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骨干教师的“三在”之路*

2022-03-18 04:45:12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专业教育

张 艳

强国,必须强教育;强教育,必须强师。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教育23 年的“老兵”和教育科研管理工作4 年的“新兵”,笔者认为,从新手教师、校级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省市、国家级骨干教师,需要走稳“三在”之路:根在课堂教学、恒在日常积累、贵在辐射引领。

一、根在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毕生躬耕立德树人伟业,把教书育人工作扎根在课堂教学中,这既是一件值得敬重敬爱的事情,也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之所在。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过,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课堂是一切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的沃土,教师必须扎根在课堂,把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主动学习最新的教育改革相关文件,基于国情、学情、考情,创新生本化课程载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探索育人方式与评价方式改革,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无论是基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性和科学性,还是从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出发,都要求教师必须扎根在课堂,做好教学设计、总结教学经验、直面教学问题、厚植教学积累,在优质课例、学术论文、教育课题、专题讲座之间建立关联,让充满生机的课堂开出教书育人之花,催生人格尊严和人文情怀,构思美丽人生和美好生活。

(一)从教学设计中精选优质课例

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设计。无论是学科导学案、学习任务单及其配套资源,智慧课堂、学科活动、跨学科融合,线下磨课与观课,找到研究和提升的观察点并给予推广,线上参加“一师一优课”“名师云课”“优秀教学课例资源库”评比与推送,教师只要不断坚持系列化、系统化地探究,总是可以从中精选出优质课例。并以此为学习平台,互相借鉴,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好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育人方式。

(二)从教学经验中生成学术论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一代代人从具象化的个人经验中,总结抽象出具有学理性、学术性的研究成果并传播出去,进而产生多方面的启示和影响。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是常规经验型的工作,且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周期性的重复。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梳理和提炼,一些宝贵经验就可能会失去形成更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机会,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火花也可能转瞬即逝。教育教学理论只有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具有生命力、亲和力;教育教学经验只有提升为理论层面,才更具有说服力、教育力。华为公司有一句管理口号叫“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职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就是从新手教师到熟练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的跃升,而这种跃升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需要广大教师从日常教育教学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中逐渐提取出具有学科性、生成性的教学模型,具有通识性、规律性的教学方式和具有学理性、学术性的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方式呈现出来,完善与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从教学问题中提出教研课题

教育问题是教研课题的重要来源。归纳、分析在教育教学中的有益探索、困惑与难题,将其加以落细、落实、突破与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科研课题研究过程。而研究中形成的案例、报告、论文、论著等就可以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当然,在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时,教师们必须依据自己的教研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研究主题。应组建研究团队分工合作、厘清阶段性任务和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研究成果。

(四)从教学经历中提炼专题讲座素材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思考自己的专业研究特长和发展方向。对于自己曾经组织的班级管理、复习备考、特色教学、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多学科协同育人、五育融合等各个方面的丰富经历,都可以总结、整合、梳理和归纳,进而将其提炼成为个人的专题讲座。通过交流、记录和见证教师个人与团队的学术成长,共商共议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探索路径,启发和促进学科与学校教育的集优发展。

二、恒在日常积累

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持之以恒,特别是要注重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作为教师,从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伟大教育事业,我们既要低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既要全情投入,静心教书育人,也要勇于成为名师人师。

骨干教师的遴选,有规范严格的程序和详细多样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日常积累。十年磨一剑,坚持不懈,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就会越来越开阔。

(一)业绩累积——力促全面

骨干教师优于一般教师的地方,除了终生学习、持续研究、不懈实践之外,还有很多可量化的显性成果,也就是教师发展业绩。虽然教育部提出开展清理“五唯”专项行动,但我们不要片面理解,不唯并不是不需要学术成果与业绩。比如科研成果方面,在哪个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特别是有没有国家级核心期刊、是否被转载、引述的次数等;主持或参研过哪个级别的课题,是否解题、成果是否丰富、获得什么等级的奖项;做过哪个级别的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是否有送课下乡的经历,参加了哪个级别的学术组织……上述种种,都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研高度、思想力和研究力。

(二)知识累积——坚持学习

长春市骨干教师闭卷考试的内容,主要考察教师的职业道德、时事政治、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等。对于工作繁忙的教师来说,很难有大块时间进行专项学习,只能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有节奏地推进。作为教科研室负责人,笔者放下能力与视野有限的思想包袱,为长春市实验中学教师们精选了近1.5 万字的教学设计篇、职业道德篇、新课程理论篇、教育教学能力篇、时事政治篇、教育政策篇等专业发展和教育政策方面的学习资料,为教师们提供复习备考的支架,当好联络员和服务员。

(三)荣誉累积——逐级递增

所谓专业发展的综合荣誉,主要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各种荣誉,如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特级教师、突出贡献津贴获得者、我身边的好教师、教学精英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我们都应是得之坦然、不得淡然,平心静气、静待花开。无论从0 到1 的原始创新还是N+1 的一点点突破,都要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在积累厚重之后便可能产生“滚雪球效应”,荣誉逐级递增,让你收获满满。

三、贵在辐射引领

笔者所在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借助课程化、社团化、课题化的研修平台,积极传承和设计“三化”教师价值实现工程;秉承“三真”教育科研理念,让教育研究成为教师安身立命的真本事、让学术钻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真追求、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真动力;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分层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担当,需要在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引领作用,产生向心力和聚合力,促进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需要积极带动所在学科、学校及区域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民生实事助力。

(一)传承——守正创新

教育的生命力离不开传承,传承的有效方法是师徒结对子。骨干教师要当好“大先生”,徒弟要学习“先生的人样子”。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徒弟先“照着讲”再“接着讲”,先模仿,再创新;要守住优良传统,并依据基础教育改革新目标、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技术,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这才是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二)协作——抱团取暖

教育事业需要广大教师团结协作,建立各类专业发展共同体,交往互鉴,抱团取暖。除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配课班组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动员和激励骨干教师牵头成立系列教师社团,比如青年教师发展联盟、统编教材协作体、思维发展型课程教师联盟、高考方向研究团队、特色课程联盟等组织,发挥各自优长,形成合力,多方受益。

(三)示范——辐射带动

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为辐射带动,一个有效路径就是输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做法。例如在接待名校观摩考察项目,完成基地校调研交流任务、区域教育联盟协作体活动、各类培训专题讲座时,有情怀、有洞见、有主张、有实操,充分彰显人格魅力和专业实力,濡染其他教师见贤思齐、开拓进取。

功夫在日常,成长在积淀。教师只要将教书育人与潜心问道紧密结合起来,遵循育才育人规律,不断学习、探究与创新,必定会成为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成就自己精彩的职业人生。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少儿美术(2020年5期)2020-12-06 05:52:3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