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3-18 04:31
读写算(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初中语文

庄 茜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庄茜

(江苏省江阴夏港中学,江苏江阴214400)

新课程改革提出并深入之后,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开始对学生以及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研究,力求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案导学模式就是其中一种,其借助于学案,通过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这种模式一改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整个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益可以发挥到最大。本文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概述,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应用现状,提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学案导学;初中语文;意义;现状;策略

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多,同时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更高,这也就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教师要注重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引,明确学生之间的需求和学习的差异,能够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保护,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语文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以及理论基础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先实践推广,之后才有相应的学者对该模式进行理论性的专题研究。对于该模式呈现出的理论性研究,包含教学的实录、教学心得以及教学笔记等。所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学案加导学。学案和教师平时制作的教案是不同的,其是学生在课前学习未知知识的一种引导,通过引导完成既定的预习目标。在编写学案时,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法、对知识的水平、心理的特征、学生预习的内容等,合理地编制内容。导学则是教师基于学案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导学”两字对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简言之,学案导学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特征、学习的特点制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完成既定预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预习的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

(二)学案导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学案导学中,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构建主义也被称之为结构主义,兴起于21世纪初期。新课改中的很多核心思想均是受构建学习主义理论的影响。在构建主义中认为学生和教师各有其作用,学生是对学习内容主动进行加工和构建,教师起到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构建的作用。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将学生当作灌输对象的模式,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确立全新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构建主义的相关内容是一致的,其可以较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符合了语文这门课程以及学生的本质特征,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信心,可以对语文学习的时间合理地分配,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下文笔者就对产生的几点意义重点阐述。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和小学相比明显难度提升,且内部的一些文言文、古诗的比例在增加。在进入初中之后,很多学生对语文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地对一些知识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学生可以自由地、多次地对学案观看,在这个过程中便可以提升整个预习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预习的习惯,还能够提升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分配语文学习的时间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只有合理地分配好学习的时间,才能够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众所周知,语文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每天安排的课时也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既定的课时未必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预习,而将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用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和探讨。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就初中语文这门课程而言,仅依靠背诵是很难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的,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学案导学模式,则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特点、差异性合理地设置课前预习的资料,辅助学生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也能够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对一些文本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创作的背景、意图和情感,逐步提升学生的各项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很明显学案导学模式,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有利于缓解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压力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就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环节而言,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无论课堂中教师如何卖力地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学生总是不为所动,且在各种测试中的效果并不明显,可能同一个问题讲述多遍,学生就是无法体会和理解。而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合理地分配课堂和课外的时间,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对一些未知的知识进行预习,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探讨,提升教学的效果,同时也缓解了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压力。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具体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在教学案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学案导学中的导学特征并不明显,制作的学案缺乏趣味性等,这些均会影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效果。下文笔者针对这三点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一)学案的制作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差异性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的能力,存在个性化的特征。因此在制作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这种差异化和个性化融入其中,但是当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学案的过程中,均忽略了其层次性的安排。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在基于学案的指引进行预习时无法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影响了整个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质量。

(二)学案中导学的特征未突出

学案导学除了需要教师能够制作学案之外,还要发挥出其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缺乏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正确理解,在学案中并未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也没有融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并未真正突出导学的特征。比如有一些教师在制作学案时就是对课本中相关内容的一种陈述,学生在对这类学案进行学习时并不能够产生思维的互动,故很难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在融入学案导学模式时缺乏了趣味性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是非常多的,学习的压力也比较大,语文这一门课程又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学科,内部很多知识都比较复杂,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甚至还要背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难以提起兴趣。加之教师制作的学案导学模式并未融入一些趣味化的视频或者是游戏,完全是以文字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自控力,这也必然会影响课前预习的效果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升教师对学案导学教学的正确认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融入其中,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和目标,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创新。但是想要真正地发挥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可以正确地认知学案导学教学的相关内涵,能够基于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设置学习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出相应的层次性。比如先从字词到句子,然后到整篇文章的阅读指导和中心思想的掌握,这样才能够符合不同学生对于学案的要求。其次需要在导学案中融入问题设计,通过问题吸引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发挥出问题的指向性作用。最后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学习内容,对其产生兴趣和欲望。如设置一些悬念或者是思考的空间提升导学案的趣味性。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利用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明确学案导学的趣味性、层次性、引导性的目的。

