一的真命之主” 。

如果国王王位不是从父辈继承,他们会想方设法理顺自己与王室的血缘关系,证明自己有资格继承王位。亨利四世是理查二世的堂弟,他们同属爱德华三世的孙子。但武装登基之后,国王就会借助神性原则强化自身的合法性了。神性原则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刚特公爵听到国王下决斗命令无计可施:“这一场血案应该由上帝解决,因为促成他的死亡的祸首是上帝的代理人,一个受到圣恩膏沐的君主。”(《理查二世》一幕二场)君王天威不可侵犯,因为君王是上帝选出来管理人间的代理,理查二世是在宗教仪式中登基的。即便刚特贵为公爵,是国王血缘上的叔叔,他也不能僭越这一神圣的身份界限,或者在神选君王面前用长辈身份去说服国王。

夺权上位的亨利王面对无礼的诸侯宣称“一个堂堂的君主是不能忍受他的臣下怒目横眉”,显然,亨利在用神性原则来确证君王身份。叛臣们就用血统原则来应对,认为如果不为前国王理查复仇,“我们在世人悠悠之口里,永远遭到无情的毁谤和唾骂”。此时,神性原则和血统原则分别被两派倚重,亨利王以国王身份发号施令;军阀们则要维护正统,为老王讨回公道而摩拳擦掌,后悔“把理查,那芬芳可爱的蔷薇拔了下来,却扶植起波林勃洛克,这一棵刺人的荆棘?”(《亨利四世上》一幕三场)军阀自以为当时的舆论和未来的历史走向都期待自己走上政治舞台,推翻亨利王,拥护理查王的血脉。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约克公爵父子与亨利六世分庭抗礼之季:“亨利的王位是篡去的,他对您没有管辖权。”(《亨利六世下》一幕二场)双方的政治伦理态度都有浓厚的“理性”功利色彩,双方的政治主张都不依赖偶然原因,思想里除了自己认定的“原则”外,没有别的令他们信服的权威。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伦理主张,不得不与别的习惯、传统和风俗为敌。“每个觊觎王位者都可利用政治、宗教、法律和血缘关系等因素为其行为遮羞辩护”[6]78,封建社会中贵族之间的矛盾会导致贵族政治伦理返祖,弱肉强食和胜者为王的观念在政治利益面前会借尸还魂。

贵族们各执一词的政治伦理之争,势必引起战火而损害人民利益。军阀们无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但历史最终还是由人民创造。一时的秩序可能由权贵主导,但最终走向由民众决定。皇家血统、宗教祝福加持的理查二世的合法性丧失了:“平民们因为他苛征暴敛,已经全然对他失去好感;贵族们因为他睚眦必报,也已经全然对他失去好感。”(《理查二世》二幕一场)战乱已不适应社会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英国“民族”观念盛行,人民要求统一,渴望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保护全“民族”的利益。亨利五世巧妙地把“野心”和民族愿望结合,成为超越国家之上的专制君主。英国在民族利益号召下,征服了法国,亨利五世强行兼任法国国王。

英国民族政治伦理“乌托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战争不可避免。理查二世横征暴敛、强行没收引起了贵族叛乱,尽管国王固执地认为“这大地将会激起它的义愤,这些石块都要成为武装的兵士,保卫它们祖国的君王,使他不至于屈服在万恶的叛徒的武力之下”(《理查二世》三幕二场),但是,残酷的战争让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民生凋敝、父子相残:“唉,苦难的时代,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我是被国王硬逼着从伦敦来到这里的。我父亲隶属华列克伯爵的部下,伯爵硬派他来替约克卖命。父亲把生命赋予给我,我却亲手送掉他的生命。”“这是个多么悲惨的时代呵!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引起的恶果是多么凶恶、残酷、荒唐、暴戾、违反人性呵!”(《亨利六世下》二幕五场)当内战之恶成为共识时,自称血统和神性庇佑的统治者也不得不向民众靠拢。挑起内战的分裂分子必然遭到人民的唾弃。

三、主权在神的理念

主权在神是指权力来自上帝,欧洲历史上教皇和皇帝可以声称权力来自上帝,罗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后,罗马大主教就具备了上帝的部分权力,合法君王必须接受教宗加冕,君主承认教皇的精神权威地位,教会承认封建君主世俗管理的权力。可以说“国王们自己支持了神权的政府形式,从而使主教能够造出这种仪式,正是它创造了神权的国王”[8]79。双方借助《圣经》话语“帝王借我坐国位,君王借我定公平”,建立了“君权神授”理论,并通过演说和一系列著作和法律来强化这一理念。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则》(The True Law of Free Monarchies,1598)、《皇家礼物》(Basilikon Doron,1599),就大量引用《圣经》言论和英国历史强化“君权神授”理念。

英王威廉一世在遗嘱中,明确王位合法性另一来源是宗教:“若神意让他继承王位,愿他的治下宏扬光大。”[7]这是英国王位继承的神性原则的滥觞。教会支持国王就代表国王具备神意合法性,国王加冕需在教皇或其代表的支持下进行,英国经历了漫长的“君权神授、主权在神”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导致英国民族意识增强。特别是亨利七世登基淡化了血统和神性意识,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摆脱宗教对世俗政治的控制。为此,马克思评价道:“这个资产阶级发展的产物在追求绝对权力。”[9]224世俗政治与宗教神权的角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莎士比亚历史剧把君王当作民族国家的最高元首来看待,即便是被迫退位的理查二世和亨利六世也给予礼赞,对宗教干涉政治的做法给予了批判。

