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华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我国的医养结合,借鉴了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在我国实践中得到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及长寿老人数量的增加,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促进了新的养老及医疗需求,急需很好的解决办法。社会和家庭对于老人的帮助和照顾需求加大,尤其是对慢性病的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加大。医养结合的深度融合问题更加突出和急迫。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的医养结合政策,由点到面,不断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为,只有政策和机构,没有人才的配合及衔接,很难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人才的培养及输送是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养结合”的含义主要指养老与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相结合,边医边养,综合治疗。通过医养结合的含义,可以看出来其内涵包含着养老与医疗的交集领域。随着医养结合的发展,医养结合的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问题,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从我国医养结合政策演进来看,2016年陆续出台了一些医养结合相关的政策。《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2016年6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第一批试点有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等50个市(区)。该通知提到“要在各省级卫生计生部门和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部门协作、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机制,加强管理,确保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社会效果”。从政策解读来看,要想保障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人员的保障机制是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民政部发布《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该通知以北京市朝阳区、辽宁省辽阳市等40个市(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其中提到“要在各省级卫生计生和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部门协作、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机制,加强管理,确保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社会效果。”该通知提及并重视建立部门协作、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机制。
两次试点城市名单及政策,都提及人员保障机制的建立、管理及推进。说明人员保障是医养城市建设推进的重要部分。
201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关于推进医养结合、继续发展养老产业,继续提高老有所养的质量等政策措施,提及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且提到,执业后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待遇相同。该措施对于人才的培养及激励有所提及和细化。
2022年2月21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印发,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推动其在长期照护服务标准规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储备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签约合作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间展开,做实合作机制和内容。预期到2025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落实医师区域注册制度,鼓励一些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东北某城市医养城市建设紧跟国家政策及规划方向,得到很好的发展,取得相应的成果。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安排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专业人才缺失、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个领域的人才缺口,还是挺大的,可以拓展就业来服务社会。首先医养结合可以扩大就业空间,可以培育经济增长点,促进人才培育和储备。现在医养结合的供求市场,普遍存在着供求失衡的问题,也就是说,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多,供给没有跟上需求,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可以借助需求来推动发展。国家通过试点的方式,展开医养城市试点,在很多省市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推广及普及,还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与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十分必要。该领域人才的培养及储备,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及扩大就业领域。
以东北某城市为例,分析下医养城市建设试点成果及每个项目下的人才需求。
1.“院中院”模式下的人才需求
该模式为在医院中办养老院,在医院中设立老人照护区,院中治病救急、院后康复照护老人。这种新的模式中,对于老人照护区的照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增加了该领域的人才需求。
2.“医养结合床位”模式的人才需求
该模式为将医院嵌入到养老院中;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设立“医养结合床”。这种模式,新增了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3.就医绿色通道下的人才需求
在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就医服务绿色通道,开设老年病科或老年病门诊的。对于专门的医生和医疗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需求。尤其是专业医护人员,培养需要时间,需要提前储备。
4.社区家庭医养结合的人才需求
社区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可以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等,给予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更加全面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个项目对家庭医生等人才的需求激增。
5.安宁疗护试点机构的人才需求
安宁疗护试点机构,让生命终末期老年人安详舒适有尊严。对于患者疾病终末期治疗及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等,提供全面服务,包括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这个项目,对于医生护士及心理咨询师等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
6.综合管理体系的人才需求
包括建立了医养结合行政管理体系;建立了医养结合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了医养结合法律体系。这些管理系统,对于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新需求。
