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场馆参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詹天佑精神”为例

2022-03-18 06:51韩广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馆詹天佑宣传教育

■韩广来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高校文化场馆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涵育学校文化、教学科研等重要任务,是当代高校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时下,高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加繁重的任务,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文化场馆在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功能作用,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一道突出的试题。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校内“江苏铁路教育馆”为平台,积极以“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切入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试以之为案例,对此类文化场馆参与学校文化工作进行探析,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以为镜鉴。

一、高校文化场馆参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证

高校文化研究、文化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系统内的有机组成,三者协调结合、三位一体[1]。高校文化建设要立足自身条件,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特色亮点,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丰富师生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服务。基于这一点,高校文化场馆建设运营,首先要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事业大局,围绕学校重点和中心工作,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以服务师生为根本遵循,找准自身定位,做强品牌特色,优化文化育人渠道,畅通社会服务机制。进入21世纪以来,培育大学精神、发展大学文化成为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表现[2]。作为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把学校精神和文化建设工作紧密地靠在一个“铁”字上,倾力打造“铁色文化”,与上海铁路局、江苏省交通厅等单位合作共建了江苏铁路教育馆,成为江苏省内铁路教育场馆的翘楚,更是学校“铁色文化”的首要平台载体。在江苏铁路教育馆的常设性展览“江苏铁路百年历程展”中,关于中国铁路事业先驱詹天佑的事迹展览是重头戏。詹天佑与江苏铁路甚有渊源,曾经参与了津浦、沪宁铁路的建造,是江苏铁路的“老熟人”。为了以詹天佑精神鼓舞学生,培养未来堪当大任的铁路人才,江苏铁路教育馆首先优化了关于詹天佑的展陈设置。该馆花大力气,从上海、武汉等相关历史文化场馆复制了詹天佑的塑像、书信、毕业证书、生活用品等,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詹天佑精神气质。为了方便师生开展诸如党日活动、现场教学等,把詹天佑展览版块放在一个较为空旷的区域,可以容纳较多的参观者。培训解说员时,把詹天佑生平事迹进行了系统详实的梳理,声情并茂地呈现给参观者。高校文化场馆还积极走出展馆,送詹天佑精神进基层,积极参与学校“詹天佑团支部”创建活动,参与詹天佑教学楼、詹天佑塑像等美化亮化工作,参与省级课程思政精品项目“百年铁路”课程詹天佑相关内容的撰写统稿,并参与授课。另外,高校文化场馆还以“詹天佑精神与‘双高’建设”为研究方向,参与到学校铁路文化研究院创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为基地成功获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讲述詹天佑、研究詹天佑的过程中,该馆注意内引外联,既在校内建设了一支詹天佑精神宣讲队伍、研究队伍,还与各地的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及国内知名的詹天佑研究专家建立了稳固的交流合作关系,吸引到了“强力外援”。

二、高校文化场馆参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剖析

江苏铁路教育馆在詹天佑精神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工作上虽然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相较于国内高水平高校文化,对比师生对于更高水平学校文化的需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有些工作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首先,对詹天佑研究水平不高,没有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队伍。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高校文化场馆存在研究能力和科技支撑发展不均衡的情况[3]。江苏铁路教育馆虽然承担的是教育功能,但教育产品如果始终不变,没有新的内容注入,会导致教育效果不断衰减。高质量的宣传教育背后一定有高质量的科研作为强力支撑。该馆目前建立的詹天佑研究队伍以对外聘请的专家为主力,而自身没有培养优秀的研究人才。对有潜质的铁路历史专业背景的中青年人才,只安排行政性事务,没有做到人尽其才,存在一定的人才浪费现象。在人才招聘方面,由于结构性矛盾,所招聘到的年轻教职工专业不对口,没有历史或铁路专业背景,无法承担詹天佑研究任务,只能承担基本的讲解任务。作为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铁路文化发展研究院,目前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只能承担组织课题研究的任务,自身尚未培养及推出在学术界具有一定显示度的专家学者,也即在专职研究人员队伍的建设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未来的路还比较长。

