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不如一M”构式初探

2022-03-18 04:42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量词构式量词

胡 颖

“一M不如一M”构式初探

胡 颖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一M不如一M”是现代汉语常用构式之一,句法结构上,符合差比句的基本结构,包括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比较点和比较值五个部分,不同于有固定两个比较项的一般比较句,该构式由具有明显指代功能的“一M”充当比较项。语义上,通过递次比较和周遍比较两种方式而产生了序列递减义和遍指否定义双重构式义,且两者具有历时联系。语用功能方面,主要表现为突显功能、主观性和评价功能三个方面。

构式义;否定比较;突显;主观性

一、引言

“一M不如一M”是现代汉语中否定比较的常见表达构式,例如下面的几个例句(本文用例除特别标注外,其余均来自北大语料库和BCC语料库)。

(1)很多影评都大肆抨击重拍或续集的电影,都说。

(2)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真是世风日下。

(3)第二第三下去,自然。

(4)芮小丹放下筷子,笑说:“怎么可能?我已经28岁了,。”

学术界目前直接以“一M不如一M”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于“不如”句的研究上面,该构式通常只作为“不如”句的特殊情况略有提及。“一M不如一M”构式与“不如”句都是表达“不及”范畴的重要用法,两者在用法上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李晶利用单调性理论分析了比较结构“一+N+比/不如+一+AP”的常规意义和隐含意义[1]。叶建军详细分析了近代汉语“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的语义、形成及其演变[2]。“一M不如一M”构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能产性强、也是极具生命力的构式。笔者将从“一M不如一M”的句法构成、语义分析和语用功能三方面来分析该特殊构式。

二、“一M不如一M”的句法构成

(一)“一M不如一M”的结构成分

“一M不如一M”属于差比范畴,与一般比较句的结构成分大体相同。差比句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比较点和比较值。

1. 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

比较主体指引发比较的主动者,又叫比较前项,比较基准是被比较的对象,也叫比较后项。“一M不如一M”的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分别由前后同形的两个“一M”组成,数量词“一M”是该差比句构式的比较参项,由数词常量“一”和量词构成,通过分析语料可以进一步将量词划分为“时量词、动量词和名量词”。

(5)这一比赛被国际羽联确定为五星级赛事。然而,其水平给人以“”的感觉。

(6)1991年,王洋再度进藏,反正身体是。

(7)紧接上场的新秀也是,与其说是蹦不如说是横行。

其中,“年”是时量词,“次”是动量词,“蟹”是名量词。需要注意的是,“一M不如一M”前后两个“一M”虽然形式相同,但本质还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表达的实际所指是不一样的。

2. 比较标记

该构式的比较标记是“不如”,“不如”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充当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解释是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3],本身也可以代表一种比较结果。但是“不如”最初并不是表示如今广泛使用的“比不上”的含义,李素琴对“不如”的语法化进程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不如”经历了从词组到副词再到关联词语三个阶段[4],先秦时期是“副词+动词”的偏正词组,表示“不按照、不依照”和“不像、不符”;随着“不”和“如”这两个单音节词的搭配组合逐渐固定,呈现双音节化倾向,进一步语法化为一个副词,在句中作状语;最后,再由双音节词进一步虚化为表示连接功能的虚词,此时“不如”的比较含义已经弱化,更多倾向于表示选择含义。

3. 比较点

比较点表示比较项具体进行比较的某一方面,可以是比较双方都共同具有的性质、状态或者行为,在句中有隐有现,可以由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以及介词性成分充当。

比较点并不是比较句中的必有成分,尤其是在口语当中,经常隐含在上下文语境之中,若是出现,通常位于“一M不如一M”之前。

(8)60年前的三峡水急浪高,群山秀拔,两千年后一去再去三去,了。

此例中的比较点在语表层面不能直接找到,根据前文可以推断出该句“一次不如一次”比较的是三峡景色夺人心魄的程度。

4. 比较值

比较值又叫比较结果,是比较项之间差异的具体体现。因为“不如”本身就蕴含了比较结果“比不上”,表示比较项之间的负向性比较,包含事物之间的优劣判断,体现比较基准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一M不如一M”包含比较值出现和比较值不出现两种用法,比较值可以不出现,是比较标记“不如”和“比”非常典型的差别。

