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驻研”筑牢教研之基
——河北省张家口市教研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探索

2022-03-18 05:36张俊馨王顺田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驻校张家口市教研员

张俊馨,王顺田

(张家口市教科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一、“驻校教研制度”提出的背景

2019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将教研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概括为“四个服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并且提出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中去,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教研,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同时,由于教育生态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本地教学质量滑坡,人民群众满意度下降,优质生源流失的现象,张家口市教育局为了扭转现状,进行了多方联动,对于教科所寄予了很高期望,决定以提高教研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学校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教研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张家口市教科所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要求各学段所有教研员深入一线,实现将“教研的实验室放到中小学课堂”的教研理念,提出了“教研员驻校教研”这一新型教研模式。即教研员每学期利用特定时间进驻到学校,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各学段、各类学校进行驻地教研。教研内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听课和评课等教学指导活动以外,还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课题研究、教学评价以及师生心理建设进行指导、检查、敦促和疏导,幼教、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由各学段主任牵头,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深度教研活动,要求“被驻研”单位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为此教科所出台了《张家口市教研员驻校教研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要求教研员立足县域、学校实际需求,从传统的“听课、评课、评价”三位一体的教研工作形式向“任和听相结合、评和导相结合、示和带相结合”的三结合驻研模式转变。

二、“驻校教研”的基本模式及开展情况

(一)以“任和听”为“驻研”的主要抓手,带领县区和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重心下移到一线学校长期听课和适量任课,成为实施精准教研的重要突破口。《制度》要求教研员在不影响本职教研工作的前提下根据需求兼任一定量的课时教学任务,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教学的完整过程,思考教学的每一处细节。对驻校的学科教研员听课提出数量要求,即每所学校每学科听课不少于20 节,每个“被驻研”单位最低三分之二教师做公开课,并且要求每位教研员在“驻研”即将结束时上好一节示范课,展示处理教材的准确方法,以全面解决该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教师的个性问题,把准目标,区别对待。

例如一名英语教研员,从长期听课和视导中发现,一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对国家政策和核心素养目标贯彻不力,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的现象,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过度关注语言知识,对于语言技能的培养较为机械和滞后,较少关注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养成和教育,弱化了阅读素养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其本人坚持在桥西区南菜园学校担任英语绘本阅读课教学,从学校教师起初的不理解和不认可到现在真切地接受,这一过程的转变来自于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和英语水平的明显提升。

教研员亲临课堂担任教学,以教师和教研员的双重身份全视角观察思考教学实施全过程,完成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重要体验,对于提高学科教学指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研员通过深度参与教学,通过认真听课和代课等教学活动,一是可以指导教师深入理解课标和教材内容与编排体例,聚焦课程教学领域,加强构建“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二是加强了对于课程关键教学环节的指导与研究,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题教学的研究与指导。

(二)以“评和导”作为“驻研”的基本形式,精准把控教学动向

《制度》要求教研员评课要以自身作为参照物,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处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情景设置、实验操作及学生活动与上课教师进行全方位比较与交流,让教师直观感受,理解学科理论的同时,掌握教学实操方法。另外,教研员导教是驻研成功的关键,导教应当从情感和技能上给与充分的指导。《制度》要求教研员在评课和指导中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非评判性。教研员的“评和导”要关注全人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新时代育人要求,而不仅是章节绩效目标的达成,要指导教师从狭隘的“小目标”走向宏观的“大目标”。

2.引导性。教研员要结合教育政策和教改动向对每个评课反馈单元进行最佳实践描述,主要是要引导评课教师理解与应用教研员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3.可操作性。教研员对每个评课反馈单元的内容描述要真实、具体、可操作。教研员要善于听取教师不同的声音,敢于大胆提出高于教师的见解和具体做法,初、高中教研员敢于对中、高考质量负责,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三)以“示和带”作为“驻研”的最终目的,全面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在传统的教研形态中,一线教师是运动员,教研员是裁判员。但驻校教研要求,教研员要上好一堂示范课,研好一节重点课,带好一科教师队伍。由于角色的转变,在长期的“驻研”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级教研员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的作用,让“被驻研”学校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真正受益。同时,教科所实施年度跟踪管理制度,每学年进行动态了解,了解县域、学校教研改进情况,在问题解决过程,重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循环巩固过程中,真正提升县域、学校教研水平。

为保证驻校教研落地生根,市教科所做好制度保障。每学期初,统筹安排驻校教研计划,内容精确到学科、课时;时间精确到月、周;地点精确到县区、学校等,严格落实“驻研”计划,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完成,要向各级部门阐释原因并明确“补研”安排。确保每学期深入全市各区县不少于二分之一,每次驻校教研不少于一周时间,每学年完成全市所有8 个县区驻校教研工作。

三、“驻校教研”工作的积极效果

(一)“驻研”的三结合形式有效促进了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首先,“驻研”有效刺激了教研员的全面成长。教研员到学校“驻研”,积累了实践经验,而这种经验有助于对学科教学理论进行深入内化,对自己的教研员身份进行了重构和认同,明白了教研员不只要指导教师、服务教学、命制试题和评价教学,更要呼应政策、贴近教学、了解师生、关注个人,并与教师共同探讨、精心商谈、耐心点拨、恳切帮助和热心扶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理论,并用于实践。

