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2022-03-18 04:20王晓青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王晓青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4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特别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1]。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真正让思政课内容更加充实、方法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明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参与式教学”通过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不断鼓舞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2]。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度的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新需要和新期待十分必要。

(一)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学生心灵的系统工程。它承担着启迪学生思想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作为一门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时代性都很强的课程,其主旨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既担负着知识理论的传承,也肩负着理想信念的养成和道德情操的提升。与一般的知识性传授课程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教师只管单纯地教,学生只管被动地学,是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注入——接受”式的教学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缺失,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无法得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缓慢,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是无法得到保障。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学生人格塑造、身心健康、素质培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预设目标的要求。

(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保障,教学效果是教学方法的彰显。“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被动学习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习效率极低;相反,主动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掌握新的知识内容。该理论在比较了各种不同学习方法后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被动学习方式效果都比较差。而效果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无一例外都是比较主动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是听讲、阅读、视听和看演示等被动学习;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是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等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学生们参与得越多,收获便越多。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并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手段,避免教师自我陶醉式或自恋式的教学行为,代之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主动地体验,积极地交流,加强合作探究,以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00后”大学生群体的新需要和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3]P378。新时代的“0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多变化。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反对墨守陈规,勇于思考和探索;他们乐于并善于展示自我,追求平等自由,具有较强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00后”群体熟悉网络世界的表达渠道和表达方式,乐于在网络世界中争取话语权,其碎片化、多维度、易变化等需求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实施带来新的挑战。参与式教学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每个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该是积极参与的主体,都不应该被忽略;在教学环节方面,参与式教学强调师生的全方位参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表现、获得和分享,满足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值、学有所用的学习期待。从“00后”的认知特点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和能够彰显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在合作过程中形成多元的智慧和思想的交流,满足学生在理论认知、情感认可和行为认同等方面上的多重需要。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实现形式

参与式教学属于合作式或者协作式的教学方法,重在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其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问题讨论式、论辩参与式、学生主讲式、小组交流式和实践参与式等。

(一)问题讨论式

问题讨论式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自觉主动地进行有意识、有目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其鲜明的创造性、主动性、开放性、民主性等特点,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活跃课堂气氛[4]。在实施问题讨论式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主题,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用疑问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强化其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概论”课中讲到我国政治建设的民主问题时,笔者设置了如下一些问题:什么是民主?中国的民主与西方的民主有什么区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为什么说协商民主是中国特有的、独有的民主形式?全过程民主是怎样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教师简单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方法进行教学,其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学生将思想的权力交还给教师。久而久之,学生思想的火花和创造性的灵感得不到释放,对社会问题的独特理解和认识没有机会表达,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降低甚至对学习内容产生抵触。问题讨论式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多向度的交互对话。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利用学生对问题的疑惑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论辩参与式

论辩是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手段,它的意义不在于完全驳倒对方,更重要的是论据、论点和推导结论的逻辑链条,考验学生辨别是非、明晰立场、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等,而这些正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思维品质。论辩的关键是明理和说服。在“概论”课教学中,笔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复杂、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以及容易混淆的疑难问题,将论辩参与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既有效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论辩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以及双方彼此之间的明理和说服,在促使对方理解、接受并践行自己的思想主张过程中,达到了明辨是非,澄清片面认识和错误认识的目的。比如,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启示时,笔者设置的辩论题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路在何方?到中心城市去Vs到广阔农村去”;在讲中国国情的相关内容时,设置的辩题为“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危机四伏Vs复兴在望”[5];在讲授外交关系问题,设置的辩题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依靠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干预Vs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辩论既可以采用传统的两方对抗式的辩论,也可以设计情景,利用情景演绎的方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实践证明,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乐于争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适时运用论辩参与式教学,既能搞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相互启迪,消化所学知识,厘清错误认识。