其次,该馆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的路径、平台及产品等方面缺乏创新,导致宣传教育成效不够彰显。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从事宣传教育时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形成媒体矩阵,尤其要注重对新媒体的运用。该馆在开展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时,仅靠馆内讲解,既没有走出展馆,运用校园内各处展示橱窗、电子显示屏,也没有运用新媒体平台,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专题网站。文创产品是宣传展示和教育引导的重要手段,该馆也没有推出关于詹天佑以及其他展品的任何文创产品,在此方面尚属空白。在以詹天佑为题材,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方面,该馆也没有举措和成果。

再次,该馆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师资,在供给侧存在结构性缺失,缺乏高端师资。所聘请的詹天佑研究专家没有来校为师生开展过授课或讲座,没有充分发挥外聘专家的作用。校内安排的詹天佑专题讲座暂付阙如,只在“铁道概论”“百年铁路”等课程中一带而过。如此,对于詹天佑精神的解读则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深入性。

最后,该馆的詹天佑宣传教育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原本打算建设的詹天佑专题纪念馆因各种原因停留在了纸面上,没有跟进落实。这导致该校在开展詹天佑精神教育时,缺少了一块鲜活有力的阵地,只能仅以教学楼和校园露天塑像的形式来体现詹天佑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存在。

上述问题,导致詹天佑精神在师生中传播不广、体认不深。在笔者对1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对詹天佑生平较为了解的仅占21.3%,对詹天佑除了京张铁路之外的成就比较了解的仅占35.7%,对詹天佑在铁路之外的土木工程界贡献较为了解的仅占17.4%,对詹天佑家风比较了解的仅占8.7%。以上数据显示,詹天佑精神的宣传教育在该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潜力可挖。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尚处于成长期的高校文化场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但也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认真加以分析总结,以利于未来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归结为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学校发展面临的诸多刚性制约在该项具体工作上的影射,如:外聘专家不能来校作专题报告,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对于群体性活动采取的严控措施所致,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师生健康与生命安全;招聘不到专业对口的研究人员,系由前来应聘的人员中确无铁路或历史专业毕业生,而该馆又急需工作人员;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存在较大空白,是因为该馆专业从事场馆日常管理工作的目前仅是一名新进教职工,人手存在严重不足,加之缺乏专业背景,无法兼顾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媒体运营管理;文创产品缺乏系因该馆经费主要投入到举办其他铁路收藏展览,尚未顾及文创产品的开发;詹天佑专题纪念馆没有落实,主要是因为学校在全力推进“双高”建设,在资金方面存在较大压力,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事有轻重缓急的原则,把经费优先投放于与“双高”建设直接相关的重点和中心工作,以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三、高校文化场馆参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对策与路径探析

詹天佑精神是铁路院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打造更高水平的“铁色文化”,深入推进以文化人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江苏铁路教育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詹天佑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大局。

