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儿童教育差异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2022-03-18 03:44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

王 惠

中西方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家庭到学校,从国家到社会都体现着明显的不同。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借鉴先进国家优秀的教育经验,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儿童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我们应在不断交流、融合和碰撞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幼儿教育。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中西方儿童教育差异及成因,以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中西方儿童教育差异

(一)中国的幼儿教育

1.幼儿教育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应该学好基础知识,为上小学打好基础。虽然国家要求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不能照搬小学的教材,不能教授书写、拼音、奥数、珠算等学科内容,但为了迎合家长,为了追求入园率,目前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层面上。虽然现在幼儿园在办学理念、办园特色上有很多探索和突破,但最终教师评价孩子时还是把“学习好坏”“听话与否”作为根本标准。

2.幼儿教学观

受传统教师观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上。对于孩子回答不上的问题,教师很少会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都会“不设门槛”地直接说出答案,很少给孩子说出不同想法或结果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很难培养出敢想、敢说、敢做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孩子。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让幼儿轻松地掌握知识或技能,教学侧重于结果的知识灌输,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孩子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3.家庭教育观

首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中国的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其次,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大到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小到洗衣服做饭等,全盘代替,导致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家长过度的关心与疼爱使他们产生了过度依赖的心理,这样就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成熟能力低,降低了他们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性,对他们以后的独立生活有严重阻碍。

4.社会教育观

中国社会十分重视孔孟哲学之道,“生命、道德和伦理”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不鼓励孩子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倡导和谐中庸,这种价值取向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孩子竞争和进取精神,限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出谨小慎微、压抑自我的孩子。此外,科举制的盛行和延续使人们产生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十分严重。受这种观念影响,大多数企业在用人方面也过于看重学历,轻视能力。学历成为他们工作的必备敲门砖,无形中给家庭和孩子增加了莫大的压力。

(二)西方的幼儿教育

西方在对儿童的教育上一直秉持开放发展、关注个性的育儿观点,是与西方一直以来的文化密切相关的。

1.幼儿园教育观

在幼儿教师的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独特的个体,没有聪明与否、优劣之分。在儿童教育上主张 “融合式”的教育思想,从小重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教师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幼儿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只是孩子的伙伴和向导,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提出问题,以及问题探讨的研究思路,不会把标准答案提供给孩子,不会嘲笑和讽刺孩子幼稚的见解。因此,西方的孩子敢说、敢想、敢做。

2.幼儿园教学观

西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步培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孩子的个性、主体性、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1]幼儿园是儿童玩耍的乐园,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学习书本知识的任务,游戏就是基本的教学。作业的布置上,西方国家的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一般都是动手操作的作业,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动脑能力。

3.家庭教育观

西方的家长认为,知识源于好奇心,保持好奇心就是保持探索的种子,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是很多家庭的必修课。而且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注重孩子的独立教育,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认为,作为独立的个体,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然地成长,家长的责任就是要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能和特长,而不是强迫或硬性灌输。[2]家长还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两三岁就自己住一个房间。在家里孩子会充当家庭主人的角色,积极参与家庭的各项活动和大小事情的决策。

4.社会教育观

在西方人的世界观里,人生来就是平等、自由、独立的。这种观念渗透到儿童的自由和解放,师生相互是民主、平等和独立的。在社会普遍的教育观念上,正如英国的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罗素主张的要实施“自由教育”,提倡教育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使他们学会生存,能够根据自己的天性充分发展。因此,西方孩子都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向别人说“不”,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是西方孩子的普遍特质。

二、中西方儿童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是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西方人注重思辨思维和对理性思维的培养,提倡理性地分析问题。对问题的细节和整体考虑之后再综合考虑,形成了西方人特有的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思维。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注重对事情的推理和研究,而是注重对事实的分析,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判断。这种直观思维决定了中国人认识事情的局限性。