(二)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课前预习导案

每一个初中生对于语文这个科目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并不能够针对这种差异性达到一对一的辅导,但是却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设置课前预习导案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层次性,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前的预习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预习成果,缩短班级的两极分化。比如《社戏》这一教学内容,其需要学生能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进行体会,对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关注。通过对小说进行阅读,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特点,把握住小说的人物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相关作用、农家少年的纯朴和善良。在设置该课程的预习导案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教学手段创设三个带有问题的学习板块。第一个板块,将学生们童年做的一些游戏融入画面中,勾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童年最美好且至今难忘的一件事情。”第二个板块对作者鲁迅以及《社戏》这个作品进行基本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该文本创作的背景以及基础内容。第三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对文本阅读,将生字词标注拼音,并试着将整个文本划分段落。通过以微课为载体,将三个预习的内容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增强预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该文本的基础知识,为后期学习一些重难点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确立学生本位思想,创新课堂导学模式

设置课前预习导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预习的习惯,提升学生对未知知识学习的能力。当然,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预习导案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抽取五至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比如上文《社戏》中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抽查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效果再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合理地设置课堂中的教学引导方法。接着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融入合理的策略,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学习。

1.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除了在课堂前进行应用,引导学生预习之外,在课堂中也可以遵循学生本位的思想,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思维。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这一门课程,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提取,对内容准确进行概括,可以对说明文语言品析,理清其中的道理以及说明方法的作用,对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发现并欣赏,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对该节课程设置学案导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导入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春风,珍惜春光。接着教师引出《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第一对内容的要点进行概括,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第二对语言进行品析,体会说明方法是如何应用的;第三对说明的条理理清。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对内容进行探讨,并将每个学生的成果进行汇总,在班级中呈现,其他小组依次补充。在这样的导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的效果也大大提升。

2.融入拓展文本导学,升华教学效果

语文这门课程并不是学生掌握课本的相关字词,每一个文本讲述的内容即可,其需要学生能够对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文本中写作的方法活学活用。就初中语文试卷测试中最常见的就是语文阅读理解,其考验的就是学生的一种思维,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完相关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拓展文本导学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分析和探讨的能力,升华教学的效果。比如《小石潭记》这一内容,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小石潭的景物的描绘,通过渲染寂寞、幽怆的气氛面对自己贬官时的悲凉情感进行描述。在学生们了解了该篇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文本,如《庐山草堂记》,让学生试着按照《小石潭记》的学习方法分析,并在小组内部分享,最后在班级呈现。

(四)搭建课后导学平台,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融入其中,除了需要在课前以及课中创设导学内容之外,课后的导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可以达到对知识较好的巩固目的。教师可以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建立QQ群,让学生自主地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对学生存在疑问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成课后的预习档案,上传到固定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自由地进行学习,以达到对知识点消化和巩固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也能够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通过设置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导案教学,则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对知识进行探讨。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以及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设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还需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趣味性的原则等,合理进行设置,发挥出导学的真正目的。

[1] 赵进娥.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科普童话,2020(19):87.

[2] 赵丹.例谈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2):10.

[3] 李少珍.渐向“绿草”深处行——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新教育,2019(19):8-9.

[4] 祁海英.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中的目标设定[J].新课程(中),2018(12):51.

[5] 戚秋玲.关于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散文百家,2018(11):86.

[6] 李春雨,佟丽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08):152.

R363.2+5,C1,D045

A

1002-7661(2022)02-0117-03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