(9)芮小丹放下筷子说:“我已经28岁了,水灵。”

(10)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效益,最终解散了。

例(9)比较结果“水灵”出现在比较基准之后,例(10)没有比较结果,但是就算“水灵”不出现,我们也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比较项之间的高低优劣直接由“不如”体现出来。

(二)“一M不如一M”中“一M”的性质和作用

1.“M”的分类

此构式的唯一变量“M”是该构式具有高能产性的原因,可以根据语义和性质分成时量词、动量词和名量词。时量词有天、月、年、代、时等;动量词有次、回、趟、步等;名量词有轮、个、支、集、部等,其中时量词和动量词都与时间密切相关。Bisang提出世界语言中的分类词的功能都有“个体化”功能[5]。赵志强认为“个体化”指的是通过确认一个观察到的事物的固有特点,使它现实化,成为一个客体,与“有界”意思相近[6]。例如“近年来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其中的量词“天”形容的是时间,时间本是“无界”的,但是通过“一天”来将时间分割,无界的时间变得“个体化”“有界化”,想要比较的事物就具有了可比较性。

2.“一M”的指代作用

学界一般都将“一M”看作是数量词,一般充当形容词起修饰名词的作用。陆俭明认为数量词的作用并不限于词汇意义上的表数量,它还具有语法上的作用[7]。陈再阳认为在特定的句法位置上的数词会产生其他功能[8],其中篇章指代功能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派生功能。赵志强则抛弃传统认为“一M”是数量结构的说法,认为此构式中的“一M”是代量结构,与“这个”“那个”结构相似[6]。原因是“一”不能替换为其他数词,在此处不表示数量的“一”,此外,与指示代词构成的代量结构表示定指不同,“一M”是一种约指,与“某一”的含义一致,并且构式中的前后两个“一M”在同一语境中的所指并不完全一致,也印证了“一M”并非单纯的数量结构。这种说法也可以理解为数量词语法功能的扩大,省略了其后的名词而直接起到指代的作用。笔者沿用陈再阳所提出的数量词表达篇章指代功能时的三种语义类型的说法[8]来分析“一M不如一M”中的“一M”,分别是“弱化量义、泛化量义以及全量义”。例如:

(11)因为工作原因,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身体也。

(12)一代的儿童吃得愈坏,他们到了成年所赚的工资愈少,而适当满足他们子女的物质需要的能力也愈小,如此相沿,。

“弱化量义”指数量词已经不再凸显数量的多少,而是凸显指代功能,这在构式“一M不如一M”中十分明显。例(11)中的“一天”不能替换成“两天”“三天”。例(12)也不是特指具体的哪一代或者哪几代,这也表明在此构式中数词表数功能已经弱化。“全量义”指在特定的构式当中,“一M”表示的是某一范围或集合中的每一成员,即“每一”。例(11)指因为工作原因导致身体状况变差后的每一天,例(12)中的“一代”指之后的每一代。“一M”的“泛化量义”指“一M”的各类复叠形式能够表示“增量”含义,他们蕴含的意义都是指“数量超过一,且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突显了个体的变化,可以理解为“越来越X”。

陈再阳认为数量词篇章指代功能实现的唯一的句法条件是数量词与所限定的中心语必须在形式上分离[8],例(11)(12)都由于句式变换或者语境隐含,使得数量词与所限定的中心语分裂而单独出现,这也正是数量词与篇章指代功能实现的句法条件。例(11)数量词“一天”与中心词“身体”分离;例(12)数量词“一代”与中心词“能力”分离,均符合数量词实现篇章指代功能的句法条件。

三、“一M不如一M”的语义分析

(一)“一M不如一M”的构式义

不同于有固定两个比较项的一般比较句,“一M不如一M”用于将特定集合里的所有个体(大于等于三)通过递次比较或周遍比较两种方式来呈现不同比较项在某些方面的程度差异,表达对事物进行否定的主观量。两种比较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比较结果,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构式义,分别是序列递减义和遍指否定义,二者具有历时联系,因此仍然将它们看做同一个构式。

