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解析愚公移山精神中的解放哲学

2022-03-18 07:29王亚科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人类

王亚科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河南 济源 459000)

“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哲学家的深思开启了对于“人”的关注,之后无论是斯芬克斯的谜案还是德尔菲神庙上的话语,无不是将“人”作为漫长思想探索的此岸。由此出发,千百年来,关于人的学说的彼岸,却都是不懈追求的“自由”。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前中国《列子·汤问》借愚公移山的故事阐释了东方传统文化中自由解放的理念,其中包含着从道学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到儒学的“克己复礼为仁”,富有积极的启迪意义。时光荏苒,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愚公移山精神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内涵愈加饱满。当下,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来解析愚公移山精神中的解放哲学,并思考其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以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显得弥足珍贵。

一、以马克思主义解析愚公移山精神中蕴涵的解放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致力追求真理的基础上,将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关于自由的终极之问转换为“人类解放何以可能”。这种转换不仅揭示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重在现实的解放,并通过实践哲学的革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更是对困扰马克思“历史之谜”的解答。通过建立人的自由个性基础上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实现了革命性和丰富性的解放。而要实现这种解放,首先要实现对自然、社会与自我限度的超越,其核心是突破人类陷入资本主义物化的命运,弥合人与自然之间由于价值对立和撕裂产生的对抗,补足人在异化、物化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丰富向度的缺失,滋养被资本主义拜物教贬低为工具和欲望的躯体。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北山愚公带领家乡人民实现了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的解放;并基于世界观、方法论中的突破,在对智叟之流的严厉驳斥中,确立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目标,这与马克思主义志在实现人类解放的观点、方法高度一致。因此愚公移山精神中蕴涵的解放哲学可以颠覆对人的本能的束缚,消弭对人的异化,拯救万千黎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一)愚公移山精神中的人与自然:由对抗而统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马克思自然观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作为劳动者的人的“解放”和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的“解放”来展开。而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来思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将其梳理为:人对自然被动式的适应——人与自然之间的征服和对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被自然所束缚,生命可随时被自然终结。马克思曾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1]534但经过资本主义的洗礼,先进的工业技术使“自然解蔽”、为“生命祛魅”,人类摆脱了各种神秘主义的影响,确证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而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克服了之前诸多障碍,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享受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带来的巨大福利,人类陶醉于对于自然界的胜利。

然而此时,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却被人类奴役了。人对自然界疯狂掠夺,带来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引发了自然界的强烈报复。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敏锐地觉察到被资本主义工业成就所掩盖的人与自然激烈对抗背后的真实原因,是由于资本将对人的剥削和奴役扩张到对自然的剥削和奴役,生态危机的本质就是资本无限扩张的必然结果。自然界成为创造价值的工具,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功利实用化,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是和谐,而是愈加对立、对抗。而要修补人与自然之间的裂痕,就必须在遵照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获取物质资源,以此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在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带领子孙“毕力平险”,以马克思主义的视阈来看,这并非是通常所理解的破坏自然环境,而是人民在愚公的带领下,以和谐一体的理念,破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激烈对抗。人依存于自然界而存活,但自然在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中出现了消极的恶果,这是自然的异化,也是人类的“非人性化”;消除这种恶果,就要实现人从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的双重束缚下的解放,既解放自然又解放自己。老愚公深谙此理,他带领子孙立志移山,不仅使自然界更好地成为生存的家园,而且也使人类自己成为“合乎人类性的存在”。他使子孙认识到要实现自由和解放就必须在服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在社会变迁中把握自然的因果必然性,不仅将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解放出来,也要将作为劳动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解放出来。

(二)愚公移山精神中的人与社会:由外在而内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仅描绘了人类现实的生活图景,还决定着人类的发展程度。资本主义兴起后,使一切社会关系异化为商品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全面物化。这种物化的关系外在于人,但又时刻掌控支配着人。人类要获得自由解放,必须消除这种由人类创造但却反人类的社会关系,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作为主体,创造了各种社会关系;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不断演变。马克思“三大形态”的理论,使我们看到了社会关系的演变和社会形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该理论,社会关系可分为人对“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阶段。

