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内涵解读及其实现路径

2022-03-18 03:30杨茂林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德情怀思政

杨茂林

(1.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昆明高级技工学校, 云南 昆明 650033)

思政课是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守护阵地安全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而提升教师“情怀素养”则是思政课教师执教为民,履职尽责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保持教学活力,让思政课越上越出彩的内在源泉。

一、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内涵解读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厚植家国情怀,怀着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坚定前行;要有传道情怀,能够不负学生的求知心切;要有仁爱情怀,爱教育、育学生,以柔软之心孵化思政课的温暖之花。

(一)家国情怀:“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保障

家国情怀是思政课教师保障“为谁培养人”的先决条件和前提保障,只有涵养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才能保证党的教育事业不走偏。进入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对祖国的忠诚热爱。随着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渐成为家国情怀在新时代话语体系中的凝练表达。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就是要怀着对祖国与人民深切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矢志不渝,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美的河山,这是无论外界形势如何变幻都能保障思政课教育方向精准的必由之策[2]。只有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思政课教师才能在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正在走的路有深切的情感认同,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研究,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思政课教师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教师讲信仰,导信念、育新人要求教师必须自己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只有教师有信仰,学生才会真心跟随,社会主义的事业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政课教师超越了普通的知识传授的层面,而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路人,也是保障思政课“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方向不走偏的内在保障。

(二)传道情怀:“培养什么人”的育人方略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所传之道就是要通过思政课教学活动培育起学生正确的三观,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来,这一目标的达成要建立在知识广博和技术精湛两个层面上。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对理论的来源和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在精准把握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坚定对伟大祖国光明前景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增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思辨原理。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学懂吃透,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这是思政课教师传道情怀的先决条件。其次,传道情怀还要求思政课教师能传道、会传道、乐传道,在教学中坚持改革创新,设置真情境、选取真材料、提炼真问题、激发真思考。在守正创新中将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科学地将教学规律和教育原则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采用灵活的小组教学、开放式教学、任务教学等方式方法,兼顾教学的前瞻性,采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保持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思政课教学绝不是“和尚念经”,而是要在行动上自觉践行传道者的使命,厚植“传道情怀”,会传道,能传道,擅传道,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不朽功绩。

(三)仁爱情怀:“怎样培养人”的方法指导

思政课教师的仁爱情怀是对人的关怀,对学生的关怀,这是思政课“怎样培养人”的方法指导,思政课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思政课教师要以仁爱之心掌握贴合学生心理实际的教学方法,思政课要真正上到学生心坎上,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着手,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以学生为导向调整教学方法,是教师仁爱情怀的直接体现。另外,思政课教师应关注人的成长,在教育过程中贯穿人文关怀,在与教育对象的交流碰撞中,要主动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所处的精神境界。思政课教学是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内容,是教师的主动性活动。对于教师来讲,这也是完善教师理想人格的有效途径,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在长年累月的单调重复性劳动中,仁爱情怀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脱离工具人倾向的成长之路,对于教师来说,那一个个有趣的灵魂,鲜活的生命体足以燃起教师的职业热情。在学生身上倾注满腔的热情,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和道路的践行者,教会学生接人待物,认识自己和世界,体验来自师者关怀的温度,引导学生在推动社会国家发展中实现自己的幸福。

二、“情怀要深”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养

涵养思政课教师情怀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教师职业保持持久生命的关键所在。思政课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情怀素养是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体现,是思政课教师站稳三尺讲台的必修内功,也是教师保持心向阳光,锤炼初心使命的关键。