7.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助力医养结合的人才需求
建立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逐步建立智慧化养老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养老、居家+医疗)。这个项目,对于网络专门人才,尤其对于既懂互联网维护,又懂医养结合领域知识的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
在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培训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启动了老年照护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安宁疗护专业培训,建立医养结合人才培训中心等。尽管医养结合的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对医养结合相关项目全面展开的人才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储备相关人才。
国内国外,都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内其他先进城市,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学习借鉴。
国内某城市的做法包括:2021年4月1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发给相关部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方案提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包括,院校教育及技能培训,对于医生护士等人员参与医养结合给予激励。
国外某国的经验,包括在专业层面,建立复合型人才职业资格,主要包括照护经济人制度等,推动专业整合的措施,包括保健医疗共通基础资格制度等。还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整合服务,在临床层面,组建社区照护会议、多工种合作的个案小组等。
值得借鉴的举措,主要包括细化和严格资格证书内容及获取流程,健全相关法律及职业资格证,建立照护团队及建立共通基础资格制度等。
我国医养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很多城市根据国家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各个试点城市,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以东北某城市为例,打造及推进医养城市建设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和积累了经验,同时需要配套系统的逐步完善,共同促进医养城市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储备及培养是必须的。随着东北某城市医养结合城市建设的推进,需要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与之配套。包括在医学院校或者相关的本专科院校设立专门的护理专业(例如:医养照护与管理)或者学习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来满足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鼓励相关领域的医生去医养服务机构兼职,或者利用闲暇时间有偿或者义务,为医养结合结构服务。医养城市建设需要做系统思考,并且搭建好医养结合的人才储备及培训等配套辅助系统。对医养城市建设的人才需求进行梳理,总结医养结合系统,发现在医养结合的各个细节,都需要配套的人才系统去支撑。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也需要配套措施的辅助和人才的支持。推进医养城市建设的相关人才培养的对策具体包括:
从人才储备角度,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医养结合的深入,大学及高职院校可以增设相关专业来储备和培养相应的人才。进而促进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东北某城市新增的相关专业包括:社区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在展开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可以在其它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专业。或者进一步细化相关专业,增加专业分支等,增加与时俱进的学习内容。和养老院及医养结合机构合作,定向培养,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增加企业实践。促进高职人才培养和医养结合企业机构需求良性互助。比如,可以鼓励大学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和医养结合机构结对子,定向培养、订单班等,定期去医养结合结构参观培训,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增加校企合作和互助。
从政府部门来说,根据医养结合需求,进一步细化机构配置。需要新的公务人员加入,招聘更加细致系统的政策执行人,或者调整原有人员配置,根据医养结合的发展,安排适岗人员。
从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来说,需要逐步拓展服务内容。由单纯提供家政服务,逐步向提供包含特殊老人的服务等全面服务。鼓励服务人员转换为医养结合的护理及服务人才,鼓励失业再就业人员学习培训相应技能。比如,帮助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学习一些基本医疗常识,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培训课程等。请相应的老师上课,培训及培养相关人才。注意规范该类人才的行为,因为家政护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应该持证上岗,实行考证制度。学习完成并通过考核,颁发相应的学业合格证。
从社区人才培养来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增加社区的服务能力和人员素质,多方位服务居民,进一步促进社区和谐。比如,社区设立急救箱,放置急救药品,配备一个相关医疗专业的服务人员等。增设社区诊所并鼓励医疗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经营和辅助从业等,尤其可以鼓励退休且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参与社会诊所从业。
医疗系统自身是相对完善成熟的体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的发展,医养城市建设的需求增加,医疗系统的人才配置,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和人员调度。比如,从专业医生兼职的情况来看,允许符合条件的医生,在休闲时间兼职,或者轮岗等,根据需要形成人才的配套和流动机制。对于有能力有精力有意愿的相关医护人员,逐步建立完善参与医养结合项目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增强医疗人才流动,比如鼓励医生利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兼职等。
相关人才培养和维护,要适应医养结合等养老产业新的人才需要。将原有的人才系统及新的培训培养的人才系统整合为完整的医养结合人才系统,形成团队,为医养结合事业服务,促进民生及经济发展。鼓励整个团队发挥一体化作用,加强流动和互助、协作等。比如,把该领域相关的心理咨询师、软件工程师等,也整合加入到医养结合系统里。
相关行业人员的规范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逐步建立各类人员分类的行为规范准则标准。建立和完善规范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只有法律法规健全,约束行业及人员,才能更好的促进专业化和分工协作,加快相应人才合格合规的从业。
未来,可以考虑对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进行考核,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从业违规,取消资格证书甚至取消终身从业资格,规范人员行为。另外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细化资格证书,对资格证书分类分级。规范不同证书的适用领域。把好资格关,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合格。可以尝试建立共通资格证制度。这些举措的建立及逐步实施,一定程度缓解未来人才短缺,助力医养结合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