首先,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阶段主要是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此时,由于生产力落后,社会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家庭、宗族为主。在这种狭隘的社会关系中,人只能依赖有血缘关系的亲族,这就迫使人与人之间具有明显的依附关系,阻挠了人的自由发展。其次,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种社会形态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成为个人的生存条件,个体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同社会发生关联,使自己成为整个社会生产中的一部分;并且逐步扩大的商品交换使个体能够享受全社会劳动成果,也逐渐丰富了个人的社会需求和交往关系,强化人的独立性。但资本所创造的“普遍有用的体系”却物化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被琳琅满目的商品符号来代替。马克思曾指出:“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单个人的生存条件……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3]51此时人的个性和关系的丰富性就以商品、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这些形式具有抽象的等值性,人成了价值的人格代表。这就是“抽象的量的关系。而这种抽象关系却在现实生活中代替了人与人之间丰富的、真实的关系”[4],人们被这种抽象关系所统治,表现为两大阶级之间的激烈的对抗。这种对抗不是对社会的各阶层的凝聚,而是撕裂,制造了种种人间悲剧。最后,“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阶段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完成,这是社会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3]172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破除了人对“人的依赖”的狭隘性,却把人的自由个性淹没在商品和金钱的海洋中。要超越资本主义的物役性,构建崭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使“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3]56届时社会关系不是异己的力量,不是奴役、统治、湮没自由个性的力量,而是全体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真正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带领子孙、邻居团结一致,奋力平险,正是在于他看到了人是具有可塑性、发展性的,而这种可塑性、发展性正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完成的。他通过一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社会结构的安排,不仅破除了封建家长式的人身依附,也消除了智叟式的斤斤计较、凡事皆以等值、等价来衡量的精致利己主义。这种安排不仅使愚公的家乡在生产方式和制度组织的物质形态层面拥有发生改变的潜力,未来这里不会有僵化、死板的制度组织,不会有使人窒息、压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而会在不断变革创新的发展中为“自由个性”提供物质保障;也使愚公家乡的子孙在价值理念和心性结构的精神文化层面焕然一新,这里不会有原子式自私个体,不会有深信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异化个体,这里将是社会化的个体,是为追求“自由个性”的价值理念而联合起来的劳动者,这里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里将率先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三)愚公移山精神中的人与自身:自遮蔽而澄明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中,人类是通过逐步克服环境对身体的束缚来激发自身的力量,从而实现社会的发展。但是,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人们为了获取资本而甘愿抛弃一切,致使现实身体逐步“磨损”和异化。身体被资本支配和统治,成为承担价值增殖的工具,成为不断积累起来的“商品”。身体的遮蔽是自由的丧失,而要实现解放就需要身体的“澄明”。马克思通过对人与自己身体关系的思考,深刻地揭露出资本对工人身体的遮蔽,当资本处于生产阶段时,工人身体被异化为单纯的工具;当资本处于消费阶段时,工人身体被异化为难以满足的欲望。这就从本源的角度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提供了指引,为分析愚公移山精神中的解放哲学提供了丰厚的给养。

工人为了延续生命,必须“获得生存和繁殖所绝对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但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只把工人的身体当作工具来遮蔽和扭曲,资本家尽可能地压榨工人,但却只给工人微薄的工资,而不是作为人有尊严地活着而需要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最牢靠的钉子,把工人紧紧地钉在机器上,工人的身体只剩下最基本的肉体需求,工人等同于驴马。

而在资本循环的销售和消费阶段,为了吸引工人消费,工人身体的真正需求同样被遮蔽。资本家想尽办法来刺激工人的感官,使其萌生各种新的需求。这其中既有生存需求的“赋魅”和“返魅”,也有对工人新需求的“引诱”,而这些新需求大多数是反人类的和虚拟的。所以资本家对工人的示好甚至曲意逢迎,都只是欺诈钱财的伎俩。正如马克思曾谈到:“工业宦官迎合他人的最下流的念头,充当他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默默地盯着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服务付酬金。”[1]224被激发的欲望使工人陷入可怕的漩涡中,工人制造了商品,却又被这些商品和资本家激起新的欲望,可工人的薪水是无法承担被引诱起的欲望的。这种状况下,工人不是以人的方式而存在,也不是“以非人的因而甚至不再以动物的方式存在”。总之,工人的身体由于异化而被遮蔽起来,这就是自由生命的被抛弃,消费工具的被塑造。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带领子孙的不屈服,将人之身体置于改变社会的活动中,不仅是将作为工具、欲望而被“遮蔽”的身体“澄明”于现实运动中,还是对事事都以等值、等价逻辑来衡量一切的思维的不齿,更是将他所发现的人身上的种种痛苦和不公通过类似社会革命和斗争般的移山运动来解除,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改变不公正的评价体系。因此,愚公的子孙需要从被遮蔽的阴霾中解放出来、需要“自由个性”的充分“澄明”、需要获得审美感觉的身体,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占有”[1]189。愚公移山正是借助于人与山的关系,实现了人与自己身体关系的真正和解,这是一条生命得以实现的道路,愚公的子孙们发现了人的真正本性,自我解放、自我超越。