其次,通过两年多的“驻校教研”,教研员在指导学科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和学科深度教研的有效开展对教研员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正向的激励会反拨教研员的成长,促进教研员提升自己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树立自信和威望。

再次,“驻研”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推进。《制度》要求教研员在“驻研”过程中不仅对于本校的教学和教研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于课程的设置(特别是薄弱学科建设)、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都要提出具体意见和改善方略。

(二)“驻研”增强了跨学段教研的意识

过去大多数教研员都较多关注本学科和本学段的教研教学,缺乏对于跨学段的研究以及学段间有效衔接的研究。通过“驻研”活动的横向与纵向交流,发现了学段间的有限衔接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张家口市教科所实施的“驻研”活动不仅深入专职教研员所担任的本学段学校教研,同时要求小学、初中和高中跨学段听课、研修和评价,数次深入到张家口市六年一贯制初中段直接“会诊”,要求小学和高中教师提出有利于初中生发展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同时为高中教学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同时,随着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和新高考评价体系的颁布,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然而,一线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新教材、旧观念,新评价、旧做法的阶段,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制度建设,教师如何优质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减负提质”目标,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需要市级教研员进行宏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精准指导。

迄今为止,市教科所已经成功举办了张家口市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的相关会议,使基础教育阶段的各学段教育工作上下联动,全面统筹,以全面育人的理念推动本地教育的发展。

(三)“驻研”促进了学校和区域整体教研能力的提升

如果说单学科的独立教研是单打独斗,那么全学科一定时间内的集体出动对于一所学校的整体帮助可谓是全面开花。比如,张家口市教科所初中组所有教研员数次到张家口市教研工作开展较好的宣化区初中和小学学校进行驻研。通过跨学科听评课、年级组听评课、校内集体听评课和区级听评课等集体活动形式,市级教研员对于宣化区整体教学教研情况深入了解,经过共同提炼与总结,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教研经验,引领辐射其他县区教研工作开展,提高张家口市整体教研水平。

(四)“驻研”促进了市、县级两级教研共同体的建立

教科所的“驻研”制度的形成和有效开展,得益于张家口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被驻研”单位和当地教育局,特别是县区教研室的积极配合。两年多的“驻研”活动得到了受助单位的认可,收到了一定成效。该活动不仅使当地教育受益,同时,通过市教科所这一平台,将本地的优良做法传递到了全市其他县区和学校,形成市、县级两级“教研共同体”,促进了县区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张家口网络平台,分享了各地经验,为全面提升张家口市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关于“驻研”的思考与建议

张家口市“驻校教研”增进了市级教研员对于县区和学校的了解及教研水平的把控,从学校管理、校本教研以及学科教研的层面对本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但是,在驻研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进而引起我们的一些深度思考。

(一)转变教研观念是精准“驻研”的基础

市教科所的“驻研”工作初见成效,受到了部分县区的欢迎与认可,但是,如何在市县顺利开展工作,让更多的县区接纳这一工作方式,这就需要市、县、区教育局、教研部门领导以及所有教研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对一线教学单位而言,市、县教研员不是领导,而是同事,因此,下去“驻研”其实是“助研”,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随意评点。其次,驻研员的职能不能仅限于指导和评价,更多的应定位于组织与协调:组织学习、观摩等教研活动,协调教学各环节、教研各部门的关系,在助推一线教学与研究的同时提升自己。再次,驻研员是否可以尝试做一线教师的助教,深入学生之中,组织课堂活动,协调师生的教学关系和生活关系,进而补足教学研究这个大系统中的缺漏环节。

(二)提高教研员业务素养是精准“驻研”的关键

教研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是实施精准“驻研”的重要保证。然而,在驻研实践中,部分市、县教研机构中,有的教研员缺乏足够的教学经历,有的教研员缺乏教研活力,不愿意深入教学一线去指导、实践、学习。教学是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方式的动态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引领下的各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因此,提高教研员的整体素质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是“驻研”成功的保障

德才兼备的优秀教研员队伍是“驻研”能否受到认可和欢迎的前提条件。教学研究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高度统一的研究模式,它的评价标准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因此,建立过硬的教研队伍,必须吸纳爱岗敬业,既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又能够进行示范性教学实践的全能性教研员,进而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张家口市的情况是,专门教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多是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而一线教师又经验丰富而疏于理论升华,结果自然是“教”和“研”严重脱节。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建设一支多维立体的教研队伍,不仅限于市、县级教科所、教研室,而是以市、县教研机构为核心,聘请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一线教学骨干以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领导和教师,建立具有前沿性、实验性的教研基地,真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把教与研结合起来,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助力增光。

猜你喜欢
驻校张家口市教研员
党委书记朱立杰慰问封控驻校一线教职工
张家口市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张家口市 召开2020年立法工作推进会
张家口市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广州:97中有这么一批“驻校社工”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