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性探究

2022-03-18 03:44史振华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生活活动

史振华

根据教育部最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方针,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都开发了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工作和技术培训等。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学习社会通用技术,了解分工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增强其认知与实践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养成积极参与工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并强化“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观念。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与其他文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培养。它不仅重视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其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之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与经验,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与验证机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性、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具有很大的帮助。二是自我治理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多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实践,促进其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升。在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依据教育目标和课程要求,创设适当的实践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探究

(一)立足生活,让教学活动回归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较为丰富、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找到新知识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对应的地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经验去学习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避免学生与所学学科之间产生距离。应创造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在大型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与利用生活中的教学因素,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理解、感知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合理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作为重要途径,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为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学习条件,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和行动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行性,也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教师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及活动项目等,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成长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应搭建社会实践学习活动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使他们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去接触和了解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应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生围绕“消费与理财”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体的实践探究思路,让学生从合理消费、了解家庭消费结构以及理财实战演练的角度出发,主动调查与分析家庭消费结构,了解每月收支情况,依据自己的认识与判断,制订消费计划,以避免养成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念。教师还可以寻求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尝试参与家庭当月理财工作,为学生创造理财实训机会,进而加强学生对理财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理财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课程教学不应只以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为目的,还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方面,教师应积极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教学导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时,教师首先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计划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可围绕活动主课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所见所闻,主动分析生活中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并在课堂学习中与同学交流分享,谈一谈自己对问题事件的感受及看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在讲授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后,应适当提出几个生活化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在学习本节课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这些环境问题?”通过设计各种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四)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应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应以初中小课题研究为主要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并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指导学生围绕“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展开探究时,教师可以采用小课题研究模式,让学生抓住研究重点,掌握问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和具体研究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自己学会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为同学提供恰当的帮助。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查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并结合教师选择的典型实例,深入分析相关知识,体会“关爱”的深刻含义。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做到关爱他人。其次,在确立实践活动目标后,应引导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如以“助残”为主题,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帮助残疾人士,进一步感受志愿者活动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内化学科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文化基础维度。

(五)进一步增强教学实践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讲座”,而且也是“实践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习就是工作,教学就是学习。 我们应将生活学习实践恰当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摆脱单一的纸笔学习方式,通过口、耳、体等协调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目前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活动内容的贫乏和实施过程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以纸笔为主,活动方式以教育示范为主。笔者认为,综合实践课程既要考虑内容的完整性,又要突出活动的实用性,更要加强活动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开阔他们的认知视野。

(六)更新活动方案,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及时更新活动观念。初中生非常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开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创新活动和更受欢迎的教学活动,如案例研究、社区活动、游戏竞赛、实地观察、社会研究等。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努力让学生增加更多的新经验与新观念。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种设计无疑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将社会工作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和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需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学生开辟广泛的培训场所。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只是在社会上的实践场所,还可以在学校内的场所予以实施。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开辟种植场,引导学生种植、整平、播种、浇灌等工作,完成自主创业的重要目标。还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蔬菜水果种植园,为学生观察整个植物生长过程提供平台。从第一次播种到最后收获,所有学生都能参加,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意识,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开放性与有效性。第二,积极与家长合作。家长如果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他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主动性。例如当学生在假期参观博物馆或革命场所时,家长一旦参与活动,则可以提高活动的安全性。同时,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将进一步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八)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一体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全面掌握学情,当学生感到困惑或遇到问题时,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此外,教师应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个性化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九)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需求,把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加以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喜欢生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关心社会。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比如“我为社区做贡献”,这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对所居住社区存在的问题开展分析,调查社区的环境状况,找出社区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探寻改善社区环境条件的相应措施。通过这类探究活动,既可丰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辨意识。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决定着生活的质量。需要全社会团结一致,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十)促进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

教学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统一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实现理性与感性的辩证统一。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教师仍过于注重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在知识理解过程中出现肤浅化、片面化和边缘化等问题。许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背书,其缺乏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自动手实践,不断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逐渐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总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要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任课教师必须要注重打造师生互动化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让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实现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