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波
(云霄县和平中心小学,福建 云霄 363303)
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传统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仅仅聚焦眼前“这一篇”的教学思维,知识点零散而庞杂,缺乏系统关联。这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无法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1]。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来展开,把目标落实在单元里的每一课。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着眼单元整体,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
备课不能仅仅备一篇课文,一定要着眼单元整体[2]。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领悟先辈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感受其崇高精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围绕这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的练习活动。教学三篇课文时,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以及内心的变化,领悟人物的品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单元课文,对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则让学生从例句出发,在体会人物的内心后选择情景仿写。单元习作话题是“他了”,要求写一件事,尝试从多角度具体描绘人物的表现,反映出他的内心,意在实现读写迁移,提高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
笔者在充分解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后,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单元教学内容整合,构建一个精读与略读、阅读与语文园地、课内与课外、读与写交织的学习活动,精准施教,落实要素[3]。
理解课文内容与学习表达方法,就像鸟之双翼,不可或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第三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中,应引领学生细细咀嚼,领会句子、词语的独特魅力[4]。本单元教学需要处理好落实语文要素和课文整体教学之间的关系,要把对关键语句的品读融入课文的整体学习之中。
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语句,说说在看到电报和艰难抉择时毛主席分别有怎样的表现。接着,让学生自主品读这些语句,然后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深入思考,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军神》一课,不仅描写了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对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教师教学时可以提示学生按照故事点发展顺序来找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如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找到相关语句后,可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比如,学习“问诊时”这一部分时,可以提示关注沃克医生在这一阶段的神态变化,即一开始是“头也不抬,冷冷地问”,检查伤势时先是“愣住了”,继而表现出“一丝惊疑”,后来判断他是军人后“目光柔和下来”,进而体会到沃克医生见刘伯承伤势严重却从容镇定,内心逐渐从冷漠变为默默地赞许。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把精读课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可先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的自主默读课文,画出能够体现方志敏品质的语句,然后围绕这些语句谈体会。教师要提示学生不要只是空泛地说精神品质,应聚焦文本,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体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可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抓住动作、语言等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学习“交流平台”时,再一次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各抒己见,说发现、议方法、谈拓展。
1.说发现:第一段话强调了阅读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等,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第二、第三段话,以《军神》为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二是从人物的神态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2.议方法: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时,关注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等的句子,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军神》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如刘伯承求诊时、手术前、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表现了刘伯承乐观无畏的惊人毅力和强大内心。
3.谈拓展: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说说自己还从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提示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注意运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例句是如何具体表现人物内心的”。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例句并思考:句子中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再引导学生说说分别从三组语句中体会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他们当时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其次,围绕教材提供的三种情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在影视作品中所见的场景展开交流:在这些情景中,人们的心情一般是怎样的?比如,“焦急地等人”是要表现出焦急的心理,这时可能会皱着眉头四处张望,也可能会不断看表、来回走动,还可能会打电话催促,催促时的语速可能很快,语气急切。然后,引导学生任选一种情景仿写。如果学生对教材提供的情景缺乏体验,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其他情景来写。完成仿写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选择某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把经过写清楚。之前,学生已学过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次习作,还要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从多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体现习作要求的不断提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写之前,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以及“交流平台”中习得的方法。然后回忆选择的人物当时的样子,要尽量打开思路,不要局限于教材中提到的几种情况,如一个人高兴、害怕、委屈、难堪时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思考:他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是什么事导致他有这样的表现?想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事情和人物的表现结合起来,尽量把细节想丰富、想具体。回忆有困难时,可以找一找当时的照片,或是和共同经历过这件事的人聊一聊;还可以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想写的人物和他当时的表现,说说自己打算写哪些内容,接受其他人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对“具体”的认识。确定思路后,可先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写的时候注意把写人和写事结合起来,既要从神态、动作等不同角度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详细生动,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师要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加强不同年段、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单元的内部横向联系,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实施精准教学,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把习得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阅读中去,迁移到习作中去,从而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