二是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的发展以及自身的竞争。他们认为,个人是组成社会发展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的方式都是由自身的能力决定的。而中国人则注重社会的和谐和团体的共同进步,中国人的潜意识里缺乏竞争的观念,在个人利益和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先考虑群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所以这就决定了中西方在社会层面上对教育问题存在着巨大差异。[3]

三是行为规范存在差异。严复曾说过:“中国最重三纲,西人首明平等”。西方人对利益的过度追逐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淡,重视利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问题。而中国人注重感情,重义轻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不善于利用法律来处理问题。

四是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资金也不能与西方国家相比,西方国家的孩子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优越的教育设备,这为学生从小用自己的思维创造事物奠定了丰厚的基础。[4]

三、中西方儿童教育差异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构成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教育。不是西方所有的教育理念都适合中国,但通过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的教育思想、方法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5]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探索教育新观念和培养儿童的能力、儿童教师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落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教育需要开放的视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就意味着幼儿教育是孩子未来一生发展的基础,幼儿教育功能的本质就是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因此,幼儿教育要转变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违背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观念,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学习西方提倡的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个性、自信心、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对儿童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品质,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应当给孩子更多的与人交往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伙伴中表现自己,发挥特长,表达观点,为其良好的个性发展打下基础。幼儿教育应该回归人本,更多地强调教育过程,强调孩子个性化发展。

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正在给全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教育也身在其中,科技的进步对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人才观、育人观、教学观等都将发生改变,也给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所以,幼儿教育要有开放的胸怀迎接这个挑战,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真正地适应一个高度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时代。

(二)幼儿教师需要开放的胸怀

在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很大改变,但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仍有很多,表面看教师尊重了孩子的个性,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整个教学仍然掌控在教师的权威下,所有的教学环节仍围绕着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展开,尤其是当孩子想说出自己的观点、苦于表达不清时,或者是孩子想说出自己与众不同(主要是和教师不同)的想法时,教师常常打断孩子表达,这种武断的做法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损害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是遏制了孩子创新的萌芽。今天的幼儿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从过去的处于中心地位,向孩子的陪伴者、指导者、游戏伙伴、学习伙伴转变。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其次是研究者;最后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引路者、陪伴者。多元社会需要多元人才,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和发展空间。因此,幼儿教师不应故步自封,应有开放的胸怀,加强学习,真正理解“个性化教育”“主体性教育”等理论的真谛,并实实在在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落实在行动中。

(三)幼儿教学需要开放的课堂

陈鹤琴批评过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弊端:孩子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教室的时间太长,团体动作太多。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理应成为指导我国幼儿园教学的指南。幼儿园教学应该有开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学习方法、开放的学习空间。创建以孩子为中心的新型课堂,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多研发吸引儿童注意力、引发兴趣的方式方法,改变集体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走出教室,让教学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独立和探索精神,让孩子初步认识社会。这些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探索能力,使孩子一生的成长受益无穷。

(四)幼儿教育需要开明的家长

家长应该懂得幼儿是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或私人财产,父母应学会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享有的人格权利,健康的人格培养应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身心、智力发育是有阶段性、规律性的,而且是有个体差异的。家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玩乐时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有限的分数或技能。家长应重视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德国心理学家法斯认为:“孩子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可能是提前发出她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家长应该懂得,真正的教育不是强制得来的,兴趣也不是逼出来的,家长的强势只能毁掉孩子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性。

(五)幼儿教育需要开放的社会

幼儿教育需要有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应该有开放的思想。由于中国传统的用人标准,导致社会上格外重视学历,用人单位等更为关注成绩的好坏、学历的高低,成绩、学历无疑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成功标志。而西方社会更为看重的是突出自我的创新与独立,所以才会出现大批的如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一样的创业者和企业家。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人人创新”的新态势,社会应建立多元的人才观,为实现个人梦、中国梦提供更为解放、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结语

对于西方儿童教育思想、观念的不同,我们并不主张全盘接受的态度,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自身的国情相适应,吸取西方教育中的精华,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办学的质量。相信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幼儿教育一定能够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