刘长征将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表达程度的累进的特殊比较构式“X+一M比一M+VP”称为递及比较句[9],是一种含有双重构式义的特殊构式,其中表达程度的累进是构式的规约意义,而表达周遍义则是其蕴含意义。他认为如果“X+一M比一M+VP”记为递及比较句的肯定形式,那么“X+一M不如一M(+VP)”就是其否定形式,两者在某些用法上是互补的。结合语料分析发现,两个构式的最大共同特点是都含有双重构式义。项开喜[10]、吴为善[11]、吕峰[12]和陈满华[13]都认为“一M比一M+X”有两种构式义,一种是实比,即递进性差比义;另一种是虚比,即非递进性遍指义,区别这两种含义最主要的特征即是否包含“时间范畴”。“一M不如一M”构式的语义分析研究成果较少,刘长征[9]分析了递及比较句的句法结构特点及其句法结构所蕴含的规约意义和蕴含意义。李晶在刘长征的基础上利用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单调性理论分析了比较结构“一+N+比/不如+一N+AP”不同的语义解释[1]。

1.“一M不如一M”的序列递减义

“一M不如一M”的序列递减义主要表现为事物在数量、范围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既可以凸显随着时空的发展,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又可以凸显事物本身的变化。此外,这种变化和不同都必须以量级序列的方式呈现。例如:

(13)近几年来,即使是非常有实力的公司的境况也。

(14)湖南一些地方技监部门“收费猛如虎”,水泥企业的日子了。

例(13)和例(14)都表达了在一定时间内事物之间的客观比较或者程度变化,吕峰提到“时间范畴”的存在使得构式“一M比一M+VP”表示递进性差比义[12]。但是不能认为只有“时间范畴”才能使构式产生递进性差比义,时间范畴的量级序列才是递进性差比义得以形成的关键。如果仅仅是时间的递增,公司和企业的境况没有呈现量级序列,而是不断地波动起伏或者量级序列不明显,那么使用“一M不如一M”的表达就是不合理的。

2.“一M不如一M”的遍指否定义

当“一M不如一M”中的“M”不含时间范畴的名量词的时候,该构式就产生了不同于规约意义的遍指否定义,即“个个都不……”。例如:

(15)可是你看看他用的人——完全是武大郎开店,。

(16)方仲永12~13岁时写的诗已,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以上两例的特点在于,语境中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不是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为或者程度的变化,不局限于客观的递次比较,同时,比较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无法以线性序列的方式呈现,说话人将所有比较个体放进一个集合,在共时状态下一同审判,因此比较结果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当说话人通过构式表达所有的被比较事物都具有同样的一种状态的时候,就是该构式的另一层含义,即遍指否定义。

(二)“一M不如一M”的遍指否定义的产生动因

同一个构式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构式义,其中表达程度按照一定的量级序列递减是构式的规约意义,表示所有比较项都不具有某种属性或状态的遍指否定义是其蕴含含义,蕴含意义是在规约意义的基础上变异产生,那这一变异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项开喜最先指出造成“一M比一M A”两种构式义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时间范畴[10],后续吴为善[11]、吕峰[12]和陈满华[13]也都表示对此种观点的认同。刘长征认为制约“X+一N+比+一N+VP”的“累进义”和“周遍义”的关键因素在于“X”和“N”的性质,其中“X”具有离散性数量特征,是否具有[时间性][序列性]语义特征是激活构式蕴含意义的最重要原因[9]。笔者综合吴为善和刘长征的分析方法来梳理构式“一M不如一M”遍指否定义的产生动因及过程。

因为构式义的不同取决于“M”的性质,所以先根据量词“M”的不同将构式“一M不如一M”分为四个变式,其中A式:M为时量词;B式:M为动量词;C式:M为物量词(包含时间序列);D式:M为物量词(不包含时间序列)

1. 时间序列:M包括时量、动量和物量(包含时间序列)

首先,此变异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式→B式,M由时量到动量,先看两个例句:

