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2022-03-18 06:08杨利静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就业指导心理

杨利静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众所周知,我国当下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所表现出的突出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深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心理韧性,显得迫在眉睫。

就业心理素质的概念是为了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而提出来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指以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个体与社会环境与教育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心理基础[1]。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和能力,有效疏缓就业压力,使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顺利就业,有利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现状剖析

疫情反复的就业形势下,少数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选择自主创业,他们面对艰难的就业环境创业的热情和敢为的精神,是社会需要的,也是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然而,更多的毕业生群体在就业时,产生一些消极、负面的心理和情绪,其状况令人担忧。

(一)就业焦虑

就业焦虑即高校毕业生在尚未成功就业前,所面临的有关就业方面的焦虑。由于每年高校毕业人数远大于岗位需求,学生在临近就业时导致压力倍增,而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和自己需要尽快实现自己价值的想法,都会演变为无形压力。在多重压力的作用下,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极有可能会产生就业焦虑。

(二)就业迷茫盲动

这种心理症状是时常表现为困惑与焦虑,容易被他人发表的言论所左右,在实际择业过程中草率盲目。因对未来缺乏明确的目标,只能够从与周围人的比较中获得成就感。与此同时,又一直怀着对就业失败的恐惧。这些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力不从心,生活上慵懒随性。在就业困惑盲动心理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对未来充满迷茫[2]。

(三)就业恐惧自卑

大学生的就业恐惧自卑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盲目否定自己的能力与专业,就业恐惧自卑心理让一些大学生不敢面对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困难,经历一次失败之后,便一蹶不振,不敢再轻易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

(四)就业依赖

就业依赖心理表现在大学生就业时过分依赖他人而忽视自己内心需要,在择业过程中左顾右盼,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这种人云亦云的心理让众多大学生丧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自负心理和退缩心理也是大学生就业时亟需提升的心理素质。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成因分析

(一)大环境影响

我国素质教育在推进之中,学生精神心理方面的教育还较为欠缺。在大学各种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生活中,使得他们较少有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为此,大学生毕业时从学校转入社会产生各种不适应。

(二)社会因素

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冷门热门专业之间不均衡造成了较大的供需矛盾。这些矛盾不仅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痼疾,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包括我国现行体制下就业制度的不完善,供需信息不够通畅,就业市场制度有待健全,就业公正性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心态失衡。

(三)学校因素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深入改革的当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日益凸显。部分高校只重视自身利益和短期效益,在没有经过深入调研情况下,跟风式增设专业盲目扩招,致使毕业大学生竞争力不强。高校也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扎实,局限于就业政策法规与信息的传递和招聘活动的组织,缺乏对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尽管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指导却依然相对欠缺,未能形成完整的就业心理指导体系。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一些大学毕业生除缺乏对自己和对职业的认知外,对社会的就业政策、要从事的职业类型以及职业的素质要求缺乏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有较大差距,且不能自知,使得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此外,也存在对就业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遇到就业问题时,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加重就业心理负担。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路径小议

(一)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就社会层面而言,政府和用人单位等相关部门应联手协作,共同努力改善目前紧张的就业环境。规范社会就业市场,逐步建立健全公正的社会招聘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作为用工企业应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招贤纳士的方式方法应更公开透明,录用的标准更公平公正,在招聘中的杜绝性别与形象等隐形歧视,杜绝虚假招聘,为大学生减缓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学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高校加强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近年来,各高校已经就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问题高度持续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择业心理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职能的规划。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就业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向培训与教育方面转移,这对高校管理模式升级,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在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部门也需要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加快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3]。充分挖掘学校的就业资源,不断提高学校的就业服务意识。以此促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逐步迈入正轨,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支持。

2.高校应将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关注,定期举办讲座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针对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达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效果。也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并意识到要想成功就业离不开良好心理的帮助。让学生能应对就业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挫折与磨难。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并教育鼓励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业,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规划,争取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高校应将就业心理素质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相结合

高校要把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建立一支负责该项工作的辅导员或教师队伍,并把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还要引导学生转变对就业的看法或态度,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就业价值观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沉着冷静,不会给自己徒增就业压力,学校要让学生积极学习就业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参与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对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高校要教育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理想,秉承为他人服务的理念,让自我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不为金钱所屈服,不为名誉所折腰,致力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4.高校应将解决就业心理素质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对就业压力可以采取专业的心理方法进行调节,使学生在不断地自我适应中逐渐具备较高的就业心理素质,可以正确的态度应对就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4]。二是重点关注大学生实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要向学生阐释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政策,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所享有的权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注重对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更具有就业优势。

(三)大学生要积极主动自我调适,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大学生也要重视自身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主动自我调适。在学校利用学校心理学等课程的调节方法进行积极自我调整。面对就业中的挫折与磨难时,不轻言放弃,让自己能够应对就业中的各种压力,适应当今疫情下的就业社会环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担负着促进祖国兴旺的重任。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不足导致其出现就业心理问题显得颇为重要,溯源到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亦就更为重要。大学生就业健康心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对政府部门而言,也可通过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并贯彻落实的方式,去助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于高校而言,需结合实际情况去有效的展开就业指导工作,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计划。对大学生而言,既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也要树立就业意识与就业观,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实践能力的积累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有冷静平稳的心态,认真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积极乐观的心态成功就业。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就业指导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心理感受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