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向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析

2022-03-18 03:10董艳梅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教学内容

董艳梅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进新时代的赛道,青年大学生要在赛道上奋力奔跑,积极响应时代召唤,肩负历史使命,担当时代重任,争取跑出当代青年最好的成绩[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寄予的厚望。高校思政课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历史前进的方向,紧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特点,不断创新,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做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奋斗,我们教育引导青少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学生的青春梦,让青年人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高校思政课要向青年学生讲清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中,真正理解“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道理[2]。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要迫切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要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同时更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发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和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应有的作用[4]。

(二)高校思政课自身发展建设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政课是旨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专门性课程,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为国家培养一批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迈进新时代,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上升为国家意志。高校思政课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为此,遵循大学生个性成长规律的要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出生在“00 后”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正所谓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他们普遍乐观自信,自我意识较强,能紧跟时代步伐,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高校思政课要关注融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不断探索解决大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让正值青春岁月的大学生明白,他们自身的命运是和国家命运相联系的,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大学生要立德修身、淬炼自我,开时代之新局、创人生之格局、应社会之大局,要追求高远的维度,要涵养开放的气魄,要坚守执着的信念,加固“玻璃心”,练好“钝感力”,“将小我融入大我中,一滴水溶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教育学生要不断进取,不能坐享其成,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拒绝“佛系”和“躺平”,惟有奋斗才是良方。因此,高校思政课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自身个性成长规律的需要。

二、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政课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校要全面深入研究解决自身面临的迫切问题,落实好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2020 年1 月教育部下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以下简称为《规定》),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5]《规定》要求:高校一定要把好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够坚定,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忽视正能量的传播。有的思政课教师是由校内其他部门或专业转岗成为专职思政课教师,讲课缺乏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及其中的理论焦点难点问题不能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和剖析,讲课缺乏说服力。有的思政课教师授课不能脱稿,依然带着教案或手提电脑照本宣科,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兴趣,使思政课没有达到应有的实效性。

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解读者和传播者,必须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当前高校有的思政课教师授课模式比较单一,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缺乏创新动力,不能正确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精神上倦怠,甚至是抵触,加之有些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使思政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失去热情和信心。“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要让学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复兴重任,那么思政课教师就应该德高身正,做学生的表率。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1.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学存在教师在课堂前面讲授课程,学生在下面沉迷玩手游、刷微博、发微信、看抖音、聊QQ、睡觉等等,更有甚者无故逃课;一些学生虽然来到课堂上课了,但常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上学生常见“三无一有(无教材、无笔记、无笔,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现象。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工作[5]。大学生传统的心理倾向于认为专业课学习更重要,忽视对思政课学习。如何提升在大学思政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点头率,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政课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

2.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急需调整

思政课教学内容政治理论性较强,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用实践中的生动案例再去解释理论,会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抵触,使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大丧失了说服力和吸引力。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的速度比老师都快,但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各种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参杂其中,这些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也对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政课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占领主阵地,做好主渠道,及时用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讲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是关键,责任重大。要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广、思维要新、人格要正[7]。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党性修养和师德修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系统学习马克主义理论,真正“在马、信马、言马、行马”,进而培养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满满的正能量感染和影响学生;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活到老学到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常讲常新。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实践研修、集体备课、以老带新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及时跟进,不断研学领悟解读,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8]。

(二)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教学中要以思政课教材为抓手,突出政治思想的导向性和实效性,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国际国内发展的趋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根铸魂,努力育人。引领大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大学生立志求学,努力进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其次,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各高校在开设思政必修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增设“筑梦课”“四史课”“习近平重要思想论述课”等思政课的选修课程。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推进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广泛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导向、关键作用。

最后,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在不断修订完善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着力推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把握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使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贯通,将新的理论表述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三)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格局。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讨论式教学、提问交流等多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应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多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真正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其次,重视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高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对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的明确规定,有效落实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思政课课堂的延伸,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列入教学计划中,制定完整的教学内容和实施及考核细则。为凸显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各门思政课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重大节日节点或社会时政热点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在校内,可以通过讲课比赛、演讲比赛、校园辩论赛、电影周、微电影、情景剧等形式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在校外,可以开展参观红色圣地、实地访问、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大学生参与到抗击疫情、乡村振兴等社会的大思政课堂实践中。要善于总结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的成功做法,不断推陈出新,发挥思政课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9]。

总之,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保证。为此,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层面开拓创新,这是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不可替代的作用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10],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一批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课立德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严以修身”先立德