首先,加强詹天佑研究工作,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应立足于现有的人才队伍条件,靠内部挖潜增效和外部引援助力来解决研究力量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正向的引导激励力度,调动研究积极性,力争推出一批在学术界获得共识的高水平詹天佑研究成果。加强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应用,向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输入新鲜养分。要注重科研活动中的集群效应,既培养科研骨干,又强调团队合作,在铁路文化研究院的平台上培养形成江苏铁路教育馆自己的詹天佑研究团队。充分利用铁路文化研究院这一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向社会发布詹天佑研究相关课题,奠定自身在詹天佑研究领域内的地位,作出应有学术贡献,赢得詹天佑研究界认可。注重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平台的对接交流,力争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要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产生高质量科研成果。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可举办高规格詹天佑精神研讨会,为詹天佑精神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詹天佑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传统的平台,目前,江苏铁路教育馆在进入传统优势詹天佑研究平台方面也还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其次,开辟并优化詹天佑宣传教育的媒体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宣传教育方面的“倍增器”作用。通过建设江苏铁路教育馆网上(数字)展馆以及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把詹天佑宣传教育内容搬到网上,建设24小时在线的网上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阵地。同时,通过“互联网+”,把线上宣传教育活动向线下延伸扩展,形成全方位宣传教育格局。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还能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规避参观人群聚集的需要[4]。还要注重通过社会媒体尤其是主流社会媒体宣传詹天佑精神,宣传江苏铁路教育馆在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践行江苏铁路教育馆的社会教育使命,为区域文化发展贡献自身力量。要把詹天佑精神深度对接教书育人各方面,开展宣传时要增强新闻宣传工作敏锐性,善于发现鲜活宣传素材,善作善成。要注重发挥自媒体作用,为师生利用自媒体宣传詹天佑精神提供便利与协助,形成集群作战优势。要保持宣传工作的连续性,不间断地为受众提供新鲜的教育产品,还要注重宣传工作要突出特色,与学校的相关特色工作、特色平台相结合,比如与铁路主题园、高铁实训基地、春运顶岗实习相结合。

再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师生创造聆听高质量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课程、讲座的机会。可综合运用网络授课、现场直播、小批量多场次等形式,为师生引进校外高水平詹天佑研究专家的学术讲座以及优秀的文艺作品,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增加詹天佑精神产品的供给。要注意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课程,既要讲究一定的学术性,又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性特点,寻找学术涵养和科普教育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要拓宽供给幅宽,增加高水平教育产品供给,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文化载体开展宣传教育。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强大的宣传效能。要在课程开发与施教方面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平台建立长期深度合作,与詹天佑研究团体、詹天佑文博场馆等联合开发线上线下课程,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的课程资源。可以推出“詹天佑精神”系列课程,包括“詹天佑在美国”“伏匿待时:学成归来的詹天佑”“滦河大桥:崭露头角的詹天佑”“詹天佑的代表作:京张铁路”“保路运动中的詹天佑”“詹天佑与中国的土木工程教育”“外争国权的詹天佑”“詹天佑的家风”“詹天佑的爱情婚姻”“詹天佑与工人兄弟”“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詹天佑的科技思想”等子课程,形成詹天佑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师资培训,加深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对詹天佑精神的理解[5]。

最后,在资金相对紧张、不具备建设詹天佑专题场馆的情况下,可通过举办展览等方式予以补足。在举办展览方面,既可以举办图片展,也可以与詹天佑纪念场馆合作,引进高质量临时展览。要注重展览基础设施、基本条件的打造,高标准打造展厅和展陈设备,为引进高水平临时展览提供充足的基础条件。要用足用好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本校师生前来参观学习,并欢迎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学习。待到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时,仍要落实建设詹天佑专题纪念馆的任务,把詹天佑这一铁路人的精神灯塔宣传好,把詹天佑精神更深地埋植于江苏铁路教育馆内。要从长远出发,把詹天佑纪念馆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詹天佑文化场馆,力争在詹天佑文物收藏展览、詹天佑学术研究与教育等方面打造形成特色亮点。同时,还要推出与专题纪念馆匹配的文创产品,在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詹天佑精神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成效。

高校文化场所是开展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优势平台,要在建设好的基础上使用好,力争使其成为学校文化重镇,为学校文化繁荣作出主要贡献。在开展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过程中,江苏铁路教育馆为所在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建设输送了宝贵的资源,为学校全力打造的“铁色文化”铸魂育人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应继续在优化平台、提升内涵、培育队伍方面进行努力,以期为弘扬詹天佑精神、丰富学校“铁色文化”内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馆詹天佑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
拓展教育外延,打造特色文化,培育行业精神的职业新人
詹天佑修建铁路的故事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浅析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