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实践操作引导,以及互动交流培养,都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进,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性发挥,转向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理念中,劳动教育包罗万象,一次次劳动教育实际上对学生操作、思维、交流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要挖掘劳动教育的功能,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基础,设计有效的劳动教育情境,展开初中化学和劳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劳动教育和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教师必然要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应该认识到传统的化学教育,不再适合劳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学。所以必然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所创设的教学活动包括实验活动、户外调查活动,以及交流探讨活动等。这些教学活动与传统初中化学教学相比,丰富多彩,更具有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所以劳动教育与初中化学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劳动教育和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教师们最先联想到的就是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开展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做事细心程度,培养学生操作的耐心,以及提高学生对操作流程的熟悉。从而让学生明白完成一项实验操作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和假设,实验目的的确定和器材的准备,以及器材的组装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再到最后的实验改进等。所以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动手劳动的过程,只不过劳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注意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达到稳中求快的目标。
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来讲非常重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化学思维的发展,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意义学习。所以将劳动教育和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析劳动教育中的大脑思维劳动的培养,也就是从思维的层面上来展开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劳动习惯。比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通过向学生提问的形式来展开,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不断地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简单到深奥的形式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大脑进行劳动。
将劳动教育和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开展自主实验教学来引导学生展开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和动手。通过动手操作完成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器材的组装,以及实验产物的分析和提取等。而动脑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在实验器材选择之间,学生要通过动脑的形式来分析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随后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结果展开思考分析。因此动脑的环节既是实验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完善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展自主性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设计自主性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化学实验操作步骤,自主展开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装置的组装,最后自主分析实验结果,整个过程体现了脑力思维上的劳动,也体现了肢体操作上的劳动。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开始从学科的育人价值出发探索教学的新路径。教学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层面上有所提高。其中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学理念的重点,劳动不仅仅是单一的操作,还包括学生的思想、思维和信念,有了正确的学习观和坚定的学习信念,学生才会主动投入学习中,同时带着缜密的学习思维投入学习之中对提高劳动操作的有效性非常有帮助。户外教学是这些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种教育形式,户外教学将教学的场所选择在户外,通过在户外和学生一同展开互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化学知识情境,在生活中应用化学、学习化学。例如在讲授“水的净化”这节课时,教师在保证全班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带领学生来到本地的自来水公司进行参观和学习。自来水公司对本地区的自来水进行输送,公司获取水的源头是本地区最大的水库。为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水库旁,看到水库旁边零零散散有很多垃圾。教师让学生分析这些垃圾对水资源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思考虽然南方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到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还会这么丰富吗?将水库中的水进行过滤消毒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所以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正式进入自来水公司内部。在自来水公司内,学生看到一整套复杂的净水流程,并聆听了工程技术人员对净水流程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对水的净化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在自来水公司所学习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在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矿泉水瓶和活性炭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让学生体验动手和动脑劳动的过程。本次教学是户外教学,学生走出户外利用户外资源进行参观、劳动和学习,从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到生活劳动和化学密不可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可以从分层作业设计入手,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分层作业设计,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完成最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作业。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挑战高难度高层次的作业,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脑,对于不爱思考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例如在讲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节课时,教师将作业设计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业针对的学生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业内容是有关于列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并展开计算的题型,学生需要应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计算方法展开分析。第二层次的题目是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作业内容主要是对不同的方程式配平的练习,其本质是引导学生掌握配平的意义。第三层次的题目最为简单,主要是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熟练程度。随后要求班上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自己思考的过程通过文字的形式写在题目的下方,以此来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懒惰,只有勤于动手和动脑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师的鼓励和要求下,班上学生独自完成自己的作业,逐渐开始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劳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交流,从而将新知识内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