(一)“情怀要深”是由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本质决定的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指向,“立德”要立的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德性修养。思政课“立德”的教育过程,既包含帮助学生理解“德”的内涵、升华学生“德”的情感,又要引导学生“德”的践行,这是“立德”的题中之义[3]。“树人”就是要把人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内在魅力来影响人、改变人、发展人。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指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和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社会主义道德信仰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享受幸福并创造幸福。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就是要求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保持高度的政治认同与思想准备,坚定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忠诚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而这一切目标达成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重点在于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去。思政课教师往往是受教育者进行参照学习的重要对象,教育者的主体素质往往会成为受教育者最直观的参照标准。受教育者往往是通过思政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及其人格魅力的感染来认识人、认识道德、认识人生、接受道德教化的。因此,涵养思政课教师的深厚情怀是影响思政课能否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师要将真信化为真情,以真情感染真人,才能打动人,引领人,思政课教学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二)“情怀要深”是思政课教师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回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属性上,一方面,随着教育普及和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使师生比例失衡,使得教师工作强度有所增加,常规性的事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的精力。另一方面,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学标准和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产生职业倦怠也是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4]。思政课教师要保持持久的教育激情和坚韧的理想感染力,涵养思政课教师的情怀是破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其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艰巨的历史责任,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立业之本[5]。思政课教师的持久生命力的保持除了建立在对知识体系、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之外,还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深厚的情怀素养。只有“热爱”方可抵“岁月漫长”,而“情怀”就是思政课教师保持“热爱”的不竭动力,思政课教师只有对思政课充满热爱,才能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感受到思政课教育的魅力,将热爱变成钻研和提升的动力,深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用心教学、用爱播种,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成就自我。

三、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培育路径

思政课教师情怀的养成是内在和外在两个方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从内心寻找力量,在教学实践中磨炼育人技能,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深职业认同,才能历经风霜,本色不改,才能始终如一,坚守内心执着。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坚定的政治修养,思政课教师渊博的知识首先是要广泛涉猎教育教学的经典著作,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理,这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其次要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并深刻理解其中的历史选择与人民立场,这是思政课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政课教师增强民族自豪感,保持三观正确,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奉献青春和才能的自我教育方式。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源头起点,广大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思政课教材了然于胸,还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解释教材背后的原理,使自己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随者。思政课教师还必须加强对我国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其科学性,自觉用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理论学习是培育情怀,提升综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扩宽理论学习的宽度与深度,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并从中汲取营养[6]。

(二)立足实践锻炼,深化自我认同

情怀要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师生情感互动中深化情怀,自觉地将个人职业追求付诸教学实践,使个人职业理想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升华[7]。首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亲其师”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应在教学实践中关爱学生,以情育人,如春风化雨般温暖学生、关爱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学生深厚的爱,思政课教师所传之“道”才会有坚实的情感依托。其次,教师应在教学改革方面下功夫,用心教好理论知识,通过话语表达、教学技术革新以及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等手段,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牢固阵地。第三,思政课教师深化情怀要自觉锤炼职业道德情操,在奉献中彰显情怀,做到不求回报、辛勤耕耘,利用思政课堂的养分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思政课之所以是一门有温度的课,就是因为思政课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思政课教师只有将这一工作做深,做细,才能深化情怀,成就自己。

(三)培养职业情感,努力自我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思政课教师的情感表达是学生决定是否接受熏陶和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决定思政课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增强自我职业认同,在教师职业中找到工作的乐趣,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使每一堂思政课都能够从心灵出发,真正触及学生的情感认同。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深化职业认同,培养职业情感,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建立合理的职业期待,思政课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期望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学实践就能够彻底改变学生的认知情感,需要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认识到思政课教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避免期望过高达不到要求时,产生职业挫败感。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擅于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激发职业情感,提高工作热情。职业情感决定了教师对待思政课教学的态度,特别是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职业情感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影响或者职业挫折受到影响,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把立德树人的光荣任务揽在肩上,以自己微小的力量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在教学实践之中,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终身职业理想,不惧挫折与挑战,直面任何困难。第三,思政课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板,思政课常讲常新,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赋予了思政教育更多的时代课题,思政课教师要强化自我创新精神,努力提升自我,思政课教师要敢于突破旧的理论框架束缚,善于对时代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答,在新时代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寻找新思路,探索新模式,使思政课越讲越有趣,越讲越动人。

(四)以师德师风促进职业素养提升

师德师风建设是思政课教师永葆光荣传统的有效外部手段,思政课教师情怀素养的培养和巩固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培育职业认同,促进教师情怀养成。思政课教师,要以德立身,只有把“德行”作为教师评聘的第一风向标,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成绩又重师德,给德才兼备,师德高尚的好教师给予鼓励,鼓励教师见贤思齐,形成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相互学习,欣欣向荣的良好风尚。教育管理部门要立足教师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师德师风建设章程,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手段,不断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依靠每一个思政课教师去落实,思政课教师只有厚植情怀,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积极践行情怀养成之路,才能书写好时代给出的答卷,无愧于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立德情怀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