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的实践理路

2022-03-18 08:28王海亮刘祚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骨干培育马克思主义

王海亮,刘祚祚

(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年大学生寄予了殷切期盼,对培养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就要以培养造就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理论骨干为着力点,紧跟时代发展,踩准时代节拍,落实相关方针政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和造就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扎实理论基础、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

一、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的现实意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一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深厚积累与深入理解的理论骨干,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入人心,是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牢人才之基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需要

当前,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不断奋进。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奋斗目标,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不断交接接力棒,需要一代代青年薪火相传不断书写新的奋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是青年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论知识底蕴深厚,思维活跃,创新性强,兼具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勇于挑战等时代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才能真正承载起国家繁荣、民族发展的使命。可以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努力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性高、理论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强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利用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契机,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和先锋队,为推动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入人心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2]中国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所取得的成就也得益于我们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对了道路,利用好了理论。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科学性且具有前瞻性的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4]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是高校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发展而交出的答卷,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现实载体,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培育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实理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必须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输出功能,通过培育工作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不断运用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需要

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试图歪曲、污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时代价值。如通过网络媒体等信息传播媒介,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到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跨国建厂作为其实现意识形态渗透的载体,向我国推行西方文化,从而达到他们既获取经济效益又同化我国的目的。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诱导。与此同时,一些社会思潮甚嚣尘上,西方普世价值、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5]鉴于此,高校要认清大学生群体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争夺对象这一现实,认清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价值和意义。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更多大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一大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这既是对抗西方意识形态恶意渗透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的需要,更是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需要。

(四)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将直接影响其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的确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发密切,国内社会上各种思潮涌现。此外,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内化阶段,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坚定的信仰作为支撑。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支撑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点,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要积极开展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多样化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掌握国情、党情、民情,不断影响并强化大学生群体的信仰构建。要不断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道德水平,使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提高对自身的道德要求,从内心深处将理论内化为一种思维和行动的准则,避免出现政治心态偏离、社会责任淡化、个人奋斗目标狭隘等问题,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懂法、明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现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因此,高校在推进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的具体实践中,依旧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理论骨干的个性特点关注不够

高校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中存在对其个性特点关注不够,对个体成长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的问题。现在“00后”已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主体,他们个性突出、自主意识明显。所以,要真正落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尊重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个性特点、遵循个体发展规律是必然选择。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实践,大多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党团组织建设、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完成。这些培育途径近乎相同,培育方法大同小异,无法适应不同个性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思维认知特点,从而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僵化、效果弱化的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产生不愿自主思考、没有创新意识、日常行为过于守旧等不良后果。这样不仅无法满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个性发展需要,也不利于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脱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导,课外实践严重不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理论灌输为主,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培育仍显不足。高校与社会的协同实践育人体系不够完善,缺少丰富的实践锻炼场地,没有畅通的社会实践渠道,未形成强调社会接触与关注社会需要的实践模式,使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与社会的接触出现断层。另一方面,实践过程中缺少理论再审视环节。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缺少实践后的理论再审视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无法将理想信念内化为自觉追求。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不知如何把理论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制约了其在“学深悟透”方面的发展。这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走出校园后,会在践行上产生迷茫,在未来工作中也难有大的突破与作为。

(三)评价环节缺少数据支撑且功能定位模糊

当下,评价反馈是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一方面,评价环节缺少培育进行时的跟踪数据作为支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反馈是了解和掌握培育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手段。没有全面具体的跟踪调查数据,教师就无法及时掌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学习成果信息,从而影响接下来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评价的功能本末倒置。评价最本质的功能是工作改进,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评价的初心也是为了改进培育过程,但是随着社会对人才渴望的激增,评价的鉴定和选拔功能日益明显,甚至凌驾于监督、诊断、改进功能之上。评价作为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有效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监督、诊断和改进功能逐渐被边缘化。评价的过程更重视培育结果而忽视培育过程,这样的评价无法实现培育工作的改进和培育质量的提升,也造成评价功能定位模糊,使之成为一种单纯的筛选工具。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够