基督教的传播促进了英国从群雄争霸走向统一,但君王却不得不受宗教控制不能完全自主。都铎王朝时代,英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后,亨利七世借助民族主义情绪顺利完成了世俗君王和宗教首脑的融合,成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新君王。通过清教徒运动,彻底摆脱了英国对罗马教皇的从属关系。英国政坛围绕着君主权威展开了激烈论战,保皇派认为,英王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反对国王会导致社会动荡;宗教派认为,国王只能管辖世俗生活,不能干涉宗教事务,人们的精神首脑依然是罗马教皇。英国发生了国教、天主教和清教徒等教派之间的激烈斗争,宗教派别之间搏杀的激烈程度,不逊世俗权贵的争斗。

教会既是制约王权的因素,又是搅乱政治伦理的根源。英国政坛因宗教的介入而变革的事例比比皆是。1066年英格兰王爱德华逝世,英国贵族会议推选哈罗德为新王,拒绝了诺曼底公爵威廉。罗马教皇不满哈罗德擅自任命坎特伯雷大主教,怂恿威廉竞争英王宝座。威廉取得军事胜利后顺利加冕,史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不信教而被教士们书写的历史丑化,继位的亨利一世与教会签署了《自由宪章》,停止征收教会的收入后,王权和教会在大教堂主教等教职授予权争夺上多次易手。世俗政治和宗教神权在12世纪前30年暂时取得平衡,国王接受教皇册封、大主教也向皇帝行礼。亨利一世逝世后,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在温彻斯特主教支持下登基,由于他性格懦弱,与世俗贵族合作关系破裂,不仅导致贵族们拥兵自重,而且滋长了宗教对王权的影响力。王权与教会的矛盾时隐时现,总体上呈现王权由强变弱,再由弱变强的U型发展曲线模式。

13世纪初英王约翰甚至把英国献给教皇当采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14世纪英国议会的权力增强,甚至有罢黜国王的权力,在国王与教会的权力斗争中有了第三力量。贵族权力天然属于世俗政治伦理范畴,国王让渡一定的税收权益后便能形成世俗政治合力去对抗宗教神权。1533年,亨利八世颁行《上诉法》,第一次宣传英国受“最高首脑国王”的统治,这其实是宗教改革的前奏,“主权在王”思想高于教会“主权在神”的观念。历史剧中人物对战争的评价是政治伦理的重要展示平台,臣子们对战报的描述则透露着尊君思想,一切胜利都是君王的荣耀:“这是一次值得一位君王夸耀的胜利 。”(一幕一场)臣子的贺词绕过了神恩而直接歌颂国王,这不单纯是臣下的奉承之词,也体现出了莎士比亚时代政治伦理中神权降落的意识形态。

莎士比亚的创作活动在文艺复兴高涨时期,反对神权是欧洲思想界的主潮,剧作中对教会干涉世俗政权的揶揄和不满比比皆是:“倒是那个倨傲的红衣主教,与其说他是一位教士,还不如说他是个军人。他一向是昂头阔步,目中无人,说起话来,完全是流氓口吻,很不合乎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亨利六世中》(一幕一场)《亨利八世》中,在英国宗教改革背景下,莎士比亚的讽刺锋芒更加尖锐:“把红衣主教的恶毒和他的权力要放在一起考虑;此外,还要考虑到,他那狠毒的心肠所想要办的事,不愁没有人听他指挥替他办事。您知道他的天性是专爱报复的,我也知道他的刀刃十分锋利,刀把子很长,可以说伸得很远,凡是刀达不到的地方,他就把刀扔出去。”(《亨利八世》一幕一场)这些台词中,把主教控制政权的行为刻画得生动形象,透露出鲜明的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宗教干涉政治的思想。

反“君权神授”思想同样体现在君王法令中,当君主把自己塑造成国家统治者形象时,暗含摆脱教会这一授权中介的思想倾向。英国内战的流血冲突留给民众无限的痛苦记忆,地方贵族集团之间的战争或反国王的争斗让人们感到一个和平稳定秩序的重要性。随着人民话语权的增强,无论是军权还是神权都被边缘化。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0]295,而人民群众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在既定生产力和生产条件下参与历史进程,无论是君主还是宗教的影响力都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弱化。

四、结论

莎士比亚戏剧政治伦理思想十分丰富,既有来自现实生活中民权觉醒的现实考量,又有英国王权继承合法性的传统伦理思辨,还有世俗政权和宗教神权之间的纠葛。无论哪种政治伦理凸显,都关注拓展民众生活空间。君主和贵族们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重视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莎剧中的明君洞悉执政基础在于民众,故能受到民众拥护;暴君和割据者无视民众利益,民众就反对他们。稳定的政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多次表达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的政治伦理,剧本中大量对君主合法性的讨论和交锋无不体现出人民对稳定的渴望。基于现实生活,血统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得到了普遍认同,即便是反叛者觊觎王位的私欲也必须遵守血统原则,封建国家内战也是围绕君主血缘远近的政治伦理展开。英国君主拥有浓重的“君权神授”理念,这一思想有助于利用教会的力量稳定广大的信徒,减少君权与教权的冲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君主成为民族国家象征之后,君权神授理念逐渐弱化,人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血统亨利国王
贪吃的国王
好玩儿的国王
当当吃国王饼
找找看
锲而不舍
国王的死敌
简单、好用、承传贵族血统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大公鸡亨利
找找看
信鸽是这样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