(17)钦木真的家境了。

(18)这不知是结婚以来第几次与荷西小别,又在机场相聚,竟是罗曼蒂克。

例(17)和例(18)都表示序列递减义,但例(17)是时量词,表示天数的变化,而例(18)是动量词“次”,看似与时间范畴没有直接关系,但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频次,也是基于时间的变化的,动作从发生到完成也都靠时间的延续实现。石毓智提出词类的“时间性”指的是时间的长短或者动作重复次数的多少[14],它是一维时间的量,而时间段和动作都能够在时间轴上划分出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单位,具有离散性,从而构成了比较的前提。而不同时间轴上的量的变化所呈现出的递减的量级序列更是促成构式表达序列递减义的关键。

其次,不仅仅只是时量词和物量词能够进入时间范畴,部分物量词也可能形成所指代的陈述对象也能够进入时间序列,即变异过程的第二阶段C式,例如:

(19)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生产经营下滑后不断调整企业领导班子,8年换了7任厂长,结果是。

虽然,例(19)中的“一M”是物量词,不包含时间序列只表示有界的客观实体,但是“一个不如一个”还是能够表达不同届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越来越差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语境是可以发现说话语境仍然是包含时间序列的。上例中领导班子的换届随时间进行,且领导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也体现了序列递减义。

2. 非时间序列:M为物量(不包含时间序列)

遍指否定义的产生涉及到该构式的D式,此时的“M”是不包含时间序列的物量词。例如:

(20)很多影评都大肆抨击重拍或续集的电影,都说。

(21)多卷本现象造成了众所周知的“”的普遍存在。

以上两例比较主体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也缺少变化的过程,例(20)无法直接断定哪一集的水平更高或者更低,例(21)中的多卷本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两者都表示“每一集/部都不好”。这种遍指否定义体现说话人想要强调的重点已不在于比较主体之间的差异,甚至是无法断定差异,转而关注个体的共性。

吕峰从认知语言学的“凸显”功能分析了构式“一M比一M+VP”双重构式义形成的认知动因,认为之所以形成双重构式义是因为对意象图式不同成分或关系的选择性突显所致[12]77。同理,“一M不如一M”构式凸显差异的时候,表现的是同一客体或者客体之间在不同时间段内所反映出来的客观变化。由于缺少时间序列,“一M不如一M”构式表示比较项的共同特征的时候,构式义转而表示“某一范围”内的遍指否定义。刘长征也从认知方面解释过“X+一N比一N+VP”“周遍义”的产生过程,认为“周遍义”是“X+一N比一N+VP”的蕴含意义[9]。首先该构式由两个“一N”分别进行指代,在时间轴上呈现出一维流动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从一般的认知经验来看,如果说“一天比一天暖和”,那就意味着我们从潜意识里就是从天气开始变暖的那一天开始算的,也就说明这句话预设了“天气暖”的前提,蕴含了“一N”所指代的个体每个程度都很高的含义。当时间序列消失,这种变化不复存在,与结构本身的线性编码矛盾,也就激活了构式的蕴含意义,作为否定形式的递及比较句“一M不如一M”构式的遍指否定义的产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一M不如一M”的语用功能

(一)“一M不如一M”的突显功能

认知语言学强调“突显”,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显程度决定的。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对某一客体或客体某一部分会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强调,这就是“突显”[12]。“一M不如一M”既保留了一般比较句关注事物静态的语义特征,又有比一般比较句更多的语法功能,这种不同突显通常取决于“M”的性质,当“一M”不包含时间范畴,用于事物之间的比较,突显差异和变化。当表示周遍义的时候,此时“一M”不包含时间范畴,突显不同的客体在同一时间范围内的共同性状。例如:

(25)那时我自找了若干其他事务,法文课成绩,便曾受到责备。

(26)而且,她总算养下了运好,唉!真是,白莲不好,艾莉更加不好,难道天培命中注定,娶的都是坏媳妇?”

