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8 07:29戚晓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效能个体

戚晓伟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脱离社会实际需要,只注重学生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照本宣科,对教学方法不作深入探究,对教学理念的创新缺乏兴趣。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也只着眼于是否能及时地完成各项学习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产生对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忧虑情绪。现代社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人才,一方面要有充分的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不断进步的自我发展能力。相对于知识的掌握,个体的发展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青少年发展和运用其自我效能的方式,在设定生活道路进程中可能会起关键作用[1]。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效性。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形成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是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在1986年发表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作为该理论基石之一,班杜拉早在1977年就已提出。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一书中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2]。他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3]。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在相关领域中操作的实效能力的肯定表现,是对自己达到某种目的能力判断,也是对自己所具备相关实际能力的判断。实际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是辩证统一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受实际技能高低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内化程度又会影响自我能力的习得。

(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自我效能感形成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1.个体的经验

指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得到的自我能力认知的直接经验。当个体在做某件事获得成功时,他的内心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潜意识,对自身做出肯定的认知。成功的经验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持续的成功可以强化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会降低。

2.间接经验

也称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相对于直接经验而言,人们通过观察别人,注意到他们行为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并据此与自身情况相比较,得出成功与否的相关结论。通过这个方式,对个体自我效能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个体与参照对象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外部条件时,这种替代性经验的作用会更为明显。但总体而言,间接经验的效果要低于直接经验。

3.情绪和生理状态

人在评估自己能力的时候,是和自身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当个体身心健康时,是有利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当个体生理状况不佳、情绪不良时,则会高度引发个体自我的否定,随之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人们可以通过外归因的方法来转换对自己的负面判断,比如一次考试欠佳,不是因为水平问题,而是因为身体不适等外在因素影响。

4.言语说服

人们总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他人的言语评价影响着个体自我效能感。但这些言语评价只有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赞扬时,赞扬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赞扬是实至名归;过分夸张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同时当一个有声望、有权威的劝说者对个体进行肯定的评价时,个体则较容易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自我效能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提升计算机网络整体教学质量的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学习整体质量并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主观因素,高职院校生源一部分来自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另一部分来自中专毕业生。他们对于一些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如物理、数学等方面。当他们遇到相关的难点时,很容易引发他们心中的负面感觉。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会涉及到比较难懂的通信技术概念、抽象的传输原理等知识。面对这些晦涩的理论知识时,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有效理解这些理论。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只能就理论讲理论,很难和现实技术联系起来,这种填鸭式的讲授又进一步导致了学生挫折感,以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难以发挥出来,进而导致整体学习质量不高。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教学模式陈旧是普遍的问题。大量教学手段还是传统教师讲,学生记。即使多媒体教学被大量引进,只不过是形式出现了变化,从以往的黑板变成了显示大屏或者是投影仪,板书换成PPT的形式,但在本质上,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在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差,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激发。时间久了,学生易出现懒学、怠学的现象,学习流于形式,忙于应付知识点的考核。久而久之,大量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学即过、考后即忘的现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改变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切入点,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教学实效的目的。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是社会实用性很强、技术创新快的学科,如何接轨社会实际,紧贴社会创新需求也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教材要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让计算机网络人才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内在创新素质进行培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着社会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社会的创新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学生适应社会的创新能力也应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目标。创新素质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4]。而这正是高自我效能感的人的特质。因此,学校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加强学生的内生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创新能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每一个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同学能成为行业的创新力量作好人才建设准备。

三、自我效能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社会认知理论,在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教学指导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从个体经验、个人情感,还是替代性经验以及别人的言语劝导,归根到底是围绕个体的信心增强展开的,而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发挥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提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自我效能感理论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学情而非强行灌输;二是在将这一理论用于实际教学操作时,必须时刻考虑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体的综合发展和全体学生的长远发展,而非单纯技能传授。

(二)科学创新原则

将自我效能感理论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是推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一次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本专业的特点,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统筹安排,循序推进。在将此理论用于实践时,不能急功近利,为创新而创新,任何的教育发展都要结合学情、校情,一定要求真务实,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措施。

(三)持续性原则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个人的长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善于接受新的知识,而要做到这点,必须拥有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自我效能感高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要面对如此大量的新理论、新技能,个体应接不暇,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要避免这一情况,积极心态是不可缺少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塑造以积极心态为基础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而这种持续发展也是短期持续和长期持续相结合,既要注重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也要关注学生走上社会以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四、自我效能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改善评价体系,提升个体成功体验

专业课教师应尽量督促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意志,消除敷衍的学习态度,督促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专业的学习当中去。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已不适应现代信息教育的需要,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育现象是复杂的,多样的,从单一的视角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会把教育评价僵死在自己的方法体系中[5]。因此制定多元评价的方式已成为一个可以增加学生成功体验感的重要方式。以课程“Linux网络服务配置”的教学为例,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讲授,将每一个任务分为理论讲授、项目初探、项目进阶三大层次,并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编组。将学生按照企业科技部门岗位分工,赋予真实的岗位角色,不同的岗位角色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尽量让所有同学都能得到成功体验,可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对那些在学校中很少享受到成功体验的学生而言,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动机。当学生体会到依靠自己能够获得成功时,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6]。

(二)优化学习环境,发挥榜样的作用

环境对于心理的发展和有机体的进化有着强烈影响[7]。因此,优化学习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鼓励学生展开学习竞赛,发挥榜样作用,通过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首先可以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优化组合团队,合理发挥分组作用,让每个团队里高水平的学生引领学习,当学生看到身边的学生在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成功,也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其次,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各种专业项目的竞赛,例如计算机网络专业进行软考网络管理员模拟考试比赛、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等,展出项目的结果并展示各小组的成果。从成果的展示中,感受团队的成就,提升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最后,还应当大力宣传软件考试、网络工程认证等社会考试,将同学们的成绩并入学校的总课程设计方案中来,取得社会考证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加权,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榜样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的同学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决心,不断激励同学们努力前进。

(三)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陈旧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如何改善教学模式是当下的一个讨论关注点。从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给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新教改可以依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也可以从调动学生情绪这个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可通过改革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模式提升自我效能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CPT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积极性。CPT是Cisco Packet Tracer辅助教学模式的简称。通过CPT模式,学生可以突破网络实验的时空限制,可以有效地将碎片时间组合起来,随时随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进行实验,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都可以付诸实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会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效性。

(四)通过语言疏导,提升学生的内在力量

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现代社会所需的重要行业,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要承担起这样的角色,从业人员须有较强的内在力量。从心理学上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推动学生正面的心理发展,需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体价值,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做好思想工作,是提升内在力量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理论告诉我们,语言的劝导可以有效提高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要尽量建立一支具备专业背景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循循善诱,获得学生的信任,帮助他们确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迅速适应该专业的学习。同时任课教师要能对学生的专业给出有效地指导,和学生交流时,可以聚焦当下热点话题,例如带货直播、云诊断或者是北斗导航等,和学生讨论涉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所带来的变化,良好的沟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加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内在力量[8]。

五、结语

总之,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出发,都需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效能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9]。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摆脱过去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和技能的传授。教师可以创新教学评价体系,让更多学生体验成功;可以优化学习环境,培养团队的带头人,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策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可以通过全员育人,多维度鼓励学生,提振他们学习的信心[10]。通过不同的手段充分将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促进学生专业持续全面发展,这是培养新时代实用性网络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效能个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