二、愚公移山精神中蕴涵的解放哲学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说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5]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党带领人民不断优化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的实践的产物,是引领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结晶;建党精神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民战胜众多困难挑战,取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奇迹。

而愚公移山精神中蕴涵的解放哲学,贯穿着从主体向度出发的人文关怀,体现着不断对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的反思和超越的理想性追求,表达为以解放和自由为评判标准、将使人成为被束缚、被异化、被遮蔽的一切关系的挣脱和破除。解放哲学不仅是理论思维,更是对不断发展的历史活动、不断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不断前进的伟大实践的生动反映,“是在发掘现实中蕴藏着革命的潜力”[6]。以马克思主义解析愚公移山精神中解放哲学表达出的使命、视野和气魄就是追求真理、以人民为中心、艰苦拼搏、开拓创新,而这就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哲学思考。

(一)追求真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引领

愚公移山精神中的解放哲学揭示了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规律,是具有普遍的意义。既符合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描述,也是党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追求的目标。解放哲学中的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也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引领。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秉持为实现人类幸福的求真精神,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在民族危难时刻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时代难题;在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期,党追求真理,在全球社会主义思想快速传播时回答了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困惑;在改革开放时期,党追求真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舆论焦点;进入新时代,党追求真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课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共产党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时代的内涵”[7]。追求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坐标,在这种精神的浇灌哺育下,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实践之路上,构建一系列革命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后,第二个百年目标正向我们走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继续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不断深化对实现人民自由幸福的真理性认识;还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真理的时代化、本土化;更重要的是在坚持实践指导理论的基础上,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价值观,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价值立场中的“为民”“亲民”“爱民”就是愚公移山精神中解放哲学的价值核心,自由解放,一切都是以人为根本旨趣的,其价值目标就是实现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实现人民自由、解放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坚持“为人民干革命,靠人民实现救国宏愿”的宗旨,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坚持“为人民搞建设,靠人民实现兴国之路”的计划,带领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经济体系,提高了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时期,党坚持“为人民推进改革,靠人民实现富国大业”的方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准;进入新时代,党坚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8],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把保护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实现了九千多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是大变革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虽取得旷古烁今的伟大成就,但复杂的问题依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对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公共卫生、环境保护领域的复杂态势都要求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续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扎实推动社会的共同富裕。

(三)艰苦拼搏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作风表达

艰苦拼搏是愚公移山精神中解放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具体体现。愚公带领子孙正是通过艰苦的移山实践,将被束缚、被异化、被遮蔽的人从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也是通过艰苦拼搏的优良作风,塑造伟大的建党精神。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不断实践、艰苦拼搏的历史,而艰苦拼搏也是党优良作风、政治本色的真实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反动势力围剿猎杀,将艰苦拼搏谱写成伟大的革命交响曲,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初创时期,艰苦拼搏就是“苦干实干、奋发图强”,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时期,艰苦拼搏就是“敢闯敢干”“摸着石头过河”,使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绩;进入新时代,艰苦拼搏就是“苦干实干、不懈奋斗”,就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脱贫攻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等。

未来,在新征程上继续弘扬艰苦拼搏的优良作风,一是要继续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认真审视和探究客观世界,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准确把握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9],持续深化对艰苦拼搏的思想认识;二是要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勇闯新的“腊子口”“娄山关”,妥善处理好“四大风险”“四大考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永葆青春,不断走向新胜利。

(四)开拓创新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方法旨归

马克思主义“不是沿着独立的哲学逻辑追寻世界何以可能,而是承担创建新世界的使命追寻解放”[10],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解放哲学的精神特质。愚公带领人民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新着使人从自然、社会、自我的束缚和异化中寻求解放和自由的方式。对于实践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开拓创新就是其伟大建党精神的方法旨归,靠着这个法宝,中国共产党不断披荆斩棘,为民族复兴凝聚了澎湃不尽的洪荒之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不再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党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独特国情的基础上,创新了革命道路,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初步探索,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工业建设,更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时期,开拓创新就是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是更加合理地分税制改革和更有活力的国企改革;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继续开拓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330多项改革措施“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现代治理体系”[11]。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1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认识能力和实践改造能力也会继续深化。未来,我们的事业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发展新理念的认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继续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创新,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进到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人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