例(25)突显法文课成绩一期一期变差,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变化,蕴含明显的时间概念,可理解为越来越差。例(26)先要表达的是天培的命运不好,娶不到好媳妇,这里并不能按照时间顺序将他所娶的媳妇的好坏进行一个量级排序,突显的是“都不好”的含义。

(二)“一M不如一M”的主观性

主观性指说话人的话语中通常都会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15]。在对话中,说话者多数时候传达的是自己对某件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因此相比于客观描述,更多带有主观性成分,因此无论是在对话体还是叙事体中,信息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M不如一M”通常位于句末以表达一种失望不满、质疑甚至是责备的语气,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而该构式所具有的双重构式义也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主观性给构式意义所带来的影响。例如:

(27)由于菜农对同一品种连年种植,出现了蔬菜品质的现象。

(28)《创造营》第三季开播之后,网上很多观众吐槽选手的专业水平。

例(27)的“一代不如一代”表达序列递减义,蔬菜的品质越来越差,这是说话人针对事实现象所做出的带有主观性的评价,评价是相对客观的,几乎不受说话人不同的影响。

与例(27)不同,例(28)中对选手水平的评价就相对主观,此句中的“一个不如一个”表达的是说话人对选手水平的一种质疑和不满,但这受观众个人品味和喜好影响,不同的人的评价就会不一样。总之,构式“一M不如一M”的使用带有主观性的印记,两种不同的构式义受不同程度主观性的影响。

(三)“一M不如一M”的评价功能

“一M不如一M”同样具有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当表示一定范围内的事物“个个都不……”的遍指否定义的时候,表达负面评价的倾向性会比较明显。例如:

(29)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是后进村,全村18名党员有16人轮流当过村主干,结果,群众怨声载道。

(30)然而,时隔20年,村民们的生活反而。

例(29)体现说话人对村主干执政水平的评价,水平个个都很差,是一种负面消极的判断。例(30)同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也是说话人根据事实现状作出的主观消极评判。

“一M不如一M”的评价功能主要来源于“不如”一词,“不如”本身就表示“比不上”的消极评价义,表达一种比较结果,而一个完整的比较必然包含比较结果,对于比较结果的判定本身就蕴含了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来自于言者本身的社会认知、生活常识以及情感态度。

[1] 李晶.论比较句的单调性特征——以比较结构“一+N+比/不如+一+AP”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7,19(2):98-102.

[2] 叶建军.近代汉语“X不如Y较A”类差比句式的语义、形成与演变[J].语文研究,2020(1):33-41.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11.

[4] 李素琴.“不如”的语法化考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1(4): 137-139.

[5] Bisang Walter. Classifier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Lan- guages: counting and beyond[C]// Gvozdanovic, Jadran- ka(ed), Numeral Types and Changes Worldwid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9: 113-185.

[6] 赵志强.循环构式“一M又一M”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4):22-27.

[7] 陆俭明.现代汉语里数量词的作用[C]//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65.

[8] 陈再阳.数量词的个性及其指代功能的理据解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127-134.

[9] 刘长征.递及比较句的语义理解及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 2005(2):23-30.

[10] 项开喜.“一M比一MA”格式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3(2):42-45.

[11] 吴为善.递进性差比义构式及其变异——“一M比一M+VP”的构式成因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2): 48-54.

[12] 吕峰.“一M比一M+VP”构式的语义分化、认知动因与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2013(6):74-82.

[13] 陈满华,赵志强.“一M比一M+VP”构式的形式和功能[J].汉语学习,2015(4):3-13.

[14] 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M].增订本.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1:89.

[15]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268-275.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M is Inferior to One M"

HU Y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One M is inferior to one M”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constructions in modern Chinese. In term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t conforms to the basic structure of differential sentences, including comparison subject, comparison benchmark, comparison marker, comparison point and comparison value.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omparative sentence with two fixed comparative items, this construction uses “-M” which has obvious referential function as comparative item. Semantically, the sequential decreasing meaning and the universal denoting negative meaning are produced through the successive 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they are diachronically related. In terms of pragmatic function,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salient function, subjectivity and evalua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al meaning; negative comparison; salience; subjectivity

H146.3

A

1009-9115(2022)04-0047-06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4.011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拔尖人才学术能力提升工程(AC9103-21-368012267)

2021-08-11

2022-01-14

胡颖(1997-),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方向。

(责任编辑、校对:任翠香)

猜你喜欢
数量词构式量词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量词大集合
巧记数量词
也谈“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构式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量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