(三)学生主讲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主动的传授者”与“被动的接受者”的关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是课堂教学的常态,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主讲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你教我学”教学方法的局限,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的一条很好途径[6]。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学生从“课堂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通过师生角色的互换,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与创新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走向讲台,营造了开放自由、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学生用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去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知识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学生在准备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在查阅资料,钻研授课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需要重组、建构自己所学的知识并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全身心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其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也得到锻炼,所学知识更是得到巩固。

(四)小组交流分享式

学生主讲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自我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班授课,人数规模在100人左右,单纯采取学生主讲式,无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予每位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采用小组交流分享的方式让每位同学参与其中。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7]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将学生以固定的人数分组,将学习任务发放至各组,由小组成员独立或集体完成,最后以小组汇报形式完成的参与式教学。比如:笔者在“概论”课讲到毛泽东思想时,布置了小组作业:通过“学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阅读一篇文章,赏析一件文物,讲述一个故事……”等素材,探寻历史,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具体流程为:首先,各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确立自己的任务选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内容的完稿;然后,组员在小组内进行演讲分享,选出本组的优秀作品。最后,全组同学经过再讨论、再打磨的主题提升,在本组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确立小组主题,作为最终的小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的互动式学习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全员参与。从开始的成员个体PPT制作到最后小组集体的汇报展示,从组员之间的多次沟通交流到最后小组成果的课堂实战演讲,一方面,组员之间多次的交流合作,使得学生的倾听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作为小组任务,各位同学在积极参与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协同努力,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团队精神和竞争精神也得到很好地体现。

(五)实践参与式

参与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而且也应当延伸至课堂之外。社会实践是更加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也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方式,通过志愿活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下基层、走村寨、进农家、访百姓,了解国情、关注民生、奉献社会,将理论与实践、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构筑起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接与互动。具体来说,可以安排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形式多样的实践主题。比如:“助力脱贫攻坚我先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辉煌百年: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契机,走进各地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物访谈 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寻访校友、学者、军人、干部等,近距离接触模范、聆听故事、感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争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中实践、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在社会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与社会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要求

与一般的灌输性教学相比,参与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和获得感。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更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方法。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8]P377。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权利,激励学生承担学习责任和增强自我意识,鼓励学生去做自我发展的探究者和建设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变迁带来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汲取方式都较以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获取的知识信息呈现出海量化与碎片化并存,去中心化与多中心化共生的特点,这使得其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表现为爱思考、有激情、知识蓄量大,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肯定、成绩得到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认识基础、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思想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都体现了学生主体自主、开放和创新的特征。只有聚焦学生这一主体,让学生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者而不是被动的思想接受者,学习效果是主动的生成而不是被动的传递,才能推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主动认知和情感认同。

(二)注重以教师为主导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8]教师之所以为“师”,在于教师有德、有智、有法。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教师既是导演,又担任角色,既“导”又“演”。教师角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入戏。教师和学生“演”的是“一出戏”,而不是“两张皮”。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师生都未“入戏”,教师只是为完成教学进度,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学生睡倒一片或玩手机游戏;一种是教师“入戏”而学生不“入戏”,教师充满激情,慷慨激昂,不顾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课堂成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9]。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激活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贯彻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作用更加重要,标准要求也更高。教师一方面必须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科学定位、熟练把握,同时还必须具备对课堂节奏的掌控能力、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能力。

(三)创设参与环境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体现师生人格平等且相互尊重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为了让师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和相互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为主体,互相作用,以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地合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常常呈现出一种“张力”状态:教师作为教育者,权威地位至高无上;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长幼有序的秩序架构割裂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影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沟通。长此以往,学生逐渐表现为思维倦怠,不愿思考,不愿质疑,不愿提问,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提供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由信息接受者向知识创造者的角色转换。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以高高在上的经验所有者的身份,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预设答案的框架之下,而是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在合作、对话、辩论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在开放、平等、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结语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课程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将直接促进他们最终的学习成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价值观养成,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