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彤,韩富军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我国从2015年开始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到目前已经扩围6次,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量共计132个[1]。辽宁营口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于2020年5月[2],目前正处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起步阶段,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已逐渐显现。而学校是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特别是高职院校更是承载着我国职业技能类人才培养的重担,所以为了配合跨境电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主要突破口。
营口市位于辽宁省南部,沈阳市和大连市连线中点位置,渤海东岸,距离省会沈阳市和辽宁省第二大城市大连均约200公里,交通便利,对跨境电商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大连市和沈阳市分别于2016年[3]和2018年[4]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其跨境电商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盘锦市作为和营口市同期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城市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加大电商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壮大跨境电商产业。由此可见,目前营口市的周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正逐步走上正轨[5]。
目前营口市也在加紧构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保税仓、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北方网红自贸小镇等在内的平台体系[6],促进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快速培育。从调查情况来看,跨境电商大部分一线工作人员来自各行各业的“服务员”,企业对员工入职门槛要求极低,这样很难实现未来跨境电商高速、高质量发展。且大部分员工不具备英语交流能力,无法完成跨境业务沟通。同时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对企业来说培养十分困难。
营口市跨境电商企业种类较多,有跨境电商贸易商,也有跨境电商工厂,还有跨境电商第三方服务企业等,企业也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运营和销售环节的专业技能人才是实现跨境电商业务的中坚力量,同时跨境电商的运营和销售环节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由于跨境电商业务主要是同境外企业开展贸易往来,所以对外语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在人才招聘时通常要求应聘者必须持有外语技能证书。只掌握外语技能,对跨境电商企业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聘者最好要同时具备跨境电商的其他职业技能。因此对跨境电商企业来说,他们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是“外语技能+跨境电商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营口市跨境电商对外语技能的需求以英语为主,日语、韩语、俄语为辅。
校企合作是在职业教育探索中走出的一条新型教育路径,它能够快速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通过“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7]。教育部在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曾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8]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国家也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9]、《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10]等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支持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国家之所以大力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这说明校企合作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培养相关职业技能类人才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十分契合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
从跨境电商的运营和发展来看,它对人才的要求较高,也是多方面的,涉及的学科也存在很多交叉性。很多从业者的专业与国际贸易、会计、计算机、英语、物流相关。薛丹等[11]通过对跨境电商企业调研发现,目前跨境电商企业人才应具备语言能力、国际贸易知识、跨境电商平台设计与维护、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跨境电商支付选择、跨境电商物流管理、跨境电商法律知识。对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最稀缺的就是上述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大部分求职者并不能百分百地满足企业需求,所以企业会耗费大量精力、人力、财力和时间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但培训出一名合格的员工后又面临着员工重新择业的风险,造成企业人才流失,导致企业陷入两难的局面。
掌握一门外语技能是营口市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高校开设的外语类课程主要以英语为主,只有少部分高校开设了日语、俄语等小语种课程。对营口市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日语、韩语、俄语等小语种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所以校企之间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外语技能人才。然而校内的外语技能培训通常以理论为主,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也是重理论、轻实践,所以校方要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外语口语交流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情境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情境,并利用简单的外语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习惯将跨境电商业务知识与外语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跨境电商专业技能与语言技能同时提升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跨境电商业务水平和岗位就业能力。
营口市跨境电商产业未来一定会对一线运营、销售、操作职位有大量需求,所以跨境电商人才储备工作势在必行。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向学校抛出了校企合作的橄榄枝,欲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将部分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内容植入教学,这能让校方更加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更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因此校企合作必然是未来企业和学校共赢发展的趋势[12]。且对企业来说,为了确保就业上岗率和运营成本,职业院校也必将是未来校企合作的主要力量。
跨境电商属于高职院校出现的新兴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都处在探索发展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完善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借鉴,教学过程也没有形成成熟的规模和体系,教学资源也十分匮乏,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愿意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用人需求。只有了解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了解国家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政策,才能与时俱进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能够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能够不断缩小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期待的人才之间的距离。跨境电商企业能够根据行业市场需求和实战操作经验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从而使学校能够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职业技能类人才,它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那样偏重于注重学生学术理论方面的教育培养,所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跨境电商岗位操作性很强,如果学生只坐在校园里学习课本知识,就好比纸上谈兵,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诉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的。所以学校需要借助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跨境电商工作场景,接触真实的跨境电商业务,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项目训练中。企业的老员工也会为学生分享更多的工作经验,让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闭环训练,从而实现跨境电商理实一体化教学[13]。
校企合作期间,企业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也能为教师提供实践、交流机会。由于学校大部分跨境电商授课教师都是由各个相关专业调配而来,对跨境电商知识的综合把握并不理想。企业可以帮助教师拓宽知识和维度,让教师到企业与一线工作员工开展经验交流,体验跨境电商真实业务项目。还可以通过企业培训了解更多跨境电商专业知识,掌握更多跨境电商职业技能,从而不断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校企合作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借助校企合作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将原本在新员工入职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进行的岗前培训前置到学校中进行。企业的岗前培训目的就是为了员工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如果将岗前培训前置,学校可以将培训内容更加细致地进行体系化教学,实现更好的“岗前培训”效果。对于企业来说既省时又省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多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人才,让学生毕业即上岗,上岗就胜任。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就业,但很多企业对用人门槛有要求,导致很多专科生毕业后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要求企业对类似“订单班”的毕业生实行100%接收录用,对普通班的毕业生实行优先录用等,让学生毕业后拥有多种就业选择。
营口市的跨境电商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口市跨境电商企业将会面临大量的人才需求,社会招聘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所以学校才是企业人才储备的重点聚集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和学校联手在招生环节就开始进行投入,从开学就可以植入企业文化,借助学校的师资力量为企业量身打造合格的员工,不断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填补企业人才流失的缺口,助力营口市跨境电商企业的长足发展。
总之,跨境电商行业是一个人才流动性较强的行业,人才供给缺口也是制约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作为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14],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主动把握好此次契机,积极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系统、深入的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以和学校联手在招生环节就开始进行投入,从入学初就可以植入企业文化,借助学校的师资力量为企业量身打造合格的员工,让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达到无缝对接,不断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填补企业人才流失的缺口[15]。跨境电商企业与学校共同实行产教融合,学校、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助力辽宁省和营口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同时也为学校师生创造动手实践机会,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可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16]。另外,也应该积极借鉴省内其他试点城市与高职院校教学融合发展经验,吸取国内其他试点城市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条件,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人才产业链和生态链,为营口市的跨境电商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