当前,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但网络生态环境日益复杂,海量而芜杂的信息充斥网络,不良的网络舆论信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巨大冲击,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思想上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方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各大网络平台,娱乐性信息几乎占领网络高地,有深度的思想认识内容却总以“高大上”的形式出现,而且存在语言体系古板、说教性强等问题。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力不强,使得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思想出现了迷茫和困惑,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缺少系统完备的理论学习平台。各高校普遍认识到理论学习平台的重要性,也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理论学习平台的建设工作。但从平台建设和维护方面来看,许多理论学习平台存在布局不合理、信息陈旧、关注度低等问题,出现了后期动力不足现象。这些系统不完备的理论学习平台形同虚设,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容易被黑客攻击。

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的实践理路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高校要深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不断探索新的对策,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关注大学生个性特点,不断创新培育模式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培育工作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新理路。多年来,我国经过自身的实践,结合对他国经验的借鉴,总结出在高校开展个性化教育是科学有效的方式,是需要推广的教育方法。高校在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时,也要作出相应的现实选择,结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个性特点创新培育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上传下达、自上而下的培育方式。自上而下的培育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国家意识,引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为其提供社会主流价值准则,帮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形成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依托的自下而上的培育方式。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和发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满足其个性发展需要。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在培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将自下而上的培育方式不断升华为可推广的培育经验。总之,高校在进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时,要创新培育模式,推进形成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育局面,既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价值需要,又尊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价值选择,从而激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自主创造力。

(二)拓展社会实践阵地,落实理论再审视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6]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向具有专门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水平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而言,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拓展专业领域、向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已成为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所以,高校在进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时,要重视社会实践在培养时代新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不断拓展社会实践阵地。要在校园内外努力营造乐于实践的氛围,努力整合实践资源,充分结合党、团和革命教育基地等政治性实践阵地,充分结合社区、乡镇、工厂等基层实践阵地,不断拓展实践锻炼场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活动后的理论再审视环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8]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培育过程中,要将实践后的理论再审视环节作为实践活动后的考察形式,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在收获实践成果后将所获的实践认识结合自身需要内化为一种价值追求。

(三)归位评价改进功能,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评价来促进。在进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时,要打造双向评价机制,注重归位评价改进功能,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方面,打造双向评价机制,真正发挥改进功能。要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过程中安排跟踪调查,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获得更多关于评价对象的基本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信息反馈,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给予改正。同时,高校在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要局限于课上教学的评价,也要从德、勤、能、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要扩大评价主体,对评价主体进行细分,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其次,要不断完善评价方法与指标。促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单一评价指标到多元评价指标的整合,推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从而确保对评价对象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总之,发挥归位评价改进功能,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展现出评价环节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优势,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实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双向提升。高校要不断坚持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评价方法的务实创新,实现增强培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网络培育功能,构建网络理论学习家园

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已成为发展趋势,对拓展培育实施载体、拓宽培育对象覆盖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作,一方面,要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政府要增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各项网络环境治理的清查活动,坚决防止有害文化的侵袭。各网络平台要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在网络中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网络信息发布审核流程,严把网络信息传播关,严格把控外来思想流向,积极净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育工程网络体系。要建立集学习、实践和宣传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网络与现实的双重结合。同时,在网络平台维护方面要加大技术支持,做到及时发布信息,发布的信息要涵盖党的规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新闻速递等重要内容,确保宣传内容上接中央、下通地方。总之,要多方面协同发挥网络培育功能,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发挥网络在方便理论学习、促进思想交流、提升时效等方面的作用,营造健康的网络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要端正网络态度,学会甄别网络信息,自觉过滤消极的网络舆论,抵制不良网络信息传播,在学习奋斗中用好互联网。

猜你喜欢
骨干培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骨干风采展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